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识字写字
认识 7 个生字
会写 14 个生字
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 朗读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 拓展探究
丰富见闻
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 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 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 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 词语 | 解释 |
|||
| 旅游 | |
| 筑巢 | |
| 幼龟 | |
| 沙滩 | |
| 侦察 | |
| 企图 | |
| 情愿 | |
| 蠢事 | |
| 返回 | |
| 海鸥 | |
| 补救 | |
| 争先恐后 | |
| 欲出又止 | |
| 若无其事 | |
| 见死不救 | |
| 鱼贯而出 | |
| 愚不可及 | |
| 气喘吁吁 | |
| 响彻云霄 | |
3. 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准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 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 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 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
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
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3. 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4. 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5. 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6.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7.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 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 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 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4. 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 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 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7.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 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2. 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启动“综合*学习”
1. 读一读“综合*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 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 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 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响彻云霄、踌躇、愚不可及、气喘吁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提出疑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
(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多媒体出示,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大屏幕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演这个情景。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⑴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4、讨论:
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五、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练习复述课文。
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3
下面是CN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得到启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谈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青岛的海底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到南太平洋的一个龟岛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之道》。学生齐读课题。
1.了解题目意思,初识“自然之道”。
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学生理解,教师点拨。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
(1)学生听写词语,教师依据学情纠正出现的错误,着力指导难写的字。
(2)学生能发现各组词语的特点并分类;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初识“自然之道”,从题目字面上了解什么是“自然之道”,此处对“道”的理解仅仅是对题目的浅层次理解。检查预习,了解学情,针对学情进行重点指导,以学定教;其次,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内容做准备;发现词语特点并分类,进行词语积累的归类训练,同时也为概括主要内容做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巡视指导。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自主概括——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学会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质疑。学生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质疑,教师筛选出重点问题,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通过对概括方法的引导与提炼,学生学会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清主要内容,掌握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之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引发质疑,找出质疑点,以点突破。这样设计旨在找准教学的起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探究体验,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体验感悟。
本部分紧紧围绕有价值的问题,结合四年级学生实际,一步步进行深入探究。
1.学习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内容。
(1)抓住有关词句,理解我们和向导救幼龟的原因。
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我们救幼龟的原因。
(2)抓住重点词“探”和“若无其事”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教师小结:总结内容,归纳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预设学生质疑点,借助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会通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词语并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学段的特点;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感。】
2.学习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体会愚不可及等。
(1)教师创设情境,默读课文5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
(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教师指导配乐朗读,读中感悟。
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写话练习,通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写促悟。
(3)感情朗读,触动学生情弦。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突出以读促悟,读中悟情,以写促悟,写中生情。学生在个*化阅读中理解内容,受到震憾,触动心灵,提高朗读能力。利用写话练习,实现写中动情、感受“害”的惨烈场面,提高运用词语的表达能力,也为深入探究原因、领悟道理做好铺垫。】
3.探究“救”了一只,却“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复揣摩,触动学生“心灵”。
为什么这样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呢?
(1)探究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学生在文章关键处反复揣摩,由浅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体会出人们的愚不可及,领悟道理。
(2)引导学生抓住“悲叹”等,角*体验朗读。到底是为何而悲、为何而叹?体会愚蠢,得到启迪。
4.教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言,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坚持已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深层探究自然之道,引发思考。在表达交流中,解决疑问,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启示,在入境体验与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义,触动心灵,受到启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的疑问,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内容?推荐阅读内容。
2.探究写作: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等,看有什么新发现?把新发现写下来。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由家乡青岛引出海底世界的神秘迷人,激发了探究兴趣;课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龟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们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课后拓展,再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进行新的发现和探究。整个设计,从单元和专题的整体考虑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构思,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大语文观,注重了探究、体验,实现了对方法的学习和迁移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准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
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
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
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
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启动“综合*学习”
1.读一读“综合*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四年级语文下册《自然之道》教学设计4
《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相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想象等方法体会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借助对文本空白处的想象,当堂练笔,提高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文本空白处——食肉鸟怎样凶猛地啄噬幼龟的场面的想象,内化语言,感受自然之道,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采用联系对比、抓重点词等方法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初知题意。
1、故事: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听完了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
2、自然界有许多现象看似残酷,但其实却蕴涵着深刻的自然之道。这里的“道”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道理,也不是道路,而是指规律,那“自然之道”就是指自然的规律。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名为《自然之道》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究竟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自然之道,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疏通字词,指导书写。
1、认读生词。随机指导“巢穴”“加拉巴哥岛”的读音。
2、理解“愚不可及”的意思。(“及“在字典中是比得上的意思,学习抓关键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完成“愚、幼”的书写。(“幼”与“幻”通过组词比较,进行区分记识。)
三、了解内容,理清线索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思考:课文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共同交流:课文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________(谁)来到加拉巴哥岛,看到————————(什么情景),就去——————(怎么做),反而——————(结果怎样)。
4、鼓励学生根据板书以及出示的填空,简单地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入情入境,探究体验
1、面对嘲鸫与幼龟的争斗,我们和向导的态度截然不同,这究竟是怎样的情景?请两位同学读读三、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方法:a、指导朗读,你注意到其中的哪些词语,把它读出来,读出危急的情形。
b、能在本段中找到与“踌躇不前”意思相近的词语吗?学习通过找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方法。
3、个别比较朗读,体验我和七个同伴焦急的心情。
4、出示句子: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方法:a、你读这个句子时是抓住了哪个关键词?试着读读看。
b、“若无其事”什么意思?再读读这句话,想想向导为什么这么说?说不定你就能读懂他若无其事的原因了。(学习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明文章意思的方法。)
c、创设情境,分角*读读第四自然段。
5、出示句子: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方法:a、读了这句话,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幼龟?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b、为什么用“探出”,而不用“伸出”?(学习抓住关键词谈看法的方法)
c、谁能读出它的机警、小心和谨慎。
五、情感铺垫,初识悲惨
1、默读5—8自然段,看到了怎么样的情景,让大家极为震惊?画出相关语句。
2、画面中感受幼龟的多。(出示:鱼贯而出结伴而出结队而出
倾巢而出,激发悲伤之情。)
3、小练笔:幼龟们争先恐后地奔向大海,可是……
六、本课小结
本节课中,你的收获是什么?能小结一下吗?
作业超市:
必做题:
抄写课文生字3遍。
选做题:
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四年级下:《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下:《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学习”
1.读一读“综合*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四年级语文下册自然之道教学设计6
课题
9自然之道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所属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四年级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教学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沙滩、侦察、企图、情愿、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响彻云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已很强,可以自主弄懂字词意思;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不强,观察、想象能力、用心体会情感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设计理念
阅读的过程即是体验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的感受,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揣摩“自然之道”(学习时间: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及
环境
设计意图
1、导入(教师讲述《蛇与庄稼》的故事)
这是一个人们巧用自然之道为人类造福的事,如果人们不懂自然之道、违背自然之道,会怎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
2.板书课题
“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猜猜看。
3.激发探究欲望
想知道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从字里行间去寻找*。
1.认真倾听
2.猜测原因
3.读课题,猜测“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ppt课件
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能较大程度地引起学生倾听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默读课文,初识“自然之道”(学习时间:7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及
环境
设计意图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难读之处多读几遍。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作者在沙滩上的见闻?
2.课件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归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组织交流:读了课文,你对“自然之道”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1.按要求默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读准字音,记忆字形。
3.归纳主要内容。
4.交流认识
学习要求课件
背景音乐
记叙文六要素填空课件
养成默读习惯,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师不但要交给学生知识,更要交给学生学习、归纳的方法。
三、直奔沙滩,感悟“自然之道”(学习时间:2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及
环境
设计意图
(一)明确目标
找到哪几个自然段写作者在沙滩上的见闻了吗?(3至8)那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直奔沙滩,去亲眼目睹事情的整个过程,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二)体会“紧张”
(课件展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1.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2.“踌躇不前”是什么意思?你能联系上下文或用动作来表达你的理解吗?
3.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发生了什么事?4.亲眼目睹这一幕,此时你心情怎样?
5.在场的游客和向导目睹这一幕,心情如何?
(三)感受“得意”
1.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
3.此情此境,你感受到:这是一群怎样的游客,那位向导是一位怎样的向导?你喜欢谁,为什么?
4.在游客们善良的呼喊声中,向导作出了怎样的选择?指导理解“极不情愿”“颓丧”。
5.采访:老师做记者,学生就是在场游客。
这位游客,在你们善良的请求下,幼龟得救了,凶狠的嘲鸫颓丧地飞走了,危险终于解除,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你觉得你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四)品味“懊悔”
1.故事到这里似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然而,就在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出示图片)
2.阅读6至8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品读两个句子。
a、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b、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前一个“数十只”指的是幼龟,“这时”指同伴说话时。说话间,数十只幼龟已经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可见食肉鸟速度之快,之饥饿,之凶残。后一个“数十只”指的是食肉鸟,按一只食肉鸟吃三只幼龟计算,在食肉鸟口中丧命的幼龟至少上百只。“不一会儿”指刚刚同伴说:“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之后的很短时间。)
4.目睹了这悲惨的一幕,此时,你的心情变得怎样了?
5.读到这里,你心中是否有满腹的疑问,请把它说出来。
(五)咀嚼“愚蠢”
1.为什么我们一片好心,却反而做了坏事?为什么我们想要救“一只”幼龟,却反而丢失了“一群”?我们究竟错在哪儿?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请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阅读第五自然段,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结果。
(动物有它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和应对风险的办法,这就是“自然之道”。它们不需要人类的干预,也不需要人们为它担心。如果人类自作聪明地干预,就会破坏“自然之道”,并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3.交流“我们愚在哪儿,错在哪儿?”
4.向导发出了怎样的悲叹?为什么?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向导和这一群游客,你对他们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游客们当初的“善良”,是他们不了解自然之道,横加干预,导致了与愿望相反的结果。向导当初的“冷漠无情”,是不想干预动物的生活,是尊重自然之道。这种做法才是大善。)
1.回答问题
2.阅读第三自然段
3.交流学习感悟。
4.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紧张”
1.阅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人物心情的词。
2.分角*朗读,深入人物内心。
3.各抒己见
4.读读划划,交流理解。
5.扮演在场游客,接受采访。
1.观察图片,了解事情的结局。
2.阅读,找出相关语句。
3.交流:两个“数十只”指的各是什么?从中和两个表示时间的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4.用“眼看着——,我好心痛!”“眼看着——,我好后悔!”的句式说话。
1.阅读第五自然段,先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2.代表汇报。
3.用“我们真愚蠢啊!愚在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蠢在我们根本就不懂得……。我们错在……。”的句式说话。
4.谈谈自己对向导和游客的新认识。
《自然之道》第三自然段文字课件
《自然之道》ppt课件
人物对话课件。
采访用的话筒。
《自然之道》图片。
课件展示两个句子。
《自然之道》ppt课件。
《自然之道》ppt课件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让学生扮演角*走进文本,充分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通过采访,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进一步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
读、看结合,刺激感官,调动学生的情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
用新的疑问激发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领悟、感受作者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与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形成前后照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四、升华主题,铭记“自然之道”(学习时间:4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及
环境
设计意图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3.你还听说过或者看过哪些类似的事情?
各抒己见,充分交流。
拓宽见闻,升华主题。
五、布置作业,拓展练习(学习时间:1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及
环境
设计意图
1.请把《自然之道》讲给亲人听。
2.布置阅读相关故事:《鹿和狼的故事》《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等。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的表达、阅读能力。
四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①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①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具准备: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①生字新词。②重点的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顺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①谈话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②悬疑读文:读课文题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带疑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自主识字。
a.提示学生利用窍门,读准字音。找出难读难写的字,研究特点。
b.同桌交流,相互识认。
c.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难认难写的字,并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法,落实识与写)
读课文。
a.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中点拨学生在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或与同学合作读。
b.交流练读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自然段读,相互推荐读,老师注意给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机会。学生读的过程中要求其他人认真倾听,读完后由学生自己有重点地点评。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词句,教师要让学生读到位。
整体感知。说说初读课文的印象或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再让其组织语言来说。尊重学生自己初步的读书感受和见解。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认识字词,主要目的是让他们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探读课文,读出自我发现
①自主探读: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读出重点,读出感情,与作者情感共鸣。提示学生联系课后连接语提示的内容读课文。
②心声吐露:
a.与同桌相互交流;
b.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读书体会。教师做要点板书。
(设计意图:资助交流自己的看法,不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口语表达的能力。)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
①着眼学生感悟,抓点精读。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内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问学生有什么问题)
a.学生提问并品读:为什么说“似乎在侦察”?(是“我”见到幼龟的动作后的猜测,但并不了解真的是这样)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突然”“啄”“拉”)向导怎么做?
b.学生提问并品读:向导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他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面对的是“焦急”、是责怪──“不能见死不救”、情况十分紧急)
c.理解“自然之道”并导读(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延迟评价,从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导入故事发展的相关内容),那么,“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愚在哪儿?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a.学生读书,抓词抓句感受当时的事态。
b.(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要经过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它们可能会想什么?
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可结合先前的“颓丧”体会)它们又会想些什么?
a.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体会向导“悲叹”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③着眼学生体验。
a.回归课题,引发话题。
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本文经典句子,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对本文的主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所收获。)
●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
①导读课后“综合*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②自由组合,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拿出活动安排,全班交流。(要求选定组长,搞好分工,排好时间,并作好相关记载──可以以日记、活动报告、行动纪实等形式反映)
③学生分组行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可结合后续的学习内容进行)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