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

2. 掌握近似数的运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什么是实数?实数有哪些分类?

2. 在有理数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许多概念、运算法则、定律与*质,那么在实数范围内,这些内容是否同样适用?

3. 试一试:

假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3平方厘米,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5平方厘米,试求这两个正方形边长之和的近似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交流解题过程

(1) 估计同学们可能会有两种解法:

一是通过计算器求出边长的近似值,然后四舍五入取到小数点后一位,最终将结果相加。计算后得到的和为:____厘米。

二是直接用计算器计算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再四舍五入到小数点后一位后得到:____厘米。

如果同学们只采用一种解法,可以引导大家讨论并补充另一种方法。

通过这一例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进行实数的加减运算时,如果要求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一位,则参与运算的每个数的近似值应当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最后再取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2. 引入有效数字的概念

在上述运算中,1.73是某个数的近似值,1、7、3分别是它的有效数字。那么,什么是有效数字呢?

让我们先思考一个例子:0.010256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四舍五入后等于0.0103。

近似数0.0103有三个有效数字:1、0、3。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近似数的有效数字是指从第一个非零数字开始,到最后一个非零数字结束的所有数字。

现在,请大家回答以下问题:

1. 近似数0.03350有几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_____。

2. 125万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等于______。

3. 数字______有多少个有效数字?

3. 近似数的运算规则

在近似数的加减法运算中,若被减数与减数相差较大,参与运算的最大数应保留一位额外的有效数字,而其他数则应保留与最大数最低位对应的有效数字。

例1:计算27.65 + 0.02856 3.414(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在近似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中,每个数都应保留多一位有效数字。

例2:如果我们把正方形ABCD与EFGH的边长作为长方形的宽与长,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请大家完成以下练习:

1. 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1)

(2)

2. 计算(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1)

(2)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3:

(1) 一个正方形的体积变为原来的27倍,它的棱长变为多少倍?

它的表面积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变式:将27倍改为8倍,其他条件不变,进行计算。

例4: 已知a + b的值是多少?

例5:设a、b为实数,求a + b的近似值。

四、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这节课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1. 有效数字的概念;

2. 实数近似数的运算规则。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依赖于具体的条件要求,而各地区的条件和资源差异较大。因此,必须根据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育的实际效果来选择内容、确定方式并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地方特*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传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剪纸和制作劳动进行安排,包含12篇课文。按劳动*质划分,内容包括剪纸7篇、生活自理4篇、制作航模3篇以及简单生产劳动3篇。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氛围浓厚,几位优秀学生的带动下,班级风气良好。孩子们求知欲强,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好,积极向上。大部分同学对这门课程兴趣浓厚,能够在劳动课上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学习过程充满趣味。

四、教学目标

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及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注重生活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掌握生活必需的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会自理生活。

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技术知识与技能。

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各种工具。

初步掌握剪*、刻*和裁纸*的使用方法。

教学生制作模型的方法。

难点:初步掌握剪*、刻*和裁纸*的使用方法。

六、教学理念

(一) 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即“做中学”和“学中做”。其核心不仅在于*作本身,还包括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以及技术能力与态度的发展。同时,强调规范*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充满探索和思考的。

(二) 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小学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应顺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具体的技术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技术作品的形式可以多样,包括模型、工艺品、食品或生长中的作物等。通过制作作品,学生可以获得关于材料、工具、*作程序和技术要领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进行设计、评价和宣传等活动。

七、教学措施

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每一堂课的内容,并亲自*作。对要求学生掌握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制作并在课堂上演示,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信息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课的整合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充分准备每堂课,按时上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劳动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如卫生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和科学经验教育。

关注差生,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其动手能力。教学中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以确保安全。

完成期中和期末考核,并记录成绩。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计划3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但观察能力和集中注意力不足,对家乡风土人情了解有限,因此在地方课程中表现出自主*可能较困难。教师应通过丰富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总体目标: 2. 鼓励学生融入集体生活,通过谦让和友善的交往体验友情。 3. 理解并珍惜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成为文明的观众。 5. 扩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并热爱家乡。 6. 强调健康第一,参与体育活动,关注自我保健,提高身体养护意识。 7. 树立国防观念,培养爱*习武、献身国防的思想感情,增强吃苦耐劳精神。

教育目标实施原则:

组织教学内容时体现综合*。

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实践*。

增强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开放*。

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避免*化的教学内容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