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优质5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认识数学世界的载体,是学生搭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然阶段。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要兼顾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应有所侧重,根据教材特点科学分配三个维度的比重。目标设置既要符合“课程目标”中“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现阶段、本章节的具体目标定位,避免广度和深度的随意*和盲目*。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

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是生动的*的主体,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设计要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创造*地思考、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

三、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合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内心体验。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第一节课时,教师利用放缩尺画了一个卡通人物的头像,学生顿时满腹狐疑,“我们的数学老师又不是美术老师,为什么要用简单工具画出这张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头像呢?”教师抓住学生心情愉快、求知欲高的时机进行愉快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互动教学实践方式

1.教师应进行角*的转变

教师应在课堂小组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承担好学习指引者和合作者这一角*。实现合作互动*学习对教师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小组合作互动学习要求教师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等多种角*,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和新知识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对有独创*、新颖*的学生进行表扬!但大部分题目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提醒学生从多角度编题,这样在发散*思维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和个*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或倾向,并具备了与之相适应的一定能力。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压力产生于内在需求的冲动,即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责任感的驱动,而不是外在的*或急功近利的行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而自主学习被放到核心的位置。

3.合作教学

简单地说,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依据来实施小组奖励。在现代美国,合作学习与掌握学习一道被誉为是当代最受欢迎的两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之所以行之有效,主要是因为它包含着五个基本因素:(1)积极互赖。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学生的学习负责。(2)个体责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所分配的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的责任。(3)面对面的积极互动。要求学生互相解释所学的知识,通过互相帮助完成作业。(4)社交技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效地沟通,对小组活动提供指导,建立与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5)小组自评。要求各小组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以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

抓好课堂教学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彩,即教育情感*。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①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②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


《第2篇:如何有效的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

一、要严格要求

古语说的好“严师出高徒”如今自己做了老师后,在教学生涯中逐渐悟出了这道理的正确*,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出成绩必须“严”字打头。在课堂上严格观察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他们把基础掌握牢靠,才能很好的拓广和延伸。比如在做课后练习时不要听从所有学生的完成的回答声,毕竟有若干学生有偷懒的情景,那我们该如何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呢?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在课下迅速完成,然后不确定的抽取学生到黑板板演,台下分小组迅速互评,纠正错误。

在台上学生完成后随机抽取学生到黑板前判阅前边学生做过的题,最后师生共判,这样的方式促使全班学生都绷紧神经努力学习丝毫不敢有松懈的情况,毕竟他们都很面子,怕在师生面前出丑,在掌握了他们的基本心理状态后,即保证了课堂次序也保证了我们的教学质量问题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刚才是课堂上的严,在课下作业上的严是这样来做的。从两方面来检查他们,一方面是数量关第二方面是质量关。数量关就是指学生的完成量,我抽查一部分学生的作业,组长抽查一部分学生的作业,同样严格检查,即省时又有效益。其次是质量关,在紧接着的课堂上就要用上述检查课后练习的方式来查他们的实际掌握情况。养成习惯,他们就不敢大意每次的作业,会认认真真的完成。

二、转变我们以前的灌输式教育方式

记得我们上学时老师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老师一进教室,首先让我们打开要学习的书页,紧接着在黑板板书题目和例题,自写自言的开始教学,渐渐学生就跟不上了老师的思路,就开始走神或瞌睡或小动作,如此循环可想我们的教学质量会这样,从而导致我们在人生路上的拼搏多走了很多弯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际经验,发现这样的方式不可取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自由的空间。那么我尝试了教学*家提倡的改革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导演,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课堂结构,引导学生围绕课堂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把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把稳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避免一切有老师包办代替,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登上课堂教学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舞台的主角。把时间发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对于学习内容学生设问题,学生回答和探究,老师帮助解决较大的疑问,这样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和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动起来,并使他们能深刻的理解透课本内容,从而消灭掉我们以前的课堂中学生瞌睡,做小动作,走神的弊病,是他们感觉一节课很短,也很有趣,积累下来你会发现学生收获会很大,教学成绩会大幅度的提高。

明确数学教学的意义取得学生的认同

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只有教师用心的教,学生高兴的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做任何一项工作,必须取得双方认同,才能齐心协力做好这项工作。说的朴素一点,教学也像做生意,要店家愿意卖、好好卖,客户才愿意买;只有客户觉得商品对他有价值才肯出钱去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教学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就能学进去,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那为什么学生愿意学呢?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让学生认可学习数学对他来讲是有价值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每学期的课程、每节课程之前将教学内容会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什么用处阐述清楚。

2、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的应用体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掌握其中的方法能够给生活带来巨大的方便,讲到此时教师可以和学生间进行互动,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应用到数学的例子,并提炼出一两个经典的例子进行强调和肯定。第二,数学能够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开发潜能并帮助人们进行分析和推理。人类的智商在数学方面会有很好的体现,学好数学本身不仅是掌握了一门技术,还潜移默化的帮助人们养成分析和推理的好习惯,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故事来说明数学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好处。

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貌并由自己的家庭环境而后天形成各自的习惯,在教师面前他们应该都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因为某个学生的相貌好坏,家庭环境好坏,甚至有些不良习惯而对他们在教学上区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表现出对某个学生的偏见和不满,可能引起学生对数学这个学科的抵触,甚至本来喜欢这个学科只因教师的偏见而产生不满,放弃对数学的兴趣。

2、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尤其在尚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每一个班学生都有不同的层次,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目的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那就是得到认可。人的一生中四次重要的认同其中“学龄期老师的认同”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重要,也将影响学生一生。教师不论是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时、批改作业时,都要通过“语言、文字、肢体动作”来表达对学生每一步成长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种感觉,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看到自己每一次哪怕再小的进步,能够获得获得老师的认同。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大大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1、学生分层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考试成绩等情况对所教班学生分为优良、中等、后进三个层次。这个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的成绩和平时解答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划分的标准为:优良层:学生不但能模仿,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应用、数学知识、问题的能力,少数学生有一定探究能力;中等层:能模仿,有一定的解题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够强;后进层:不能模仿,或只能模仿,谈不上有数学能力。

2、教学分层

⑴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课堂设计以课本为主体,不拔高要求设置疑问,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作眼点,面向全体学生,中等学会,后进生基本学会为前提条件。

⑵课堂设疑分层次:简单型,较难型,少许难度型,不搞齐答,分类对应抽答,给中等、后进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错误不批评以鼓励为主,回答正确给予更多的表扬,赞许,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⑶课堂练习题目分层次:分简易题(基础题目),较难题(有一点深度),少许难度题(探究类)。课堂练习以学生自主选择习题为主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量力而行,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越级练习(如后进生做较难题)。

⑷课后作业分层次:分三个层次,简单类,较难类,有时也有难度类。学生可自主选择布置作业中的题目,较难题有记号,可全选简单类,也可全选较难类,还可以选一样选作一点,对降低层次解答题目的学生要时时予以纠正,提高层次解题的学生则给予鼓励表扬。作业题目不在多,而在精选,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困乏,从而对数学学科产生反感情绪。

⑸课后辅导分层次:中等生和后进生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优良生要给予有一定难度和研讨类问题,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注重一题多解,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一些共*和个*,从而探索出解决数学问题一些规律。以拓宽这部分学生的视野,加强数学能力的深度和广度。


《第3篇: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概念课教学》

数学概念教学一

一、概念的引入

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产生的实际背景和缘由,可能是现实的生产或生活背景,可能是数学自身发展的必要。《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当从实际事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的概念。”也可以通过在课堂中现场*作与演示的方式引入新概念。

常见的概念引入方式有:实物引入、旧概念引入、*作演示引入、归纳类比引入等。无论选择哪种引入方式,都是要让学生感受概念产生的自然*和必要*,都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征。

二、概念的剖析

概念的剖析是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深刻认识,是帮助学生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剖析概念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因为数学概念往往就是一个命题,所以须分析清楚命题的结构,即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在分析条件时要理清有几个条件,甚至要分析什么是该命题的大前提,什么是该命题的小前提;第二步,寻找与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当然数学概念中也有很多非命题形式,对这种形式的概念就通过先抓关键词,后找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

如北师版九年级上册中菱形的概念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作矩形”。这就是一个命题形式的概念,其条件是“一个角是直角”和“平行四边形”,其中“平行四边形”是大前提,“一个角是直角”是小前提,其结论是“矩形”。它和菱形的概念间的联系是,大前提相同,都是“平行四边形”,区别是小前提不同,矩形是从“角”这个角度界定小前提的,而菱形是从“边”这个角度界定小前提的。

三、概念的记忆

概念的剖析是记忆的基础,记忆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理解深刻才能记忆准确。当然,记忆时可采取一些辅助方式,如几何概念的记忆时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多感官刺激,由概念内含的抽象化过渡到概念外延的形象化。

四、概念的应用

应用概念是学习概念的目的,也是认知的高级阶段。概念的应用是对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达到熟练掌握概念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理论的基础,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当然概念的应用应由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数学概念教学二

注重概念的引入方法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熟知的具体事例中进行引入。如引出“圆”的概念之前,可让同学们联想生活中见过的年轮、太阳、五环旗、圆状跑道等实物的形状,再让同学用圆规在纸上画圆,也可用准备好的定长的线绳,将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带有铅笔并绕固定端旋转一周,从而引导同学们自己发现圆的形成过程,进而总结出圆的特点:圆周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从而猜想归纳出“圆”的概念。

(2)在复习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概念教学的起步是在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概念前,如果能对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做一些类比,引入新概念,则有利于促进新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就可以先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因为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础,一元二次方程是延伸,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是合乎知识逻辑的。通过比较得出两种方程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差异仅在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不同,由此很容易建立起“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如,掌握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①了解引进垂线的背景: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其余三个也是直角,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②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质两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如“一般地,式子根号a(a≥0]叫做二次根式”这是一个描述*的概念。式子根号a(a≥0)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a≥0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又如,讲授函数概念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数概念,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特征,进行逐层剖析:①“存在某个变化过程”――说明变量的存在*;②“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u”――说明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制约关系;③“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说明变量x的取值是有范围限制的,即允许值范围;④“u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说明有唯一确定的对应规律。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对应关系。

数学概念教学三

概念的学习宜多感官参与

书上的数学概念是平面的,现实却是丰富多彩的,照本宣科,简单学习自然无法让这些数学概念成为孩子们数学知识的坚固基石。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平面的书本知识变得多维、立体,让孩子们的感觉和思维同步,相信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认识钟表》时,鉴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所以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通过具体感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积累感*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时间观念,安排了以下一些教学环节。1.动耳听故事,调动情感引入。讲了一个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豆豆由于不会看时间,结果错过了最看的动画片。2.动眼看钟面,听介绍,初步了解钟面,形成“时、分”概念。3.动嘴说时间,喜好分明。4.动手拨时间。5.动脑画时间。

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们口、手、耳、脑并用,自主地钻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去,让时间从孩子们的生活中伶伶俐俐地变成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概念。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自己的认识个*,从而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活跃的状态。

概念的练习宜生动有趣

第一学段初期的孩子从心理状态上来说较难适应学校的教学生活,在学习中总是会感到疲劳乏味,碰到相对枯燥的概念教学时这种疲惫更是由内而外。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其代表作《幼儿园》中认为,游戏活动是儿童活动的特点,游戏和语言是儿童生活的组成因素。游戏、活动是孩子们的最爱,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必定是美好而快乐的。有了这样的感觉,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定是浓厚的,我们再让数学的魅力适度展示,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不但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想他们继续进行探索、学习新知的动力就来自于此了。

概念的拓展宜实在有效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孩子们在主动作业中运用思想、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确实,在一些亲力亲为的数学小实验中,孩子们表现出了一种自然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他们以充沛的精力在这些小实验、小研究中主动地讨论所发生的事,想出种种方案去解决问题,使智力获得了充分的应用和发展。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设计一些孩子能力所能致的小研究活动,可以让孩子对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得到进一步体验、内化,得到课堂教学所不能抵达的效果。

数学概念教学四

一、问题情景的创设

在概念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创设情景――建构模型――拓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很多这样的现象:先创设一个简单的“情景”,然后钓鱼式地引出概念,接着就将“情境”抛在一边,最后直接得出概念。“情境”其表,“灌输”其里。这就要反思一下了。

教育专家第斯多惠曾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有把学生引入感同身受的环境中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才会自然地生发学习欲望。我在讲授《有理数》一课时,就设计了如下情景:首先呈现给学生两幅冬日雪景动画画面,从画面中孩子们看到了他们较熟悉的游戏活动――滑*。让他们感受后,我就趁热引入“在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么冷的天,温度大约是多少度?”的问题,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开始猜想:零下的温度怎样表示?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由于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生活实际问题情景,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负数这个概念。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数学有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会带着问题,带着学习的欲望积极投入有理数的学习中去。“寒假到了,小明正和几个同伴在结*的河面上*,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处*出现了裂痕,小明立即告诉同伴分散趴在*面上,匍匐离开危险区。你能解释一下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利用贴近学生的实例导入新课,学完新课,最后再去解决课堂之初提出的问题,使整个课堂前后呼应。我们不仅达到了引入新课的目的,而且还可以通过新知识的学习来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正达到了实际生活对数学高一层次的要求。

二、数学概念的产生

为了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得更透彻,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概念的产生、形成过程,也就是概念所蕴含的条件、显露的背景,如何经过分析、对比、归纳、抽象,最后形成理*的概念。这个概念产生的过程,如果处理恰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并概括出概念的产生过程。比如讲授《四边形》一章的四边形定义时,如果只让学生懂得四边形的定义,是肤浅的,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才能记忆深刻。因为四边形概念的教学紧密联系《三角形》一章与《四边形》一章,因此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探究四边形的组成,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四边形的组成。①四边形可以看做是由两个具有公共边的任意三角形组成的。②四边形还可以看做是一个大三角形任意截取一个小三角形后的剩余部分。通过以上的概括,学生自然而然地从三角形的概念过渡到四边形的学习上。这样也就可以易如反掌地给四边形下定义,同时对四边形的边、顶点、对角线、内角的认识也就水到渠成了。此外,我们也不必为帮助学生领会“用三角形的问题解决四边形的有关问题”而白费口舌了。


《第4篇:初中数学教师如何高效教学》

数学高效教学策略

教师要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基础。新课标下,作为主导课堂教学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创造*地思考、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师要善于运用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新课标下,教育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变化,因而教学方法相应也得发生变化。我们要摈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让学生在读中玩、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合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氛围的创设

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具有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价值。当学生在认识感兴趣的事物或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可以保持稳定集中的注意、进行清晰全面的感知、引起浮想联翩的想象和积极深入的思维,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以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初步接触分数时,我通过唐僧师徒四人分一个西瓜引入课题,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整堂课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玩的不亦乐乎、学的更是轻松惬意。

提问要有新颖*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和参与的主动*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和参与的主动*又会如何呢?那种场景一定也是不少老师一直向往和追求的,一种*中带着活跃的课堂。

灵活地运用课堂语言

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在课堂上,学生在如果常在消极语言的引导下变得有些失去信心,对一遍遍重复做练习也会疲劳,最终导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课下来,不仅知识没学会,学生的学习积极*也受到了打击。因此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不防多夸奖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等,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这样才能不断进取,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创设竞争*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争强好胜是青少年的天*。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教学实践也表明,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恰当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比赛活动,尽可能地使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竞争活动当中来,用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笔者采用了小组比赛的形式,哪组表现好或者答对问题,就奖励一朵小红花,最后看哪组的红花多,哪组就为获胜队,最后将比赛结果做成一幅统计图,让学生回到这堂课的主题上来。比赛贯穿整节课,每名学生都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都想为自己组赢得更多的红花,都希望自己的队获得胜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在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教师在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则为上好整堂数学课作了铺垫。

2.在导入时讲与本课相关的趣事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教学大纲也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对任何知识的学习,前提是感到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确信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便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第5篇:初中数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教学中以“不上无准备的课”为原则,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充分把握课程教学目标、任务、重难点、课堂活动等,预备若干套课堂教学方案,并针对不同方案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唯有如此才可以做到课堂上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才可以保证教学按照计划节奏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例如,对于数学公式、定理,教师备课时不仅要逐字逐句地推敲、归纳,还要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学生在这个公式、定理上可能犯的错。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度。

提高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手、眼、嘴都动起来,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思考,提高学生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关注学生参与状态、广度、时间、效果等,才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相对而言比较耗费脑力的课程,教师要注意营造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以缓解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紧张感、疲劳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中,而忽视其他不利于数学学习的思想。例如,在“勾股定理”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用“勾股定理”产生的背景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就提高了。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1)实行互动式教学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成绩的进步程度和*格等不同划分学习小组,课下多多收集相关资料,课上展开讨论,各组间相互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从而获得自主学习的动力。

(2)实行翻转课堂式教学

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示出来。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习惯,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大量自主探究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具有针对*的学习材料,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体系,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变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保证良好的课堂氛围。

(3)实施分组合作教学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格、特点、学习能力的不同合理分组,过程中遵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也是不同的,这种分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学习。保证每个学生学会如何表达。由于有的学生*格活泼,善于表达,因此发言的机会较多,而也有一些学生发言机会较少,对此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中,予以鼓励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制定组内发言规则,组内发言时按照顺序依次发言,每个人都要参与进来,这样无论哪种学生都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也要设计组内互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积极帮助较差的学生。关于作业、学案等要组内成员互助检查。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形式求“新”参与过程掌控有度

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效果求“信”能力、合作共赢

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学”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议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演中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1、课堂活动要求容易养成难。高效课堂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学生要动起来,还要在同学面前讲出来。学生要从过去的观众变成演员、当事人,要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让学生的规范变成习惯,需要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做,需要老师坚持点评,采用合适的评价。让学生发生质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的培训。

2、课堂展示参与容易精彩难。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亮点。为什么要展示?展示什么?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果任由课堂自由发展,课堂出现了“展示专业户”同学们称之为“课霸”;如果教师人为分工,扩大参与度,又使得展示虽然参与广泛但又变得“泛泛而展”,失去了精彩,难以达到高效率。

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问题是使学生保持兴趣的重要*剂。

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是新课标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新、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目标。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见解为目的。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带着问题来上课,他就会不知学什么,也不知听什么,当我们下课时,什么问题也没有了,学生在其他时间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不会去做,也不会去想,更不知想些什么。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当然,我觉得有的时候我们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成神人,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这样会让学生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动力,他们会有更多的依赖*,给他们一点空间,让他们燃起对问题的*,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以“争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2”“不对!应该商2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