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末怀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思念李白的抒情名诗。此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

天末怀李白

《天末怀李白》的解释及赏析(优秀9篇)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诗文解释】

一:

天边刮起了凉风,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我的信什么时候到达?江湖上风波险恶。文章写得好的人总是命运不好,魑魅喜欢有人经过。你应该跟屈原说说心事,作首诗投进江里赠给他。

二:

凉风飕飕地从天边刮起,你的心境怎样呢?令我惦念不已。

我的书信不知何时你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

作文章忌讳坦荡的命途(逆境发奋,才易写出名篇),奸佞小人最喜欢好人犯错。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词语解释】

天末:天边。

君子:指李白。

憎:忌恨。

过:失误。

1.天末:天的尽头。当时杜甫在秦州,地处边塞,所以说天末。

2.君子:指李白。

3.鸿雁:比喻书信。

4.这是为李白的行程担忧之语。

5.命:命运,时运。文章:这里泛指文学。这句意思是:老天总是妒忌有文才的人,文章好了命运就不好。

6.魑魅:传说中的妖魔鬼怪,它喜欢有人经过,以便吞食。这又是比喻李白行程凶险。

7.冤魂:指屈原。屈原被放逐,投旧罗江而死。杜甫深知李白从璘实出于国,却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样。所以说,应和屈原一起诉说冤屈。汩罗:汩罗江,在湖南湘*县东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和《梦李白二首》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当时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李白在“安史之乱”中因永王李璘事件而获罪,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赏析】

《天末怀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思念李白的抒情名诗。此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

这首诗是杜甫客居秦州时所作。当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急盼他的音讯,但茫茫江湖,悠悠远隔,无法得到他的消息,只好赋诗怀念。

诗人因秋风起而怀念李白,表现出诗人与李白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诗人深刻地分析了文人命运多难的原因。这首诗语言浅显,但情深意长,感情强烈却婉转沉郁。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诗人说: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欲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欲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唐宋诗醇》:“悲歌慷慨,一气舒卷,李杜交好,其诗特地精神。”


《第2篇:《天末怀李白》赏析》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赏析】: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欲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欲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


《第3篇:《天末怀李白》全诗及赏析》

诗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出处】唐·杜甫《天末怀李白》。

【意思1】

有文才的人总是命运坎坷,山精水怪最喜欢人从跟前经过。

【意思2】

文章憎恶命运显达的人,山神水怪喜欢人经过,以便吞食。文章:古人所说的“文章”常包括诗或词,有时单指诗或词。达:显达。

【赏析】

文章:文辞,指诗文创作。憎:恨;厌恶。命达:官运通达。魑魅:古代传说山中的鬼怪。

此联的意思是:文章写得好,仕途就必然坎坷(因文才本身就厌恶文人的官运亨通);山泽的妖怪乐于等待失意的行人从偏僻之地经过(以便攫而食之)。后用来形容文人多半命运不好;也用来斥责摧残人才(屈原、李白等)的黑暗社会。

《唐宋诗举要》卷四引明邵宝曰:“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又引清朱鹤龄曰:“上句言文章穷而益工,反似憎命之达者。下句言小人争害君子,犹魑魅喜得人而食之,即《招魂》‘雄虺九首吞人以益其心’意也。”

【全诗】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赏析】

这是一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全诗感情诚挚,千回百转,表达出对友人李白的同情及对其遭遇的不平。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本诗罩上一片愤愁气氛。凉风阵阵、世路凶险、友人心境的悲凉,在此氛围内已融成一片,正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剑严相逼”有某些相通之处。第二联中“江湖秋水多”表面写自然界江湖多水多险,实则将仕途险阻、诗人心中的茫然与惆怅已尽含其中。第三联又由怀念转入对友人遭遇的同情。“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是为李白鸣不平,也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尾联系想象之词。李白向冤魂屈原倾诉心曲,不仅可表现李白满腔的愤懑无处诉说,也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理解,对其伟大人格的.赞赏。

本诗无一字言怀念,但又句句抒怀人之情。这种感情通过景物的渲染和丰富的想象写得深厚沉挚。全诗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心灵的相通,读来感人至深。

试从诗的一、二两联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抒情。此种写法是否艺术感染力更强?试作分析。


《第4篇:《天末怀李白》鉴赏赏析》

《天末怀李白》

作者: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②,魑魅喜人过④。

应共冤魂语⑤,投诗赠泪罗⑥。

【《天末怀李白》重点字词解析】

①天末:犹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④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⑤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⑥汩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县。

【《天末怀李白》赏析鉴赏】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苍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璞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

颔联写盼望友人音讯的急切心情。茫茫江湖,风波险阻,望消息而不可得,却故问“鸿雁几时到”,一种茫然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颈联是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一句,语极悲愤,“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中议论中带情韵,用比重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流放自投汨罗的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泪罗。”

尾联是想象之词,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

全诗表达了对好友李白的深切同情和思念


《第5篇:诗词赏析:《天末怀》李白》

原文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解

1、天末:犹天边;

2、君子:指李白

3、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4、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

5、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

6、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县。

译文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

老朋友啊你心情可还舒畅。

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

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

鬼怪正喜人经过可作食粮。

你与屈原有共冤共语之处,

请别忘了投诗祭奠汨罗江!

赏析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

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诗词赏析:《天末怀》李白】相关文章:

1.诗歌《天末怀李白》赏析

2.《天末怀李白》全诗及赏析

3.《天末怀李白》古诗赏析

4.杜甫天末怀李白赏析

5.杜甫《天末怀李白》赏析

6.唐诗《天末怀李白》赏析

7.古诗词赏析《天末怀李白》

8.天末怀李白杜甫


《第6篇:诗歌《天末怀李白》赏析》

《天末怀李白

作者: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解】:

1、天末:犹天边;

2、君子:指李白。

3、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4、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

5、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

6、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县。

【韵译】: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老朋友啊你心情可还舒畅。

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

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鬼怪正喜人经过可作食粮。

你与屈原有共冤共语之处,请别忘了投诗祭奠汨罗江!

【评析】: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

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第7篇:唐诗《天末怀李白》赏析》

《天末怀李白》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全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天末怀李白》

作者: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解】

1.天末:天的尽头。当时杜甫在秦州,地处边塞,所以说天末。

2.君子:指李白。

3.鸿雁:比喻书信。

4.这是为李白的行程担忧之语。

5.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命:命运,时运。文章:这里泛指文学。这句意思是:老天总是妒忌有文才的人,文章好了命运就不好。

6.魑魅:传说中的妖魔鬼怪,它喜欢有人经过,以便吞食。这又是比喻李白行程凶险。

7.冤魂:指屈原。屈原被放逐,投旧罗江而死。杜甫深知李白从?实出于爱国,却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样。

所以说,应和屈原一起诉说冤屈。

8.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县。

【韵译】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老朋友啊你心情可还舒畅。

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鬼怪正喜人经过可作食粮。

你与屈原有共冤共语之处,请别忘了投诗祭奠汨罗江!

【评析】

天宝初,青年杜甫在齐赵一带初遇当时已名满天下的谪仙人李白,“醉卧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从此结下了唐诗史上俩位泰斗的不渝友情。李杜之交,既有诗文的同好,更有命运的同怜。生*沉挚的杜甫,既对天才不羁的李白钦仰备至,又为他傲岸不驯的*格深切忧虑。十数年过去了,当此李白西南流放之日,正是杜甫辞官向蜀,行经秦州时。类似的才高不遇、中心获咎的经历,使杜甫对李白的思念更为强烈,以至到“三夜频梦君”(《梦李白》)的地步;了解也更为深刻,“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当京师收复,贵盛煊赫,攀龙附凤之时,何以命运对天才如此不公?本诗就作于这种心情之下。

当第一阵秋风从天边吹来时,诗人陡然想起了流贬途中的故友:季换时移,凉冷侵入,你感到的是什么呢?是萧瑟的寒意?是望乡的悲思?还是天才的不比寻常的兴感?诗人多么希望传书的鸿雁能捎来李白的音讯,“几时到”轻轻一问,显示了诗人的盼切是如何的殷恳,然而江湖万里,秋水荡荡,连鸿雁也难以度越,适足以引动诗人同样茫茫的忧思。

前四句,忧思同天末来风油然而起,经过两层设问,更似秋水般地浩浩荡荡涌动不已,既见出了诗人对故友出于心愫的关切,也见出了这忧思业已化作了不尽的长恨。由末联可见,诗人已将对故友的怀念,升华到了对千百年来不平社会现实的责问:从屈原到贾谊到李白,当然也包括杜甫自己,为什么总是才士不遇,志士遭谗?于是我们也更深地体会到了这联警策的深意。“憎”字、“喜”字用语极险刻,悲愤极深刻:文章佳好,本应为造物所喜;却为何反而被“憎”厌、“憎”恨?可见出世之才必不为世人所解:而水那边窃“喜”才人经过的魑魅,当然是影借伺机谗人的宵小,越是“喜”,则越见得他们心地的卑鄙龌龊。屈原流放湘南时,曾因悲愤不可遏,作《天问》以自抒,我想,“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联警策,正可为屈子的悲问作答。

【讲解】

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欲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欲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

【唐诗《天末怀李白》赏析】相关文章:

1.天末怀李白唐诗

2.唐诗《天末怀李白》

3.唐诗三百首《天末怀李白》赏析

4.杜甫唐诗天末怀李白

5.唐诗三百首之《天末怀李白》赏析

6.《天末怀李白》古诗赏析

7.杜甫天末怀李白赏析

8.杜甫《天末怀李白》赏析


《第8篇:《天末怀李白》古诗赏析》

《天末怀李白》唐代: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译文

凉风飕飕地从天边刮起,你的心境怎样呢?令我惦念不已。

我的书信不知何时你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注释

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当时李白因永王李?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君子:指李白。

鸿雁:喻指书信。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江湖:喻指充满风波的路途。这是为李白的行程担忧之语。

命:命运,时运。文章:这里泛指文学。这句意思是: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魑(chī)魅:鬼怪,这里指坏人或邪恶势力。过:过错,过失。这句指魑魅喜欢幸灾乐祸,说明李白被贬是被诬陷的。

冤魂:指屈原。屈原被放逐,投汨罗江而死。杜甫深知李白从永王李?实出于爱国,却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样。所以说,应和屈原一起诉说冤屈。

汨(mì)罗:汨罗江,在湖南湘*县东北。

鉴赏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诗人说: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

【《天末怀李白》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1.唐诗《天末怀李白》

2.天末怀李白唐诗

3.杜甫《天末怀李白》

4.《天末怀李白》杜甫

5.《天末怀李白》的原文及韵译

6.天末怀李白杜甫

7.杜甫唐诗天末怀李白

8.杜甫天末怀李白赏析


《第9篇:天末怀李白诗词赏析》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无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欲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欲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