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是科教版《科学》三上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喜受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但对于习以为常的小蚂蚁来说,学生也许观察的兴趣不浓;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清楚的观察蚂蚁的外表特征也有一定的难度。蚂蚁的身体小,到处乱爬是学生难以观察的主要原因。教学内容就是随着学生观察蚂蚁需要解决的一个个问题的提出而展开,学生带着“蚂蚁的身体到底是怎样的”这一观察任务,在不改进观察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从而达到观察的目的。

设计理念

蚂蚁的教学设计(汇总9篇)

让学生对习以为常的小蚂蚁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带着“小蚂蚁的身体到底是怎样的”的观察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的观察中,不改进观察方法,获得对小蚂蚁的丰富的直接认识,实现学习、表达的多元化、自主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

2、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

教具:放有蚂蚁的杯子、白纸、放大镜、昆虫观察盒、小木块、小塑料泡沫块、纸条、画笔、毛笔、水槽、烧杯、小红纸等。

教学过程实录

一、揭示课题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捕捉几只小蚂蚁,你们捉到了吗?

生:捉到了。

二、引导探究

师:你们是怎么去捕捉的?

生:我用饼干来引诱。

生:用糖块来引诱。

师:看来同学捕捉蚂蚁的方法真不少,也捕捉了许多小蚂蚁。现在教师请你用笔画一只小蚂蚁,你行吗?

生:行。

师:好,我们画得最快的五位同学把画得小蚂蚁贴到黑板上给大家展示。

(学生画蚂蚁,然后到黑板贴蚂蚁)

师: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得小蚂蚁一样有那么多的节?那么多的脚?

(教师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我们捕捉来小蚂蚁到底是怎样的?促使学生从内心出发迫不及待想去观察)

师:那么我们看看捕捉来的小蚂蚁?

学生观察小蚂蚁

师:哪位同学代表小组来说说

生:小蚂蚁有八只脚。

生:不对……

师:看来,小组间同学出现分歧了,是不是在观察中碰到困难?

生:是的。

师:什么困难呢?

生:蚂蚁很小,看不清楚。

生:蚂蚁还要爬来爬去,很难看清楚。

(教师板书:太小、乱爬)

师:怎么办呢?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想出一种方法就在纸上打一个“☆”,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而且好。

(问题不是老师给的,是学生自己在观察中生成的,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去探究)

师:你们小组得几个“☆”

生:得了三个“☆”

师:有没有比他们更多一点的组?

生:我们组得了八个“☆”

师:比他们得到还要多的组有吗?没有,那请你们小组来介绍一下最好的三种方法,其他的组听仔细,有没有说到你们的方法,如果没有,一会儿你可来介绍。

生:一种方法是拿食物来引诱它,不让它乱爬。第二种方法是用毛笔上的毛夹住蚂蚁,然后用放大镜来观察。第三种方法是用胶水粘住蚂蚁来观察。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请你们小组说说。

生:把小蚂蚁放水中的泡沫上观察。

生: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开了学生的思维。从实际看,学生虽小,但其创造力和想象是很丰富的,不可限量的,这是教师意想不到的)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这里就有这样的观察器具(出示)它叫昆虫观察盒,中要把小蚂蚁放在里面,便直接可以观察了。现在,我们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观察方法。需要的器材请各组小组长选择领取,看看蚂蚁到底是怎样的?它有多少节?多少脚?脚长在哪里,观察到的结果可以图,可以用物体或用语言等来表达。


《第2篇:《蚂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蚂蚁》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动物》中的第五课。蚂蚁是本单元认识的第三种小动物,学生对蚂蚁很熟悉,也非常喜爱它,但它的个头不大,学生对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不是很清楚。对蚂蚁的观察,一是自然下的观察,另一个是在课堂中的观察。本课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是蚂蚁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是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第三个是交流发现,进一步的观察蚂蚁,做好课后延伸的准备。

【学生特征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要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小动物进行过观察,有的很熟悉,这时老师要耐心讲解,带领他们进行观察并且有合作意识,了解小动物的生存需要、身体特征、生活习*等。让他们细心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对生命的珍爱和科学知识的探究。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少许面包、白糖和死掉的昆虫,一个放大镜。

教师准备:小盆子、白纸、装在瓶子里的蚂蚁、小瓶盖、石块、放大镜、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过程与方法

1.自然环境下和课堂内的观察蚂蚁。

2.用图画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3.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的观察。

教学难点

细心、小心的观察,观察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起兴趣,观察蚂蚁

1.老师先讲了《蚂蚁报恩》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都很喜欢故事中的小蚂蚁,记得鸽子的恩情,鸽子有危险时不忘报恩。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学《蚂蚁》,板书:蚂蚁。

2师:.蚂蚁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校园里、花坛边、墙角处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大家都见到过蚂蚁排队伍行进的情形吧。那让我们一起观察蚂蚁吧,我们要到室外观察蚂蚁,带上我们的面包屑、白糖、放大镜、死掉的昆虫。同学们认真观察。

3.师:用食物把蚂蚁引出来,各小组静静地观察,别碰到蚂蚁的身体。

4.师:蚂蚁的身体都有什么啊?

5.生:头、脚、胸、腹、触角。(学生争论不休,争的回答问题)

师:你们回答的很好。再看看蚂蚁的生活习*,喜欢吃什么?需要哪些生存条件?(蚂蚁学生很熟悉,便于观察)

生:喜欢吃面包、糖、昆虫,住在洞穴里。

师:蚂蚁在爬动不好观察,带到室内观察。

6.室内观察,蚂蚁放在透明的瓶子里和放在瓶盖子上,再放到水里,这样蚂蚁就容易观察。详细地讲解蚂蚁的身体结构有几部分,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6只脚。

7.观察结束,请把小蚂蚁送回家。

(二)、在纸上画一画小蚂蚁,我们观察的结果。

1.同学们比赛,看谁画得好。身体是怎样的?分成几部分?每部分都长着什么?

2.教师提醒学生要把蚂蚁的身体几部分画准确。

3.交流我们的图画。

(三)、交流发现,进一步观察蚂蚁。

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我们有什么新发现?

1.蚂蚁是怎么交流信息的?

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2.教师让学生看教材35页内容和图片。

3.引导学生汇报蚂蚁是怎样寻食、搬运、排队等活动?

(四)、总结

1.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观察习惯。

2.掌握蚂蚁的身体结构。

(五)、课外延伸

1.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蚂蚁更多的生活习*。

2.通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它的小动物,找到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板书设计

蚂蚁

身体结构头胸腹

(触角)(6只脚)


《第3篇:《小蚂蚁》教学设计》

小蚂蚁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歌曲《小蚂蚁》由蚂蚁的习*入手,引申到生活中人人都应有礼貌、讲文明,生动有趣,学生易于接受。

歌曲为大调式,音域为一个八度,旋律进行以同音反复与级进音程为主,生动、活波。歌曲结构方整,由四个乐句构成。歌曲节奏以四分音符为主,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节奏相同,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节奏相同。

歌曲音乐形象生动,具有进行曲风格,刻画了小蚂蚁“团结友爱在一起”的形象,易学易唱,适于学生表演。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及课标要求、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并感受歌曲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的特点;

2、能力目标。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蚂蚁》。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歌曲,教育学生学习小蚂蚁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勤劳勇敢的精神,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小蚂蚁》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和集体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演唱和做集体游戏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同学的协作能力。

二、教法分析

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课程标准规定把态度、情感、体验放在首位,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了如下教学方法:听唱法、学唱法、互动法这3中教学方法。

三、学法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自主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听赏一下歌曲视频,为歌曲的学习做个铺垫。其次在通过听、学、唱、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演唱和表演合作,使学生能自主的完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本课的教学过程由发声练习、感受歌曲、游戏活动这三部分

一、发声练习

a、音阶上下行:1234567117654321(用“yi”的声音)

b、用“la”的声音演唱《两只老虎》的曲调

二、以旧引新,图片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采用引话、图片法创设情景:我说,刚才我们演唱了一首同学们都熟悉的儿歌《两只老虎》,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小动物有关的歌曲。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出示什么?随后在说说小蚂蚁的基本常识。最后把图片《小蚂蚁》贴到黑板上。(板书把图片贴到黑板上)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歌曲视频,边看边想,小蚂蚁都体现了哪些精神呢?播放歌曲视频。看后,学生回答完,我补充说,蚂蚁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相信你们做的会比小蚂蚁更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听听歌曲里是不是这样称赞小蚂蚁的。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导入部分要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到课堂的教学中,并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为完成本课的目标奠定基础】

三、学唱歌曲,感受情绪

第一环节:

1、首先,让我们一起先感受一下2/4拍音乐的节奏,体会一下乐曲的情绪。

2、老师用击掌方式奏出节拍,同学们试着按节奏朗读歌词。

3、下面,观察歌谱,一共有几小节旋律?有几个乐句?哪两个乐句的节奏相同呢?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此过程意为掌握分析歌谱的能力和了解歌曲的节拍、词意、情绪等】

第二环节:

1、听歌曲(演唱),老师带动作跟着音乐做一做?

2、请同学们一起聆听歌曲、一边默唱。

3、请同学们一边聆听歌曲,一边轻声跟唱。

4、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分乐句学唱歌曲。

5、请同学们听着歌曲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边做动作边演唱,不知不觉地熟练了歌曲的演唱能力。】

第三环节:

1、请同学们跟着伴奏演唱歌曲,一人唱一句。

2、请两名同学跟着伴奏演唱歌曲,一人唱一段。

3、分成四个小组,一组唱一个乐句,跟着伴奏演唱歌曲(我会选出红、白、蓝、黄队员)。

4、排成整齐的队伍,边唱边表演有秩序的小蚂蚁。

5、歌曲分曲四个乐句组成,边唱歌曲边走路,每唱一个乐句时就变换一次方向。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和体现孩子的参与*和自主*。】

四、课堂小结

快要下课了,老师对同学们说,请大家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

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此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式的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又强化了教学目标。】最后,教师期望学生学唱了歌曲《小蚂蚁》都应该像小蚂蚁一样有礼貌,做事情有秩序的好孩子。

五、教学预设效果

在学习歌曲时,主要采用了听唱法,默唱法,让学生边听教师范唱、录音范唱,边听音乐边进行律动练习等方式,体会歌曲情绪,感受节奏的不同,逐步学会歌曲。歌曲的歌词记忆是这一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记住歌词,我让学生用“接龙”的游戏演唱歌曲,使学生很快掌握并记住了歌词,为进一步表现歌曲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歌曲的艺术表现上,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表达歌曲的意境,用边唱边舞边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全员参与,既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


《第4篇:蚂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蚂蚁》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动物》中的第五课。蚂蚁是本单元认识的第三种小动物,学生对蚂蚁很熟悉,也非常喜爱它,但它的个头不大,学生对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不是很清楚。对蚂蚁的观察,一是自然下的观察,另一个是在课堂中的观察。本课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是蚂蚁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是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第三个是交流发现,进一步的观察蚂蚁,做好课后延伸的准备。

【学生特征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要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小动物进行过观察,有的很熟悉,这时老师要耐心讲解,带领他们进行观察并且有合作意识,了解小动物的生存需要、身体特征、生活习*等。让他们细心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对生命的珍爱和科学知识的探究。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少许面包、白糖和死掉的昆虫,一个放大镜。

教师准备:小盆子、白纸、装在瓶子里的蚂蚁、小瓶盖、石块、放大镜、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过程与方法

1、自然环境下和课堂内的观察蚂蚁。

2、用图画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3、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的观察。

教学难点

细心、小心的观察,观察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起兴趣,观察蚂蚁

1、老师先讲了《蚂蚁报恩》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都很喜欢故事中的小蚂蚁,记得鸽子的恩情,鸽子有危险时不忘报恩。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学《蚂蚁》,板书:蚂蚁。

2、师:、蚂蚁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校园里、花坛边、墙角处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大家都见到过蚂蚁排队伍行进的情形吧。那让我们一起观察蚂蚁吧,我们要到室外观察蚂蚁,带上我们的面包屑、白糖、放大镜、死掉的昆虫。同学们认真观察。

3、师:用食物把蚂蚁引出来,各小组静静地观察,别碰到蚂蚁的身体。

4、师:蚂蚁的身体都有什么啊?

5、生:头、脚、胸、腹、触角。(学生争论不休,争的回答问题)

师:你们回答的很好。再看看蚂蚁的生活习*,喜欢吃什么?需要哪些生存条件?(蚂蚁学生很熟悉,便于观察)

生:喜欢吃面包、糖、昆虫,住在洞穴里。

师:蚂蚁在爬动不好观察,带到室内观察。

6、室内观察,蚂蚁放在透明的瓶子里和放在瓶盖子上,再放到水里,这样蚂蚁就容易观察。详细地讲解蚂蚁的身体结构有几部分,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6只脚。

7、观察结束,请把小蚂蚁送回家。

(二)、在纸上画一画小蚂蚁,我们观察的结果。

1、同学们比赛,看谁画得好。身体是怎样的?分成几部分?每部分都长着什么?

2、教师提醒学生要把蚂蚁的身体几部分画准确。

3、交流我们的图画。

(三)、交流发现,进一步观察蚂蚁。

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我们有什么新发现?

1、蚂蚁是怎么交流信息的?

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2、教师让学生看教材35页内容和图片。

3、引导学生汇报蚂蚁是怎样寻食、搬运、排队等活动?

(四)、总结

1、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观察习惯。

2、掌握蚂蚁的身体结构。

(五)、课外延伸

1、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蚂蚁更多的生活习*。

2、通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它的小动物,找到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第5篇:逗蚂蚁教学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所表现的童趣。

2、指导幼儿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作品中间段的内容,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儿歌的中间部分。

3、激发幼儿参与情境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音乐《蚂蚁搬豆》,小蚂蚁头饰一个、字卡槽一块

2、小图片:蚂蚁(六张)、饭两(张)、抄青菜、一双竹筷、问号(三张)

3、实物:白米饭一碗、一碟抄青菜,一双竹筷

4、拱门四个,篮子四个,纸球若干

活动过程:

1、音乐入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吧!

一、情境游戏逗蚂蚁,引起幼儿的兴趣。

1、喊一喊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请一位客人来玩游戏,猜猜它是谁?

师:谁能把它喊到身边来?(蚂蚁来呀来)

(另一位老师扮演蚂蚁躲到一边摇*)

师:蚂蚁不肯过来,我们要想一个办法逗逗它,拿什么来逗它呢?(引导幼儿用"蚂蚁来呀来,我请你吃苹果/香蕉······)

2、初步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所表现的童趣。

师:看,李老师给蚂蚁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出示实物饭、菜、筷子)

师:这是什么?什么饭?(白米饭)什么菜?(炒青菜)什么筷子?(小木筷)

(引导幼儿一起来逗蚂蚁)

幼:蚂蚁来呀来。

(师扮演蚂蚁*):嗯,不来不来。

幼:来吃饭,快快来吃饭。

师(扮演蚂蚁):什么饭?

幼:白米饭。

师:什么菜?

幼:炒青菜。

师:什么筷?

幼:小木筷。

师(扮蚂蚁来到餐桌前做闻一闻并吃得很香的动作,然后眉头一皱):吃不完,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扮演蚂蚁边搬东西搬念儿歌"吃不了,往回搬,哼唷哼唷搬得欢。")

师:小蚂蚁搬东西的时候,说了什么?("吃不了,往回搬,哼唷哼唷搬得欢。

")

3、幼儿完整欣赏儿歌,学习儿歌。

师:老师把逗蚂蚁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

(教师出示小图片,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师:这里有一只蚂蚁,你们也来逗逗它(引导幼儿看图完整朗诵儿歌2遍)

4、幼儿分角*表演儿歌。

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蚂蚁躲在洞里(拱门)一组在拱门对面扮演逗蚂蚁的人。两组一问一答表演。

二、替换儿歌中的饭菜名称

1、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再请蚂蚁来做客,还可以准备些什么饭菜?

幼:红豆/蛋炒饭/扬州炒饭/白米饭/黑米粥……

幼:炒菠菜/红烧肉……

(教师引导幼儿将新的饭菜名编到儿歌里,大家一起念。)

2、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还可以编编新的儿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玩这个游戏。

附:儿歌《逗蚂蚁》

蚂蚁来呀来,

快快来吃饭。

什么饭?白米饭。

什么菜?炒青菜。

什么筷?小竹筷。

吃不了,往回搬,

哼唷哼唷搬得欢。


《第6篇:蚂蚁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3、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爱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

蚂蚁图片、资料、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蚂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看看这是谁呀?(蚂蚁)

请你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1、幼儿回答。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蚂蚁的外形特点。

提问: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

哪三部分?(头、胸、腹)

蚂蚁头上长得是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你见过什么颜*的蚂蚁?(棕*、黑*、白*、红*)

3、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蚂蚁还有不同颜*。

二、通过观看图片,了解蚂蚁的生活习*。

1、蚂蚁的食*。

你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只要能吃的它都要吃)

2、触角的作用。

你知道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吗?(教师讲解)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喜欢在外面找东西吃,走了好远好远,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家呢?小结:哦!蚂蚁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家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都会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自己的家有多远它们都能随着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刚才我们知道了蚂蚁能闻着气味回到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有谁吗?它们分别是

蚁后:负责产卵雌蚁:具有圣旨能力雄蚁:男*

工蚁:照顾蚂蚁,找食物兵蚁:保护蚁后的安全。幼虫:没有长大的蚂蚁。

4、蚂蚁的作用

小朋友知道了蚂蚁大大的家族,那你知道蚂蚁的用处吗?

1.)*用,可以治病

2)预报天气,下雨时蚂蚁常搬家到高处

3)清理环境:搬走我们丢弃的食物、碎渣、昆虫尸体等。

4)可以松土:让花草树木更容易扎根生长。

5)保护蚂蚁。

蚂蚁的作用很大,我们人类能不能伤害它们?我们要怎么做呢?

三、活动延伸

通过观察,小朋友知道了蚂蚁分为几个部分?

头上长了什么?

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请小朋友用你观察到的,给蚂蚁画上触角、和腿。


《第7篇:《蚂蚁的救助》的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同上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能力目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激发学生动物的兴趣,要知道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大家很有成效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别人遇到了困难,或者当别人处在危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吗?对于有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界的动物在同伴遇到危难的时候是怎样做的吗?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讲述了动物之间的互相救助的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找和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2、相互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观察图画

2、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挣扎生命力、生灵、遇难、偶然

3、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1、同桌互相合作识记生字

2、互查识字情况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蚂蚁是怎样遇难的?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梳理事例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的学习课文。

质疑激趣让学生各抒己见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为后面的理解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是什么?

第二部分: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我”在旁边主要做了些什么?(经过)

第三部分:我的感受。启发学生能够说出从蚂蚁的救助这件事上,人们应该具有怎样的首先品质。

l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弄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是怎样发生的。要让学生弄清正是由于“我”主观上认为蚂蚁的“生命力极强”,没有对遇难的蚂蚁“实施救援”,才引起事情进一步发展。

重点理解:为什么把我看到的事情说成是“让我心灵震撼的生命故事”

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读题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并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2、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抄写生字

抄写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抄写生字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7、蚂蚁的救助

事情的起因

作者看到的蚂蚁救助的事情(经过)

我的感受

教学后记


《第8篇: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只在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

2、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读好对话,弄清引用语是谁说的。

2、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一些容易写错,比如“试”容易多写一撇,“鼓”的左上角是“士”不是“土”。

对小蚂蚁能不能爬到天上去的问题,应鼓励学生从“努力”这个角度来思考。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吗?有哪些了解?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认识一只“上天的蚂蚁”(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字词,想办法解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3、多种形式读字、组词。

4、指导书写:“试、鼓励”

三、再读课文:

1、思考:蚂蚁能否上天?

2、哪些话是蚂蚁、白胡子爷爷、巨人说的?分别用“—”“﹏”“=”表示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字词,会写8个生字。

2、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读词。

2、回顾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课文,理解感悟:

1、思考:小蚂蚁能爬上天吗?白胡了爷爷为什么说:“你能行吗?”

2、小组交流,汇报。分角*朗读。

3、你看到一只怎样的蚂蚁?

4、介绍“愚公移山”故事。

三、读了全文,你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


《第9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

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8个生字,会写的15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14个。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把难写的字写规范。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

(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能够体验作者的情感,认识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小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故事。

2、演示文稿(小蚂蚁活动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

(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

(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

(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

(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

当时,我想,我准备。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

(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③④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归纳板书

蚂蚁的救助 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用力  互相关爱

奋力  互相帮助

继续  衔舍身相救

3、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选做题。

2、积累词语。

3、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