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后学生们都非常激动,许多同学跟我说:“生物课太有趣了”,听了学生们真诚的话语,我也很兴奋。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孩子都是在游戏中学习长大的”,对于中学生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游戏的平台,学生们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亲自作出计划,参与调查、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相互学习,汲取并互补了各自的经验,从被动的“知识容器”变成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学习资源的开拓者,合作的意识、自主的个*得到了充分发展。在学习体验中生成新的问题,在争论中解决问题,这让他们感到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比如在进行调查时,第一组调查校园内的生物,为了快速有序地调查,他们在组内又划分出了三个小组,一个小组调查树木,一个小组调查花坛中生物,另一个小组调查动物。第四组同学调查了龙沙公园内的生物,在时间的分配上就没有第一组计划得周到,但他们也有聪明之处,参观动物园时,他们为了得到确切的数据,走访了园长。这些也启示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需要提高。
学生对分组很感兴趣,但举例说明生物的种类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生物分类,在举例时经常有混淆,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混为一类。
《形形**的植物》教学反思范文2
这是自己第一次讲这样的课,当看到那么多的老师坐在后面时,说实话,我的头脑中轰的一声,然后就是空白。十分感谢王校长、李主任和刘老师对我的鼓励与包容。
这节课备了有一段时间,李主任亲自帮我一点点解析文本,理清思路,当时在讨论这篇文章的定位时,我们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语文课和科学课的区别,因为《形形**的植物》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如果按照我最初的想法,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展示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与探索,这样通过学生看课件演示文本中提到的形形**的植物和资料的补充来完成文本的分析的话,这和一堂科学课没有太大的区别。经过主任的引领,我慢慢认识到,要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除了课件展示以及资料的罗列外,通过对文本的重点词句和写作方法的解读更是不可缺少的。
语文具有人文*和工具*,在这一课中,人文*体现在透过文本内的材料,感受自然界的神奇,生命的可贵,懂得人与自然的*共生。工具*体现在透过文本,了解说明文体的表达方式,这种了解不是硬*的“教给”而是学生通过文本用不同材料的组成感受到科普文章的写法。在上课时,我意识到了在2、3段的处理上抓一些“文眼”来渗透“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是在实际的*作过程中却出了很多问题,还是因为自己的经验不足,语言没有到位,没有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剖析出来,忽略了文本。表达不清晰,概括的面很多而没有谈到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文本—教师融入到一个圈子里,导致课堂处理得很笼统,没有上升到解析语文的层次。
经过这次的实践,自己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知,我会再努力学习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