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雨的诉说
1、我(雨)在不同的季节里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情致,请你选择一个季节中的我作为描写对象,抓住带给你的某一种突出的感觉,写一篇抒情文章,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知识点练习:综合*学习。
二单元:微笑着面对生活
1、以“笑对失败”为话题,写作演讲稿
2、以“善待他人”为话题,写作演讲稿
3、以“竞争与合作”为话题,写作演讲稿
三单元:青春随想
1、写作青春宣言、青春座右铭等
2、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的女妖斯芬克斯给俄狄浦斯出了一个谜语:“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生物?”俄狄浦斯马上回答:“人呀!”——我们步入青春,可以说开始用“两条腿”走路了,请以此为话题写作。
四单元:好读书读好书
1、制定读书计划
2、给朋友推荐一本新书、一本好书
3、撰写关于读书的作文
4、撰写有关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报道
五单元: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1、以“钱:昨天——今天——明天”为题写作
2、从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一篇文章阐明自己的观点,中考语文参考《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知识点练习:综合*学习》。
①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中,孩子做家务,长辈要付给“报酬”
②越来越多的同学坦言将来要做公司的老板、“大款”,甚至干脆说读书是为了长大后“挣大钱,住豪宅,过阔气日子”
③财富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写作一份有关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六单元: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1、给自己心中的偶像排座次,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排;然后给每人配一段一二百字的简介。
2、以“风流人物”为话题写作
九年级中考化学知识点2
1、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制成功,使人们能够清楚的观察到原子的图象和动态的化学变化。交叉分子束技术则可以使人们详细的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机理。
2、氧化*、还原*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得失的多少。物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可能被氧化可能被还原。物质得电子能力弱,失电子能力也不一定强。
3、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但有
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4、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zn粉,得到fe2+
5、向hno3中加入fe粉cu粉,最先被氧化的是fe。向*水中加入febr2、、fei2的混合物,最先被氧化的是i离子
6、caocl2与h2so4混合,产生1lcl2转移电子1l。
7、盐*有**、氧化*、还原*。亚硫*具有**、氧化*、还原*、漂白*。
8、cro5中cr显+6价,4个o原子显-1价,1个o原子显-2价。h2o2被mno4(h+)氧化生成o2.
9、ca(clo)2溶液中通so2,fes+hno3,na2so3+hno3、fe(oh)2+hno3、fe(oh)3+h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0、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反之吸热。不是所有的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也不是所有的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能量越低越稳定。物质的键能越大,其本身的能量就越小。燃料充分燃烧一要有适当过量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11、常见的吸热过程有:*氧化钡晶体和*化铵反应;碳和水蒸气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反应、熔化、气化、nh4no3溶于水,hi分解,na2co3晶体+nh4no3。
12、常见的放热过程有:中和反应、燃烧反应、金属与*反应、强*、强碱溶于水、na2o2+h2o、na2o2+co2。
13、在稀溶液中,*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lh2o的反应热叫中和热。测定中和热时,*碱之一必须要过量,以保证另一方完全反应;在稀溶液中,强*与强碱中和生成1lh2o放出57.3热量,弱*或弱碱中和生成1lh2o放出的热量小于57.3,若用浓的强*或浓的强碱中和生成1lh2o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14、101pa,1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15、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_,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扩大或缩小的同时,△h的数值也要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比较△h的大小,须代符号比较。
16、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热。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总的热效应不变。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知识点3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
5、板印书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仅。
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约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数。
8、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跟竖相对。
10、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简同拣,挑选。
11、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12、四支僵劲:支同肢,肢体。
1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14、与之论辨:辨同辩,辩论。
15、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
二、古今异义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
2、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为管弦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3、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为身体今义为形状、样子
4、孔子云云::古义为说今义为云彩
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冒:古义为蒙、盖今义为冒出
6、*稍熔*:文中指松脂、蜡和纸灰今义为治病的*品
7、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为平民今义为衣服的一种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为尚今义为曾经
9、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
10、高可二黍许许:古义为左右、上下、光景今义为答应或表猜测
11、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
1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
1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为听今义为用鼻子嗅
14、虽人有百手虽: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
15、两股战战股:古义为腿今义为臀部
16、几欲先走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1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为借今义为与真相对
是;古义为这今义为判断动词
1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趋:古义为奔向今义为趋向
19、不敢出一言以复复:古义为辩解今义为又、重复
20、主人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2、用讫再火令*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3、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4、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5、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到,蔓上)
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
7、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8、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緼袍敝衣)
9、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10、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11、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
1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
1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1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15、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乱)
16、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17、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验的水)
18、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19、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动用法,使尽)
20、是可谓善学者矣(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21、遥闻深巷中犬吠(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
四、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动词)
执策而临之(策:鞭子,名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养,动词)
马之千里者(之:不译,定语前置的标志)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之:的,助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凑足音节,无义)
执策而临之(之:它的,代词)
无丝竹之乱耳(之:取消句子的**,无义,助词)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其:它,代词)
其真无马邪(其:难道,副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够,能愿动词)
虽有千里之能(能:能力,名词)
持就火炀之(就:靠近,动词)
瞬息可就(就:完成,动词)
每字为一印(印:字印,名词)
其印自落(印:字印,名词)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印:印刷工具,名词)
欲印(印:印刷,动词)
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做,动词)
满铁范为一板(为:成为,动词)
不以木为之者(为:刻制、制作,动词)
又为活板(为:发明,动词)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被,介词)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为:是,动词)
不以木为之者(以:用、拿,介词)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用来,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把,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介词)
计日以还(以:相当而,连词)
高可二黍许(可: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可以)
通计一舟(一:全,整个)
为念珠个一(一:一件)
妇抚儿乳(乳:喂奶,动词)
儿含乳啼(乳:奶头,名词)
以为妙绝(妙:善、好,形容词)
众妙毕备(妙:妙处,好处,名词)
以为妙绝(绝:断、消失,动词)
群响毕绝(绝:极,副词)
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动词)
手有百指(指:指头、手指,名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动词)
无冻馁之患矣(患:忧患,名词)
援疑质理(质:询问,动词)
非天质之卑(质:智力、天资,名词)
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名词)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道:谈、讲,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名词)
*愈恭,礼愈至(至:周到,形容词)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至:到,动词)
中考语文知识点4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写获罪被贬的原因及被贬之快。运用对比,表达了虽遭贬亦无怨悔之情。
明夏完淳别云间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英魂归来看征旗,表达诗人坚定的抗清斗志和对抗清必胜的信心。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六种景物,动静明暗互相映衬,情景交融,描绘出了一幅悲凉的晚秋黄昏图,引发思乡之情。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主旨句,反映了王朝兴衰,百姓遭殃的主题。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唐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改古人悲秋之调,盛赞秋天的美好。寄予作者虽遭改革的失败,仍不气馁的精神。
唐刘禹锡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即景抒情,描写景物、节令,蕴涵自然理趣,引起游人的乡愁之时,又满怀憧憬和希望。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由近及远,抓住青绿之*,写出山村风光的清幽恬静和盎然生气。
宋王安石书湖*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以拟人、对偶写出青山绿水的幽美环境,寄予了作者闲适恬静的心情。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借景说理,语意双关,一写登高望得远,二写对前途的信心,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已成为中华诗史上千古不朽的名句。它一直感召着仁人志士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而献身。
中考语文知识点的古诗文知识点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知识点归纳:
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
3、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4、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5、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
6、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
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中考语文知识点的古诗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1.关于初一语文知识点的总结之张爱玲
2.语文中考古诗文知识点:关雎
3.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
4.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讲解
5.中考语文古诗文《水调歌头》知识点
6.中考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整理:《相见欢》
7.中考古诗文必背知识点
8.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