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初中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下面和小编来看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积累运用(30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优质3篇)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酝酿()匍匐()()斗笠()

主zǎi()chéng()清suō()衣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朗润:明朗润泽。)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C.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空灵:空静而带有灵活的气息。)

D.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闲情逸致:闲适安逸的兴致情趣。)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C.那水呢?不但不结*,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春秋两季。

4.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都有语病,请修改。(3分)

春天来了,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海风轻拂,海浪轻逐。①天空中又一次飘满风筝和鸟鸣。沙滩上散落着各式各样的贝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②我们漫不经心地随意走在沙滩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温暖的阳光。③在海天一*的美景中,使我们陶醉了。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峡》选自我国三国时代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

B.“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中“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说明并不是没有风,而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

C.《夏》一文开篇就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独特的感受——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热烈、急促的。

D.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春天的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6.默写填空。(4分)

(1)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郦道元《三峡》中描写秋天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照画横线的句子,请在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春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梅傲雪,白杏吐蕊,绽放着生活的芬芳。让我们心存感恩,为它们赞美,为它们歌唱。赞美这成长路上风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

8.春,是四季之首,经过一个冬天的桎梏,我们迎来了春,更感悟到了春的美好。为此,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召开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加入其中,一起来感受春天独特的魅力吧。(8分)

【活动一】古诗春天

(1)春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文人墨客,也留下了众多美文妙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写春的古诗句。(2分)

【活动二】摄影春天

(2)张开臂膀迎接春天,用自己的双眸发现春天,用相机留下春天的影像。张萧用自己的相机拍摄了一张春天的照片,请你帮他写一段文字来描述照片的内容。(40字左右)(3分)

【活动三】励志春天

(3)面对这大好春光,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对自己说几句鼓励的话吧,让自己的人生有目标,让这个春天更加美丽生动。(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三峡》一文,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至于夏水襄陵()

(2)沿溯阻绝()

(3)素湍绿潭()

(4)良多趣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4分)

12.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春风柳上归

马亚伟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春的画笔轻轻点染,把第一抹春*涂上柳梢。

我上班的途中,有一段路程,道路左侧是一片垂柳。每天来到这里,我都会不自觉放慢了车速。“慢慢走,欣赏啊”,有时候真的需要这样一种心境。

这里地处城市边缘,是难得的清幽静谧的所在,被我称为“闹市中的桃花源”。绿柳婆娑,是北国春曲上第一个音符,轻盈盈跳跃着,*拨着每一缕春光。每年春天,我都会来这里与第一抹春光相遇。

在这里,能够谛听到春天脉搏的跳动。我曾经以为,我的春天就是为了与这一坡浅绿相逢,不然,我宁愿永远睡在安闲的冬天。我曾试图用我认为最美的语言来歌唱这片柳林,也曾试图用我认为最美的*彩来描画柳林,然而,我的声音是如此单调和造作,我的画笔是如此干*和枯竭。在自然面前,我是失语的。唯有缄默,才可以听到一抹新绿带给我的怦然心动,才可以听到春天蹑足而来的轻音,才是对*宁静的自然最好的馈赠。

春的讯息刚刚来过,柳条已经变得柔软起来,柔梢披风。细细的柳树已经有了娉婷的风姿,丝丝柳条袅袅垂落,若含羞的少女。柳*新新,还未成翠*,远远望去,只是一片浅浅的柳烟。走近了看,能看到隐隐的绿意。视线穿过这片浅浅的柳烟,见远处散落着烟村四五家,分明有一种水墨画的韵味。

风也越来越软了,不久就会春*缤纷。人们喜欢把“桃红柳绿”作为春天的标志,柳林不远处就是一片桃林。这个时节,离桃花开还早着呢。不过桃林也显出不甘示弱的样子,正在努力地生长着,孕育着。不久,桃花一开,就可以同柳树一样装点春光。是柳*,牵出了第一朵桃红。

所有的树木中,我以为柳树最具有婀娜之美,娉婷之姿,像极了窈窕的淑女。所以,柳树一直是画家和诗人所喜爱的。试想,自然界如果没有了柳树,画家的构图该是多么乏味和单调,诗人的妙笔又怎能够字字生花呢?如果没有柳树,似剪春风又怎能裁出一树碧玉?

柳*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一抹绿*。柳树没有春华秋实的经历,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它只沐浴着阳光,历经着风雨,悄然增添着生命的年轮。柳常常是人们无心栽种,自己巧借自然之力,成行成荫。

我途中的这片柳林,好像不是刻意栽种的,却也整齐。日日月月,每天经过这里,静观它们一岁一枯荣,在风雨中岁岁年年挺立。

“慢慢走,欣赏啊”。如果可以,我真想停下来。停下来凝视碧蓝的天,直到心灵澄澈如一潭静水;停下来醉在这美丽的柳*中,静静等待光*一寸一寸流走,直到地老天荒。多么让人沉醉的柳林!

谁说春风是没有颜*的?当你远远地看到一层柳烟萌动,就看到了春风的颜*。

13.开头引用诗句有什么好处?(3分)

14.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春*在柳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4分)

15.本文重点写的是柳*,为什么还要写桃花?(2分)

16.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试从文中找句子赏析。(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5分)

季节十二帖(节选)

林清玄

二月立春

春气始至,立春是在四日的七时一分。

“日光开始温柔照耀的时候,请告诉我。”地上的青虫对荷叶上的绿蛙说。

“我忙得很呢!我还要告诉茄子、白芋、西瓜、肉豆、荇菜,它们发芽的时间到了。”蛙说。“那么谁来告诉我春天到来了呢?”青虫说。

“你可以静听远方的雷声或者仕女们踏青的脚步声呀!”蛙说。

青虫遂伏耳静听,先听见的竟是抽芽的青草血液流动的声音。

六月芒种

“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曰芒种。”

坐火车飞过田野,偶尔会见到农夫正在田中插秧,点点的嫩绿在风中显得特别温柔,甚至让人忘记了那每一株都有一串汗水。

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

六月的明亮里,我们能感受到四处流动的光芒。

芒种,是为光芒植根。在某些特别的时候,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就仿佛把光芒种植。

七月小暑

院里的玫瑰花,从去年落了以后就没有再开,叶子倒仍然十分青翠,枝干也非常刚强。只是在落雨的黄昏,窗子结满雾气,从雾里看出去,就见到了去年那个孤寂的自己。

这一次从海岸回来,意外看到玫瑰花结成的苞,惊喜地感觉自己又寻回了年轻时那温婉的心情,这小小的花,小小的暑气,使我感觉到真实的自我。

泡一杯碧螺春,看玫瑰花在暑气里挣扎开放,突然听见从遥远海边传过来的涛声,一波又一波清洗着我心灵的岬(jiǎ)角。

九月白露

“*气渐重,凝而为露,故名白露。”

几棵苍郁的树,被云雾和时间洗过,流露出一种沧桑的神*。我站在这山最高的地方向下望,云一波波地从脚下流过,鸟声从背后传来,我好像也懂了站在这里的树的心情——站在最高的地方可以望远,但也要承担高的冷,还有那第一波来的白露。

候鸟大概很快就要从这里飞过,到南方的海边去了吧?

这时站在云雾封弥的山上,我闭上眼睛,就像看见南方那明媚的海岸。

十一月立冬

“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

如果要认识青春,就要先知道青春有终结的时候。

为花的开放而欢喜,为花的凋落而感伤。这样,我们永远不能认识流过的时间是一种自然的呈现。

在园子里紫丁香花开的时候,让我们喝春天的乌龙吧!

在群花散尽,木棉独自开放的冬日,让我们烘着暖炉,听维伐尔第,喝咖啡吧!

冬天多么美,那枝头最后落下的一朵木棉,是绝美的!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描绘的夏秋两季的自然风光图。(3分)

18.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9.“冬天多么美,那枝头最后落下的一朵木棉,是绝美的!”发挥你的想象,写出最后一朵木棉落下的心情。(4分)

20.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赏析。(4分)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盲人的心中,多彩的世界最珍贵;聋子的心中,美妙的音乐最珍贵。对于饥饿的乞丐,面包最珍贵;对于重症的患者,健康最重要;对于穷人,财富最珍贵;对于孤儿,亲情最珍贵……许多东西,当我们渴望拥有却难以获得,或不幸失去时才会倍感珍贵。在你的心中,最珍贵的又是什么呢?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以“多彩世界中________最珍贵”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友情、诚信、理解、爱心、春天)②600字左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相关文章:


《第2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14分)

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有误的是()

a寥寥可数(非常少)精神恍惚(精神不集中)

b妄行出入(随便进出)笑容可掬(捧水喝)

c旁若无人(好像)喜不自胜(承受控制)

d力倦神疲(劳累、疲乏)锋芒毕露(全部)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

b朗读课文难道一定不要唱歌的嗓子吗?

c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绶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

d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孤儿,孩子们变成了寡妇。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说明他心理斗争很激烈。

b“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惊异地盯着他”,惊异是因为他是个突然冒出来的美国伞兵,而这是德*占领区。

c“她毫不犹豫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说明法国妇女是完全支持反德国法西斯的战斗的。

d“京京叹了口气,走起神来”,走神的原因是京京不想读书,想回到乡下去。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比喻修辞的一项()

a乌云的前沿像衣袖似的伸展开来,像穹隆似的压了过来。

b晚霞如火一般地燃烧。

c被轻风拂动的小草,像小手一样招唤着同伴。

d远处出现轻柔的雾气,一副暖洋洋的样子。

5、下列一段话的顺序被打乱,正确顺序的一项是()

(1)那山顶上有一块仙石(2)内育仙胎(3)遂有灵通之意(4)每受天真地秀(5)日精月华(6)感之既久(7)自开辟以来

a(1)(2)(3)(7)(4)(5)(6)b(7)(1)(2)(3)(6)(4)(5)

c(1)(4)(5)(6)(7)(2)(3)d(1)(7)(4)(5)(6)(3)(2)

6、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是哪几项()

a风花雪月b若有所失c括目相看d苦心孤指

e乳嗅未干f指高气扬g趋之如归h无病呻吟

二、文段阅读。

(一)(14分)

却说司马懿前*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看见可掬,焚香*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罢大疑,便到中*,教后*作前*,前*作后*,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7、解释下列词语。

(1)笑容可掬:(2)旁若无人:

8、“却说司马懿前*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中的“如此模样”指的是什么?先用文中的话回答,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十个字)。

9、“司马懿笑而不信”他为什么“笑”?他心里怎样想?“孔明笑容可掬”他为什么笑?心里又是怎样想?(4分)

第一个笑是的笑,心里想

第二个笑是的笑,心里想

10、由哪个词可看出司马懿的心理变化,并决定退兵?他退兵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1、如果统帅换了司马昭,空城计还会成功吗?理由是什么?

12、根据语段,概括诸葛亮、司马懿的*格。

诸葛亮:

司马懿:

(二)(12分)

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赵小桢还是没有举手。全班都没有人举手。事先说好的呀!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理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想鼓励更多的人举手,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她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

13、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内容

14、从描写方法看,第二自然段运用了描写,第三自然段运用了描写。

15、“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她的目的何在?从哪里看出来?

16、“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加线的词在句子中有何作用?

17、“她只好说了声”中的“只好”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照应了上文哪个句子?

18、李京京为什么那么渴望朗读课文?用文中的话回答。

(三)(10分)

“啊,太凉了!”妈妈用双手抚摸着我的脸颊,因为妈妈的手*凉*凉,我禁不住高声喊了起来。

妈妈一面仍然用手摸着我的脸,一面和蔼地说:“妈妈的手确实很凉啊!一到冬天,不仅肿得老高老高,还特别粗糙呢。”

我几乎对妈妈的哪个地方都喜欢,只讨厌一个地方,那就是这双*凉的手。妈妈的手既粗大,又满是皱纹,还脏乎乎的,简直像老祖母的手。

“妈妈,您为什么有这样一双手呢?您不能让手变得纤细白嫩些吗?”每当我指着妈妈的手这样说的时候,妈妈总是推开我的手,爱抚地看着我,笑着说:“这双手既是做父亲的手,又是做妈妈的手!因为这双手要做的工作太多太重,根本不能变细变白啦!”

我拼命地思考着:到底怎样才能使妈妈的手变得又纤细又干净呢?

19、试给文段拟一个标题。

20、妈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双手?

21、明明是妈妈的手,为什么说“简直像老祖母的手”?

22、文中,体现妈妈对“我”的爱的词语是

集中表现“我”对妈妈的爱的句子是

三、探究题(10分)

23、据说,*总理观看京剧《霸王别姬》时,用了六个带“一”的词语,对项羽的行为作了精辟的概括。请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戏是从刘邦起兵攻打项羽开始的。项羽得知刘邦起兵来犯,马上召集文武大臣商议,但却不听群臣的劝说,执意发兵与刘邦对抗。周总理看到这里评论说:“一言堂。”项羽回宫后,虞姬继续劝说不可发兵,免得中了刘邦之计。项羽却说:“孤意已决,明日发兵。”周总理说:“一家之长。”出兵后,项羽又不听谋士之言,固执己见,周总理说:“。”结果项羽中了刘邦之计,陷入重围,被困垓下,没了办法。这时,周总理评论项羽道:“。”项羽借酒浇愁,唱起那首著名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垓下曲”时,周总理评道:“一曲挽歌。”项羽最终在四面楚歌声中,眼看虞姬自刎而死,自己也兵败身亡。周对此情景说:“。”

24、如果我班用“静、净、敬、竞”四个字作为班训,那么它从哪四个方面给全班同学做出了要求?(4分)

四、作文题(40分)

25、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份慰籍;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第3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导读:学习一个多么熟悉亲切的名词。从呱呱落地后我们便开始了快乐多彩的学习旅程。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考试网!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4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2分)

A、唱着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你这样做是无济于事的。

C、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别上你的校徽。

D、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路转溪头忽见。

2.下列解词有误的一组是()(2分)

A、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玄奥:玄秘深奥。

B、清洌:水清。唱和: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C、寥阔:高远空旷。舒活:舒展、灵活。

D、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竦峙:高高地挺立。

3.下面句子的朗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用亲切的语气,读出我对蚂蚁的怜爱之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表示语气节奏的停顿。)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表示重读的字。)

D、山那边的山啊(升调),铁青着脸(降调),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降调)。

4.找出与课文的句子完全相同的一项()(2分)

A、山朗润起来了,水也涨起来了,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

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C、原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就年。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分)

⑴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

⑵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⑶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⑷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6.下面是一些商家的谐音成语广告词,请你为其消毒,恢复这些成语的本来面貌。(5分)

某饭店广告:食全食美()某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某啤酒广告:圣气凌人()某烧鸡广告:鸡不可失()

某止咳*广告:咳不容缓()某口服液广告:口蜜腹健()

某旅行社广告:坐享其乘()某毛巾厂广告:巾益求精()

某淋浴器广告:随心所浴()某自行车广告:乐在骑中()

7.好的句子总让人回味无穷,请细细品味以下句子,并谈谈它们的表达效果。(4分)

⑴忽然下起了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

⑵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8.下面这些诗句分别写的是什么节日?请填在句后的括号内。(3分)

⑴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⑵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⑶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⑷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

⑸谁言秋*不及春,及到重阳景自新。()

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916题。(20分)

[甲]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乙]济南的秋天是诗境。……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深,比黑*浅的颜*,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影。山脚是镶着各*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儿。山顶上的*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觉得出这个(),而立刻随着()。忽然黄*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轻轻的抹上一层各*俱全而全是淡美的*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有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也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9.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看()护镶()调()和棱()角

10.从下面一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在乙文画线处的括号内。(3分)

变换变动流动变幻变化

11.甲乙文写山,都主要写了山的,但甲文突出了雪后山的的特点,而乙文则突出了秋*中山的的特点。(3分)

12.甲文按顺序写山*,从“”到“”到“”,再到“”,一一展现各个细部雪的光、*、态,突出了雪后山的“妙”之所在。(2.5分)

13.乙文写山*,先写的松树和树旁黄草的颜*,再写的黄、灰、绿、藕荷*和的颜*,然后重点写的颜*,并突出其的特点。(2.5分)

14.甲乙两文写济南的山,都是为表现济南不同季节的特点服务的。甲文是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的特点,乙文则是为了表现济南秋天的的特点。(2分)

15.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分,每小题1分)

(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

(2)忽然黄*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轻轻的抹上一层各*俱全而全是淡美的*道儿。

16.请从文中找出一句你认为精彩的语句,作简要的评析。(3分)

答:我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是:

它精彩在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720题。(9分)

①每一片叶子都像一棵树。

②这是一位名人说过的话,如伏尔泰那样的名人。据说这句话曾经启发一个人开创了一门学科。

③取一片树叶端详——如杨村或榆树——宛似一株伫立的树,枝干清晰、冠冕丰满。或者说这是树的相片的绿*底版。叶子在心里纪念树,像孩子纪念妈妈。对着阳光看树叶的脉络——即树干的微缩——实如通过的渠,水分多么高兴在透明迷宫的走廊里跑来跑去。

④树叶还像摇摆不息的婴儿的手掌。如此,每一棵树都是一尊千手千眼菩萨树。树的确是树菩萨,以清凉救人。

⑤树叶亦如一只只小鸟,伏在枝头。它的纹路像披挂羽毛,在风里,这些羽毛颤抖着,欲飞。当树叶在你面前翻卷时,确如飞不起来的挣扎。

17.第③段有两处破折号,它们都是起的作用。(2分)

18.若将“或者说这是树的相片的绿*底版”改成“或者说这是树的绿*底片”好吗?请简述一下理由。(2分)

答:

19.第③段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句中“透明迷宫的走廊”是指什么?(3分)

答:

20.在本文作者眼中,树叶是“一棵树”、是“婴儿的手掌”、是“欲飞”的“小鸟”,你眼中的树叶又是怎样的呢?请用一两句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你眼中的树叶。(2分)

答: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2126题。(17分)

最高礼遇

陈观金

①朋友们坐在一起神聊,不知怎么就把话题扯到了自己所接受过的最高礼遇上。一个说,某市长给他夹过菜;另一个说,某副省长请她跳过舞。做记者的孟芝淡淡地说:“我所接受过的最高礼遇,说出来也许有人不爱听。”

②那一年初春,我奉命到一座大山上采访一群雷达兵。车开到山脚下,我和司机于背着芹菜、黄瓜、西红柿之类极受战士们欢迎的礼物开始爬那座高入云端的大山。山路难走,我累得气喘吁吁,爬一段就停下来灌一阵子矿泉水。老于逗我说,少喝点水,山上可没有女厕所哟!

③终于狼狈不堪地登上顶峰。12个战士挥动着鲜艳的彩带,高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口号列队迎接我们。这始料未及的隆重场面惹得我激动万分,我握着那些可爱的战士们的手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这时候,老于捅了我一下,指着营房的方向让我看——上帝!那里竟赫然张贴着一条标语:热烈欢迎孟芝同志光临指导!

④开始用餐了,战士们都不约而同地让自己的筷子避开那些难得一见的新鲜蔬菜而抢着去夹兔肉(他们养着几百只兔子)。班长告诉我们说,大雪封山的时候,他们上顿下顿全吃兔肉,直吃得战士看见了活兔子都想吐。

⑤那天采访结束后,一个小战士冷不丁问我道:“你去一号吗?”另一个眉清目秀的战士怨责地拽了一下那小战士的衣角,恭敬地问我道:“你需要去洗手间吗?”我的脸腾地涨红了,一下子想起了老于逗我的话。我支吾着,极想说“需要”,但又不知在这地道的“雄*”世界里究竟有没有供自己“洗手”的地方,眉清目秀的战士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热情地给我指出洗手间的所在。

⑥我走到一个岔路口,不知该朝哪个方向迈步,一抬眼,竟看到一个崭新的指路牌!牌子上面画着一个醒目的大箭头,箭头下用漂亮的楷书写着:女厕所。大概经过了两三个这样的牌子,我顺利来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⑦说出来你们也许不相信,那居然是一个特意为我这个女记者搭建的“洗手间”!虽然不过是“一次*”使用的,但它的选址是那样的安全,建造又是那样的讲究——粗细均匀的圆木围成一个玲珑的圈儿,小小的门正对着一面光滑的石壁。一想到有12双手曾经为了让我更方便一些而在这里庄严地劳动,我就幸福得直想哭,终于明白了那一句“你去1号吗”的突兀问话里包含了多少焦急的期待和莫名的忐忑——我们可爱的战士,他们拿心铺成路,还生怕你走上去硌了脚呀!长这么大,我孟芝心安理得地用过多少豪华的洗手间啊,但惟有这一间让我的双脚在踏入时感到了微微的颤抖。

⑧——真对不起,瞧我,把你们大家都讲得难过了。不过,说句真心话,自打在那座大山接受了那最高礼遇之后,我生命的词典里就永远剔除了一个词儿——羡慕。

⑨大家长时间沉默着。最后,一位最受人尊重的先生真诚地握着孟芝的手说,谢谢,谢谢你。你的故事让我们的灵魂接受了一次最高礼遇。我敢说,从今以后,我们大家生命的词典里都将补充进一个可贵的词儿——羡慕。

2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忐忑()():狼狈不堪():

22.第③段“上帝!那里竟赫然张贴着一条标语:热烈欢迎孟芝同志光临指导”一句中的“上帝”二字表达了孟芝怎样的感情?(2分)

答:

23.如果把第④段中“班长告诉我们说,大雪封山的时候,他们上顿下顿全吃兔肉,直吃得战士看见了活兔子都想吐”这句话删掉好吗?为什么?(2分)

答:

24.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简要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4分)

(1)那天采访结束后,一个小战士冷不丁问我道:“你去一号吗?”

答:

(2)一想到有12双手曾经为了让我更方便一些而在这里庄严地劳动,我就幸福得直想哭……

答:

25.怎样理解“我就幸福得直想哭”,“让我的双脚在踏入时感到了微微的颤抖”的情感?(2分)

答:

26.文章的末句“从今以后,我们大家生命的词典里都将补充进一个可贵的词儿——羡慕。”和前文的哪一句话相照应?如何理解这两句话?(3分)

答:

三、作文(30分)

在生活中,许多同学都有过与《山中访友》的作者一样的经历,也曾结交过不少自然界的“朋友”,并同它们展开过心灵的对话。请你以手中的笔,再现你同自然界中某个熟识的“朋友”的一次心灵交汇。

要求:①以《你好,!》为题,先补全题目,再完成作文;②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