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高考第二轮复习方法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的二轮复习对于每个高考考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二轮复习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应制订出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小编整理了高考第二轮复习方法,一起看看吧!

高考第二轮复习方法




高考第二轮复习方法

1、进行典型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学习就是一个由模仿到驾驭的过程,我们在借鉴别人精彩点的同时,也是积累知识的过程,最终由量变到质变。有了前期的积累,第二轮复习时除了继续巩固基础,更应该有明显提升的应该是你的综合能力哦。

2、构建知识体系,进行专项练习。

高三学生在考试时经常出现一种“舌尖现象”。平时要扎实地巩固基础,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理解记忆等方式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当遇到舌尖效应时要保持冷静放松,这样可有助于知识的回忆。

3、形成考试体系,训练解题思维。

进入第二轮复习,我们要加强研究做题的第一思维,通过同类型套题来总结和调整看题之后第一次想的方向,及归纳答题的思维共性,这能够快速帮助我们获取分数。


高考第二轮复习技巧


做题精准勿求难

高三下学期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意义重大。

配合老师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效率。有些学生觉得课本知识点自己已经掌握了,老师的复习安排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时间浪费,于是就抛开老师,自己复习。殊不知,学生学习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而课堂学习基本都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如果老师讲一套,学生做一套,很可能会相互影响。同时对于绝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研究高考、体验高考多是一两年,而高三老师都经过省、市、校多级高考专家的培训,还有多年复习备考的经验;况且学生每个高考科目都要复习,而老师只专注研究自己所教的科目,所谓“术业有专攻”,这就决定了学生很难像老师那样准确地把握高考。因此提醒学生在后的一段时间内,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按老师的安排和要求做,切忌另搞一套。

高三教学都有进度和相应目标,了解学校安排,做到自己的复习计划与学校要求同步,实现共振。一般物理复习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要求同学们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以及本单元典型问题的分析方法。第二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学科内综合的运用(包括物理实验拔高),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训练。通过本轮复习把看似分散繁杂的高中物理通过几条主线和一些方法有机地串联起来。第三阶段:主要是训练知识的大综合,对各种类型试卷进行模拟、分析,进行考试适应性训练。

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因为高考的出题思路和模式,都是以课本为根本,一些题就是在课本练习的基础上加以变形和组合。因此要做到课本、《高考大纲》、考试说明中提到的公式必须掌握,还要注意研究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以及各种知识在生活的应用等。

分析前几年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知识点、基础题型和方法,几乎是每年都考,且常考常新,将这些重点逐一列出,每一点配1~2题练习和拓展练习,这样既提高了备考的针对性、有效性,减少了盲目性,又可作为考前适应性训练。

“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任何学科而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与运用都是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石。高考是在中低档难度的题上决高下,不是在高难度的题上定胜负的。做题一定不能在难题、怪题上下大工夫,要做好中低档题;做题不能追求多和快,要在审题和规范答题上下工夫,要选题精、做题准。做题不要盲目地求多、求快、求新、求难、求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多做中档难度的题;做题时要细审、多思、慢下笔,求稳、求准、求全对。不仅注意重点章节复习,比如力学、电磁学,更要重视小章知识,如分子动理论、热和功、交变电流、光的反射与折射、原子和原子核中的Ⅰ层次知识,知识难度不大,但考的频率非常高。

思维开放,步骤规范。 一个题目往往不是会了才做,而是做了才会。当思考中出现断点时,要敢于尝试。如我们常说解决力学问题有三大途径,那么当用能量守恒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时,换一种方法一定会柳暗花明,要坚定这种信念并能实施这种做法。一个熟知的问题有时会因为表达不到位而丢分,尤其是遇到论述题,因此规范解题步骤是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如所用字母代表了哪个物理量,所列方程是应用哪个规律得出的,这些都是必须要说明的。一道题要完整地解答出来,防止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考试时认真对待、不留遗憾。后期复习中老师会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考试,次数也会相应增多,每次考试我们不能预期题目难易,要允许自己有不会的题目,我们不能预期分值的高低,将每次考试当作一次收获,积累经验,收获成功,提升对试卷的亲切感。

查漏——补缺——巩固是我们后期复习的主要任务,及时回顾,防止遗忘,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提升自己的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奋力一搏,为自己的中学生活交一张满意的答卷。

高考第二轮复习心态调整策略

策略一:制订计划,规律作息

关键阶段,要制订详细的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功课复习、文体活动、休息与睡眠时间,防止复习忙乱、缺乏收获感,从而保证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很多善于安排、计划周密的考生一般都会尽量采用模拟高考的相关程序来安排具体的复习过程。如早上7点起床、中午12:30休息,下午14点起床、晚上22点休息等。为了使自身的兴奋点保持与高考一致,复习内容的时间节点也可以与高考科目基本一致,如9:00~11:30复习语文与综合,15:00~17:00复习数学与外语。复习间隙穿插一些休息活动,从而放松心情、提高效率。

制订计划要细致全面,计划中可以安排阅读一些写作素材或时政点评,以便在写作文时灵活运用。考生每天可在每一学科上拿出15~20分钟,专门用来查漏补缺,也可同时采用弱科多投入5分钟、优势学科少投入5分钟的方式备考。

策略二:真题训练,注重规范

解题不规范是考场失分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成绩靠前、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解题时如果没有按照标准步骤解题,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良好的解题习惯、规范的解题格式不仅能理顺做题思路、提高做题效率,更能大大提高做题准确率。

为避免“懂而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建议临近高考时,考生们把近年高考真题中的中档解答题认真做一做,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来书写;做完以后,要认真对照参考答案,根据评分标准掌握采分点,以此来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认真书写、规范做题、步骤清楚、准确完整。

策略三:回归课本,重视基础

高考注重基础性,突出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强调在深刻理解主干知识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不考死记硬背、不出偏题怪题,这是高考基本的改革导向。

一般来说,80%的高考试题都是中档基础题,其答案基本都能在课本中找到”源头”。考生不要总盯着难题、怪题不放,抓错复习的重点方向,这样容易增加心理负担,造成自己的挫败和焦虑。因此,考前回归课本、重视基础是必要的。对于教材要求的、高考常考的、还不太熟悉的主干知识和核心重难点,完全可以通过认真复习教材、做书上的例习题的方法消化和掌握,这样既可以熟悉知识本身、提高解题能力,还可以提振信心、达到练手目的。

策略四:研读课标,归类纠错

课程标准规定了高考命题的范围,也指明了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和方向。特别是在考前,应该再仔细研读各科的课程标准,把握考试的要点、重点,对课程标准中不熟悉的考点、经常出错的考点进行归类整理,集中突破;还可以利用之前的试卷和练习,将容易出现的错误点分类训练,以免在高考中再犯类似的错误。

考生在考前还可以突击短板学科,尤其是该学科的短板知识。考前查错、改错比做新题、难题更重要、更有效,因为错题往往不是一个知识点的失误,而是连带知识概念或规律等内容的生疏和空白。考生在梳理和总结过程中会发现,许多不同的题目出错可能就集中在某些相同知识点上,那么,这些知识点就是需要恶补的短板。

策略五:强化训练,回忆梳理

考前要保持做题的手感,才能达到理想的应考状态。考生可以每天进行各科的模拟高考,定时完成一套高考真题的选填题,同时在做题之后要及时反思总结,才能将解题过程转化为自己的解题思路,内化为自己的解题能力。

对知识的梳理可以这样去进行:拿出一张白纸、一支笔,不看任何资料,梳理某章节所有的知识点、典型题型、重难点、思维方法与易错点,当然也可以对比教材的目录进行梳理。梳理后可能会发现还有部分知识和方法自己没有回忆完整,这时就需要和书本、参考资料进行比较研读,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对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用太担心,逐一解决即可。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考第二轮复习方法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高考第二轮复习方法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