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表达基础,相较于三年级,他们的接受能力更强、学习能力也有所提升。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担心犯错,缺乏表现欲望。此外,班级中还存在一些学困生和新插班生。为了防止学生之间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本学期我决定重点关注学困生的转化和新生的辅导,实施因材施教。具体措施如下:
一、因材施教,做好培优辅困工作。
重视尖子生的培养
(1)针对尖子生,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力,设计更具挑战*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扩展和延伸知识的机会。鼓励他们*思考,主动探索,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要多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引导,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课余时间加强练习。
(3)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一篇英语阅读,增强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重视后进生的转化
(1)对后进生要多给予关心和耐心指导,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通过“一帮一”和“小组互助”等形式,为后进生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营造一个温馨、支持的学习环境。
(2)与家长保持经常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并寻求家长的合作与支持,共同帮助学生提高,确保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二、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四会句型和单词的掌握。
(2)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交流,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保证发音清晰、语调自然。
难点:
(1)培养良好的听、说、读、写英语习惯,尤其是加强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拓展课堂知识,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提升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六年级英语工作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教材,这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本。学生在升入初中前,将对小学阶段学过的主要词汇和语言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本册包含4个教学单元和2个综合复习单元。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基本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整体水平差异较大,且听说能力较强,读写能力相对薄弱。随着年级的提升及教材难度的增加,一些学生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教学中需重视复习旧知与学习新知的结合,帮助学生重建信心,确保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本教材旨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及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力的培养,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世界意识,为其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措施
1. 词汇教学(Let’s learn)
注重词汇呈现方式,通过Let’s start部分引出新词和新句型,在实际交流中教授词汇,充分利用单词卡片。
2. 对话教学(Let’s talk)
通过听力活动(Let’s try)感知新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练习。
3. 阅读教学(Let’s read)
巩固重点词汇和句型,通过游戏、竞赛或自由对话等方式进行复习;创设情境引入阅读内容,并引导学生理解新句型。
五、教学进度表
| 周次 | 教材内容 |
|||
| 13 | Unit1 How tall are you? |
| 36 | Unit2 What’s the matter, Mike? |
| 68 | Unit3 Last weekend |
| 810 | Unit4 My holiday |
| 1113| Recycle 1 |
| 1315| Let’s take a trip! |
| 1618| Recycle 2 |
| 19 | A farewell party |
六年级英语的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指导,通过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营造开放、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氛围,促进每位学生*、个*化地成长,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研目标:
1. 深入理解并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与策略,围绕“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这一主题,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建设者。
2.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积累语言资源,培养语感与思维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同时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良好个*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 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多角度、多元化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教材与教师,充分表达个*,实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的范围,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培养阅读兴趣,注重古诗词的背诵与积累,强化日常练笔,重视朗读与书写训练,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力争每学期发表或获奖作品。
5.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严格落实教学常规,重视学科间的融合,使学生在多学科知识的交互与整合中拓宽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质量的突破。
6. 利用新世纪素质教育、网络与信息技术,结合学校的网络资源,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
三、具体措施:
1. 每位教师准备一本教学摘记和一本听课记录本,定期学习各类专业刊物,勤做笔记。深入钻研教材,运用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个*化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