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案设计(热门4篇)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2、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的过程。(板书)

1.2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2、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知识与技能:

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剪*、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重点: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教学难点: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成功或失败)

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和简便*。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三)、总结拓展。

1、讲述: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比如:……

2、谈话: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准备怎么做?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


《第2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科组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

学生猜测花名、花开放的时间。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一、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二、初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二、自读自悟

二.读读背背

学生讨论交流: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

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把自己的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

4.写好后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

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

作业设计

练习写习作。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

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课后反思

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观察不够仔细,因此在写作中有许多学生写的观察日记不太符合要求,需进一步引导。


《第3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案设计》

第1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数学教材56、57页例1、2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张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乐园玩一玩。

[这是进入游乐园的通行证,只要你准确算对下面的算式,就能得到通行证,有信心得到它吗?举手来说。

6×4=8×5=2×9=3×9=

3×8=9×7=7×6=4×8=]

师:我们同学算得既对又快,还把解决它的口诀也说出来了,真了不起!恭喜你们拿到通行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

二、学习新知:

1.小组交流,探索算法

出示例1情境图

(1)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花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说说你的算法。

[(2)小组反馈:

①3个20是60;20+20+20=60

②2个十乘等3于6个十

这样的题目会做了吗?下面来考考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计算

40×3=2×400=20×6=2×7=

50×3=4×600=7×30=20×7=

开小火车

2、合作探究,教学例2: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1)尝试说出计算结果:

(2)合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示同学可以利用小棒)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0×4=10×6=10×7=

20×4=40×6=60×8=

12×4=23×2=34×2=

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1、完成p581

[说说怎么算最简便。]

2、完成p582

[说说口算的方法]

3、完成p583、4

[比一比谁最快完成]

4、完成p585、6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p597

[*完成表格,同位互查,集体订正]

6、完成p598、9、10、11

[*完成,集体订正]

六、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花多少钱?

20+20+20=602个十乘等3于6个十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12×3=3610×3=302×3=630+6=36

[教学反思]

我通过游乐园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从而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第2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60页,例1.练习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使学生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

200×4=100×2=700×7=

60×4=8000×6=600×8=

800×4=600×7=30×8=

600×7=100×5=3000×5=]

看来小朋友们都会口算整十数或整百数乘一位数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二、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1.出示例一:

每盒有12支彩笔,3盒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列出算式:12×3=

[动手*作,理解算理

(1)12×3不是整十数乘一位数,小朋友们想一想等于多少呢?不能口算的同学用小棒帮帮忙。

(2)交流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12+12+12=36、10×3=30、2×3=6、30+6=36。

(3)师摆小棒演示算理。指着第二种算法:12哪去了?为什么10×3、2×3呢?学生思考并交流。]

现在明白了吗?先把12分成几和几?10×3是因为?2×3是因为?(边说边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探索算法

(1)同学们,乘法除了可以口算以外,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2)师生共同列出乘法竖式,指出:末位对齐,乘号写在第二行的前面。]

(3)介绍各部分名称。

12。。。。。。因数

×3。。。。。。因数

36。。。。。。积

[先用个位上的2乘3等于6,写在积的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乘3,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十,1乘3等于3写在十位上。]

(4)挑学生说算法。

3.用竖式计算124×2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之后,交流计算方法。]

4、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

2×8=23×2=123×2=

三、练习巩固,应用提高

1.第60页做一做

14×2=33×3=21×4=

423×2=212×3=221×4=

学生*完成后展示评价。

[2.列式计算

①小火车一次可坐22人,3次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②每一边放342盆花,两边共放多少盆?]

四、课后小结:

1.怎样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计算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作业设计

1、p632

2、竖式计算

32×2331×341×2121×4421×2

六、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

每盒有12支彩笔,3盒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12×3=36(支)

12。。。。。。因数

×3。。。。。。因数

36。。。。。。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文具的情景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理解了算理,能够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第3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61页例2练习十三3、4、5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与*作,学生在感*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满十进一”“满几十进几”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法则。

[2、通过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笔算中进位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作,理解为什么要进位,掌握怎样进位。

[教学难点:分清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研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1、口算下面各题。

4×4+25×7+46×5+1

3×4+27×8+56×7+5

3×9+56×9+82×9+3

[2、自己试着写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交流自己所写的算式,老师选择一些进位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道算式,想看看吗?(出示例2情境图)

二、探索新知

(1)自学提示:(可以利用小棒)

认真看课本61页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小女孩的笔算方法,思考:

1、笔算乘法时,从哪一位乘起,乘得的积满几十,该怎么办?

2、得数中的十位上的5是怎样得来的?

[比一比,看谁做得对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7×215×5214×3]

3、小组汇报,展示:

小结: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探讨交流

(1)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学生*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3)、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4)、各小组汇报的板演到黑板上。

[(5)、请小组说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

1、那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2、当心漏加进上来的数。

3、要先乘后加进上来的数,不能先加进来的数,然后再乘。]

四、巩固练习

1、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1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完成“做一做”2题,学生*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时要注意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六、作业设计

1、完成p613

竖式计算

2、完成p614

读题列算式计算

3、完成p615

[改正错误并订正]

七、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

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16×3=48(本)

16

×3

48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出计算的需要,再通过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满十进一”或“满几十进几”的道理,掌握了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和书写格式,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第4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教案设计》

绽开舒展欣然怒放含笑一现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14蜜蜂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读读背背

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

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比赛。

8、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这7个字扩词。

4、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语。

四、宽带网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