前不久,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小凤打电话过来,说是要见面,我们约好地点。

那天下着大雨,踩着地上的雨水,发出嘎叽的声音,同时溅起了水花,如同我的心满载着高兴,有多久没见了啊,一年吧,真是漫长……不过多久,我们见面了,见面总是不忘一阵寒暄,仔细打量着她,发现她变了,原本扎起的一个小马尾减成了一个精简的短发,*格也变的更加开朗了,我不禁扯了下嘴角。

追忆似水年华高中作文(优秀9篇)

“你过的怎么样?”我随口道。

“还不就那样呗!”她不以为然的答道,“倒是你没在的一年里,我们班的那些人就变化的大了!”

“怎么说?”

于是她向我娓娓道述了这一年中发生的大事……

“啊,不是吧,他们竟然走到一起了,我晕诶,真是太意外了。”我口中说的他们是我初中班上的两个同学,女的属于那种开朗活泼的小女生,与谁都谈的来,男的是那种文静老实的小白脸,一直就没看过他们有什么交集,结果他们竟走到了一起,这不由地让我感到诧异。

“还有,那个张某某和周某某*被抓了,小舟子打架被记过,还有“火星人”好象的了精神病……”

后面的我没再听下去,眼前浮现了那似水的年华……

依稀记得初中的那段时光……

虽然事事总有不如意的时候,但我觉得真的很开心,因为我们爱这个班级,至少我是这样觉得的,我们一起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每个同学在我看来都是一群懵懵懂懂的破小孩,有着纯洁如天使般的心灵。

还记得我们被隔壁班的同学羞辱的时候,我们总是站在一条线上,同心协力,还记得校运会上我们撕扯着喉咙为班上的运动健儿们呐喊助威,结果取得全校第一的好成绩……这些都不是过往云烟,曾几何时,班上每一颗跳动的心都紧密相连,我们永远忘不了那打马而过的时光,它是藏在心底值得细细品尝的回忆,它早已埋藏在心中,任任何东西也不能湮灭。

那时的我们曾有多少期待,梦想支撑着我们一路走来,“蚊子”如愿以偿地考到了上海的一所美术学校,去实现他多年的艺术梦想。“萝卜”也考上了长沙的一所重点学校的理科实验班,我们都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中考过后,我们一起狂欢,一起落泪,缅怀自己三年的初中生涯即将过去,又重新期待着高中的到来……

这是多么令人开心的往事,然而,这样的时光早就不复存在了吗,是的,高中的学习生活让我们真的变化了很多很多,初中的那个所谓“幼稚”的我们早已蜕变,现在的我们还找的到过去的自己吗?

“喂,发什么呆啊,听到我讲话没?”我硬生生的被小凤从回忆拉回里现实,原来,人是会变的,不是吗?“啊哦!!”,“走吧,我们去别处!”

身后是一堆雨水沾湿的脚印,风一吹,脚印逐渐消失不见……


追忆似水年华高三作文2

水总是不断流逝的,这一切走了之后,就再也不会回来,无论你是否遗忘过,无论你是否怀念。

我不可抑制的想起我的似水年华,一年前,两年前。甚至小学时代的一切。

我的小学时代,有幸遇见了一位很好的语文老师,她让我慢慢爱上语文,我也有幸遇见了一位很好的朋友。她学习很好,长得又漂亮,这样的学生在学校总是深受老师的喜爱。我与她是前后桌,是死党中的死党。可上了初中,联系少了,有时候擦肩而过都懒得打招呼,其实我还记得我们曾经一起疯的时候,可有些东西单靠我一人拾,是无论如何都拾不起的。

初中时代,我同样很幸运的遇上一位很好的语文老师,他让我真真正正的认识,接触并爱上文学。同时遇上的还有两个臭味相投的好友——豚豚,丹丹。

豚豚本来不叫豚豚的,叫猪猪。后来学了文言文,知道古文中‘?’即‘猪’字,于是乎更名为,尔后,应考虑‘?’字字形不够完美遂演变为豚豚。

丹丹原是我的同桌,可后来全班大整改,我和丹丹很不幸的被硬生生的拆开了,可能是因为我们两个太活跃了!总之这一拆,我们中间隔着几条‘银河’,可即使这样,我们两下课后仍经常串门。

豚豚和丹丹在班里吃的极开,班上无论男生女生都和她们玩的极好。在认识她们之前,我的交友圈仅限于女生,后来她们带我打入男生阵营,于是我和班上男生建立起无比纯洁且坚定的友谊。

我还记得去年夏天,天气是少有的热,一望无际的蓝*不断在头顶蔓延,交织出一幅幅单*调的水粉画。偶尔有飞机飞过留下一行行白*的尾气。风拂过树叶和着知了不知疲倦的叫声形成一场独特的声乐会。就在这个夏天,我们仨一起认识了奈保尔,认识了马丁。艾思林,认识了马塞尔。普鲁斯特,认识了弗兰茨。卡夫卡,认识了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及川端康成和博尔赫斯。我们初尝了文字的美妙与神奇,于是我们怀揣着自以为是的小秘密从此走上了文学青年这条不归路。

我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似水年华,记得我们一起攀过的山,踏过的溪水,求过的签,是的,求过的签!那张黄*的签纸至今还保存在我的抽屉中,完好如初!那天,我们一起跪在佛像面前,三双手一起擎着那个装满竹签的小筒子,然后满载我们期翼的竹签掉在了地上,竹签上用毛笔写着:第二十六签。解签的老爷爷满脸皱纹,须发皆白,老得快要成精,像极了《龙珠》里的龟仙人。就冲着他着外表,让人不相信他都难!老爷爷将那张黄*的签纸递给我的时候,我清楚的闻到寺庙里特有的檀香味,分明的看见,那上面写着:第二十六签上吉签。解签的老爷爷说:“你们的梦想最终会实现,只是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会有些阻碍,只要跨越这些阻碍,前途将一片光明!”这正符合了我们的心境!

前些天,我做梦,梦见我们三一起出去玩,后来迷路了,到了地球的最左端,那里有一个心城,心城的最左端有一个‘心想事成’屋,可想而知,一切都很好!我觉得这是一个充满暗示*的梦,它在暗示我们仨总有一天会成功!

二零xx年冬季的第一场雪,我用画水粉画的笔刷在雪上写下:希望我们的梦想成真!如果雪之女神看见了,一定要实现我们的梦想!好吗?

再过半年,更准确的说,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分别,可我真的很舍不得!我害怕我们最终也会像陌生人一样彼此装作不认识,我不想把这些快乐的回忆当做似水年华来追忆,我想把这份快乐一直延续下去,永远,永远。

所以我们约定,以后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做最好的朋友,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把文学青年的身份进行到底,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文青!不管怎样。拉钩上下,一百年,不许变!


追忆似水年华高二作文3

回忆,就像一粒尘埃。

落入凡尘。

一个人走在寂静的街头,人潮渐渐褪去,只留下寂寞与我如影随形。

——题记

追忆、似水年华。

回忆在脑海中泛滥。

今天,偶然的遇到了小时候最好的朋友,她给我的只是一个浅浅的微笑,甚至感受不到一丝丝的友谊。曾经是谁说的友谊天长地久,是谁说的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可现在呢?为什么连好朋友都会变成了陌生人?难道朋友的代名词只是笑容,一个嘴角平平却没有一丝温度的笑容么?

我不懂。回忆不是应该是甜的吗?为什么我的回忆却如此**?

下雨了,是因为云哭了;

花开了,是因为风笑了;

飘雪了,是因为太阳睡了;

月亮圆了,是因为星星醉了。

……

妈妈说,这都是自然规律。其实每个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我说,我不懂。是真的不懂?还是不想懂?

我在一天天的成长着,梦成了成长必须的代价,生活本身就是历程,只是选择的规律不同而已。

慢慢的我开始释怀,开始用微笑去面对那些曾经。

才发现,*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五位俱全。

但更多的,是幸福。


追忆似水年华作文素材4

窗外依稀下着小雨,透过薄幕般的雨帘,远处的楼房,点缀着灿烂的灯光,在茫茫黑夜之中,显得如此单薄。

犹记得幼时学走路,不断地摔倒,又不断地挣扎着爬起,直到那最后一次倒地后,再没站起,委屈和怨恨的泪水和着泥水沾满脸庞,那时的我甚至不知“哭”为何物,只道那**的水珠便是我心中所想。

直到后来,一双有力的手将我抱起,为我抹去眼泪,那我便是父亲。每每想到这里,一丝会心的微笑总会不由地浮现在我的脸上。看远处摇拽的灯火,渐渐明亮,不屈不挠地同黑夜抗争。

日苍白如玉

天刚亮,遥远的天边泛起赤*的光芒,不刺眼,反倒更显温柔。幽黑的夜也在此时,生出一丝难得的生机。

我躺在床上,双眼凝视着天花板,一道道纷乱而炫丽的记忆划过脑海,人也随之在无限的少时飞翔。

这是毕业前的几个星期,同学们既期望早日毕业,又不想与朋友分开,几个要好的朋友纷纷约定要上同一所中学,可现在誓言没有实现,承诺一去不返。在现实中,我们挣扎过,可那挣扎仿佛一朵浪花,顷刻间就被汪洋吞没,挣扎显得多么苍白。笼罩在毕业的喜悦下的是一层淡淡的忧伤。

曾几何时,我们为了一道题目和老师大谈特谈?曾几何时,我们因一个幼稚的笑话而放肆大笑?曾几何时,我们为一分两分的伤心落泪?这一切的一切已随我们的长大而逝去,留下的只有一片纯纯的友谊和炫烂的回忆。

天湛蓝似海

午后的风懒洋洋地刮过树梢,带起一片“沙沙”声,宛如天籁,步入我的记忆。

我埋头于书海之中,随意之间,看见日历上的一串鲜红数字,哦,我已经步过第十三个年头了。

记得曾经的我,爱好玄幻的东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早已淡出我的视线,但那时的美好,自始至终都铭刻在我的心中。

是谁写下最初的诗句——冲霄的剑气、飞扬的霓裳、优美的意境、镌永的意味,是谁踏下最后的步伐——黄沙古道、金戈铁马、平湖秋月、塞外霜风、大漠孤烟。

勾起了多少年少轻狂的梦想,“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唤出了无数人胸中的家国山河!尽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成长的瞬间,幻化为水滴,似琉璃般晶莹通透,悄然划过心田,落入记忆的长河,又似点点萤萤之火,同组成浩月之光!


追忆似水年华作文200字5

梦中的沙玛

笑意朦胧

我在这边尽情的挥舞着双手

等待着你那轻轻的回眸

可是

你却紧闭着双眼

唯有那嘴角轻轻勾起

仿佛在

无语的诉说着离别的悲伤

现实生活中

你如一朵洁白的雪莲

盛开在巍峨的高原

我想去攀折

可是永远是触摸不到

甚至我觉得

你白的有点妖凝

盛开的有点灵韵

我喜欢你的纤尘不染

你是那般的惊艳

今日

我又午夜梦回

煮一壶清茶

携一缕相思

缘起缘落

等待着那彼岸的花开

或是那昙花一现

时间定格

你竟站在那里

我甚至觉得你有一点没落

想给你一个热情的拥抱

又怕你会无情的拒绝

我本情深

奈何缘浅


追忆似水年华小学作文6

岁月荏苒,伴着一个个旭日东升的黎明,一个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我匆匆走过,猛然回首,已不见童年的芳影,嗅不到纯真的气息。其实童年好似流星,一瞬间金碧辉煌,又在一瞬间无影无踪,然而回忆也是美好的,我要将闪烁的星光收藏起来,追忆似水年华……

记得金秋九月,小小的人儿背着大大的书包,带着点年少的幼稚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来到了梦开始的地方。无知的我内心充满着恐惧,直到老师温柔的笑容,亲切的问候,同学们热情的话语,真诚的心,才将我的*雪融化。相逢,相识,相知,一切都从那天起飞。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我们在一起,难道这就是“缘”吗?

记得快乐的节日,热情奔放的豪言壮志,阐述了我们心灵世界,朝气蓬勃的脸上溢满成功的喜悦,霎时间,笑容打败了太阳。那是一份被人肯定的自豪,那是一份似曾相识的快乐,它的名字叫做幸福。春风拂过,亲吻着胸前飘扬的红领巾……

记得细雨绵绵的午后,我无助地徘徊在宣传栏前,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着我最希望的三个字,可是换来的却是无奈与失望。喧嚣凡世,渺渺红尘,身心的疲惫,让我觉得好累。我强忍住泪,倔强地抬起头,偶然发现雨过天晴,彩云隐隐约约地横跨在蔚蓝的天空中,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我的心不由地泛起涟漪,小声地哼唱着那首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记得清风习习的秋日,我踩在松软的泥土,沁人的芳香钻进我的心窝,轻轻抚慰曾经的伤痛。我倚在枫叶树下,任风缭乱我的发梢。猛然间,一片略微带黄的枫叶悄然落下,带着我的丝丝缕缕忧愁飘向不知名的远方。秋的萧瑟,内心的惆怅化作一首抒情小诗,留作我永远的记忆……学习的纠结,童年的萌发,心弦的触动,让我想起了易安的千古佳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打开尘封的记忆,曾经的欢乐,曾经的*痛,曾经的微笑,曾经的泪水又一次涌上心头,又一次重温遗失的美好。十二年*指一挥间,这一切都成了过去,都成了往事,如今的我,告别了童年,到达了下一个中点站——青春!

太阳落山了,还有再升起的时候;鸟儿飞了,还有再回来的时候;花儿谢了,还有再绽放的时候。我的童年呢?童年好似一场梦,梦醒时分,烟消云散。时光不会倒流,岁月不会回头,只愿守住无知的年代,清纯的梦幻,稚雅的心语,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7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独具特*的长篇小说,作者一改往日以故事情节为主的小说结构,将重心放在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上,用生动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下面是瑞文网为大家整理的追忆似水年华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的兴起,标志着法国传统小说的中介和现代小说的兴起,因此马塞尔·普鲁斯特也被称为不世出的法国作家。《追忆似水年华》是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穷尽一生所著的一个鸿篇巨制。它运用叙述*的语言为广大读者营造了一个又一个堪称完美的意境,作品的文字灵动,艺术技巧高超,对于生命的体察细致入微,人物形象塑造堪称经典,甚至还有全新的写作模式——裂变式描写,这些都是构成这部传世不朽之作的必要元素,缺一不可。

本书的内容我只读了前面的一小部分,但是却感受颇深。因为我总是会沉陷在极其悠长的对某个人物的描写里面而忘了作者是怎么样来塑造上一个的人物形象的。有人说,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之所以留世是因为他那盖世绝伦的叙述语言。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深有体验。作者在文章中的叙述*语言虽然悠长但并非以辞藻华美而吸引人的眼球,但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其语言的诙谐,以及其对文体的娴熟驾驭能力。这也许与他长期模仿写作巴尔扎克的作品有关,这使得他笔下的人物无不熠熠生辉,他笔下的人物或俗或雅,或俊或俏,个*十分鲜明。

如:“他感到花枝招展的姑娘们像是一丛宾夕法尼亚玫瑰,巴黎歌剧院像一只海底水族缸。一位侍者“个子非常高,长着一头乌黑的秀发,脸上像扑了粉一样,使人更容易想起某些珍禽而不是人类。他不停地从大厅这头跑到那头,似乎没有目的,叫人想起一只南美大鹦鹉。这些大鹦鹉以其艳丽的羽毛*泽和不可理解的骚动不安填满了动物园的大鸟笼。”

在这段话中,除了优美的叙述语言之外,还可以看出普鲁斯特在为我们描述“花枝招展”的姑娘们和一位侍者所引用的“隐喻”,而像这样的句子,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比比皆是,由此我们也看出了“隐喻”是普鲁斯特较为喜欢应用的叙述语言技巧。如,在谈到主人公的女友安德烈时,文中写到:“这种病人只从别人身上得到健康,就像某些星球借其他发光星体的光以及某些物体只容电流通过一样。”再如:“每过两分钟,德夏吕斯先生的媚眼秋波好似强烈地向絮比安提出同一问题,犹如贝多芬探询的短句,按同一间隔反复出现一一配以过分华丽的前奏曲一一用以引出新的动机,变调和‘主题再现’曲。”

从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独特的叙述*语言的魅力窥见一斑。除此之外,马塞尔·普鲁斯特还喜欢用复合式的长句,一个句子中包含有几个附属句,冗长与琐碎也就成了他独特的叙述语言风格。鲁斯特的复合句式由之而构成的一连串从属句的用途就在于不仅把某一瞬间的内心体验,而且同时把环境、景*、体验发生于其中的情势统统纳入一个完整的句子,换句话说,似乎使一个人的内心和外表在同一个时间里呈现出来。

如:“维尔迪兰夫人面对我们新客人,像德·夏吕斯先生(戈达尔没有看见他)啦,像我啦,听到康布尔梅夫妇到了,故意不露声*,不以为然,不动身子,对这条消息的宣布不做出反应,只顾同大夫谈话,优雅地扇着扇子,*着法兰西剧院舞台上一个侯爵夫人假惺惺的腔调说道:‘男爵正是这么对我们说的……’这对戈达尔来说太过分了。”在这个复合句中透过作者的描写我们似乎可以隐约看见一个矫揉造作的维尔迪兰夫人的模糊画像。维尔迪兰夫人矫情的原因是有爵位的康布尔梅夫妇到了;矫情的对象是新客人,‘我’,和夏吕斯等;矫情的表现是不露声*,不以为然,不动身子,只顾同大夫说话;矫情的心理状态是故作镇静。在这个复合句中,作者把维尔迪兰夫人矫情的原因、对象、表现、心理状态都给我们表现出来了。在一个长长的复合句中,使维尔迪兰夫人内心状态和外表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

以贫乏的语言不能总结出马塞尔·普鲁斯特所擅长的叙述*语言所拥有使得无穷魅力,在这里引用网络上的一则书评中的话来表达对此种语言风格的欣赏和崇拜。这些长句依靠副句的层层相叠和协调并列竖起一棵棵枝繁叶茂而又错落有致的大树,呈现出匀称美丽的框架结构,它们又如瓦格纳歌剧中那绵绵悠长的乐句,旋律优美,婉转流丽,读来悦耳动听。长句生动的形象和乐感为所叙事物增添了某种具体形式,使读者更加便于感受。独特的叙述语言、人物形象塑造、奇特而美妙的想象、细致的裂变式描写等构成一个个生动而形象的小说人物。

普鲁斯特巧妙地将这些手法娴熟地运用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为读者们呈现一个“近看一片模糊,远看光彩夺目”的意境。他的作品就像一幅印象画,只宜远观,只宜意会,如果非分出个一二三来,那就偏离了作者写作的本意。

寂寞如果可以在春天归来时开放,应该是青春中最*霾的一朵花,终要在阳光的温暖中凋零。但脆弱的往往是岁月的韶华,无法守住与青春之间的任何一个承诺——纵使当时的信誓旦旦历历在目,也一样无动于衷。

香榭丽舍的常春藤爱上了蔷薇*的夕光,所以日日等待,就像“我”对希尔贝特的,只属于青春的爱情。日落时分,都以知晓还有二十四小时的漫长旅途才能再度重逢,但却天真的臆想只要尽力挽留就可以避免道别,却最后成了现实的奴隶,匆匆惜别。或许不是爱情,只是青春点亮的心底的悸动,在初次相逢的地方散落了多少心灵的碎片,总要使人不厌其烦的回到邂逅发生的地点,拾起这不堪的玩笑。

恐怕只有寂寞的人才会觉得青春仓促,像一本早已过时的三流言情小说,第一页中是一对满怀希望的恋人,一页一页,十年二十年……书的最后他按照每天的惯例在养老院中散步,脚步蹒跚,没有人同他讲话,因为他已经老到足以忘记一切。青春的伤痛大致如此,也许只是因为最快使人发现的美是最容易让人厌倦的美吧!又因为时光残酷的可怕,一点一滴的攫取年华的美好,虽然这些美好在普鲁斯特笔下只是一场华丽的幻觉,就算充满暧昧的风花雪月,到最后也只是无望的幸福,哪怕拥有一切,也难以留住青春的满头乌黑,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年华款款,青丝换白发。

但青春停留在了一个字迹潦草的练习本上,上面写满了希尔贝特的名字和地址,一遍一遍的倾诉,不为结局,只是徒劳且苍白的奢望有一天,本子无端落入她的手中,那么这在心头徘徊了如此之久的折磨便终有回报了。可惜,这世上除了岁月,还有什么无端的事可能发生呢?

终究会有一天,回忆占据了整个空乏疲惫的心灵,他知道,青春的爱情如同佛罗伦萨的春天,开满了纯净的百合与银莲,但永远不会有人采撷,因为完美的永远只是幻像,花季一过,凋敝的凋敝,零落的零落,纷繁的把心碎丢弃在眼前。总会明白的,就像普鲁斯特一样,人们只可以把世界变得复杂,却无法让他来的简单化。

人生最难寻找的并不是最终的一个正确*而是人生到处都充满了正确*。放弃又是最容易办到的事情,于是走过青春的人,往往两手空空,只是满满的回忆,走向一去不回的,命中注定的路途。

幸福不是一个瞬间可以兑现的,就像青春难以用爱情来计算,因为片面的永远无法成为全部。如同那条“我”所钟爱的槐树路,槐花缥缈的香气已经消失殆尽,可枯萎的秃枝与嶙峋的树干依然存在,像是在挽留,仿佛垂暮的老人只能靠记忆来吊唁已逝的青春。

就算青春可以停滞,时光可以挽留,又有谁愿意牺牲全部的未来与无限的希翼,只为曾几何时的那个动人心魄的凝眸浅笑。

大概普鲁斯特的记忆中也有一个这样支离破碎的威尼斯,只得靠无数记忆的桥梁才可以连接起拼凑成难以名状的优雅与极致的美丽,难以触碰,无法拥有;与香榭丽舍相似,发生了太多太多细碎琐屑的故事,却也埋葬了太多太多绚烂的青春。而青春送给我们记忆的也只有一张一张拍坏了的泛黄老照片,像生活一样,永远难以掌握。

那么青春在普鲁斯特的眼中就是一场场虚假的爱情,来的轰轰烈烈刻骨铭心,最后却也难逃消逝的命运,一落在年华猖狂的风暴之中,没有怜香惜玉,有的只是义无反顾的葬送。而普鲁斯特终归是看破红尘的人,所以可以微笑的接受并记录下风花雪月里无情的青春。

可是离开《追忆似水年华》,离开普鲁斯特,在我们平凡的现实之中,当岁月凋零,时光落寞,青春了无凭据的时候,又有谁会守在谁归家的那条林荫路旁,等待着永远不会出现的谁呢?

《追忆似水年华》被康诺利评为“一百年才出现一次的作品”,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说实话,我没读过完整版的《追忆似水年华》,只是看过一些简易版的,所以在这里,我只是简单谈一谈它在体裁上的创新之处。

首先,作者将现实和梦想联系在一起,是与传统小说不同的小说,这是它的创新之处。作者在回忆和现实中徘徊,虽然讲的都不过是简单易懂的事情,但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起的效果完全不同。小说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千百年来,人们讲述同样的故事,因为人的生活本质没有变,每个人都面临着生命在无时无刻走向死亡这一事实,但是在小说中,作者用回忆的方式来抗拒死亡,抗拒遗忘,在梦中,或许一切都不同,但于再另一面反应社会现实,逃避其实是另一种方式的面对。小说将现实与梦想之间这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用虚幻来表现真实往往直接比揭露现实更有震撼力。

其次,作者叙述的方式很特别,不仅仅叙事,还包含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特定的中心人物,都不是完整的故事,也没有明显的贯穿全书的线索。它主要以描写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活动为主,看似一个个之间支离破碎的,但是却是形散神不散,可以分为多个*完整的小说,这和传统的小说截然不同,没有特定的主题比只有一个主题更能吸引人,真所谓单音节的旋律是无法与宏大的交响乐相提并论的。

《追忆》在叙述角度和结构形式上的创新是具有**的,但在有些方面又具有两面*,呈现出一种转折点的面貌。首先,它的叙述者不是全知全能的形象,具有多重*,即有自我的多重存在,随着时间的变化,主导的自我也发生变化,表现为叙事结构的变化。但是在每一个断片也就是*的时间段内的自我并不呈现为*状态,而是呈现为单一显*自我的主导*和多种隐*自我的和平共处。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小说中的“我”应分成两个主体,一个是行为的主体即主人公,一个是叙述的主体即叙述者,“叙述者秉持着叙述大权,但是他把观察和认识生活的权利交给了主人公;叙述者虽然拥有全知的意识,而身在局中的主人公只有有限的意识。但是叙述者尊重主人公的局限*,并不要求他跟自己一致”。

这与卡夫卡是不同的,卡夫卡的*的自我是同时存在的。这也是昆德拉认为卡夫卡作为真正现代*的开始在文学史上具有比普鲁斯特更重要的地位的原因所在。在昆德拉心目中的小说史里,“是卡夫卡开辟了新的方向:后普鲁斯特方向。他构思自我的方式是人们完全意料不到的。……卡夫卡确实时时表现k的各种想法,但这些想法都仅仅是关于即时处境的……任何可能超越于这一处境之外的东西都没有向我们展示。”

近一段时间,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粗粗读过(洋洋240万字,够累的),叹为观止。若有时间和闲心细读,玩味之际可能快乐更多。这是一部奇妙的心灵独白史。没有紧凑的故事情节,只有滔滔不绝的文字奔涌至眼底,看了上句若不看下句,你猜不出作者会讲些什么;看了上段,下段的内涵你根本就推测不出来。几乎每句话、每段文字都是美的闪光、都是智慧的标题、都是真知灼见。

许多地方的文字,并不比人类历史上那些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的话逊*。这是一部散文式的巨著。它好象撒满了五光十*的宝石的草原;草原上有花在开放,有草在生长,有虫儿在鸣唱,有蝴蝶在起舞,还有阳光雨露,电闪雷鸣,月辉彩虹。细看,在阳光下在草丛中随处可见宝石的闪闪烁烁。那是真的宝石,可他们象小石子一样多、一样不起眼。若没有阳光的映照,则看不见他们的闪光,还真不把它们当人间瑰宝看待。这阳光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读者的会心一笑或拍案一叹。而这些宝石也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作者随笔写的一个词或几句话。这词之精彩、这话之绝妙,不看想象不出来。

普鲁斯特对文学、美术、雕塑、音乐、建筑、美食、时装等高雅之物的欣赏知识达到专业人士的高度。普氏尤会描绘大自然的美丽和上流社会的男女心理活动。他笔下的少女和鲜花一样,自然而生动,敏感而娇美。他对人类的友情、亲情、爱情之体验之细腻,描述之细致达到空前之高度。他笔下的天空、大海、山坡、田野、教堂等美妙绝伦,变化莫测。我尤其喜欢他在乘车旅行时,透过车窗对沿途看到的风景之美的描写。

现实中,我也喜欢在乘火车时欣赏沿途的大好河山。可我的文笔之笨拙,难再现真实的风景之美的万分之一。普氏一代大家,那文笔就不同了。他能为大自然增*添彩。他对旭日和落日的描写我也赞叹不绝。红日初升的天空与落日的时分的晚霞被他的笔描写成天堂的景*。有趣的是,他很少描写满天繁星和月光皎洁的文字——我猜想这是因他身体不好,夜晚不大出门有关吧。普氏的文笔非常优美。

有的地方则是不露声*的幽默,语句或辛辣或俏皮。作者对上流社会那种无聊空洞而奢华的生活随时随地加以冷嘲热讽。他常常将某个实物东西当成有知觉、有思想的生命之活物来写,这颇符合佛家的万物平等之原则。他笔下的对话能非常逼真地再现书中当时当事的气氛和人物的背境。这些由书中人物说出来的原话是作者随心所欲地*来的。由此可见作者的记忆力之强!有些地方,对于社会、人*的哲学议论有卢梭的风格。对于大自然风光的描写则有《瓦尔登湖》的影子——亦或反之;与《猎人笔记》迥异。

普氏笔下的少女都是一些天真烂漫而又不乏任*的精灵。他们的一举一动,一嗔一笑都展现出其纯洁心灵之海的波光艳影。有些女孩还喜欢恶作剧——淘气而又不失节制。他们都是天堂的使者,所以她们脸上都洋溢着阳光。她们也是海的女儿,因此她们在蔚蓝的海滩边追逐浪花,那么投入、那么快乐。我能从这些女孩身上看到郝斯佳的影子亦或林黛玉的遗风。我想每个少女——哪怕最平凡、最乡气——也能成为作家或画家笔下的艺术女神。如果能真实地再现这个女孩的肉体和精神之美,我们会发现这种美中的率真与随心所欲。

小女孩的美随时随地灵光—现又转瞬即逝——连她自己也意识不到适才美神亲吻了她。一旦她意识到这种美对人的诱惑,而想通过各种手段固定下来,保存起来时,少女已堕落成交际花了。但凡自然之美是不能参有人之意志的刻意。自然就是自然,如同生命、如同日月星辰、青山绿水。普氏深得其趣——他以高出女孩们的智慧与敏感与她们一块游戏,以便欣赏之、享受之、影响之。他以此为乐、亦以此为业。若不是写出这部惊世之作,他的生活,我们可以认为是曲型的纨绔子弟的空虚无聊的人生游戏。女孩们老了,但其妙龄年华却在普氏的笔下复活,这于人类之精神文化多么有意义!

我想普氏的创作生活定然不象路遥创作《平凡世界》那样“苦行僧”吧。普氏下笔万言,恣意汪洋,随心信笔,为所欲为。我看起来却非常累。拿此书当小说读那是笑话,只能当散文读,最好是当哲学著作读。那种阅读时的快感全来自闲而又闲、静而又静的时候。要想读的“过瘾”,最好找《基都山伯爵》和《红与黑》之类的快意恩仇的书来读。说到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去“探险”,“洗涤”人心,则找《追》来读不错。我以为梭罗的《瓦尔登湖》与《追》是同一类书。普氏是靠精雕细刻人物的心路历程,来展现人间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在普氏所写的人物中似乎没有一个是我所倾心欣赏的。勉强说一个,我选安德烈。这个女孩聪明高贵、机智灵活;另外还非常大度和善良。

我向往的是普氏笔下的海洋、小镇、山坡、田野。我对普氏所描述的教堂尤为感兴趣。普氏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描写这些教堂,我则更愿去亲身感受教堂里的宗教氛围和《圣经》有关的文化内涵。我最想去的不是那些大都市中游人如织的著名教堂,而是安静肃穆的小镇教堂。这种教堂最贴近上帝,也最能代表教徒之虔诚。我也想听听普氏醉心的那段音乐——看看是如何地动听迷人。普氏笔下的贡布雷是一个迷人的小镇。该镇的真实名字为伊利耶——系普鲁斯特父亲的故乡。浪漫的法国人现在已将此镇取名为伊利耶——贡布雷了。镇上有小说中的饭店、点心、餐馆、杂货店等实物招待游客。因此,你根本分不清哪是现实,哪是普氏虚构。

有人说,人们的情感中有两种幸福观的辩证法:一是赞歌形式,一是挽歌形式。一是现实的前所未有的极乐的高峰;一是永恒的轮回,无尽的追怀回归太初,回归最初的幸福。在普鲁斯特看来,正是幸福的挽歌观念——亦可称之为伊利亚式的——将生活转化成回忆的宝藏。普氏把“没有要点的故事”写得“兴味盎然”,其实是在普普通通的故事上,通过回忆之手涂上了空灵的五光十*的彩粉。人的回忆是奇妙的魔术师,能将一件小事,一段小曲,一幅小景凭空变成意味深长的启迪,美妙无穷的享受,绚烂多姿的天堂花园。有人怀疑这些幻化后的瑰宝是否真实时,普氏理直气壮地说是真的,我的回忆告诉我就是这个样子。

再说,哪部伟大的小说不是回忆录?世间一切都变幻无常、流转不定,惟有人的记忆是永恒的。诚然,一个人若只能在回忆中再现过去的美好时光,那只能是“回光返照”,只能算是月光似的没有温度的热情,只能算是挽歌了。这表明我们得人生开始“往回走”——回到我们来得地方,回到我们本来之所——我们走在思想情感的归途。这种回忆的滋味虽甘美,必定还夹杂忧伤与哀婉——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普氏的七卷巨著,几乎每一行,每一段文字都是清畅哀亮的挽歌,都是凋谢之花——“飘落风尘,虽有悲意也从容”。读着读着,会有这样的感伤:哦,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难有身临其境之感。这都是些美丽的花朵,可惜都没有结果。有些刻薄的读者会说:切,这都是普氏老了不能动了,躺在床上的意淫。当然,我会问一句:是吗?


《追忆似水年华》名言名句8

名著《追忆似水年华》(又译为《追寻逝去的时光》)是20世纪法国伟大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以其出*的心灵追索描写、宏大的结构、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名言名句】有回忆才是完美人生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

我们听到他的名字不会感到肉体的痛苦,看到他的笔迹也不会发抖,我们不会为了在街上遇见他而改变我们的行程,情感现实逐渐地变成心理现实,成为我们的精神现状:冷漠和遗忘。

我终将遗忘梦境中的那些路径、山峦与田野,遗忘那些永远不能实现的梦。

且让我的泪流到那麽远吧,这样,我的人将永远不会知道,曾有那麽一天,我为他而哭,且让我的泪流到那麽远吧,这样,或许我就能遗忘了琵卓河、修道院、庇里牛斯山的教堂、那些迷霁,以及我俩曾一起走过的小径。

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一样。名著《追忆似水年华》

尽管我们知道再无任何希望,我们仍然期待。等待稍稍一点动静,稍稍一点声响。

1一个好人,不小心做了一件有害于人们利益的事,便是千古罪人。一个坏人,故意做了一件有利于人们利益的事,便是永垂不朽。2好人做了一件坏事,立刻变成坏人。坏人做了一件好事,立刻变成好人。

3天下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4错的事情很多人去做,那便成了对的。对的事情没有人去做,那便成了错的。4勇敢的活着,这是对亲人的最好回报。

5多为别人想一想,我们就能赢得信任!

6我们总以为自己很特别,其实就是别人眼中的普通人。


《追忆似水年华》读书笔记9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有独特风格的长篇小说,作者用生动的笔触,不仅向读者再现了客观世界,同时也展现了叙述者的主观世界,记录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作者感兴趣的不是叙述故事,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而是抒发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感想和分析。

寂寞如果可以在春天归来时开放,应该是青春中最*霾的一朵花,终要在阳光的温暖中凋零。但脆弱的往往是岁月的韶华,无法守住与青春之间的任何一个承诺——纵使当时的信誓旦旦历历在目,也一样无动于衷。

香榭丽舍的常春藤爱上了蔷薇*的夕光,所以日日等待,就像“我”对希尔贝特的,只属于青春的爱情。日落时分,都以知晓还有二十四小时的漫长旅途才能再度重逢,但却天真的臆想只要尽力挽留就可以避免道别,却最后成了现实的奴隶,匆匆惜别。或许不是爱情,只是青春点亮的心底的悸动,在初次相逢的地方散落了多少心灵的碎片,总要使人不厌其烦的回到邂逅发生的地点,拾起这不堪的玩笑。

恐怕只有寂寞的人才会觉得青春仓促,像一本早已过时的三流言情小说,第一页中是一对满怀希望的恋人,一页一页,十年二十年……书的最后他按照每天的惯例在养老院中散步,脚步蹒跚,没有人同他讲话,因为他已经老到足以忘记一切。青春的伤痛大致如此,也许只是因为最快使人发现的美是最容易让人厌倦的美吧!又因为时光残酷的可怕,一点一滴的攫取年华的美好,虽然这些美好在普鲁斯特笔下只是一场华丽的幻觉,就算充满暧昧的风花雪月,到最后也只是无望的幸福,哪怕拥有一切,也难以留住青春的满头乌黑,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年华款款,青丝换白发。

但青春停留在了一个字迹潦草的练习本上,上面写满了希尔贝特的名字和地址,一遍一遍的倾诉,不为结局,只是徒劳且苍白的奢望有一天,本子无端落入她的手中,那么这在心头徘徊了如此之久的折磨便终有回报了。可惜,这世上除了岁月,还有什么无端的事可能发生呢?

终究会有一天,回忆占据了整个空乏疲惫的心灵,他知道,青春的爱情如同佛罗伦萨的春天,开满了纯净的百合与银莲,但永远不会有人采撷,因为完美的永远只是幻像,花季一过,凋敝的凋敝,零落的零落,纷繁的把心碎丢弃在眼前。总会明白的,就像普鲁斯特一样,人们只可以把世界变得复杂,却无法让他来的简单化。

人生最难寻找的并不是最终的一个正确*而是人生到处都充满了正确*。放弃又是最容易办到的事情,于是走过青春的人,往往两手空空,只是满满的回忆,走向一去不回的,命中注定的路途。

幸福不是一个瞬间可以兑现的,就像青春难以用爱情来计算,因为片面的永远无法成为全部。如同那条“我”所钟爱的槐树路,槐花缥缈的香气已经消失殆尽,可枯萎的秃枝与嶙峋的树干依然存在,像是在挽留,仿佛垂暮的老人只能靠记忆来吊唁已逝的青春。

就算青春可以停滞,时光可以挽留,又有谁愿意牺牲全部的未来与无限的希翼,只为曾几何时的那个动人心魄的凝眸浅笑。

大概普鲁斯特的记忆中也有一个这样支离破碎的威尼斯,只得靠无数记忆的桥梁才可以连接起拼凑成难以名状的优雅与极致的美丽,难以触碰,无法拥有;与香榭丽舍相似,发生了太多太多细碎琐屑的故事,却也埋葬了太多太多绚烂的青春。而青春送给我们记忆的也只有一张一张拍坏了的泛黄老照片,像生活一样,永远难以掌握。

那么青春在普鲁斯特的眼中就是一场场虚假的爱情,来的轰轰烈烈刻骨铭心,最后却也难逃消逝的命运,一落在年华猖狂的风暴之中,没有怜香惜玉,有的只是义无反顾的葬送。而普鲁斯特终归是看破红尘的人,所以可以微笑的接受并记录下风花雪月里无情的青春。

可是离开《追忆似水年华》,离开普鲁斯特,在我们平凡的现实之中,当岁月凋零,时光落寞,青春了无凭据的时候,又有谁会守在谁归家的那条林荫路旁,等待着永远不会出现的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