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关于三顾茅庐的课文原文(专业9篇)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初中《三顾茅庐》课文原文2

《三顾茅庐》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三顾茅庐》

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忙答礼说:“将*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三顾茅庐》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塞”。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诊断

1、板书课题,解题:“茅庐”即“草房子”;“顾”即“拜访”

2、你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中的生字,语句。

2、检查,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初中《三顾茅庐》课文原文】相关文章:

1.三顾茅庐课文原文

2.三顾茅庐的课文原文

3.初中三顾茅庐课文原文

4.初中课文理想原文

5.初中课文秋天原文

6.初中课文麦哨原文

7.初中课文心声原文

8.窃读记课文原文初中


三顾茅庐课文原文3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初中三顾茅庐课文原文4

《三顾茅庐》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忙答礼说:“将*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塞”。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诊断

1、板书课题,解题:“茅庐”即“草房子”;“顾”即“拜访”

2、你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中的生字,语句。

2、检查,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顾茅庐》课文原文教案5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三顾茅庐课文6

导语:《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课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作为一篇历史故事题材的文章,《三顾茅庐》这课文把笔墨集中在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这件事上,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先是以关羽、张飞反衬刘备。关羽张飞都不同意刘备再去隆中。张飞甚至“嚷”起来,要“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来。因为在他们看来,刘备是一方枭雄,两次亲自去请诸葛亮已经是很客气了,而诸葛亮却不识抬举,对他自然就不用客气了,可以“用麻绳捆来”。然而在刘备看来,诸葛亮绝对是个人才,需要十分尊重。于是他生气地斥责张飞,并让他不要跟去。

课文第三自然段更是细腻地描写了刘备的动作:留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刘备“轻轻敲门”。听说刘备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台阶下等候”,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时辰”。这些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这分明是执弟子之礼。这是他献给诸葛亮的至高之礼。

此时我们不禁要问,诸葛亮是刘备口中的人才吗?课文运用了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露出了诸葛亮才华的*山一角。课文第三自然段有这样的景*描写:“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是比喻,把山冈比喻成卧龙,也隐含着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也正如这卧龙,静静地等待时机,等待明主。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有“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这短短一句话。句子虽短,但诸葛亮的奇才便可略见一斑。他蛰伏在山野,却心系天下;他对当前形势看得十分清楚,并因时制宜,提出“三分天下”。对应上文,诸葛亮自然是惊采绝艳的隐士。

课文虽是一个小小的故事,却也很好地反映了《三国演义》这部不朽名著的魅力。首先,故事曲折多变,前后连贯,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故事一开始刘备决定拜访,不料张飞关羽阻拦;终于刘备来到草堂,可诸葛亮正在午睡,只好静静等候;等了半晌,正欣喜诸葛亮要醒了,谁知他“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其次,它塑造的人物*格鲜明,形象突出,对比、衬托等方法运用巧妙。本文中刘备的礼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张飞的直率鲁莽,诸葛亮的雄才伟略,就这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


关于三顾茅庐的课文原文7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三年级语文课文《三顾茅庐》课文原文8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三顾茅庐》课文教学反思9

文中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刘备生气责备。刘备为什么“生气地说:‘你一点也不懂尊重人才……’”?什么叫尊重人才?怎样才叫尊重人才?诸葛亮是人才吗?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如果学生不明白,就无法理解当时刘备为什么“生气”。那怎样帮助学生解惑呢?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仔细读书,从课文中找到“人才”的解释——文中第四自然段,进而观察刘备是怎样对待人才的——文中第三自然段“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同诸葛亮见面”。最后,回到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再去解答先前的种种疑问。此时,学生对此处刘备的虔诚、张飞的粗鲁已能把握的入木三分。

文中写刘备第三次见诸葛亮时,表现得极为虔诚,总是“轻轻的”。

(1)到诸葛亮的家后,刘备“上前轻轻敲门”。此时,刘备并不知道诸葛亮在睡觉,除了说明刘备一向有这种好习惯望,更能说明文章后面的他和诸葛亮之间的“鱼”“水”情谊,心有灵犀。

(2)当得知诸葛亮正在午睡后,“刘备轻轻地走进去”,等候诸葛亮,则是进一步写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3)等候多时的刘备终于等到诸葛亮醒了,于是“快步走进”草堂。既说明刘备求才心切,也隐含着刘备怕耽误诸葛亮的时间之意,充分表现了刘备对人才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