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目的: 为了客观评价教师在课后延时服务中的工作质量和态度,弘扬正能量,促进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推动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确保教育满意度,特制定本实施计划,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实际情况。

二、开支原则: 课后延时服务费的开支原则是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后服务,按劳取酬,根据学校安排进行。

一年级课后服务教学计划(汇总3篇)

三、开支项目和计酬方法: (一)课后服务一般*支出

上课补助:按月计算,每节课20元。

管理课时: (1)课后服务区域安全管理:按实际人数,每课间10元。 (2)行政值班管理:按照课后服务支出部分的8%计算,每节课7元。 (二)课后延时服务绩效考核支出

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推动课后服务发展,日常检查正常的,领取100%绩效服务费。

请假,安排替班老师,无故缺勤,班内混乱,扣除当月100%绩效服务费。

早退一次扣除10%绩效服务费,三次以上扣除100%绩效服务费。

放学后值班老师负责整队送队,与家长交接,未接送的学生需及时联系家长,违规一次扣除10%绩效服务费,三次以上扣除100%绩效服务费。

家长投诉属实的,根据情节轻重扣除10%至100%绩效服务费。

重大安全事故处理不当的,根据情节扣除本学期50%至100%绩效服务费。

四、绩效服务费结余分配原则:

奖励无私奉献、承担学校多项工作的一线教师。

奖励为学校赢得集体荣誉的教师。

奖励为教育教学发展无私奉献的教师。

 

第2篇:小学一年级课后服务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有所集中,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对“科学”有了自己的见解。我们需要创造更多机会来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需要改进的方面包括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和个别学习习惯,特别是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重点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程的最后一个学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参与了许多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接下来的学期,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观察、研究和认识事物方面更进一步,开展相对*的科学探究活动。这一册《科学》教材的设计思路就是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发展。教材包括五个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奇妙的人体、有序的生态系统、宇宙与航天技术、像科学家一样工作。

三、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四、各单元主要目标、要求

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建筑及其结构,了解建筑物的审美。

奇妙的人体:了解人体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及其生理发育过程,同时进行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教育。

宇宙与航天技术: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太阳、月亮、星体,了解浩瀚的宇宙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激发他们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工作方法。

五、具体措施

 

第3篇:小学一年级课后服务教学计划

音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音乐素质为目标,使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并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具备良好音乐素养的欣赏者和爱好者。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各班学生人数约54人。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兴趣浓厚,并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接触,对音乐已有一定认识和喜爱。但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音乐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在音乐方面有所提高。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良好的音乐习惯,例如课前准备、安静聆听等,并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等方面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协调*和节奏感。

三、教材简析

1. 教材内容:

一年级下册教材共包含6个主题单元和1个选唱单元,内容涵盖音动画故事、歌曲、欣赏、器乐、歌表演、集体舞、音乐活动和音乐知识等。

2. 教材分析:

新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理念:

(1) 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发展。

(2) 以审美为中心。

(3) 以文化为主线 (单元主题)。

(4) 加强实践与创造。

四、总目标及要求

1. 用音乐陶冶情*,启迪心灵,让学生热爱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并用音乐的节奏、旋律打动学生。

2. 在歌曲学习中,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

4. 通过音乐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五、具体目标

(一) 感受与鉴赏

1. 逐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尝试模仿。

2.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

3. 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等不同风格的音乐,并作出相应动作。

4.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片段,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二) 表现

1. 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学习自然呼吸,避免耸肩和出声呼吸。

2. 每学年背唱68首歌曲。

3. 认识常见的儿童打击乐器,并学会演奏简单的节奏,能为歌曲伴奏。

4. 进行简单的律动、歌表演。

5. 认识简单的音乐符号。

(三) 创造

1. 歌词创作:根据乐曲风格和歌词结构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2. 音乐活动能力:根据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变化,进行有表情的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

3. 音乐活动:根据音乐创编故事和表演简单的情景。

4. 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5. 音乐与生活: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

六、教学措施

1. 教学内容处理:低年级以听唱法为主,让学生在音乐中主动学习。一年级不要求识谱,以积累音高感*经验为主。在音乐活动中,逐步积累音乐知识与技能。律动和表演是教学重点。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备课时,要结合新课标,并关注学生情况。

2.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音乐课程资源。

(2)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设计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堂形式多样化,充满知识*、趣味*、探索*、挑战*和表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5)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开展跨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