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分析: 成功的起点在于自我分析,成功的关键在于自我反省。 1、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始终是一种艺术,目前我在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方面仍显不足,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偏重某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情况。 2、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由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影响,我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上存在许多问题,过多关注知识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3、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终身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网络的传输功能对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我在这方面还显不足,参加学习团体的机会也较少。
二、环境分析: 问题往往在于自身。 我校是一所区级中学,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多名教师共用一个电子备课室,信息化环境尚不理想,缺乏有效的学习和提升机会,学校资源库不够完善,可用资源十分有限。
三、发展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没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中前行。 1、将信息技术变成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工具。 2、通过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从“厌学”到“会学”,最终实现“乐学”。 3、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能,并学会使用多种教学软件,成为时代的引领者。
四、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2篇:教师信息技术研修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他们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技中的深远影响。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成为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包括: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表现形式。
建立对计算机的基本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和使用的兴趣和意识。
通过合作学习使用信息技术,掌握适合学生水平的多媒体资源使用方法。
初步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并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发展个人兴趣。
认识到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和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
三、教材分析
四、班级分析
本学期我主要负责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兴趣浓厚,积极*高。因此,应利用这一优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六年级有三个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教师应集中精力提升学生的原有信息素养,解决主要学习问题,同时兼顾次要问题,以科学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措施
每班上机时安排好座位,机房基本实现每人一台电脑*作。上机时要求学生按照学号坐在指定位置,并详细宣布机房纪律,如禁止随意移动座位、大声喧哗,遇到问题需举手等;违反者将扣除平时分。
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风气,提高学习积极*,帮助解决上机*作中的难题。
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效率。计算机课程主要在机房进行,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自制课件进行直观教学,适时补充最新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学习兴趣。对于网络应用部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布置有针对*的任务,利用网络教室*学生的上网情况,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研修主题
通过对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转变和师德故事的自主学习,进一步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课程进行研修。
研修目标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提供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
通过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提供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理论支持。
通过学习师德故事及自我反思,为“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提供情感支持。
学习内容
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Word文档编辑、图片编辑、视频编辑、Flash模板制作和微电影制作。
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包括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习和课外学习。
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包括媒体宣传的典型师德故事和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实施计划
每天按要求学习网络国培课程。
积极参加坊内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按时记录自主学习心得,做好积累。
预期成果
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自我情感认识。
掌握打造高效课堂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完成研修成果论文。
第3篇:教师信息技术研修计划
工作重点:
进一步强化常规管理,规范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加强信息技术教研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系统的学科培训和教材教法活动,逐步提高我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工作思路:
加强常规管理,规范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行为,优化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
结合教材教法达标活动,要求使用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对所授年级教材进行分析,并进行教后反思。组内成员需做好听课准备,听课后教研组将组织听评课活动,并开展中心学校级的信息技术优质课竞赛,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组织对新加入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进行帮扶,制定帮扶计划并进行跟踪听课,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规范各年级信息技术学科的评价工作。教研组将在每学期末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教学质量统一测查,测查内容包括理论部分(笔试)、*作部分(上机*作)及平时表现(学校自测打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需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强化过程*评价,充分利用教学时间,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测查成绩将纳入学校团体总分及学科教师的重要考核内容。
加强培训,以点带面提升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学校教研组将适时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研讨,培养出中学组的两位和小学组的若干信息技术专业校级“高手”,为各校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校级“高手”将对本校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培训,包括资源上传、下载、课件制作、邮件收发、试卷印制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方面的培训,从而以点带面提升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具体工作行事历:
八月份:
开学初进行微机室等教学设备的维护。
九月份:
制定工作计划。
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资源共享与使用研讨。
开展信息技术第一轮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
十月份:
维护校园网建设。
开展信息技术第二轮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及反馈。
十一月份:
组织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案例、论文征集活动。
利用学校网站进行网络教研专题活动。
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学生电脑绘画、电子报刊作品的上交及评比活动。
十二月份:
进行学校级优秀教学反思、案例及论文评选及上传活动。
进行学生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
完成成绩统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