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想要在数学领域取得好成绩,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变得至关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数学主要知识点,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本文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CNFLA学习网的相关栏目!
初一数学经典知识点归纳
一: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列方程时,首先要设定字母代表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equation)。
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次数都为1,这种方程称为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等式的*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质2: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将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称为移项。
应用:行程问题:$s=v\times t$,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times$时间,盈亏问题:利润$=$售价$$成本,利率$=$利润$÷$成本$\times100%$,售价$=$标价$\times$折扣数$\times10%$,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times$利率$\times$时间,本息和$=$本金$+$利息。
二:图形初步认识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我们将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 figure)。
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plane figure)。
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line),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point)。
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理)。
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点M将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段AM和MB,点M称为线段AB的中点。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公理)。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称为这两点的距离。
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将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为1度(degree),记作1°;将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称为1分的角,记作1′;将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称为1秒的角,记作1″。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将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称为这个角的平分线(angular bisector)。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的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七年级必备的生物重点知识2
生物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七年级的学生想要提高生物成绩,书要看熟,掌握其中的重点,不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被子植物的一生
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适宜的温度(2)一定的水分(3)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①种子和胚是完整的②胚是活的(在寿命期内)③种子不在休眠期。保存种子、不让其萌发需要控制环境条件是:降低温度、环境干燥、减少氧气。
3、种子萌发的过程:①种子首先吸收水分膨胀②同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③胚根发育成根④胚轴伸长,连接根和茎⑤最后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4、根尖的结构和功能①根冠:具有保护作用。②分生区(分生组织):*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③伸长区(生长最快的部位):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最后成为成熟区细胞的一部分。④成熟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5、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6、芽的分类①顶芽②侧芽。芽的发育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枝条由幼嫩茎、叶、和芽组成的,其上的芽还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7、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含*的(缺*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并出现紫*。)、含钾的(缺钾时,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并逐渐焦枯。)
8、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原因: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仅是水分和无机盐。给植物打针输液:输入的液体中含有水分和无机盐,以促进植物的生长,针头应*树木的输导组织中。“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这句农谚说的是对于庄稼来说,它的成活、生长和收获,在于浇水的方式、方法;而庄稼收获的多少,在于对它施肥的时间、方式和施肥量。这说明了水、肥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
9、花的主要结构:(1)雌蕊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内有胚珠含卵细胞)
(2)雄蕊①花*(内有花粉含精子)②花丝。
10、传粉:花粉从花*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的类型:①自花传粉(如小麦、水稻、豌豆。)②异花传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异花传粉靠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花朵的*彩和香味可以把昆虫吸引过来,昆虫在采食花蜜或花粉时,帮助植物传粉。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原因是因为果树的传粉受到了影响。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玉米的果穗有缺粒的;吃瓜子时,子粒常有空瘪的原因是传粉不足,解决办法是人工辅助授粉。
11、受精的概念: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的过程:(1)长出花粉管。(2)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3)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1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为种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了解生物圈
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质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
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
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
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
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
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组成:⑴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9、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全球*、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11、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12、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从总体看,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1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14、生物圈范围: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共2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人体的能量供应
1、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单位是kj/g。食物中各成分贮存的能量的大小:脂肪38kj/g,蛋白质23kj/g,糖类17kj/g。
2、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空气)比较:氧气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3、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它的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4、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呼吸道的作用是: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能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气体。
肺的作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
5、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具有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6、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为此,我们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否则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入口,食物进入气管,容易引起剧烈的咳嗽。
7、呼吸运动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胸廓是由脊柱、肋骨、胸骨及肋间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
8、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胸廓的横径加大→
膈肌收缩→膈肌收缩→胸廓的纵径加长→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即吸气。
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排出提外,即呼气。
因此,是胸廓的变化才引起吸气和呼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9、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
10、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1.初一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
2.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3.初一上册生物知识重点归纳
4.高中生物必备的重点知识总结
5.高中必备的生物知识重点集锦
6.高中生物必备的重点知识点
初中七年级地理必备的知识点3
升上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会发现地理这门科目既有理科的严密*与逻辑*,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时 间
变 化 情 况
天气
短时间
时刻在变
气候
长时间
相对稳定,一般变化不大
⑷世界气候的分布(p58中的图3.23)
分布地区
气 候 类 型
热 带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气候
温 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地中海、温带海洋*、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气候
寒 带
寒带气候
分布地区
气 候 类 型
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气候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五个积温带的区别】
温度带
范 围
≥10ºc积温
作 物 熟 制
寒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1600ºc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大部新疆北部
1600—3400ºc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3400—4500ºc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荞麦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ºc
一年两熟或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热带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
>8000ºc
水稻一年三熟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产生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
【我国冬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52.3ºc);最热的地方是海南省;
【我国夏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及三大火炉】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人称“火洲”(最高气温49.6ºc);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时间分布:夏秋多春冬少;空间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四类干湿区的区别】
干湿地区
降水状况
分 布 地 区
植被
农业类型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
水田
半湿润
地区
年降水量400—800mm、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
草原
旱地
半干旱
地区
年降水量200—400mm、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畜牧业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畜牧业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⑴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1999年10月12日)
⑵人口的增长速度:
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p66中的图4.5)
⑴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⑵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
①*东部、南部
②欧洲
③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区:
①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干
②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
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
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
⑶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
3、人口问题
⑴人口增长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问题:
①衣——需求量大
②食——粮食紧缺
③住——住房紧张
④行——交通拥挤
⑤上学、就业、看病难
⑵人口少→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⑶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⑷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
⑴类型:根据肤*、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白种人是世界第一大人种。
⑵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
*东部
黑种人
非洲、大洋洲、美国
⑶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
1.七年级上册地理必备的知识重点
2.湘教版地理七年级必备的知识点
3.中学必备地理知识点归纳
4.初中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
5.初中八年级地理必备的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必备的知识点提纲4
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这门科目是我们升七年级的时候才开始学习的,你想知道七年级的生物课本包括哪些知识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重要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1、生物圈中的绿*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
(4)*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
(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如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
(1)种皮:保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8、种子和孢子的比较: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9、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①裸子植物(如:松、银杏、苏铁、红豆杉、水杉、圆柏、侧柏)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细胞
1.结构
2.细胞结构各部份作用:①细胞壁:支持、保护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③细胞质: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⑥
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如颜*、味道等物质)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4.临时片制作:
(1)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擦→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撕→展→盖→染→吸
(2)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生理盐水,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刮→涂→盖→染→吸
细胞的生活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中的物质分为两大类
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分子比较小
3.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动植物)和叶绿体(植物)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4.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1.动(植)物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动物和人才有,植物没有)进而形成动(植)物体。
2.几个基本概念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动物和人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形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3.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4.植物体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5.绿*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6.单细胞生物:草履虫(p.68)
被子植物的一生
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适宜的温度(2)一定的水分(3)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①种子和胚是完整的②胚是活的(在寿命期内)③种子不在休眠期。保存种子、不让其萌发需要控制环境条件是:降低温度、环境干燥、减少氧气。
3、种子萌发的过程:①种子首先吸收水分膨胀②同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③胚根发育成根④胚轴伸长,连接根和茎⑤最后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4、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①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②分生区(分生组织):*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
③伸长区(生长最快的部位):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最后成为成熟区细胞的一部分。
④成熟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5、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6、芽的分类①顶芽②侧芽。芽的发育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枝条由幼嫩茎、叶、和芽组成的,其上的芽还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7、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含*的(缺*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并出现紫*。)、含钾的(缺钾时,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并逐渐焦枯。)
8、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原因: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仅是水分和无机盐。给植物打针输液:输入的液体中含有水分和无机盐,以促进植物的生长,针头应*树木的输导组织中。“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这句农谚说的是对于庄稼来说,它的成活、生长和收获,在于浇水的方式、方法;而庄稼收获的多少,在于对它施肥的时间、方式和施肥量。这说明了水、肥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
9、花的主要结构:
(1)雌蕊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内有胚珠含卵细胞)
(2)雄蕊①花*(内有花粉含精子)②花丝。
10、传粉:花粉从花*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类型:
①自花传粉(如小麦、水稻、豌豆)
②异花传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异花传粉靠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花朵的*彩和香味可以把昆虫吸引过来,昆虫在采食花蜜或花粉时,帮助植物传粉。
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原因是因为果树的传粉受到了影响。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玉米的果穗有缺粒的;吃瓜子时,子粒常有空瘪的原因是传粉不足,解决办法是人工辅助授粉。
11、受精的概念: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的过程:(1)长出花粉管。(2)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3)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1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为种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13、黄瓜、南瓜、丝瓜这些植物在同一株植物上,有的花是雄花,有的花是雌花,一般情况下雄花的数量会多于雌花。那些只开花不结果的花是雄花。
1.七年级必备的生物重点知识
2.初中生物七年级全册知识点归纳
3.七年级生物下册必备的知识点
4.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要点总结
5.初一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
6.七年级上册必备的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必备知识点5
初一上册地理第四章必备知识点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必备的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6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
(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等级划分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的等级。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单位:毫米。
2、降水分布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多。
3)在温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