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业是指在本科专业目录以外,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微专业相关消息,仅供参考。

关于微专业有哪些及相关消息

微专业不等于辅修专业

“微专业,简单地讲,就是一个小而灵活的专业,是大学生在学习原专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发展需求,扩充跨学科知识和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肖明教授说,“微专业既是对主修专业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实现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路径之一。”

如广东工业大学开设的智能建造微专业,可以让土木建筑类的学生选修自动化、计算机、机械电子等学科知识;而计算机、自动化类的学生,同样可以学习土木工程的建造知识。山东大学开设的17个微专业,更是来自该校10所学院,包括生物微电子、多元智能、智慧交通与智能建设等众多专业。

微专业与辅修专业有什么区别?“辅修专业是在主修专业之外,再选择一个专业,学生可以兼修本专业以外的任何一个专业。而微专业,则是在主修专业的基础上,交叉融合多个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技术。”肖明表示,微专业的设置具有灵活性,它没有单一的标准,可由学校教师、企业专家根据产业需求进行整体规划与调整,能够做到不断地迭代、优化。

实际上,除了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南工商大学等高校都陆续开设了微专业。

为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青睐微专业?在肖明看来,这与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倒逼高校专业和人才培养改革密切相关。他表示:“以往高校的专业设置太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链接不紧密,难以有效满足科技前沿技术发展所需。因此,高校要实施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战略,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并通过专业改革,开设微专业、跨学科课程,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

从近两年各大高校的探索实践来看,在设置微专业时,学校一般会选择与科技前沿技术领域相关的专业学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连接,以培养产业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微专业和普通专业的区别

微专业是学校在本科专业目录外自主设置的,招生计划、招生时间、培养方案、学业标准均由学校自主设定,学生修读全部学分并考核通过后,由学校制作并颁发湖北第二师范学院“__微专业”结业证书。微专业学习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注信息,不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普通本科专业(即同学们主修专业)是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经学校申报、教育厅、教育部审批备案后设置的,招生计划、招生时间等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学生取得的学籍、获得的学历学位证书均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进行电子标注、数据备案和网上查询。

微专业和选修课有什么区别?

微专业课程不在学生主修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属于主修专业的选修课。但依据《微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学生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并达到学习要求,由微专业所在学院审核后提出结业名单,报教务处备案;由学校统一发放微专业结业证书。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修读而中途退出微专业的学生,可向学院提出申请,经学院审核后,报教务处审定,已修读的微专业课程学分可替代通识选修课学分。

微专业证书有何用处?

微专业证书可以证明学生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对于求职、升职和职业发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