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习理论及教改经验 “博观才能约取,厚积才能薄发”。全体教师应将学习视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师德修养。组内订阅了《历史教育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国家地理》、《旅游天地》等杂志,教师认真阅读并推荐重要内容,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组内学习交流。
三、立足课堂,抓好教学常规 无“常规”不实,无“常规”不稳。本学期,借助学校“创建”工作的机会,规范教研活动,形成制度化,落实各项教育教学常规,提升教学质量。
组内教研活动每两周一次,定于周三下午第四节课,禁止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
倡导组内互听课,提倡跨学科听课,组长每月听课5节,组员每月听课4节。开课者需做好教学反思,并在教研活动中交流听课情况和集体评课。
坚持集体备课,备课组定期活动。备课时避免过度依赖*学模式,形成学校和个人特*的教学模式。备课时需做到“五备”:备教材、备教法、备作业、备学生、备学法。为保证“常态课”的实效*,认真抓好备课环节,教案应包括: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导入新课 (4)学习新课(知识要点、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过渡) (5)课堂小结 (6)布置作业 (7)教学反思
研讨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本学期教研组沙龙活动的主题包括: (1)现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课堂提问技巧; (3)教学反思探讨。
初三、高三教师需认真研究中考、高考的考试说明,增强复习的实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及时纠正教学偏差。训练要“精选精练,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避免劳而无功。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积极*和自主*的培养,耐心进行个别辅导,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二年级地理会考前,抓好地理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督促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和教师存在的问题,争取取得好成绩。
青年教师需认真完成“五个一”(读一本专著、搞一个课题、写一篇论文、上一堂好课、做一个好课件)。
发挥史地及其他学科的特长,进行学科和资源整合,增强组内互助,提高整体教育教学力量。
总之,史地教研组要通过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推动史地学科教学工作上新台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做出贡献。
第2篇:有关学习计划模板汇编
我有幸参加了国家组织的远程“国家计划”培训学习,并从中获益匪浅。这次学习改变了我和许多农村教师的教学观念,并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
首先,培训提供了先进的理论知识。作为农村教师,我之前几乎没有机会接触这样的培训,对先进教育理念的理解也只是初步的。这次国家远程培训弥补了这些不足,每个专题都安排了理论研讨,为理论学习提供了发展空间。尽管无法面对面交流,但通过视频,我仍然领略了专家的理论阐述,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专业发展。
其次,培训设置了专家答疑环节,解答了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与专家的互动,我明确了未来的教学目标,并对现实中的问题有了应对的心理准备。尽管面临许多困难,我将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
本次培训丰富了我的视野,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经验都有了显著提升。我意识到,只有坚持课堂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条件有限,但这不应成为放弃教学的理由,相反,我作为农村教师更应努力克服困难,扎根课堂,积极自我提升,适应课程改革,并发挥自己的专长。
总之,这次培训提升了我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观念,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明确改进方向,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从中受益。
第3篇:月工作计划模板汇编
工作计划的撰写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的目的和要求、项目和指标、实施步骤和措施等,简言之,就是明确“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在明确任务后,需要结合主客观条件,确定工作方法和步骤,并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任务完成。
计划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按时间长短: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工作计划,具体到年、季度、月和周的工作计划。
按紧急程度:包括正常、紧急和非常紧急的工作计划。
按计划的制定主体:分为自我制定的计划、上司下达的计划以及同等职位间的协助计划。
按任务类型:包括日常计划和临时工作计划。
撰写步骤:
计划的名称:包括计划单位或团体的名称和计划期限,例如“××村20xx年工作计划”。
计划的具体要求:阐明工作的目的和要求、项目和指标、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即明确“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
订立计划的日期。
内容通常包括:
情况分析:制定计划的依据。
工作任务和要求:明确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应达到的工作指标。
工作的方法、步骤和措施:根据任务要求,制定工作的方法、步骤和措施,以确保任务完成。
步骤包括:
认真分析单位的具体情况,为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根据上级指示和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工作方针、任务和要求,并制定具体办法和步骤,确保每一步紧密衔接。
预测可能出现的偏差、缺点、障碍和困难,制定克服办法,防止工作陷入被动。
组织和分配力量,明确分工,确保任务的顺利实施。
计划草案制定后,需进行全员讨论,以确保计划反映集体意见,并成为大家共同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