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
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
2. 编制口诀打开课本第72页,在书上尝试填写。
3. 全班交流(1)学生汇报并在黑板上书写。 (2)根据学生的汇报,使用课件展示7的乘法口诀。 (3)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接4个图案所需的七巧板块数?对应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拼接6个图案需要多少块七巧板?相应的乘法口诀是什么?根据这个口诀,你能联想到哪个乘法算式? “五七三十五”这个口诀代表什么意思? 为什么“七七四十九”这个口诀只能计算一道乘法题?
二、记忆口诀
1. 齐读口诀教师:我们刚刚共同努力编写了7的乘法口诀,请大家齐声朗读口诀,然后自行记忆。 教师:你们觉得7的乘法口诀中哪一句最容易记住?为什么? 教师通过动画片情境或者俗语引导学生寻找并记忆乘法口诀。 教师:看,这些故事和日常生活中的俗语也能帮助我们记忆乘法口诀。
2. 口诀特点还有哪些特点? 从上到下观察,口诀中的第一个数递增1,第二个数始终为7,积依次递增7。 教师:为什么积递增7呢? 让学生发现并再次记忆口诀后,进行口令游戏。
三、灵活运用
1. 看算式说口诀7×3= 7×5= 7×6= 3×7+7= 7×4= 7×7= 7×2= 7×1= 7×77=
教师:每句都是七个字,所以被称为“七言诗”。 教师:再加上标题,一共有多少个字?如何列算式?
(3)创作新内容: 1个小矮人1顶帽子,7个小矮人7顶帽子; 1个小矮人2件衣服,7个小矮人()件衣服; 1个小矮人3条裤子,7个小矮人()条裤子; 1个小矮人()双鞋子,7个小矮人()双鞋子。
《第2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
为了达到2145字的要求,我将对原文进行扩展和重新组织,以便更详细地描述教学过程和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难点:克和千克质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课件,2分的硬币,黄豆,天平,两袋500克的盐,台秤,学生自带的小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想知道今天在超市里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仔细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情景图)
生1:他们都在讨论跟质量有关的话题。
生2:从图中知道5个苹果重1千克,一壶豆油重5千克,一包饼干重110克……
师:生活中物体的质量经常用到,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是“斤”和“两”,现在*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共同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质量与生活联系密切】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1)
生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
生2:我发现这些比较轻的物品都是用“克”作单位的。
师:是啊,我们一般用“克”作单位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克”是*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g”来表示。
师:那么对于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什么来称量呢?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称重的工具叫天平,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天平称一称你们身边的什么物品重1克?
学生在小组里测量较轻物品的质量,寻找重1克的物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做一做”)
指定学生回答,并适时作出评价。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生1:一块小橡皮比1克轻。
生2:一根头发比1克轻。……
2、教学例2
师: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物品的质量超过1克,甚至更重,那么对于比较重的物品,我们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上面的图)
生1: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我觉得应该是用“千克”作单位称量比较重的物品。
生2:一箱苹果重25千克,我也认为是用“千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
师:“千克”也是*上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kg”来表示。
师:仔细看看,苹果的箱子上写的是“净含量”,什么是“净含量”呢?
生:“净含量”是指这箱苹果的质量,不包括箱子的质量。
师:对,生活中经常用到“净含量”这个词,它是指桶里、箱子里的物品的实际质量。
师:想一想,1000克有多重?举例说一说。
生:生活中常用的食盐一包重500克,两包食盐的质量就是1000克。
师:那你觉得“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千克=1000克。
师:谁知道在生活中用“千克”作单位的秤有哪几种?
生1:我在超市里、菜摊上见过的有电子秤、台秤。
生2:我在体检的时候见过测体重的体重秤。
生3:我在实验室里见过*簧秤。
师: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秤太多了。仔细看看图中这些指针分别指着几,告诉大家所称物品有多重。(课件出示第102页例2下面的图)
生1: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生2:小朋友的体重是23千克。
师:请在小组里合作交流,称出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1千克的。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完成教材第103页“做一做”第2题,填写好表格。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生活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3、练习
在里填上“>”、“
《第3篇: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学习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展开,旨在通过比较和应用这些数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差异与实际应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使用网络图形构建推导公式体系图,从而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探索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任务说明 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学习与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小组内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包括公式推导与实际问题应用。
组长巡视组内学习进展,组织讨论,汇总观点。
学情分析 目标学生为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并表现出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他们乐于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交流,但在信息分析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本课程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通过情境设置和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回顾和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熟练运用公式解决相关计算问题,并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比较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形象的动画演示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并能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则包括如何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学习,以及教师如何兼顾好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
《第4篇:小学数学科组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班额大,学生自控力比较差,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一部分学生,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王鹏展、沈世鹏等。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还有个别学生(任浩等)由于缺乏自信心,成绩一直没有得到提高。
二、教材知识系统及结构分析: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定律;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统计。
乘法运算定律是在前三年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高。四、五、六、七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质,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小数四则计算能力。在三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统计。
三、教学内容:
1、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
2、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
3、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4、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质;
综合应用—饮食与健康;
6、走进商场—观察物体;
6、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小篮球队—统计;
8、(回顾整理。)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认识三角形的特*,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深入知识的'理解。
2、加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代数意识;
3、把握好动手实践的“度”,开张有效*作活动。
4、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
5、重视小数口算,估算的日常训练。
6、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课时安排:
1、用字母表示数—————————————————8课时
2、高速山东
乘法运算——————————————————6课时
综合应用
消费知道少————————————————1课时
3、繁忙的工地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9课时
4、蛋的世界
小数的意义和*质—————————————————12课时
综合应用
饮食与健康——————————————————————1课时
5、走进商场
观察物体——————————————————————4课时
6、奇异的克隆牛
小数的加减法—————————————————————8课时
7、小篮球队
统计——————————————————————————6课时
回顾整理总复习———————————————————————————5课时
【小学数学科组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教学总结:小学数学科组总结
2.小学数学科组教学总结
3.小学英语科组教学计划
4.学校语文科组教学计划
5.物理学科组下学期的教学计划
6.最新美术科组的教学计划范文
7.小学数学学期教学计划
8.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
《第5篇:小学数学《小数除以整数》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五年级上册24~28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结合“游三峡”的情境教学小数除以整数中“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的情况。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小数除法中最简单、最基础的计算,为后面学习“整数部分不够商1,能除尽”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有余数”这两种特殊的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打基础,更为接下来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习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计算。
2.在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去过长江三峡吗?今天老师给大家送来了三峡的美丽风光,请看屏幕。
(课件播放三峡的图片)
谈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请看屏幕,这是老师带来的一组信息:(课件出示信息窗内容)
提问: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2.对比算式,揭示课题。
提问: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会列式
吗?
预设:9.84÷3=
提问: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揭示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算式计算?
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除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本环节,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三峡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自主探索。
谈话:9.84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到底是多少呢?先自己想办法研究研究,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想办法自主尝试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可能会出现以下算法:
(1)(2)
(3)
先交流方法(1)和(2)。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1)都是先算984÷3=328,再缩小到3.28。
(2)都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
总结:是啊,都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同学们能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真了不起。
4,理解竖式计算算理。
谈话: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1)交流竖式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质疑:“商的小数点为什么写在这儿?”、“2为什么写在十分位上?”引导学生通过交流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9表示9个1,除以3,
11,除以3,得2个,商2写在十分1010
11位上,所以要在3的后面点上小数点,这样才能表示2个;余下的2个看1010
1111成20个,与百分位上的4个合起来是24个,除以3,得8个,100100100100得3个1,商3写在个位上。8表示8个
商8写在百分位上。
交流时分三次播放课件演示计算过程。(第一次:9
为什么写在个位上;第
二次:2为什么写在十分位上;第三次:8为什么写在百分位上)
5.教学竖式。
谈话:现在同学们不看屏幕,也会写竖式吗?好,我们一起把这个竖式写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说每一步的算理,并板书竖式。
【设计意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出学生的不同做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通过问题引领帮助学生进一步明析算理。
三、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1.试一试。
谈话:现在你会用竖式来计算小数除法了吗?那老师要考考你了!抓紧时间写在练习本上。
6.42÷2=
89.52÷8=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小数点找家。
追问:仔细观察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
的小数点,你有什么发现?
引
导学生谈发现,明确: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谈话:“小熊威尼她可没有学过小数除法,谁来告诉他小数除法怎么做?”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威尼想买一支笔,你能帮它算一算哪一种最便宜吗?(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
买1支笔,买哪一种更便宜?
学生*解决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试一试为基本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小数点找家”则是在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环节有针对*的加以巩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回顾总结,梳理提升。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小数除以整数。
方法: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转化、类推。
情感:合作、快乐。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并对全课
《第6篇: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二)》p86p82及练习十五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积中小数点的处理。
教学难点:
运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的准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多媒体课件应用
设计意图
一、自复主习练规习律
1、根据56×32=1792,说出各题的得数。
2、比较每组的结果,发现什么规律?
3、讨论,复习规律。
小数乘以小数的怎样确定积的小数数位。
【课件演示】:
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因数的小数点移动与积的小数位数有关的正向迁移。
二、自总主结探规究律
1.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同时往右移,或往左移,积有什么变化?(学生猜想)
2、找出规律: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尝试练习:p87练一练第1题
【课件演示】:
小结出规律,同时能熟练,在练习中尝试、验证
三、深理入解探算究理
1.大胆尝试:教学p86的例题1,出示例题,学生列式、计算。
2.分析,为什么可以先按整数来计算,再数一共有几位小数?
3.理解算理:结合p86的竖式计算,理解两个因数都乘了10,积就成了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除以100。
【课件演示】:
利用例题对发现的规律进行验证
提出质疑,为什么因数的小数数位与积的小数位数有关
四、熟灵练活巩运固用
1.p87的试一试,再次理解算理;
2.p89的第二题:判断题并说明理由
3.灵活运用: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4、灵活运用:小明家房子的平面图是一个长方形,小明测量计算得到:136×927=126.072(平方米),小数点看不清了,你能估一估,小明家房子平面图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吗?
【课件演示】: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发现规律的掌握
五、总结
1、总结计算方法。
2、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本节课所内容,对本节课有一个梳理过程。
《第7篇:小学数学第一册数一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小学数学第一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最佳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一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
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
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
(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伸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第8篇: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熟练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
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1.读题列式,并说一说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4个13是多少?18个2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出示课件1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一句话表示)
二、设疑引喻
出示课件2
板书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三、指导探索
1.出示图片1
2.组织讨论:
(1)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列式?
(2)6.5×5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你觉得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4)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什么联系?
3.提问:小数乘以整数该怎样计算呢?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提示:①能不能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②能不能用前面复习中得到的规律来解决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做法,交流这样做的依据。
4.出示课件3
提示:为什么要把325缩小10倍呢?
5.请学生看书学习今天的内容第1页,觉得重要的地方画下来。
四、质疑小结
1.今天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请同学概括一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提问:计算6.5×5时先算65×5,为什么算出的结果325还要缩小10倍呢?
3.你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答疑)
五、反馈调节
1.完成p4第1题注意学生叙述意义时的不同说法
2.完成第1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鼓励学生能勇敢地说一说自己错在哪儿?教师注意行间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调节。
3.完成第4页第2题。
集体订正。
提问:观察上面的习题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4.p4第4题:
由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5.根据149×23=3427填结果。
14.9×23=()1.49×23=()
149×0.23=()149×2.3=()
()×()=3.427
《第9篇:小学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用具
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热闹路二小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的郁金香。)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的花各有几朵,再涂*)。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二、实践*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欢的花下面打“√”告诉老师?
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二)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初次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生1:喜欢哪种颜*的人最多?
生2:喜欢黄*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红*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粉*的人有多少?
生5:喜欢蓝*的人多还是少?
生6:喜欢红*的有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师较快地读数据,学生记录不下来。
2.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方式开放,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师:前后的同学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记下来?
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
师:研究出来了吗?你打算怎么记?
生::老师说红*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的,我在下面画“○”。
生::老师说红*,我在下面打“√”。
生1:老师说红*,我在下面写“1”。
生2:老师说红*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黄*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的,我在下面画“△△”(教师指导:如果用一个符号记会更快)。
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结构,说明为什么。
3.再次进行记录。
教师读数据,学生记录(大部分学生不用“正”,有的写成“┃”,有的写成“┣”)。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的?
生1:喜欢红*的有11人,喜欢黄*的有10人,喜欢蓝*的有9人,喜欢粉*的有8人。老师说红*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的,我在下面画“○”。
师:有没有结果一样,方法不一样的呢?
生2:我用“√”。
生3:我用“○”。
生4:我写“正”。
师:有数据不一样的吗?
生5:喜欢红*的有10人,喜欢黄*的有12人,喜欢蓝*的有9人,喜欢粉*的有8人(教师指导:记录要认真,并请该生重复正确的*)。
(三)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说数据,老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红*11人黄*10人蓝*9人粉*8人
学生们说数据,教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师:(出示统计图)如果我们还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话,喜欢每种颜*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1个单位格的红条,10个单位格的黄条,9个单位格的蓝条,8个单位格的粉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不能。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字)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能,因为上面有数字。
师:像我们刚才这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就是统计图。那么你们能不能给这个表格起个名字呢?
生:(齐答)统计表。
(四)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看着统计图、统计表你还能知道哪些问题?
生1:一个比一个少1。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2:一个比一个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后面的最低(教师订正:喜欢红*的人最多,喜欢粉*的人最少)。
生4:喜欢红*的人比喜欢黄*的人多1,喜欢蓝*的人比喜欢黄*的人少1。生5:黄*比红*少1(教师订正:喜欢黄*的人比喜欢红*的人少1)。
师:喜欢红*的比喜欢蓝*的怎么样?
生1:少2(教师纠正:多2)。
(五)小结
师:这样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统计图(表)的意义。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一)野生动物园
师:(出示课件:野生动物园中各种动物数量的统计表)沈阳的野生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老师整理出一张统计表。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老虎骆驼长颈鹿狮子大象斑马12只8只4只7只5头26匹
老虎____只,斑马____匹,____最少。
生1:老虎有12只。
生2:斑马有26匹。
生3:长颈鹿最少,有4只。
(二)生日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图:各月份出生的人数为2、5、7、4、3、4、1、1、6、2、3、2)说一说你看出了什么?
生1:先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
师:能看出数据的变化吗?
生1:7、8月份出生的都是1个人。
生2:3月份人最多,2月份比3月份少2个人,1月份比2月份少3个人,4月份比3月份少3个人,5月份比4月份少1个人,9月份比8月份多4人(教师订正:多5人)。
师:还能知道什么?
生1:班里有多少人?
师:怎么算的?
生2:1月有2人,2月有5人……(学生心算,没算出来)
师:大家帮他算一算。
生:(齐答)连加。
生1:25。
生2:40。
师:对了。
(三)统计课外活动小组人数
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钢琴小组1人、舞蹈小组6人、计算机小组3人、田径队5人、篮球队8人在活动。)你们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吗?请帮老师算一下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完成各自题卡中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只需完成一项就可以了)。
师:你填的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
生1:统计表。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老师只让完成其中一个。
师: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选用统计的方法。
(四)游戏
师:老师被难住了。春节到了,要开联欢会,可
是班费有限,只能给同学买两样水果,买哪两样呢?怎么办?
生1:买喜欢吃的人最多的两种。
师:我怎么知道呢?
生1:问一问他们。
师:(出示: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你们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学生在下面一起说。
师:这样非打起来不可,怎么解决呢?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老师决。
生1:看一看喜欢哪两种水果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统计一下,把小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上。
学生依次到黑板前把自己手中的小星星贴在喜欢的水果图片上。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上分别有6、6、21、1、4颗小星星。师:我们应该买哪两种水果呢?
生1:应买草莓和橙子。
生2:应买西瓜和橙子,西瓜和橙子一样多。
师:让我们来数一数。
生齐数。
师:这两种水果我们都少买一些好吗?
生:(齐答)好。
四、总结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统计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