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
华:通花。
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槛:栏杆。
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翻译:
彩云像她的衣裳花儿像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闪明。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台的月光下来相逢。
译文2:
见到云就使人想到她的衣裳,见到花使人想到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在露水滋润下花朵更为浓艳。这样的美女如果不是在神仙居住的群玉山见到的话,也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曾经见过的。
译文3:
杨贵妃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竟连白云也想来做她的舞衣,牡丹也想做它的粉脸。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牡丹花上沾满了晶莹的露珠,越发显得红艳润泽,而这娇美无比的牡丹花仿佛就是杨贵妃的化身,也只是在西王母的居处瑶台才能见到你。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即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比贵妃,歌咏她的美艳。“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将贵妃的衣服比作云霞,将容貌比作花朵,将杨贵妃的美丽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其中“云想衣裳”既可以理解为看见云而想到衣裳,又可以理解为把衣裳想象为云;“花想容”既可以理解为看见花而想到杨贵妃的美丽容貌,又可以理解为把杨贵妃的容貌想象为花。寥寥七个字,却将人美、花美、景美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用“露华浓”来形容花容,充实上句,同时将君王的恩泽比作雨露,表现人与花皆受宠幸。下面,诗人开始调动丰富的想象力,飞升至西王母住的群玉山瑶台。诗人故意用“若非”和“会向”两个词来表示一种选择的意味,但表达的却是非常肯定的意思:美丽的花*、美丽的容貌都如此超凡脱俗,看来也只能在仙境中才能见到吧!这两句中,诗人多处用了比喻。虽然云、花、露、玉山、瑶台、月*等字眼比较朴素,却不露痕迹地赞颂了杨贵妃如牡丹一样美丽的容貌。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彩云像她的衣裳花儿像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闪明。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台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可怜赵飞燕也要靠精心梳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名花伴着绝*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第2篇:李白清平调赏析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注释
①晋朝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篇:“尧让天下于许由,……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
②《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③《高士传》:巢父谓许由曰:“何不隐汝形,藏汝光?”此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
④鲍照《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史记·蔡泽列传》:“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功已成矣,而遂以车裂。……白起……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吴起……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践终负而杀之。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祸至于身?”
⑤子胥:伍子胥。《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又见《国语·吴语》。
⑥《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⑦《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索引》:“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⑧《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
⑨《晋书·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或谓之曰:‘卿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赏析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公元744年(天宝三载)离长安时所作,詹?《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郁贤皓《李白选集》以为“作年莫考”。
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李白清平调赏析】相关文章:
1.清平调李白
2.清平调李白
3.李白清平调诗句赏析
4.李白清平调译文及赏析
5.李白《清平调》翻译赏析
6.李白《清平调三首》赏析
7.李白《清平调》的内容
8.李白《清平调》欣赏
第3篇:清平调其一翻译及赏析
《清平调·其一》
作者: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解】:
1、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槛:有格子的门窗。
3、华:通花。
4、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5、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韵译】: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
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更浓。
如此天姿国*,若不见于群玉山头,
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评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一*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