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1501、宗法制: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21502、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百官之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奏章、监察)。

2150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21504、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朝时为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1505、行省制度: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中央最高的行政机构,总理全国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21506、宣政院:元朝中央政府设置了宣政院,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21507、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21508、扁鹊:战国时期医学家,发明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被称为脉学之宗。

21509、华佗:东汉末年的神医,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

21510、张仲景:东汉末年医学家,被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21511、孙思邈:唐朝著名医学家,著有《千金方》,被称为“药王”。

21512、《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21513、《难经》: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相传内容可能与扁鹊有一定关系。

21514、《神农本草经》: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21515、《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写的,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21516、孔子。春秋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至圣”。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德治民”。创立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编成。

21517、孟子。名轲,“亚圣”,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城)人,著有《孟子》。孟子在政治上提出“仁政”“民贵君轻”。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本善”。

21518、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1519、老子:春秋末期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著作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21520、庄子:名周,代表作品为《庄子》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1521、法家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李斯等。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著有《韩非子》。

21522、墨家创始人为墨子,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节用”等观点。“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属于墨家最伟大的精神。

21523、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曾经担任过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他是唐朝时期古文运动倡导者,被后人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的文章气势比较雄伟,说理很透彻,逻辑性非常强。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著作《师说》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如文章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1524、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曾担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合称“韩柳”,与刘禹锡合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合称“王孟韦柳”。他是一个关心社会现实的文人,无论写的是什么题材,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著有《柳河东集》等,有一首比较有名的诗《江雪》,全诗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1525、苏洵,字明允,苏洵擅长写散文,他的散文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很犀利,对于北宋时期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抨击。在二十七岁时,开始发愤为学,虽然发愤比较晚,但是非常的勤奋。他的儿子苏轼回忆幼年伴随父亲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是受到其父亲的影响。正是有了苏洵的勤奋读书,也就使得苏轼在幼年时期接受到良好的家教,为其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526、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豪放词派开创者,此外,在诗、文学、书画等领域都有一定的造诣。苏轼的散文与韩愈的散文并称为“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由于涉猎的领域很多,而且都有一定的影响,苏轼也被人称为“古代第一全才”。苏轼的一生在宦海中沉浮,奔走过很多地方,生活的阅历十分丰富,在他的眼中,就算是很平常的生活、自然之景都包含深刻的道理。

21527、苏辙,字子由,是苏洵的儿子,曾担任过宋朝的宰相。苏辙的学问受到其父兄的影响,擅长散文的写作,尤其是政论文和史论。他对王安石的变法有自己的看法,认为青苗法表面上是好的,其实对百姓来说是还是有害的。比较有名的著作有《栾城集》、《墨竹赋》。

21528、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他是宋朝时期文学史上最早的开创一个时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人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的一生也不是很顺利,在宦海中浮沉起落,曾经三次遭到贬谪,但是他的很多作品表达恰恰是积极乐观人生态度。欧阳修对于有能力的年轻人是极力推荐的,使很多原本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这些人中,包括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程颢等。曾修《新唐书》,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21529、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出生官吏家庭,喜好读书,记忆力很强。在宋神宗时期,被任命为为参知政事,推行新法,如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等,以此改变北宋时期国家积贫积弱局面。变法目的是富国强兵,但是变法侵害了封建保守派利益,遭到反对,所以王安石的变法是一波三折,最后结果也不是很好。但是,王安石的心胸是比较开阔的,“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说的就是王安石。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列宁同志誉为“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主要著作《临川集》。

21530、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资质聪颖,记忆力超群。为政期间,廉洁公正,非常关心民生疾苦。在十八岁的时候,跟随父亲进京,结识了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等人,以文会友,交了很多好朋友。他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骨干,在古文理论领域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要作品有《元丰类稿》、《隆平集》。

21530、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21531、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21532、春节: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等。

21533、元宵: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去百病、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21534、清明: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它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清明节盛行于我国南方沿海一带,清明扫墓,亦称为"拜山"。清明时节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扫墓时,首先会将祖坟周围的杂草清除,祖坟扎纸,然后摆上祭祖金猪、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贡品进行拜祭,最后鸣放鞭炮。

21535、端午:铸阳燧: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端午节"铸阳燧"的礼仪习俗:"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古人相信,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煅金,是最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

21536、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21537、赛龙舟:竞渡之习,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代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21538、吃粽子:节庆饮食端午食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古粽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21539、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21540、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21541、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21542、七夕:汉代,七夕被赋予了妇女向织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艺的人文内涵,形成了七夕乞巧习俗,故亦称为"乞巧"。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

21543、中秋: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是上古秋收祭月的遗俗。中秋习俗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年节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21544、重阳: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

21540、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21541、青蛙效应:源自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会用力一蹬,跃出水面,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当把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所以当温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于是,青蛙便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

21542、森林效应:强调一个人只有在集体中经历竞争、淘汰、相互的比较和相互之间的评价才能有助于个人的自我奋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1543、刺猬效应:应用于教育心理学。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日常相处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1544、投射效应: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

21545、蝴蝶效应:指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21546、木桶原理:即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21547、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21548、懒蚂蚁效应: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很勤劳,寻找、搬运食物争先恐后,少数蚂蚁却东张西望不干活。当食物来源断绝或蚁窝被破坏时,“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21549、0岁: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

21550、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篇2)

在行测考试中,可能性推理在逻辑判断中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一半,可能性推理主要分为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结论型、评价型和解释型,大家最熟悉的是削弱型和加强型,结论型是一种小众的题型,所以也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结论型题目从根本上讲不需要削弱题干现象,也不需要加强题干现象,主要是以整个题干为前提看选项是否能从题干中推理得出。可能性推理之中的结论型也是会经常考到的题型,所以我们也需要学好结论型。

一、结论型题目的判定结论型的题目非常好判定,一般我们读题的时候都是先读问法,一般来说,结论型题目的提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此(不)可以推出

2.下列推论中(不)正确的是

3.据此,(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所以:

一般会出现标志性的词汇:推出,可得,知道,推知……。一般只要看到问法中有这些词汇就可以判断出该题目属于结论型题。

二、应对策略——定位原文,同义转述

1.关注原文

在阅读题干原文时关注一些可能设错的地方,可以关注如下一下词汇:

(1)条件词汇

(2)绝对性词汇(范围:所有; 最 根本 唯一 一切 凡是 )

(3)数字,比例等

(4)比较词(谁比谁;谁更。)

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

(5)变化词(变得,缩小,扩大,上升,下降等)

2.筛选步骤

根据选项定位原文,判断对错

3.选择答案的时候要严格遵循的原则

(1)从弱原则(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选项出现了绝对性词语的,要注意一下,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2)严谨客观(尊重题干,忠于题干)

题干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不要过度推断

4.设错选项

(1)无中生有

(2)过度推断

(3)混淆概念

(4)违背原

(5)强加因果

(6)正话反说

【题目】尽管传统的观念都认为中午小憩是有利于健康的,但是科学家研究发现,经常睡午觉超过 60 分钟会使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82%,而死亡风险增加 27%。但是如果午睡时间短于 30 分钟,这些疾病风险却会相应地降低。科学家又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只要午睡时间超过 40 分钟,得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就会陡然加大。而且午觉要是超过 90 分钟,你还容易疲劳一整天。

由此可以推出:

A.午睡时间越短,越有利于健康

B.不睡午觉可以有效避免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C.如果你一天都觉得疲劳,那你午睡超过了 90 分钟

D.午睡时间过长,反而不利于健康

【解析】答案D。由题干午睡 30 分钟、40 分钟和 60 分钟的各项数据对比,可说明午睡时间过长对身体不利,D 项可以推出;题干只是说午睡短于 30 分钟疾病会降低,并没有说越短越健康,A 项说法不准确;B 项的说法题干中没有相关根据,排除;题干为“午觉要是超过 90 分钟,你还容易疲劳一整天”,但是不能得出觉得疲劳就是因为午睡超过90分钟,C 项错误,排除。故答案选 D。

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篇3)

在行测判断推理削弱题中,因果关系类题干一直是考察重点。即两件事AB共存,结论是两件事有因果关系,即A会导致B。而削弱最常见的选项就是另有他因的选项。但是很多考生对于另有他因的理解是有误区的。今天就带大家通过例题来认清另有他因,帮助大家做对削弱题型。

分类一:AC共存,C会导致B

【例题1】 H国赤道雨林的面积每年以惊人的比例减少,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但是,卫星照片的数据显示,去年H国雨林面积的缩小比例明显低于往年。去年,H国政府支出数百万美元用以制止滥砍滥伐和防止森林火灾。H国政府宣称,上述卫星照片的数据说明,本国政府保护赤道雨林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H国政府的上述结论?

A.去年H国用以保护赤道雨林的财政投入明显低于往年。

B.与H国毗邻的G国的赤道雨林的面积并未缩小。

C.去年H国的旱季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大面积持续降雨。

D.H国用于雨林保护的费用只占年度财政支出的很小比例。

【分析】题干在讨论去年赤道面积缩小比例减少的原因。题干前面由H国政府支出的钱很多,用这些钱制止滥砍滥伐和防止森林火灾。同一时期又发现雨林面积的缩小比例比往年低。因为这两件事在同一时间发生,所以得出结论,认为两者间有因果关系。也就是政府保护赤道雨林的努力使雨林面积缩小比例降低。我们可以思考,两件事同时发生是否一定意味着有因果关系?

A项想说往年投钱多还没起作用,去年投钱少了可能也起不到作用,想削弱,但是投钱少不等于没取得成效?可能去年投的钱使用效率更高了,也有可能是往年的量变引起的质变。所以A项想削弱但起不到作用,排除。B项对比了H国和G国的雨林保护情况。而题干结论在讨论H国雨林面积缩小比例降低的原因是什么。B与题干结论的话题不一致,排除。C项说明最容易出现森林火灾的旱季出现一种天气,使得火灾发生的概率减少了,也就是说明,去年的雨林面积缩小比例降低也有可能是天气导致的,可能不是由于本国政府保护取得的成效,C项另有他因,可以削弱。D项说明去年花的钱占总支出的比例很小。想说明,去年占总支出的比例小,有可能花的钱也是少的,但是所占比例小并不能说明花的钱少,即使是花的钱少了,也不能说明最终没有起到作用,D项想削弱不能削弱,排除。故答案为C。

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到AB共存,若同时AC共存,则C可能导致B,未必是由于A。这是另有他因。但是需要注意,如果我经常喝咖啡,同时还发现我自己经常掉头发,于是得出结论喝咖啡导致掉头发。选项一说,我还经常熬夜,这是另有他因。选项二说熬夜也会导致掉头发,这个选项不是另有他因。也就是另有他因需要带着主体说。

分类二:AB是由C导致的

【例题2】在我们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拆迁和建设的速度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城 市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城市的拆迁和建设,因此,有人认为,城市的发展是导致城市拆迁 和建设的根本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很少进行拆迁和建设的城市,往往都会发展得比较缓慢

B.除城市发展外,工业化也是导致城市拆迁和建设的原因

C.城市的发展过程必然会带来了很多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D.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城市发展,带动城市的拆迁和建设

【分析】题干讨论的是城市发展是否是导致城市拆迁的根本原因,题干发现城市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城市的拆迁,两件事伴随存在,可能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于是得出结论,城市的发展是拆迁和建设的根本原因。两件事伴随发生,是否一定意味着他们之间有因果关系?看选项,哪个最能削弱。A项在说拆迁少的城市发展慢,也就是发展慢的拆迁少,而题干是说发展快的拆迁多,A相当于给题干补充了一组论据,说明发展和拆迁之间确实有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题干结论,排除。B选项说的是工业化也是拆迁的原因,想说城市拆迁的原因不是唯一的,还有别的原因,但题干结论说的是城市发展是根本原因,没说是唯一原因,所以即使工业化也是原因,并不能否定城市发展是根本原因,B项想削弱不能削弱,排除。C项说了城市的发展有利有弊,但这个利弊和拆迁的关系是什么不确定,C项无关,排除。D项告诉了我们经济发展水平才是拆迁的根本原因,而城市发展和拆迁都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结果,他们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D选项削弱了题干结论。故答案为D。

这道题时说AB是由C导致的,这时候C是另有他因。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