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加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及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位数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能口算百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乘法与除法的关系;熟练使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小括号的作用,并在解决问题时使用小括号。
能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并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分析。
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具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表内除法。
万以内数的认识。
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教学用具包括:表内除法练习表、万以内数位表、学习平移和旋转的*作学具、口算练习表等。
六、教学措施:
深入研究《新课标》,精心备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任务在课堂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仅留兴趣*、发展*作业。
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位学生的优点,避免一*切的要求,作业布置分层进行,以减少部分学生的作业和心理负担。
七、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如下: (一) 解决问题(4课时) (二) 表内除法(一)(13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7课时)
平均分(约2课时)
除法(约3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约7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 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 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约3课时)
解决问题(约4课时)
整理和复习(约2课时)
(五) 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 克和千克(2课时)
第2篇: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一、复习目的:
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法口诀,熟练进行乘除法的口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和交流活动,让学生熟悉几边形的识别,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描述物体的位置(如第几排第几个)。
学会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会认读钟表上的时刻。
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的可能*。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乘除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初步体验数据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表,能填补图表,根据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以及认读钟表上的时间和计算经过的时间。
三、复习措施
整理学生的知识,使其系统化,形成互相练习的知识网络。
采用变换练习和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
加强表内乘除法的练习。
对中下水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复习内容 (一) 乘除法概念
加法:几个相同加数相加。
乘法的意义:简便地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例如几个几相加)。
记住乘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二) 乘除法*作
熟练背诵九九乘法表,进行乘除法的计算。
学会根据口诀或一个数写出几个算式。
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 观察物体
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所见的面不同。
学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
(四) 方向与位置
认识平面上的四个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运用四个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如某物在另一个物体的哪个方向,或向哪个方向移动。
(五) 时分秒
理解时、分、秒的相关知识。
巩固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正好是1小时,即1小时=60分钟。
秒针走一圈是60秒,正好是1分钟,即1分钟=60秒。
能正确认读和书写时刻:整时和几时几分的读法。
(六) 统计与猜测
复习统计的方法: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进行可能*猜测:一定、可能、不可能。
应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和解决问题。
第3篇: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初步认识角,掌握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了解时间的读法,数学广角应用,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熟练记忆所有乘法口诀,并能进行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口算。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米=100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整厘米的物体长度,并形成初步的长度估计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能够测量整厘米的线段长度;初步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识别直角、锐角、钝角,并使用三角板判断角的类型;初步学习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并辨认其形状。 6、能够读写几时几分,理解1时=60分,并学会珍惜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和实验,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方式,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并形成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难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以及数学实践和思维训练。
四、教学措施: 1、整体把握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准确掌握教学深度,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2、注重学生的主体*,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 4、提升学生的计算和解决问题能力,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 6、保持教学的开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过程,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运用多媒体,确保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8、融入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