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这个节气即将就要来临,那么大雪要注意什么呢?快来随小编看看。

大雪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小雪节气养生的注意事项

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

大雪时空气中的寒冷度和湿度都会加大,在大雪到冬至的15天内,因天地之间的气仍然较虚,所以养生的主题跟小雪节气一样,以温补为主。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整个冬季都是以进补为主,大雪时更应该进补。进补要因人而异。并且食疗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应该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来达到养生进补的目的。也就是说除了食补,还可以进行*补、酒补以及神补。

大雪食补以补阳为主,但应根据自身的状况来选择。像面红上火、口腔干燥干咳、口唇皲裂、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虚之人应以防燥护*、滋肾润肺为主,可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芝麻、蜂蜜、百合等,忌食燥热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如果经常面*苍白、四肢乏力、易疲劳怕冷等阳虚之人,应食用温热、熟软的食物,如豆类、大枣、怀山*、桂圆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鸡肉等,忌食黏、干、硬、生冷的食物。

在此说一下酒补。酒为百*之首,说的是酒在中*里排位。既然酒有**,就要慎重地饮用。从大雪起至春分这段时间,不适宜饮酒。因为在大寒至春分两个月中,人易肝气过盛,而酒是壮肝气之物,此时饮酒会火上浇油。此外,像面红或脾气急躁者更不宜饮酒。

对于肝气不足的,可适量饮用红高粱酿制的酒以补充阳气。喝酒宜在晚上,晚上酉时肾经最旺,肾主藏精气。晚上适量饮酒可使手指凉、气短者补元气;后背凉者用酒配合可温补肾阳;腹胀而便稀者可健脾;眼干*者用酒配合则可养肝*。但酒是双刃剑,可养人,也可伤人,要正确对待它,不宜过量,只有正确饮用,才有利于健康。

现在大部分人进补的意识比较强烈,但却不明白“通”才是健康的关键。光补不通也不行,中医所谓的“通”是气机、血、经络的畅通,气滞血瘀、经络郁阻同样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冬季最简单的通法是多吃点萝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方”。为了御寒养生,古代皇家御膳的首选菜肴就是羊肉炖白萝卜。这道菜可以补充体内的阳气、温暖五脏,尤其适合肾虚和脾虚的人食用。

此外,因为白萝卜有消积滞、化痰清热、解毒等功效,所以冬季一般吃肉类等油腻食物后吃生萝卜可解腻、消食顺气。不过由于白萝卜味辛甘,*寒,所以脾胃虚寒、进食不化或体质虚弱者宜少食;白萝卜破气,服人参等补*后不要食用,否则会影响*效。此外,由于食用生萝卜产气较多,对溃疡病也不利,所以有此类疾病的患者也要少吃白萝卜。

大雪时节补好了,温补养阳得当,来年才会有坚实的身体底子。

天冷防风寒,围巾别离身

大雪节气,因为寒冷,人们都喜欢穿上厚重的毛衣、羽绒服、保暖裤等,而在全身武装的同时,许多人往往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部位,那就是脖子。

为什么说脖子很重要呢?最简单的就是冷风很容易通过颈部将寒气带给身体,从而引起嗓子疼、发炎等。此外,颈部是气管所在的部位,冬季出现咽部发痒,咳嗽有少量清痰,服止咳*作用不明显,可能与颈部、前胸受寒有关。尤其对颈椎不好的人来说,冬季穿高领衣服,出门戴围巾很重要。除了围巾,冬季尽量戴一顶帽子,大约可减少头部60%的散热量;用长围巾系在胸口护胸,还可减少寒冷对心脏、脾胃的冲击。

除了脖子,肩膀、前胸后背以及脚都要注意保暖。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和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肺为娇脏”,太寒太热都受不了,特别是寒,最容易引起咳嗽、哮喘。女*朋友冬季穿上坎肩,可以防肩背受寒。脚部保暖是因为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且少。俗话说“寒从脚起”,脚部一旦受寒,会反射*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数九严寒,脚部的保暖尤应加强,如穿长袜、厚靴,睡前热水洗脚。在温暖双脚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体内部的气血流动。

养*多喝水,睡觉少穿衣

冬属*,大雪时节是一年中*气较盛的季节。这时如果借助天气的优势养*,则可以调整体内的*阳平衡,尤其是*虚的人。中医认为,水是*中的至*,因此隆冬之际,多喝水可养*。一般来说,一天中有三杯水是必须要喝的。第一杯水是早晨起来喝,可润肠燥;第二杯水是下午5点喝,可滋肾*;第三杯水是晚上9点喝,可养心*。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吃梨、萝卜、藕、蘑菇等,因为这些都是养*的食物。

除了养*,冬季还要避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其忌讳厚衣裹身,或者烘烤腹背的。很多老年人睡觉时有一个误区,认为天冷防寒,睡觉时要多穿些衣服。其实这样做不仅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也影响血液的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即使是盖上较厚的被子,还是感到冷。

大雪的食材

适宜吃什么

1、饮食方面宜继续进补,多食羊肉、狗肉、猪肉、牛肉、鸡肉、鹌鹑、鲫鱼、鹅肉、核桃、栗子、白薯、海参、茄子、山*、橙子等。

2、中医方面要既温阳又养*,以填精、滋血、补中、益气为主,如党参、人参、枸杞、鹿茸、杜仲、牛膝、何首乌、冬虫夏草、当归、白芍、阿胶、黄芪、桂圆等*材。

禁忌吃什么

1、不宜多食油炸排骨、烤羊肉串、肥肉、动物内脏、动物油等。多食会损伤脾胃,易助湿生痰。

2、补*不可太过,应视情况而补,切不可滥补。

3、忌各种黏硬、生冷瓜果,*淇淋、*冻饮料等。

第2篇:大雪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1、早睡早起

冬季日短夜长,要注意早卧迟起,不要熬夜,不要过早起床晨练,要“必待日光”。日出前,空气中的氧气较少、二氧化碳较多,不适宜晨练,一定要等待日出后才出来锻炼身体。

2、多吃水果蔬菜

大雪节气,室内气候干燥,新鲜蔬菜减少,会造成维生素b缺乏而诱发口角炎。因此,冬季应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大雪御寒,可以适当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洋葱、山*、桂圆、栗子及杏脯等*属温热的食物,少吃肉食、生冷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

另外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以保证器官正常的新陈代谢。

3、护好头部和脚部

大雪节气,我们应注意风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头部和脚部,因为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是最容易受寒邪侵袭的三个部位。头部不注意保暖,寒气会使血管收缩,人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还可能诱发脑血管病。胸部和腹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内阳气,可能引发心脏病与胃肠病的发作。俗话说“寒从脚起”,大雪节气也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4、稳定情绪

情绪不稳和起居无规律容易引发青光眼,这是一种致盲眼病,多发作在冬季寒冷的月份。所以,在冬季,一定要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起居也要有规律,早睡晚起,适度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

太过寒冷时尽量避免外出,以减少对眼睛的伤害,防止患上“雪盲症”,即“雪光*眼炎”。若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最好戴上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墨镜。

5、室内通风

此外,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第3篇:大雪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1.大雪养生的基本原则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是整个冬季养生的总原则,中医认为人体五脏之肾,与四时之冬季相应,主封藏、闭藏,主静藏,阳气潜藏于内,而体表的营卫之气相对薄弱,而冬季自然寒气最甚,所以冬天最容易感受寒邪而发病。所以此时的养生原则还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去寒就温,早卧晚起”,以顺应冬季封藏的自然之道。

2.寒邪伤人最甚,防寒保暖为养生之首务

大雪时节,天气严寒,寒气凛冽,对于年幼高龄或体虚之人,容易感受风寒邪气,而寒邪容易伤人阳气,在《伤寒杂病论》中说到“寒之为病,肾先受之,其客于五脏之间,脉引而痛;若客于八虚之室,则恶血住留,积久不去,变而成著。”八虚之室就是我们的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及膝关节等八个大关节所在的部位,中医认为人体感受风寒后,邪气容易藏匿在这些部位,这也是老年人多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病的原因,即俗话说的“老寒腿”。所以从大雪节气起尤其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3.防寒保暖尤其要护脚

俗话说:“人老脚先衰”,“寒从脚下起”,说明人体的下肢容易先衰老,所以保护我们的双足尤其重要,在严寒的冬季更显得异常重要,除了穿袜、棉鞋等防寒保暖外,尚可每日用中*煮水沐足,如家常用的花椒、生姜、艾叶,取适量沐足能起到很好的护脚作用,且人体脚底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沐足可以刺激相应的穴位从而起到保健养生的功效。

4.饮食养生要点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秋冬养*是说养生要顺应秋冬的自然规律,顺应阳气的潜藏为主,饮食方面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适当进食温补类食物,以补肾滋补类为主,黑*类食物首选,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其次是血肉有情之品,如羊肉、牛肉、狗肉等,水果则以坚果类为主,如腰果、栗子、核桃、松仁等,而多汁类水果则少吃或不吃,如葡萄、雪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