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涵义及其与除法的关系
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区别
分数的基本特*
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分数与小数的转换
理解分数的生成过程及其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辨析真分数和假分数,了解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种表达方式,能够将假分数转化为带分数或整数。
掌握分数的基本*质,能够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够求解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熟练进行约分和通分*作。
能够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相转化。
三、编排特点保持原文:
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通过现实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针对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的简化或重新组织。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采用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适当的抽象层次上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理解。
揭示知识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解题方法。
《第2篇: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教学内容:
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课程将进一步深入探讨分数的意义和*质。分数的概念在四年级已经通过具体*作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感*认识升华到理*认知,特别侧重于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概念,这是学生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应用问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理解分数的起源和其意义。
解释单位“1”的含义,认知分数单位,能够描述一个分数包含多少个分数单位。
在理解分数概念的过程中,引入比较和数形结合等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抽象概念及其在分数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了解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数的命名、简单分数的读写,以及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和基础的加减运算。本节课将分为两部分:分数的起源和分数的意义。分数作为适应实际需求的数学概念,从最初将单位“1”拓展到多个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我出示了一个被平均分成四份的圆,其中一份被涂*。通过要求学生用数字表示涂*部分来回顾1/4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实际意义。
(二)探索分数的意义
动手*作
学生分成小组,使用不同的物品(如纸片、绳子、图片等)来表示1/4。 学生之间分享他们如何表示1/4的方法。 强调无论使用何种物品,每次都是将其平均分成四份。
反馈交流
板书整理出不同物品作为单位“1”的示例,如一张纸片、一条绳子、一堆苹果等。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能作为单位“1”的物品,如一个班级、一群羊等。
(三)认知分数单位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例如第46页的任务,以理解不同情境下单位“1”的变化。
练习巩固
学生自主完成写出一个分数并解释其含义的任务。 解答课本第48页第6题,进一步巩固对分数单位的理解。
(四)了解分数的起源
介绍分数是如何应对实际需求而产生的,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五)扩展备用
通过示例(如2/5)展示如何将不同物品视作单位“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单位概念的理解。
《第3篇:《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一、 内容结构方面:
1. 缺少对学情的分析。 文章虽然提到了学生的知识基础,但只是简单带过,建议在“二、说教材”部分补充对学生认知特点、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分析,例如,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直观教具和*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分数概念。
2. 教学过程描述过于简单。 文章对教学过程的描述缺乏细节,建议在“四、教学过程”部分进行更具体、生动的阐述,例如,在“(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环节中,可以详细描述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的过程,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并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环节,例如:
老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1/2)
老师:那如果我把两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也可以用“1”来表示,现在我把这两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可以用什么表示呢?(1/2)
通过这样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二、 语言表达方面:
1. 部分语句重复累赘。 例如,“通过动手*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学生讨论、观察、比较后概括出”等语句可以进行精简。
3. 语言不够生动形象。 文章语言过于平淡,缺乏生动*,建议在描述教学过程时,使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例如,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三、 其他方面:
2. 建议补充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建议在文章最后补充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例如,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环节是否合理等。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 说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并知道可以用分数表示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后,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具体情境,例如将一个饼平均分成几份,引出分数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把什么平均分”,从而引出单位“1”的概念。教材强调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最后,教材通过一系列的*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以及分子、分母分别表示的意义,从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但对分数的意义理解还不够深刻,对单位“1”的概念比较模糊,尤其对于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这一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直观教具和*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分数概念,并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并能正确读、写分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理解分数意义的形成过程,感受数的发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单位“1”。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五、 说教法学法
1. 教法
本节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穿插自学、练习等环节。通过动手*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2. 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单位“1”的含义,并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3分钟)
1.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味的饼干,想把它们分给你们,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分才公平呢?
2. 学生回答:平均分。
3. 教师:对,平均分是最公平的。那如果要把一块饼干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呢?
4. 学生回答:一半,可以用1/2表示。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分数知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20分钟)
1. 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8分钟)
(1) 教师出示图片:一块蛋糕、一根绳子、4个苹果。
(2)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说一说它们可以怎样表示?
(3) 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思考。
(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回答:
一块蛋糕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用“1”表示。
一根绳子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用“1”表示。
4个苹果,如果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用“1”表示。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
2. 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12分钟)
(1) 教师:现在,我们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块蛋糕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2) 学生回答:1/4。
(3) 教师:很好,那1/4表示什么意义呢?
(4) 学生回答:表示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6) 学生回答:1/2。
(7) 教师:那1/2又表示什么意义呢?
(8) 学生回答:表示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
设计意图: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
(三)巧设练习,深化新知(10分钟)
1. 基础*练习
(1) 判断题:()把一块饼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1/3。
(2) 选择题:下列图形中,*影部分可以用1/4表示的是( )。
A. \ B. / \ C. / / \
2. 实践*练习
(1) 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画出一个图形,表示出分数1/5。
(2)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纸张折出1/2、1/4、1/8。
设计意图: 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培养学生的动手*作能力。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2分钟)
1.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论自己的收获。
七、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1. 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2.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八、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动手*作、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4篇: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导语:说课者固然要充分准备,听说者、看课者也要作一定的准备,要熟悉教材,评才有发言权,评才能评到点子上,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作的能力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认识到理*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四、说教学程序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2、第一次动手*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老师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集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老师出示课件,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作,领悟分数意义
(1)再次*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5/73/8”为例,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部分对吗?为何?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灵活*。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老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第5篇:分数的意义分钟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下面是分数的意义分钟说课稿,请参考!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认识上升到理*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把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把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通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直观*作来举例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
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可以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面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感知材料。
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把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通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把“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把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有了这些丰富的感*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习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单位提供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
练习第1题两道填空题通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
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老师多多指导。
《第6篇: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们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是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中已借助*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教材分析
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们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分数的意义”一课,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学生们较难理解的特点,为能使学生们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一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演示,遵循概念教学的原则,启发引导学生们由感*认识到理解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2、学法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们学法指导。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们掌握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为了使学生们建立清晰的分数意义概念,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感*材料。
(2)引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由旧引新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们:把蛋糕分给4个学生们,怎样分大家才满意?根据学生们的已有经验,很快回答是14,然后出示一个不平均分的蛋糕图,问:这样的一份能用14表示吗?两幅图进行比较,得出: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分4个环节来探究
1、*动手做分数
如果用图表示14,100个人会有100种表示方法,老师为你们每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们能分别表示出它的14吗?
本环节充分利用“分数初步认识”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片的观察,学生们亲自动手*作,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2、动手*作,感知意义
学生们分五人一组,每组有一套学具,然后让学生们选一种材料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学习要求。学生们*作,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们把不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本环节在大量感*认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们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思考:你们能给平均分的对象分分类吗?
引导生归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中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讨论: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它同自然数1的意义一样吗?
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
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异同,全班交流,全*体地感知单位“1”,这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
4、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1)学生们尝试自己归纳分数的意义。
(2)理解“若干”一词的意义。
(3)结合学生们发言,板书分数的意义。
本环节引导学生们由感*认识到理*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为巩固所学新知识,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贯穿“讲练结合,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巩固学生们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四、引导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根据学生们认知规律,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点进行教学,旨在使学生们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建立明确分数意义概念。教学重点放在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上,让学生们通过大量实例感知分数意义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们归纳概括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们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们对分数意义有较深刻认识。
《第7篇:小学优秀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这一单元中,《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小学优秀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及学情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编排情况,我确立该课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的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的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
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全课以“实践导入,唤醒已知—动手*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
三、说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做“说一不二”游戏
(1)2块橡皮泥:1+1=?错了!一块橡皮泥再加一块橡皮泥等于一块。
(2)5块糖:你猜2+3=?
2+3怎么等于1呢?(5块糖放进一个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吗?)
(3)50+50=?反应太快了!怎么等于“1”呢?这100个苹果不是就是“1”筐苹果吗?
(4)谁也举一个说一不二的例子呢?
通过游戏导入,使学生在出乎意料的*中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单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为后面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二)动手*作,创造分数
1、动手*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的语言,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习,拓展创新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灵活*。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第8篇: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分一分、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例题说一说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认识到理*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teacher)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件展示,回顾旧知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说出对分数的了解。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说一说理解单位“1”的含义。
(1)课一开始,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接着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并尝试说说各个分数表示的意思。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2)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动手*作,领悟分数意义。
(1)先通过说一说一步步的揭示分数的意义。
(2)练习结合具体实例说说分数的意义。
五年级一班的三好学生占全班认数的9分之1。适当引导学生把全班人数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9份,三好学生有这样的2份,像这样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3)再次*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部分对吗?为什么?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在数轴上表示各分数。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第9篇: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的说课稿范文》
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意义》。
首先我将对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又学习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1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涂*部分,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从而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以及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认识分数的单位。“试一试”和“练一练”要求学生说明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该分数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同时,不断巩固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练习六的15题主要是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根据上述
教材内容与结构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分数单位以及对单位1的理解
接着我将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以及用分数表示涂*部分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在小组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为了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写一写,动脑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最后我将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过媒体呈现例1
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后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是正确的。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这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后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接着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习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通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接着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助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习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知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习六的45
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通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通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