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不知道会有多少次被要求或被需要介绍自己。也许是初次见面的朋友,也许是面试的主考官,也许是开学的新课堂,也许是陌生的聚会,也许是对一个尊敬的长者……
有些人的自我介绍很简短,我叫xx;也有的人很复杂,各种头衔一大堆,拉拉杂杂。有的人喜欢展示自己的个*(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些人更看重外在评价(我获得过某某荣誉或者肯定)。有些人在各种场合会准备各种不同的自我介绍说辞;有些人则在哪儿都坚持一套说法。
介绍自己的过程,其实是寻找自己、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或者,仅仅是在描绘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
前两天接诊了一个号称“面霸”的大男孩。半年时间里,他一共参加了23场面试,可最终工作也没落实下来。咨询过程中,我建议他做一次角*扮演的练习,我来演面试官,他来表演一下面试中最常规的自我介绍。
听听我们当时的对话——
小王:“首先,感谢领导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给我这个机会。我叫小王,是xx大学xx系的应届毕业生。我对贵处的这份工作非常感兴趣。我的个*积极乐观、踏实肯干、富有团队精神。如果您可以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工作还给您一个惊喜的!”
面试官:“还有吗?再说说。”
小王:“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在校期间每年都获得院系的奖学金,两次一等的,一次二等的;我的人际关系也一直保持得很好,是我们宿舍的舍长,和同学们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面试官:“可以告诉我,如果我把你招进来,你可以为公司做什么吗?”
小王:“我的学习能力很强。只要不是那种业务类的工作,在其他的各种岗位,让我跟着一位老师做一阵子,我就一定能学会应该做的所有事情……”
面试官:“你在简历中写的期待*是2500元,为什么这样定呢?”
小王:“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嘛,我主要是来学习、增长工作经验的。*低一点没关系,只要够我维持正常的生活就可以了。”
说你想说的还是说人家想听的
自我介绍,分析起来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它不仅涉及一个人表层的社交技巧和表达能力,而且还反映出介绍者心中许多更深层、更复杂的内容。比如自恋,比如评价标准,比如现实检验的能力。
我们一起接着看小王的例子。他这番浓厚学生味儿的自我介绍,的确没有违背一般面试指导中“突出优势”的大前提,他的问题核心是“到底什么才是优势”?小王告诉我,他之所以这样介绍,是希望给对方留下“积极、热情、好学、对岗位忠诚、上岗后会踏实工作”等好印象,但他欠缺考虑的是——这些印象在对方看来真的是“好”印象吗?或者是最重要的好印象吗?
企业招聘员工,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能干活”,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这一朴素的真理,通常被面试辅导的专业人员细分为问题解决、冲突解决和团体协作三种能力。说白了,就是平时自己能干好、有人捣乱的时候也能干好、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还能干好。
相对于这些,学生时代的“谦虚好学、热情积极”等优良品质,都要暂时退居二线。毕竟公司不是学生社团,没有助你成长的义务,也不会白白提供学习的机会——除非你表现出的潜能让他们相信那样做值得。
所以,像“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这样的开场其实没什么太大必要,反而只会泄露出你的不自信,让对方怀疑“难道你不配吗?”不妨就从不卑不亢的一句“下午好”开始,然后一条一条列举出你“能干活”的具体事例。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捷径,就是对着招聘启事上的要求分类陈述,做到有的放矢。
要当心举出的事例是否太过“宝宝腔”,千万不要拿“在*迷路后顺利回学校”这样的例子*你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别笑,这可是一位可爱的博士生在外企面试中的慷慨陈词。另外,主动降低薪金要求也不是上策。企业付给一个人的报酬都是与他的能力相匹配的。你故意要的少,会给对方“不值更多”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