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认识和运用7个生字,掌握13个生词的写法,并能正确读写诸如“住宅”、“随遇而安”、“柔弱”和“毫不可惜”等词语。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并带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同时激发对自然界观察的兴趣。
通过课文中的语句如“随遇而安”和“伟大的工程”,理解作者使用准确、生动和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观察,体验蟋蟀不畏艰苦、不甘于随遇而安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衷于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建造过程,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不畏艰苦、不随波逐流的特质。
教学准备:学生事先查阅有关蟋蟀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体验,通过观察认知,通过分析领悟。
教学时间:共需两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展示蟋蟀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昆虫吗?蟋蟀有哪些特殊能力?
学生:它能唱歌,还会打斗蛐蛐。
介绍今天的课题:“蟋蟀的住宅”。
老师板书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老师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探究蟋蟀的住宅形态和特点。
老师:看到这个标题,你们想知道蟋蟀的住宅是怎样的吗?它有什么独特之处?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标记生字。
学生尝试朗读,互相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老师展示生字,进行生字抽查,纠正发音和意义。
学生分享学习生字的方法,老师帮助学生理解诸如“蔽”和“搜”等字的正确书写方式。
回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
探讨为何蟋蟀的住处被称为“住宅”,而不是像其他昆虫一样的“窝”或“巢”。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通过比较蟋蟀与其他昆虫的住宅,找到*。
引用课文中的句子,探讨“随遇而安”的含义。
分析课文中展示蟋蟀不随波逐流,精心选择住址的句子。
再读课文,逐步升华情感:
通过蟋蟀“不随波逐流”的特点,了解它的个*和行为方式。
老师:从蟋蟀的这种特质中,我们能看出它是怎样的一种生物?
学生:它勤劳,永不满足。
重点复述第一、二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句,加深理解。
这样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了解蟋蟀的生活习*,同时培养他们对自然界观察的兴趣和热爱。
《蟋蟀的住宅》语文教案2
《蟋蟀的住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课文《蟋蟀的住宅》,达到以下目标:
认识并掌握7个生字,以及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13个生词,如“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
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的住宅特点。
通过初步阅读课文,理解其主要内容和要点。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体会蟋蟀不愿随波逐流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初读:
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小昆虫感兴趣吗?你们是否曾经捉过蟋蟀或者听到它们的鸣叫声?请谈谈你们对蟋蟀的了解。(学生发言)
读文,解决生字、生词: 老师讲解生字“蔽、搜、毫”的书写方法,生词“随遇而安”的意义。学生们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二、再读:
(一)分段朗读课文、明确文章层次:
分别朗读“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住宅的”两部分。
讨论文章的分段结构和重点内容。
(二)学习:蟋蟀住宅的特点:
老师引导学生分组阅读第二至第六段,探讨蟋蟀住宅的独特之处。
学生合作学习,并汇报他们的发现。重点讨论蟋蟀如何在选择住址时与其他昆虫有所不同,以及“随遇而安”精神的体现。
老师引导学生朗读相关段落,并讨论作者如何描绘蟋蟀的选择过程。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深入了解了蟋蟀选择住宅的标准和其住宅的特点。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蟋蟀如何挖掘这样出*的住宅。
(四)作业:
完成一幅描绘蟋蟀住宅内外样貌的画作。
语文蟋蟀的住宅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语文教案-蟋蟀的住宅。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蟋蟀是怎样建筑住宅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认识蛐蛐吗?它的学名叫蟋蟀。你对蟋蟀有哪些了解?
2.蟋蟀不仅会叫、好斗,而且有高超的建造住宅的本领。今天我们来学习《蟋蟀的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布置预习
1.学习本课生字,说说书写时注意的问题。
2.读读课文,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画下来并读一读。
3.读课文,想想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的。
4.质疑。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宅”、“慎”、“址”、“骤”是翘舌音。“燥”是平舌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
4.组词练习
慎()址()掘()崛()搜()
镇()扯()倔()屈()艘()
燥()*()澡()蔽()朴()
躁()噪()藻()撇()仆()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蟋蟀出名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至7自然段):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段(第8至10自然段):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蟋蟀出名的原因?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下蟋蟀为什么因唱歌和住宅而出名?
六、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分几层意思写蟋蟀住宅的特点?
(1)住址的选择;
(2)使用的工具;
(3)屋内外的情形。
2.逐层深入理解:
第一层:
(1)“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2)“慎重”什么意思?找出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体现在什么地方?
(3)蟋蟀有特别好的挖掘工具吗?柔弱的工具指什么?
第二层:
指名朗读,自由说说蟋蟀的挖掘工具怎么样。
第三层:
(1)图文对照,默读思考:蟋蟀的住宅从外部到内部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蟋蟀的住宅》。
(2)师生交流归纳,板书:伟大的工程
(3)指名读第三层。“伟大的工程”对什么而言?(柔弱的工具)
3.指导学生用赞叹的语气朗读第二段。
七、小结
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蟋蟀住宅的特点。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蟋蟀住宅的特点。
二、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2.作者写蟋蟀怎样建造住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动工时间,再写怎样挖掘,最后写不断整修)
3.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同桌讨论。
(1)勾划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2)“休息一会儿”和“不大一会儿”说明什么?“‘我’看得有些不耐烦”又说明什么?
(3)蟋蟀是随什么来对它的住宅进行长时间的修整?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说明了什么?
4.汇报自学情况。
5.让学生总结第三段内容,并让学生用简炼的词语进行板书:(初寒动工、不懈工作、长期整修)
6.教师归纳讲解。
蟋蟀建筑住宅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可见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板书:辛勤劳动)
四、小结
播放录像,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蟋蟀住宅的?
五、朗读全文
找出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句子,并讨论其妙处。
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七、布置作业
运用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一篇短文。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片,抓重点语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自悟,教师及时点拨归纳等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体体现比较充分:(1)自学、同桌讨论与集体讨论三者有机结合;(2)学生自由读,理解内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育学生应该从小吃苦耐劳,热爱劳动。
四年级上册语文《蟋蟀的住宅》知识4
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着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生字:宅(zhái)蔽(bì)弃(qì)慎(shèn)择(zé)穴(xué)搜(sōu)
词语: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随遇而安
认识关联词:不光……由于……;即使……也……;……所以……
1、这篇课文是法国着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
2、“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写出了蟋蟀的个*特点;“倾斜的隧道”,意味着住宅有排水功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住宅十分隐蔽,有安全感;“在这平台上*琴”,说明蟋蟀的住宅不仅能安居,而且有休闲*之功能。
3、重点段落和句子的理解。
(1)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他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他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他的束缚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问题一:这句话“随遇而安”指什么?
“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问题二: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这是法布尔发现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琴。
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琴*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3)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另外蟋蟀住宅的选址,住宅内外的设计,如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等。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语文《蟋蟀的住宅》知识积累5
蟋蟀,俗名“蛐蛐儿”,常生活在野草地、农田、瓦砾堆、篱笆根或墙缝中。蟋蟀的身体一般长约1.5厘米,大致分头、颈、躯干、足、尾几部分。
雄蟋蟀好斗。二者相遇必分个胜负才肯罢休。相遇时二者触须来回扫动,如果一碰上,便冲上前去“厮杀”起来。有时为了鼓舞自己的“斗志”和压往对方的“威风”,在斗前会大声鸣叫。“战斗”中两者张开大牙对咬,并用足支撑身体抬高向前顶。一般力大牙坚者获胜。当然,“机智灵活”的也有可能获胜。结束“战斗”后,胜者一定会“引吭高歌”,以示“威风”。败者常被咬伤甚至死亡。
法布尔(1823~1915)是法国近代杰出的昆虫学家,也是蜚声世界的科普读物作家。他写的《昆虫的故事》(又译作《昆虫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引人入胜的内容赢得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他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喜欢动植物,尤其是昆虫。他没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后来当中学教师。法布尔刻苦研究昆虫,晚年对昆虫的研究更是到了着迷的程度。他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陆续写成10大卷《昆虫的故事》。这部书向人们介绍了400余种昆虫和小动物,是引人入胜的科普散文结集。
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知识点汇总6
同学们,为您整理了四年级语文第七课蟋蟀的住宅知识点,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加油哦!
一.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二.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是:蟋蟀的住宅向阳、隐蔽、能排水,大小适宜,从住所简朴、清洁、干燥、卫生等可以看出蟋蟀修建这座住宅的精心,让我们感受到它身上似乎有一种聪明才智。但蟋蟀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的柔弱,只是一对前足和一双后腿。在这明显的发差中,我们体会到蟋蟀修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
三.课文解析
1、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
2、“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写出了蟋蟀的个*特点;“倾斜的隧道”,意味着住宅有排水功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住宅十分隐蔽,有安全感;“在这平台上*琴”,说明蟋蟀的住宅不仅能安居,而且有休闲*之功能。
3、重点段落和句子的理解。
(1)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他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他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他的束缚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问题一:这句话“随遇而安”指什么?
“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问题二:(1)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琴;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3)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四、课内阅读题:;在朝着阳光的堤(dītí)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1)划去括号里
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这是法布尔发现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四年级语文第七课蟋蟀的住宅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语文《蟋蟀的住宅》说课稿7
第一局部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从教材编排来看,本册有两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教学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学习第一篇说明文《鲸》以后,同学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同学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训练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同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同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让同学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同学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二局部说教法、学法
一、设计理念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同学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同学的学法,用同学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同学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同学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二、教法、学法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同学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第三局部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同学角*,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同学自主学习,我想让同学转换角*,把自身当作蟋蟀,介绍自身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同学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身的家,同学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之已经学过《明明上学》一文,同学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同学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同学转换角*,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同学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同学把自身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同学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同学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学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同学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同学感兴趣的问题,把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同学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假如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假如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同学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一起质疑,一起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他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同学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同学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同学把自身转换成蟋蟀这个角*,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身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身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同学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同学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同学积极*,一起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同学的学法,用同学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cai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同学在阅读中会发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同学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的同时,同学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发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cai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同学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同学把自身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同学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同学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