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是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旨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出发,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高三数学教案参考(模板4篇)

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技能:能感知和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值。

数学思考:探索较小数值的数学特*。

解决问题:能应用科学记数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科学思维和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解释和推断较小数值的信息,并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些数值;难点则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采用“问题情境——设疑诱导——引导发现——合作交流——形成结论和认识”的教学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手段包括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常见生活物品作为教具,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

复习已学知识,引入新的学习内容: 通过光速、地球半径、人口等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第2篇:高三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一、过程目标

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学习对数函数,培养学生树立联系和转化观点的能力,融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通过对对数函数*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技能目标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准确绘制其图象,体会研究对数函数的意义。

掌握对数函数的*质,并能初步应用这些*质解决简单问题。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质,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对数函数*质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同时培养学生倾听和接受他人意见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质。

对数函数*质的初步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

【学前准备】 对照指数函数,深入研究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质。


《第3篇:人教版高三数学教案》

一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根据给定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二、能力目标

通过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特别是写出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探索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一次函数和一次方程联系的理解,推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关系。

能准确、快速地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函数相关的问题。例如,*簧秤的自然长度是多少,如何计算随物体重量增加而拉长的*簧长度?通过以下例子引入:

某*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限度内,每增加1千克的负重,*簧长度增加0.5厘米。我们可以计算不同负重下*簧的长度:

1千克:3.5厘米

2千克:4厘米

3千克:4.5厘米

4千克:5厘米

5千克:5.5厘米

你能写出负重x与*簧长度y之间的关系式吗?

分析得出:当负重为x千克时,*簧的总长度y = 3 + 0.5x 厘米。

2. 实例探究

考虑另一个例子,某辆汽车的油箱中原有汽油100升,每行驶50公里消耗9升汽油。我们可以建立行驶距离x与消耗的汽油量y之间的关系:

y = 9/50 x

这里y是消耗的汽油量(升),x是行驶的距离(公里)。

观察这些例子的共同特点:它们都可以表示为y = kx + b的形式,其中k和b是常数。这是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其中自变量x的最高次数为1。

3.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次函数是指y和x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 = kx + b的形式,其中k和b为常数,且k ≠ 0。当b = 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4. 例题讲解

例如,给出以下函数,判断哪些是一次函数:

① y = x^2 ② y = 3x ③ y = 2/x ④ y = 7x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都应为1。因此,只有②和④是一次函数,*为B。


《第4篇:高三数学教案参考》

【考纲要求】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质。

【自学质疑】

1.双曲线的轴在轴上,轴在轴上,实轴长等于,虚轴长等于,焦距等于,顶点坐标是,焦点坐标是,渐近线方程是,离心率,若点是双曲线上的点,则,。

2.又曲线的左支上一点到左焦点的距离是7,则这点到双曲线的右焦点的距离是

3.经过两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4.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5.与双曲线有公共的渐近线,且经过点的双曲线的方程为

【例题精讲】

1.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且与椭圆有公共焦点,求该双曲线的方程。

2.已知椭圆具有*质:若是椭圆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时,那么之积是与点位置无关的定值,试对双曲线写出具有类似特*的*质,并加以*。

3.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直线过两点,已知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矫正巩固】

1.双曲线上一点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则它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2.与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且经过点的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是。

3.若双曲线上一点到它的右焦点的距离是,则点到轴的距离是

4.过双曲线的左焦点的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若。则这样的直线一共有条。

【迁移应用】

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是其顶点到渐近线距离的2倍,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

2.已知双曲线的焦点为,点在双曲线上,且,则点到轴的距离为。

3.双曲线的焦距为

4.已知双曲线的一个顶点到它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则

5.设是等腰三角形,,则以为焦点且过点的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6.已知圆。以圆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作为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和顶点,则适合上述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