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有哪些习俗
万圣节,是西方传统的“鬼节”,定在每年的11月1日,而10月31日夜晚则是令人期待的“万圣节之夜”。
# 习俗一:不给糖就捣乱
“不给糖就捣乱(Trick or Treat)”是万圣节的趣味活动之一。这一习俗并非起源于爱尔兰,而是可以追溯到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当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万灵日”(ALL SOUL'S DAY)。在这一天,信徒们会前往乡间,挨家挨户乞讨用面粉和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相信教会僧侣的祈祷,并期待以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逝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 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流传至今,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要糖果的游戏。孩子们会打扮成各种鬼怪精灵的模样,见面时喊着“不给糖就捣乱”,而主人家为了避免“捣乱”,便会笑着说“请吃!请吃!”,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
# 习俗二:节日食品
说到万圣节的象征物,那非南瓜灯莫属。因此,南瓜派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万圣节的节庆食品,尤其是在美国。南瓜派在美国南方本就是深秋到初冬期间的传统家常点心,而到了万圣节前后,更成为了一种应景的食物,烘干的南瓜子也常被作为万圣节的零食。
由于万圣节临近苹果的丰收期,焦糖苹果也成为了应节食品。焦糖苹果的制作方法简单有趣:将苹果从果蒂底部*竹签,然后手持竹签将苹果浸在热糖浆中沾上一层糖衣,有时还会再黏上果仁、棉花糖、小饼干、爆米花等,甚至还会添加一些肉桂粉,使其成为精致的零食。焦糖苹果*甜可口,再加上甜蜜的外衣,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焦糖苹果从万圣节到圣诞节期间都作为节庆食品,在美国各地流行。
万圣节当晚,孩子们和青少年们会化妆成各种鬼怪,沿街要糖果,“糖果”自然也成为了万圣节的必备食品。在万圣节期间,商店里各种造型的糖果琳琅满目,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各种鬼怪造型的糖,以及用万圣节的主题颜*——橘*、棕*或黑*包装的糖果。
# 习俗三:南瓜灯
南瓜灯是万圣节的标志*象征物,制作南瓜灯的传统源自古代爱尔兰。据说,有一个名叫杰克的人,为人狡猾吝啬,曾经欺骗过恶魔。后来杰克死了,因为生前劣迹斑斑,天堂和地狱都拒绝收留他的灵魂。恶魔给了他一块燃烧的煤炭,让他在黑暗中游荡。杰克将这块煤炭放在一个挖空的萝卜里,作为灯笼照亮道路。这就是“杰克灯”的由来。
爱尔兰人移民到美国后,发现南瓜比萝卜更容易雕刻,于是便用南瓜来制作“杰克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南瓜灯。
每逢万圣节之夜,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点亮南瓜灯,其寓意有多种说法,包括驱走恶灵、祈求平安以及指引逝去的亲人回家等。
万圣节的习俗有哪些?万圣节吃什么好2
2014年的万圣节即将来临,你准备好迎接这个节日了吗?万圣节的传统美食包括南瓜派、苹果和糖果,而孩子们也会提着南瓜灯出门要糖果。
万圣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在10月31日的万圣节前夜,美国的街头到处都能看到精彩的现场表演、戏台上的幻觉魔术、栩栩如生的游尸和鬼魂,以及各种恐怖电影的放映。
这一盛大的嘉年华起源于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当时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以及法国西北部等地的人们相信,亡者的灵魂会在10月31日回到他们生前的居所,并在活人身上寻找新的生命。为了避免被灵魂找到,当地居民会熄灭所有灯火,并打扮成妖魔鬼怪来吓走这些幽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万圣节的含义逐渐演变为一个充满欢乐氛围的节日。那些象征万圣节的妖怪和图案也变得更加可爱和顽皮,如南瓜怪物和巫婆等。在这一天,爱发挥创意的美国人会尽情装扮成各种鬼怪,使得这个节日更加有趣。
万圣节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充满神秘*彩的节日,他们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的化妆服,戴上各种奇特的*,提着“杰克灯”出门玩耍。这些“杰克灯”由空心南瓜制成,外面雕刻着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点燃蜡烛后,其可爱的笑脸能在远处就被看到。
孩子们装扮成各种妖魔鬼怪,提着“杰克灯”,敲响邻居的门,喊着:“给糖果还是被捉弄?”如果大人们没有准备好糖果或零钱款待他们,这些调皮的孩子有时会恶作剧一番,比如给门把手涂上肥皂,或者给猫染上颜*。这些小恶作剧往往会令大人啼笑皆非,但大多数家庭还是非常乐意款待这些可爱的小客人。因此,万圣节前夜,孩子们通常会吃饱喝足,口袋里也装满了糖果。
在万圣节前夜,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是“咬苹果”。游戏规则是将苹果浮在装满水的盆中,然后孩子们不准用手,只能用嘴去咬苹果,谁先成功咬到苹果,谁就是胜利者。
万圣节的习俗3
万圣节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活力的节日,孩子们会化身成各种各样的恐怖角*,或者参与制作南瓜灯等传统习俗。这些活动大多都源于古代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
万圣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克尔特人山姆汉节。据信,山姆汗是死神的化身,他在每年的10月31日将死者的灵魂聚集在一起,献给克尔特人的神灵。同时,这一天也被视为太阳神的庆典,人们感谢他带来了一年的丰收。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人入侵英国后,将纪念果树女神帕莫娜的果树节融入了庆丰收的活动中。克尔特人的新年在11月1日,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和死神的统治。他们的巫师会进行各种仪式,以召唤魔力和驱赶恶灵。现今的万圣节前夜,人们穿着各种各样的恐怖服装,参与庆祝活动,如鬼故事讲述、篝火燃烧等,这些都是古代习俗的延续。
而南瓜灯笼则成为了万圣节前夜的标志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爱尔兰。传说中,一个名叫杰克的人因为吝啬而被上帝和魔鬼赶出了天堂和地狱,被注定在人间漫游。在爱尔兰,人们使用挖空的大土豆和萝卜制作灯笼,点燃蜡烛,以示庆祝。另外,“不给糖,要倒霉”的说法也源自爱尔兰,孩子们会以MuckOlla的名义挨家乞讨食物,以供庆祝活动之用。
总的来说,万圣节前夜的欢乐氛围虽然与古代的祭鬼习俗不同,但却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孩子们穿着各种恐怖装束,参与各种庆祝活动,使得这一节日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乐趣。
西方万圣节的习俗4
西方万圣节有以下习俗:
*化装
在古时候,人们常常因旱灾或其他重大灾难而感到恐惧,担心深夜外出的邪灵。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恶灵的干扰,人们会戴上丑陋的*或者用动物的皮毛装饰自己。这些*和装饰旨在让恶灵无法辨认他们的身份,或者被吓走。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鬼神的敬畏逐渐减弱,万圣节开始演变为一场小孩穿着鬼魂和精灵服装,挨家挨户进行“trick or treat”的有趣活动。小孩们会要求邻居给予糖果,否则就会捉弄他们。这成为了一种有趣的传统,也是大人们乐于参与的。
南瓜灯
另一个万圣节的习俗是雕刻南瓜灯。这源自于爱尔兰的一则传说。传说中,有一个名叫杰克的酒鬼,他邀请恶灵与自己共饮,却不愿付账。于是他设计让恶灵变成六便士来付账,然后用一条银纸镇住恶灵,使其无法逃脱。
后来,恶灵答应不再骚扰杰克,并给了他一块煤炭,让他在黑暗中找路。杰克将煤炭放在一个挖了许多洞的菜头里,制成了一盏灯笼。爱尔兰人将其称为“杰克灯笼”。后来,移民们来到美国,发现南瓜更加普遍,于是开始用南瓜雕刻鬼脸,放蜡烛在里面,创造了“南瓜灯”的传统。
万圣节的习俗有哪些5
在古老的万圣节前夜(Halloween或Hallowe'en,“AllHallows'Evening”的缩写),也被称为万圣夜或诸圣节前夕,每年的10月31日,是万圣节(AllHallow'sDay)的前一天。类似于圣诞夜被称为“ChristmasEve”,这是一个天主教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英语使用区域,如北美、不列颠群岛,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这一晚上,孩子们会穿上精心打扮的服装,戴上各种*,挨家挨户地收集糖果。次日则会举行重要的弥撒,以纪念圣徒。
万圣节的一项有趣传统是“Trick or treat”(不请吃就捣乱),虽然这一习俗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在当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称为“ALLSOULSDAY”(万灵之日),信徒们会跋涉乡间,挨村挨户地乞讨用面粉和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们相信教会僧侣的祈祷,期待着上帝保佑他们已故的亲人能够早日升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如今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孩子们会以吓唬的方式威胁着:“不请吃就捣乱”,而主人则会欣然款待,将糖果放进孩子们带着的大口袋里。此外,还有关于南瓜雕刻成灯笼的故事,源于古代爱尔兰。传说中,一个名叫JACK的人,利用聪明和欺骗把恶魔逼到了困境,最终他的灵魂因此在天地间徘徊。
在万圣节,孩子们纵情玩耍,将这一天视为一个神秘的节日。当夜幕降临,他们穿上五颜六*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提着“杰克灯”奔向街头。这些南瓜灯笼由挖空的南瓜制成,外表刻有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点燃后,它们就成了一个个迷人的笑脸,照亮着黑暗的夜空。
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来到邻居家门前,大声地呼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如果大人没有准备好糖果或零钱款待他们,这些调皮的孩子就会按允诺实行恶作剧:有时把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将猫身上涂上颜*。这些小恶作剧常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然而,大多数家庭都欣然接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因此,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吃得饱饱的,口袋里也塞满了糖果。而最流行的游戏之一就是“咬苹果”。游戏规则是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中,然后孩子们不用手,只能用嘴去咬苹果,谁先成功,谁就是胜利者。
在古代,人们会戴上丑陋的*以避免恶灵的侵扰,尤其是在旱灾或其他灾难发生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鬼神的敬畏逐渐减弱,人们开始将万圣节转变为孩子们穿着各种鬼怪服装,到处寻找糖果的趣味习俗。
南瓜灯也是万圣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爱尔兰的民间传说,有一个名叫杰克的酒鬼,他与恶灵达成了一些奇怪的协议,而这些传说最终演变成了用南瓜制作的灯笼,成为了万圣节的标志之一。
万圣节节日习俗6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or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ALLSOULSDAY”(万灵之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
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客就要捣乱(不给糖就捣蛋)”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还有一种习俗,就是每家都要在每口放很多南瓜灯,如果不请客(不给糖),孩子们就踩烂他一个南瓜灯。
还有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这又是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JACK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JACK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JACK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JACK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JACK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堂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万圣节的习俗7
10月31日是西洋万圣节前夕,美国的街上四处可见精彩的现场表演、戏台上演的幻觉魔术、逼真的游尸和鬼魂,及各种恐怖电影的放映。
这场嘉年华盛会的由来是在公元前五百年时,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人们相信,往生人的亡魂会在10月31日这一天回到生前所居住的地方,并在活人的身上找寻生灵,以获得再生的机会。当地居民因为担心鬼魂来夺取自己的生命,故当10月31日到来时,会将所有灯光熄掉,使得鬼魂无法找寻到活人,并打扮成妖魔鬼怪以将鬼魂吓走。
随着时间的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变得含有喜庆的意味。因此现在象征万圣节的妖怪及图画,都变成了可爱又古灵精怪的模样,如番瓜妖怪、巫婆等。喜爱发挥创意的美国人,在这一天则极尽所能的将自己打扮得鬼模鬼样,让鬼节变得趣味多了。
万圣节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它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彩的节日。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提上一盏杰克灯跑出去玩。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是将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
收拾停当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们有时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所以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肚子塞得饱饱的,口袋装得满满的。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不给糖吃就捣乱Trickortreat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or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ALLSOULSDAY(万灵之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客就要捣乱(不给糖就捣蛋)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还有一种习俗,就是每家都要在每口放很多南瓜灯,如果不请客(不给糖),孩子们就踩烂他一个南瓜灯。
还有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这又是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JACK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JACK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JACK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JACK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JACK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堂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节日巡游GreenwichVillageHalloweenParade
据说其由来可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当时居住于爱尔兰的凯尔特人(Celtic)将这天定为夏末,亦象征一年的结束,他们相信在新旧岁次交替的前夕,所有时空的规律也会暂时停顿,灵界大门在这晚会打开,令所有鬼魂趁机游走于人间,到处找寻适合的替身,藉此得以重生的机会。所以,凯尔特人为怕成为鬼魂的目标,便于当晚熄灭家中炉火,装成没有人在家,同时,戴上狰狞可怕的*,并打扮成鬼怪模样一起走到街上巡游,营造喧哗吵闹的气氛,以驱赶那些游魂野鬼。
西洋万圣节的习俗8
10月31日是西洋万圣节,美国的街上四处可见精彩的现场表演、戏台上演的幻觉魔术、逼真的游尸和鬼魂,及各种恐怖电影的放映。
到了晚上,便赶紧将蜘蛛丝架起来,再帮负责吓人的演员上妆。鬼屋的内容,则大多与电影主题有关,如:神鬼传奇、星际传奇、鬼故事…。这些场景的布置、化妆技术和戏服,有如真的情境,一不留神,肯定令人惊声尖叫。
这场嘉年华盛会的由来是在公元前五百年时,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人们相信,往生人的亡魂会在10月31日这一天回到生前所居住的地方,并在活人的身上找寻生灵,以获得再生的机会。当地居民因为担心鬼魂来夺取自己的生命,故当10月31日到来时,会将所有灯光熄掉,使得鬼魂无法找寻到活人,并打扮成妖魔鬼怪以将鬼魂吓走。
随着时间的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变得含有喜庆的意味。因此现在象征万圣节的妖怪及图画,都变成了可爱又古灵精怪的模样,如番瓜妖怪、巫婆等。喜爱发挥创意的美国人,在这一天则极尽所能的将自己打扮得鬼模鬼样,让鬼节变得趣味多了。
孩子们喜爱的节日
万圣节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它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彩的节日。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提上一盏“杰克灯”跑出去玩。“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是将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
收拾停当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们有时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所以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肚子塞得饱饱的,口袋装得满满的。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万圣节的习俗都有哪些9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or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ALLSOULSDAY”(万灵之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