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日记 (一)跨出第一步

今天是我来到《重庆日报》的第一天。

精选报社实习日记(实用9篇)

早上七点半我就坐公交出发了,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行人与车辆,我满载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这个大城市里寻找一种快节奏的音律。

对我来说,报社驻地——较场口,是完全陌生的,只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听说过“较场口惨案”。一路上,我仔细地听着售票员报站。同时,今天也是重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的第二天,车子在暴雨中一步步朝着终点站驶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到了解放碑,然后在十几个路人的指点下,终于来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下。我微笑着,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新生活。

蔷老师扔下一摞报纸就抛下我不管了,我觉得莫名其妙,也很失望,觉得这就是*文人自古清高的具体表现。

下午六点我便乘车回去了,我有些担心我是否能继续呆在那个没有人情味的报社了。

实习日记 (二)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

今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报社,开始了实际的工作。有的时候,帮着老师传送稿子,时而选稿,改稿,很平常也很平淡,我告诉自己:也许做编辑就是这个样子吧。

上午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编辑老师都不会来,我便可以自由地上网,或是选稿,或是聊QQ,最多的时候是登陆新浪读书网查阅资料。

在十二点左右我收到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小邵,今天特别热,你把我抽屉里的饭卡拿到食堂去吃吧”。短短的十几个字,我却像是看了很久,眼里盈满了泪水,自己仿佛被一种温暖、一种感动所包裹着,恰似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的风。

实习日记(三)也有泪水

每天的日子都千篇一律,似乎很是枯燥乏味,但是我却从点滴的积累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集小成以至大成”吧。

夏天的暴雨是那样的令人措手不及,就算是再晴朗的天空也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的旅途也不会这样一帆风顺,也会有泥泞有荆棘。

“小邵,你看看!你怎么把这个句号改成了逗号,还把这个句子弄得这么长!”蒋主任冲我吼道,“你今天做的这些简直是白做!”

听到他这些不堪入耳的训话,我委屈极了,心中有万千苦语却无处诉说,我很想同他理论:书本上就是这样规范的,你们才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我深深地理解到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凄苦与辛*以及她的“小*儿”。我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椅子,把头抬得老高,以阻止快要溢出的泪水,我不愿别人看见我落泪,不愿别人把自己小看把自己当成弱者。

晚上,一个人躺在僵硬的木床上,望着从窗外斜射进来的斑驳的月光,静静地思考着这半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想起以前一位师兄说过的话:不要迷信书本。在社会上,有些东西是约定俗成的,是令很多freshman匪夷所思的。

也许是吧。

实习日记(四)尾声

一个月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回想刚来时那个蹑手蹑脚的我,连坐电梯都害怕会因停电被困在电梯里的我;而现在,我能够很好的与编辑老师交流谈笑,与他们聊一些私事。最令人高兴的是,在我离开的时候,蔷老师对雯老师的一句话:小雯,小邵走了,我们怎么办呢?小邵,放假一定又要来哟。

在这里,也许我并没有学到一些实质上的东西,但是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满足编辑老师的审美心理,更为高兴的是能有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见诸报端;每天中午的看报,让我在无形之中也变得更为深刻了。


《第2篇:报社实习日记精选》

实习日记(一)跨出第一步

今天是我来到《重庆日报》的第一天。

早上七点半我就坐公交出发了,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行人与车辆,我满载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这个大城市里寻找一种快节奏的音律。

对我来说,报社驻地——较场口,是完全陌生的,只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听说过“较场口惨案”。一路上,我仔细地听着售票员报站。同时,今天也是重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的第二天,车子在暴雨中一步步朝着终点站驶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到了解放碑,然后在十几个路人的指点下,终于来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下。我微笑着,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新生活。

蔷老师扔下一摞报纸就抛下我不管了,我觉得莫名其妙,也很失望,觉得这就是*文人自古清高的具体表现。

下午六点我便乘车回去了,我有些担心我是否能继续呆在那个没有人情味的报社了。

实习日记(二)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

今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报社,开始了实际的工作。有的时候,帮着老师传送稿子,时而选稿,改稿,很平常也很平淡,我告诉自己:也许做编辑就是这个样子吧。

上午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编辑老师都不会来,我便可以自由地上网,或是选稿,或是聊qq,最多的时候是登陆新浪读书网查阅资料。

在十二点左右我收到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小邵,今天特别热,你把我抽屉里的饭卡拿到食堂去吃吧”。短短的十几个字,我却像是看了很久,眼里盈满了泪水,自己仿佛被一种温暖、一种感动所包裹着,恰似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的风。

实习日记(三)也有泪水

每天的日子都千篇一律,似乎很是枯燥乏味,但是我却从点滴的积累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集小成以至大成”吧。

夏天的暴雨是那样的令人措手不及,就算是再晴朗的天空也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的旅途也不会这样一帆风顺,也会有泥泞有荆棘。

“小邵,你看看!你怎么把这个句号改成了逗号,还把这个句子弄得这么长!”蒋主任冲我吼道,“你今天做的这些简直是白做!”

听到他这些不堪入耳的训话,我委屈极了,心中有万千苦语却无处诉说,我很想同他理论:书本上就是这样规范的,你们才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我深深地理解到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凄苦与辛*以及她的“小*儿”。我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椅子,把头抬得老高,以阻止快要溢出的泪水,我不愿别人看见我落泪,不愿别人把自己小看把自己当成弱者。

晚上,一个人躺在僵硬的木床上,望着从窗外斜射进来的斑驳的月光,静静地思考着这半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想起以前一位师兄说过的话:不要迷信书本。在社会上,有些东西是约定俗成的,是令很多freshman匪夷所思的。

也许是吧。

实习日记(四)尾声

一个月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回想刚来时那个蹑手蹑脚的我,连坐电梯都害怕会因停电被困在电梯里的我;而现在,我能够很好的与编辑老师交流谈笑,与他们聊一些私事。最令人高兴的是,在我离开的时候,蔷老师对雯老师的一句话:小雯,小邵走了,我们怎么办呢?小邵,放假一定又要来哟。

在这里,也许我并没有学到一些实质上的东西,但是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满足编辑老师的审美心理,更为高兴的是能有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见诸报端;每天中午的看报,让我在无形之中也变得更为深刻了。


《第3篇:报社记者实习周记精选》

6月1日实习第一周

这个星期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向芳一起的采访,事情是200多个民工去讨住处27人被打伤住进医院。当时我们就去了现场和医院,但是回来后发现事情的起因与四个方面都有关,可是我们仅仅采访到了两方。当时是晚上十点,我给其中的一方就是韩国公司的律师打电话,他让我们马上去他的律师事务所他给我们提供全部的资料。可是等我们去了以后,他们一直给我们谈到了十二点,此时已经过了截稿时间,这样第二天我们的稿子就没能发出来。第二天,我们又采访了第四方就是中建四局后才写稿报道。这样我们的报道就比〈新京报〉和〈信报〉晚了一天。可是,根据后来这四方的反映,他们都觉得我们的报道是所有的报道中最客观,是最接近事实的,有两方的人给我打电话的时候都说,他们认为《新京报》的报道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这样我就有了疑问,在实效和客观实在不能同时保证的时候,我们应该舍谁取谁?在这个事件中,第一天我们的确没有时间采访完成,也没有办法联系到中建四局的人,所以我们放弃了实效,保证了客观。但影响力在第二天却被大大弱化了。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到底怎么办?

6月8日实习第二周

这个星期和张春健一起做了几次稿子,感觉最深的就是记者一定要学会怀疑,以及怎么去怀疑,然后怎么去证实你的这些怀疑。

怀疑,我现在的理解就是千万不要只听一方当事人的话,尤其是当你面对一个利益受到损失的人的时候,他对你陈述他的不幸和愤怒,不能随便就相信他说的一切,然后还带着感情*彩地去问另一方。我自己的*格来说,我是非常容易相信别人的话的,但是作为一个记者,我觉得轻信别人是非常危险的。

然后就是怎么去怀疑?有些要根据自己的采访经验和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发现对方的疑点,有些则需要必要的证据来支持。

发现疑点,一定要通过各方求证,就是利用一切方式来消除这些疑点。然后把求证到的事情写出来,把失实的部分去掉。

还有就是在采访中,一定要把尽可能多的方面都采到,有很多方面看似好象不重要,但是仔细思考之后,如果缺失了这些,其实是非常不完整的。比如,我和张春健去采访学校路楼,学生因为怕被狗咬不敢上学。这条狗以前是不咬人的,但是前几天生下小狗后就继续伤人。我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但是我根本没想到我应该给宠物医院的医生打电话,问一下狗突然咬人与它生小狗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后来问了一以后,才知道这是有必然联系的。这样稿子也就完整了。然后就是在求证中,一定要把所有的要素记清楚,比如给网通客服打电话咨询,就应该记住是多少号接线员回答的问题。这样的事情看似好象很小,但很多时候应该会避免纠纷吧。

所以,我感觉采访中很多事情看似很小,似乎无关紧要,但是绝对不能疏忽,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必须认真而细心地去对待。

6月15日实习第三周

最近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采访中如何把握提问的技巧,如何才能最快最好最巧妙地从采访事件的各当事方的口中得到你想要的回答,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因为它对于我来说,不仅仅关乎采访技巧,还是一个如何与人沟通的问题,而后者恰恰一直都不是我所擅长的。


《第4篇:报社实习日记》

实习日记(一)跨出第一步

今天是我来到《重庆日报》的第一天。

早上七点半我就坐公交出发了,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行人与车辆,我满载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这个大城市里寻找一种快节奏的音律。

对我来说,报社驻地——较场口,是完全陌生的,只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听说过“较场口惨案”。一路上,我仔细地听着售票员报站。同时,今天也是重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的第二天,车子在暴雨中一步步朝着终点站驶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到了解放碑,然后在十几个路人的指点下,终于来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下。我微笑着,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新生活。

蔷老师扔下一摞报纸就抛下我不管了,我觉得莫名其妙,也很失望,觉得这就是*文人自古清高的具体表现。

下午六点我便乘车回去了,我有些担心我是否能继续呆在那个没有人情味的报社了。

实习日记(二)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

今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报社,开始了实际的工作。有的时候,帮着老师传送稿子,时而选稿,改稿,很平常也很平淡,我告诉自己:也许做编辑就是这个样子吧。

上午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编辑老师都不会来,我便可以自由地上网,或是选稿,或是聊qq,最多的时候是登陆新浪读书网查阅资料。

在十二点左右我收到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小邵,今天特别热,你把我抽屉里的饭卡拿到食堂去吃吧”。短短的十几个字,我却像是看了很久,眼里盈满了泪水,自己仿佛被一种温暖、一种感动所包裹着,恰似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的风。

实习日记(三)也有泪水

每天的日子都千篇一律,似乎很是枯燥乏味,但是我却从点滴的积累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集小成以至大成”吧。

夏天的暴雨是那样的令人措手不及,就算是再晴朗的天空也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的旅途也不会这样一帆风顺,也会有泥泞有荆棘。

“小邵,你看看!你怎么把这个句号改成了逗号,还把这个句子弄得这么长!”蒋主任冲我吼道,“你今天做的这些简直是白做!”

听到他这些不堪入耳的训话,我委屈极了,心中有万千苦语却无处诉说,我很想同他理论:书本上就是这样规范的,你们才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我深深地理解到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凄苦与辛*以及她的“小*儿”。我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椅子,把头抬得老高,以阻止快要溢出的泪水,我不愿别人看见我落泪,不愿别人把自己小看把自己当成弱者。

晚上,一个人躺在僵硬的木床上,望着从窗外斜射进来的斑驳的月光,静静地思考着这半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想起以前一位师兄说过的话:不要迷信书本。在社会上,有些东西是约定俗成的,是令很多freshman匪夷所思的。

也许是吧。

实习日记(四)尾声

一个月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回想刚来时那个蹑手蹑脚的我,连坐电梯都害怕会因停电被困在电梯里的我;而现在,我能够很好的与编辑老师交流谈笑,与他们聊一些私事。最令人高兴的是,在我离开的时候,蔷老师对雯老师的一句话:小雯,小邵走了,我们怎么办呢?小邵,放假一定又要来哟。

在这里,也许我并没有学到一些实质上的东西,但是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满足编辑老师的审美心理,更为高兴的是能有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见诸报端;每天中午的看报,让我在无形之中也变得更为深刻了。


《第5篇:新闻报社实习报告精选》

作为新闻系大学生,毕业后最大的工作可能就是去当记者了,当记者最大的要求就是要写出一些好的文章,这并不是难事,新闻系的同学文笔一般都不错。那么剩下的就是去报社实习了,其中有包括实践方面的,也需要有采访方面的,只是需要很多的方面的。

这次寒假实习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却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甚至在家里学不到东西。相信都猜到了,就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平时的实践相结合,这也得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平时上课的空乏被洗刷得一干二净。

由于我实习的报社是属于广州市呢某区的*机关政党报,所以经常要和领导还有官场上的人打交道,所以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官场上的交际。别看平时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每个都是板着脸,一副招人嫌的样子,但是,他们私底下可都是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的大人,举止言谈间都带有大将的风范。和蔼归和蔼,可以有很多地方要注意的,一般比较涉及隐私和公务的我们都应该避忌不谈,又或者绕个弯子提问。刚一开始就问到主题,他们都不会友善待你,要在拉家常或者琐碎的事情中找到突破口和切入面,才能引导大家更好的发挥,表达淋漓尽致。有一方面要注意的是提防他反过来“咬”你一口,反问一些冷问题,让你措手不及,由于我们开始都没什么经验,这种尴尬的场面会出现不足为奇,主要是缺少锻炼。

采访固然重要,可是找新闻材料和线索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般来说,一个成功的采访和新闻要看记者是否能抓住有价值的新闻材料,以此为线索来展开你的思路发言提问。平时,老师要是找材料,除了每个单位和*里的固定通讯员外,还有其他各个镇的特派员跟“线人”,也就是广州人说的“针”,我们的针插得越广,范围越宽,获得的信息和内容也就相对越多。但是这些“针”不是随便能插的,要经过领导的批准和赞同才能安家,再一个就是,“针”的消息和线索是要用钱买的,这就被我们看做是有价的新闻,自然而然的就。那从哪里能网罗来那么多的“针”呢,其实这也是一个学问,就是书上经常说的要多接触社会上各方面人士,建立尽可能大的人际网,消息才能来得快来得准确来得及时。

除了在采访技巧和找寻消息方面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外,还学到了不少书本和学校老师不会教给的东西,就是作为一个新闻人,首先得衣着上要大方得体,举止大方温文,说话要有学问和内涵,知识面广,所以平时的积累是不可缺少的。除了熏陶和陶冶自己的高尚情*外,就是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周围正在发生发展的新生事物,留意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微妙变化。其他就是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跟随潮流,但又要有先瞻的目光,可以事先预知事情和潮流的动向趋势。这些细节方面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学好的,在生活和不断的实践中慢慢积累才会有所领悟。

再一个就是在现在的时常经济的利诱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侵蚀,导致其笔下的文章与事实有所偏差,连最基本的职责都忘记了,在报社我看到了有些不负责任的记者为了小利益而不顾廉耻和尊严,后来才得知,在今天这种工作和生活氛围里想要远离尘埃,不食人间烟火是基本不可能的了!

我知道现在社会环境就是这样的,我不去适应也是没办法,我知道以后的路我也会慢慢的适应社会中的一些很繁杂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这是最难适应的东西,我会逐渐的适应。

以后当记者的路也许会很漫长,不过我已经想好了,我会慢慢的适应,做好一个记者,起码要和他们有所区别,这就是我,我会一直正直的走下去!


《第6篇:报社编辑实习报告精选》

报社编辑的实习报告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选的报社编辑的实习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三、实习内容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一)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2、对获奖名单进行筛选。保留下获过奖但其发明创造尚未被刊登的。将小学与中学区分开来。我的具体*作是将小学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将高中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以便*作。

3、查询电话。我的查询方式很原始,就是拨打全国各地的电话查询服务台114,再具体查询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电话,以此来联系有发明创造的小学生。这一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哪个打通了,哪个没打通;哪个有老师电话,哪个留邮箱了,哪个发稿了,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4、约稿。在约稿时,要向各地老师详细介绍杂志社的情况和供稿的酬劳,方式等问题。

5、回访。即在收到稿件后对供稿者的回复;在稿件被录用后对供稿者的通知,寄稿费等工作。

约稿的工作顺利完成后,我便进入了下一个实习项目,即编辑。


《第7篇:新闻报社实习报告精选》

作为新闻系大学生,毕业后最大的工作可能就是去当记者了,当记者最大的要求就是要写出一些好的文章,这并不是难事,新闻系的同学文笔一般都不错。那么剩下的就是去报社实习了,其中有包括实践方面的,也需要有采访方面的,只是需要很多的方面的。

这次寒假实习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却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甚至在家里学不到东西。相信都猜到了,就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平时的实践相结合,这也得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平时上课的空乏被洗刷得一干二净。

由于我实习的报社是属于广州市呢某区的*机关政党报,所以经常要和领导还有官场上的人打交道,所以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官场上的交际。别看平时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每个都是板着脸,一副招人嫌的样子,但是,他们私底下可都是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的大人,举止言谈间都带有大将的风范。和蔼归和蔼,可以有很多地方要注意的,一般比较涉及隐私和公务的我们都应该避忌不谈,又或者绕个弯子提问。刚一开始就问到主题,他们都不会友善待你,要在拉家常或者琐碎的事情中找到突破口和切入面,才能引导大家更好的发挥,表达淋漓尽致。有一方面要注意的是提防他反过来“咬”你一口,反问一些冷问题,让你措手不及,由于我们开始都没什么经验,这种尴尬的场面会出现不足为奇,主要是缺少锻炼。

采访固然重要,可是找新闻材料和线索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般来说,一个成功的采访和新闻要看记者是否能抓住有价值的新闻材料,以此为线索来展开你的思路发言提问。平时,老师要是找材料,除了每个单位和*里的固定通讯员外,还有其他各个镇的特派员跟“线人”,也就是广州人说的“针”,我们的针插得越广,范围越宽,获得的信息和内容也就相对越多。但是这些“针”不是随便能插的,要经过领导的批准和赞同才能安家,再一个就是,“针”的消息和线索是要用钱买的,这就被我们看做是有价的新闻,自然而然的就。那从哪里能网罗来那么多的“针”呢,其实这也是一个学问,就是书上经常说的要多接触社会上各方面人士,建立尽可能大的人际网,消息才能来得快来得准确来得及时。

除了在采访技巧和找寻消息方面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外,还学到了不少书本和学校老师不会教给的东西,就是作为一个新闻人,首先得衣着上要大方得体,举止大方温文,说话要有学问和内涵,知识面广,所以平时的积累是不可缺少的。除了熏陶和陶冶自己的高尚情*外,就是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周围正在发生发展的新生事物,留意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微妙变化。其他就是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跟随潮流,但又要有先瞻的目光,可以事先预知事情和潮流的动向趋势。这些细节方面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学好的,在生活和不断的实践中慢慢积累才会有所领悟。

再一个就是在现在的时常经济的利诱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侵蚀,导致其笔下的文章与事实有所偏差,连最基本的职责都忘记了,在报社我看到了有些不负责任的记者为了小利益而不顾廉耻和尊严,后来才得知,在今天这种工作和生活氛围里想要远离尘埃,不食人间烟火是基本不可能的了!

我知道现在社会环境就是这样的,我不去适应也是没办法,我知道以后的路我也会慢慢的适应社会中的一些很繁杂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这是最难适应的东西,我会逐渐的适应。

以后当记者的路也许会很漫长,不过我已经想好了,我会慢慢的适应,做好一个记者,起码要和他们有所区别,这就是我,我会一直正直的走下去!


《第8篇:报社实习日记怎么写》

一开始去到报社惊讶报社一层记者部编辑部没有几个人!!于是,我掏出电子书看了一天的电子书,时不时刷一下手机。报社的实习生如果没有什么外派的任务真的,很闲,闲到规划自己的时间成为了实习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因为如果自己不找点事情干,真的会在报社浪费一天的时间。

1报纸上的广告越来越便宜,因为竞争加大。

2传统媒体基本不收新人了。而且,传统媒体从业者中年人居多,少见年轻的面孔。

3传统媒体转型具有一定的困难。我所在的报社在经营一个公众号,但是公众号的经营基本是从原来各部门抽调少数人建设的,并没有招聘专门的人才发展新媒体。

4就我们的报纸而言,广告创新较少,缺乏吸引广告商的竞争力。

今天7:11出门坐公交,中间转公交转地铁,八点22分到达报社。去地铁站的公交路上空想了许多,在地铁站就看了5%的三体2黑暗森林。其实现在想起来,在公交上可以听一下听力。这样一来,冗长的交通时间就成为了我的学习时间了。

今天傍晚搭公交回来,又开启了空想模式,想到了一个下学期的安排,这个安排有点冒险但算实在。除了复习雅思之外,大三上学期我逃课实习,哪怕需要找人代课,我想通过实习继续发现自己想要什么。逃掉的课买一只录音笔听回来。下学期马上调整回来,全力考研,不再想工作的东西。

也许会有点紧张,但是我深信,苦都不是白吃的。

主编带我们三个小实习生坐上一个老总的奥迪商务车(我不太认识车型,但感觉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出发去参加一个合作签议活动。

我们的主编精通人情世故,司机来接我们的时候他亲切地关怀是否吃了早餐,在车上又找司机聊一下天,顾及一下司机的参与感。后来他说要对司机好一点不然司机不爽的时候把车开得东歪西倒也不好。到了主编来了的时候,他问司机老总常坐的位置(司机是老总的专门司机)然后自己恭敬地把位置让了出来。(顺便说一下,司机斜对角的位置一般是最好的)

等老总下来的时候,主编一直跟我们聊天,聊到其他实习生,他骄傲地说自己带过不少实习生都成绩斐然。其中一个江苏女生很漂亮很能干又细心又会喝酒,那个女的在酒席上主动调空调,会讲话,会喝酒,去哪都被人想挖走,后来她在主编的建议下读了硕士,跳槽去了一家外资企业年薪三十多万,最近与未婚夫在g城的中心买了一套房子。我听得入神,我妈常给我灌输的观念是留在大城市没什么发展还很买房很难嫁出去,其实,还是眼光与实力跟不上去啊,在一个大城市里面,机会是留给肯拼有人脉的人的,在大城市发展的人不能那么悲观。我感激的不是我进了这个单位实习,或许我难以像那个女的八面玲珑,飞上高枝,但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天空。

在活动中我们按着流程一步步来,摘个荔枝什么的还挺好玩的。到了饭局,人情世故这东西又开始热闹起来了。主编问我们三个小实习生谁会喝酒?其他两个人相视然拒,看到我桌子上的酒,结果主编就拉着我去了领导的那一张桌子,开始了我对酒席文化体验之旅。开饭不久,酒店的老总就帮每一个人亲切热情地夹菜,(他们虽然很成功,但是为人却很平和)然后我也看着我们的老总也帮周边的人热情地夹菜,这时暴酒雨前的宁静。之前采风活动,看到别人互相敬酒我还可以袖手旁观,毕竟自己当时在众多媒体中只是小喽?跃淳贫际歉?糯蟛慷右馑家馑迹?欢?蛲砣肥凳且欧咕值牧斓家桓龈鼍淳疲?彝?耸?嗌俦?鹇牒攘瞬畈欢嗍炀啤R桓鼍攀?蟮呐?0年的)很客气地敬了一大群人,喝了二分之一杯的红酒,豪爽得不要不要的,后来主编悄悄跟我说,要敬谁总,谁总,谁总,然后敬一个全局,那就任务完成了。我咽了一口口水,喝了半杯茶,一一敬酒,然后见酒店里只剩下我们这酒席桌子,其他人都散了,唯有推脱先行离开。我临走的时候,看到那个中午一起吃饭的女副主编从隔壁桌走过去敬酒然而回去的时候偷偷地跟服务员说帮她打包什么菜式。


《第9篇:报社实习日记大全》

大学生报社实习日记(一)跨出第一步

今天是我来到《重庆日报》的第一天。

早上七点半我就坐公交出发了,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行人与车辆,我满载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这个大城市里寻找一种快节奏的音律。

对我来说,报社驻地——较场口,是完全陌生的,只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听说过“较场口惨案”。一路上,我仔细地听着售票员报站。同时,今天也是重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的第二天,车子在暴雨中一步步朝着终点站驶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到了解放碑,然后在十几个路人的指点下,终于来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下。我微笑着,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新生活。

蔷老师扔下一摞报纸就抛下我不管了,我觉得莫名其妙,也很失望,觉得这就是*文人自古清高的具体表现。

下午六点我便乘车回去了,我有些担心我是否能继续呆在那个没有人情味的报社了。

大学生报社实习日记(二)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

今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报社,开始了实际的工作。有的时候,帮着老师传送稿子,时而选稿,改稿,很平常也很平淡,我告诉自己:也许做编辑就是这个样子吧。

上午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编辑老师都不会来,我便可以自由地上网,或是选稿,或是聊QQ,最多的时候是登陆新浪读书网查阅资料。

在十二点左右我收到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小邵,今天特别热,你把我抽屉里的饭卡拿到食堂去吃吧”。短短的十几个字,我却像是看了很久,眼里盈满了泪水,自己仿佛被一种温暖、一种感动所包裹着,恰似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的风。

大学生报社实习日记(三)也有泪水

每天的日子都千篇一律,似乎很是枯燥乏味,但是我却从点滴的积累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集小成以至大成”吧。

夏天的暴雨是那样的令人措手不及,就算是再晴朗的天空也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的旅途也不会这样一帆风顺,也会有泥泞有荆棘。

“小邵,你看看!你怎么把这个句号改成了逗号,还把这个句子弄得这么长!”蒋主任冲我吼道,“你今天做的这些简直是白做!”

听到他这些不堪入耳的训话,我委屈极了,心中有万千苦语却无处诉说,我很想同他理论:书本上就是这样规范的,你们才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我深深地理解到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凄苦与辛*以及她的“小*儿”。我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椅子,把头抬得老高,以阻止快要溢出的泪水,我不愿别人看见我落泪,不愿别人把自己小看把自己当成弱者。

晚上,一个人躺在僵硬的木床上,望着从窗外斜射进来的斑驳的月光,静静地思考着这半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想起以前一位师兄说过的话:不要迷信书本。在社会上,有些东西是约定俗成的,是令很多freshman匪夷所思的。

也许是吧。

大学生报社实习日记(四)尾声

一个月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回想刚来时那个蹑手蹑脚的我,连坐电梯都害怕会因停电被困在电梯里的我;而现在,我能够很好的与编辑老师交流谈笑,与他们聊一些私事。最令人高兴的是,在我离开的时候,蔷老师对雯老师的一句话:小雯,小邵走了,我们怎么办呢?小邵,放假一定又要来哟。

在这里,也许我并没有学到一些实质上的东西,但是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满足编辑老师的审美心理,更为高兴的是能有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见诸报端;每天中午的看报,让我在无形之中也变得更为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