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张炎
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
时寓甬东积翠山舍。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
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
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
漫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归何暮?
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
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
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
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参考译文】
我独自在万竹山间漫游,落寞的门前落满败叶,不由得黯然神伤,愁思忧苦,因而了牵动“黍离”之悲。当时我寓居在甬积翠山舍。
好像一片孤叶一般万里飘荡,独自游历在远方,故人如今又在何方?寒窗下的自己的幽梦中,还记得旧时经行的地方。故国宫苑中恐怕已没有多少柳树。第一难以忍受的是夜雨空响。梦醒后清冷凄凉,独自一人对着烛前的孤影,孤单的抱着空被,有谁陪伴我说短论长?我如风流儒雅的张绪,暮年为何还不归乡?想断桥畔的鸥鹭半已零落,见到我一定会依依感伤。我浪迹天涯倦于行旅,此时的心情无比彷徨。只能满怀愁苦重流思乡的眼泪,问一问当年的故园是否已经废荒。料想故人在寒冷的天气,翠袖依旧把梅花倚傍。
【译文二】
我像一片孤云飘游万里,四处游历越走越远,朋友啊你如今在何处?独卧寒窗下凄凉梦里,还记得当年杭州旧游之路。连昌宫稀稀落落没有几棵柳树,最让人难过的是听潇潇夜雨。短梦惊醒后凄凉沉寂,相对的只有烛下孤影,我独拥寒被谁来和我共语?
像南朝张绪为何迟迟不归?可怜已一半零落还依依眷恋,断桥边那些旧时盟友鸥鹭。我浪迹天涯倦于行旅,此刻心事如麻无比凄苦。只愁重返杭州又会泪如泉涌,怎敢问旧时的豪族还在否?怕她翠袖单薄在寒天昏暮,依然愁倚门前的梅树。
背景
《月下笛》是“遗民”张炎抒发其遗民心态的一首词。宋亡后,张炎身怀家国之恨流寓在甬东一带。怀着国亡家破的巨大悲痛到处飘零。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流寓甬东(今浙江定海)。一次独游天台万竹山,触景生情,创作这首寄托“黍离之悲”的词章。
赏析
《月下笛·万里孤云》是南宋著名词人张炎的作品。这是首感怀之作。宋亡后,张炎看到山舍门庭冷落,落叶满地,故为之怅然。他即景抒怀,渲泻君国之哀思,为自己的孤独而感伤。滞留天涯,更为孤苦。下阕词人以张绪自比,意谓飘泊已久,似无家可归,无路可投。昔日之友,已所剩无多,更显孤独。最后以梅树自喻作结,表现自己的风骨与气节。全词运用有关典故,展开抒情描写,感情沉痛,风格凄婉。
南宋已亡,身怀家国之恨的张炎在甬东一带流寓。在孤游万竹山,幽清廖寂的环境并未使其淡忘。亡国之恨,反而愁思黯然。这首词的悲凉激楚,当为其心声之反映。
起调令人凄怆渺茫:“万里孤云”。“孤云”,是词人的化身。孤云在诗词里喻人蕴含了特定的感伤。“清游渐远,故人何处。”漂泊的日子是那么凄凉,使人找不到方向。“故人何处?”这一声呼唤,将亡国之痛,身世之悲,一齐倾诉出来。日间无法排解,夜里还形于梦寐。“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梦中时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用连昌来指代南宋故宫,透出铜驼荆棘的意思。此时梦想中,宫中的柳树仿佛已衰残无几,非复当年意态。而最难堪的是,还听着萧萧的夜雨。萧萧夜雨袭来,令人不堪忍受。不期然从梦中醒来,却是在异乡夜里。灯光摇曳中,谁能和自己共话?心绪的悲凉令人凄然。
“张绪”,指词人以南齐张绪自况。以此比拟自己青年时的风度。但是此时的张绪也不像亡国前那样“风流可爱”,却是已衰落的蒲柳。“归何暮!迟暮之年还不能回乡呢?”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勾起作者无端心事。西湖断桥边的鸥鹭已零落过半,却是旧侣凋残,前盟难践。
随之一转“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却是“西州泪”取不忍重经旧地之意。张炎的亡国破家之痛,远过羊昙生死知遇之悲。“杜曲”,指高门大族聚居的地方;“人家”,指张炎自己的家。据记载,张炎家世显耀,祖父时家境显赫。但元兵入临安后,祖父被杀家产被没。张炎心中留下了永远的创痛。家国之痛是忘不了的。煞尾又化用杜甫诗句,写道:“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这是张炎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在抒发亡国之悲时,运用了较为深刻和曲折的笔法。用典贴切、想象丰富、含蓄深厚,风格转为“清空”。以深邃的意境,而亡国之恨的痛烈心境楮墨内外。
第2篇:《月下笛·万里孤云》诗词翻译及赏析
《月下笛·万里孤云》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漫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前言】
《月下笛·万里孤云》是南宋著名词人张炎的作品。这是首感怀之作。宋亡后,张炎看到山舍门庭冷落,落叶满地,故为之怅然。他即景抒怀,渲泻君国之哀思,为自己的孤独而感伤。滞留天涯,更为孤苦。下阕词人以张绪自比,意谓飘泊已久,似无家可归,无路可投。昔日之友,已所剩无多,更显孤独。最后以梅树自喻作结,表现自己的风骨与气节。全词运用有关典故,展开抒情描写,感情沉痛,风格凄婉。
【注释】
月下笛:周邦彦创调。
孤游:独自一人,孤单。
万竹山:万竹山:据《赤城志》载在浙江天台县西南四十五里。《山中白云词》江昱注引《赤城志》:“万竹山在《天台》县西南四十五里。绝顶曰新罗,九峰回环,道极险隘。岭丛薄敷秀,平旷幽窈,自成一村。”
闲门:指进出往来的人不多,显得清闲的门庭。
黍离:离黍,亡国之悲。《诗经·黍离》篇,写周朝的志士看到故都宫里尽是禾黍,悼念国家的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此诗。
甬东:今浙江定海县。
连昌:唐宫名,高宗所置,在河南宜阳县西,多植柳,元稹有《连昌宫词》。
约略:大约。
凄悄:伤感寂寞。
张绪:南齐吴郡人,字思曼,官至国子祭酒,少有文才,风姿清雅,武帝置蜀柳于灵和殿前,尝曰:“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此处作者自比。
西州泪:指晋羊昙感旧兴悲哭悼舅谢安事。
杜曲:唐时杜氏世居于此,故名。这里指高门大族聚居的地方。
恐翠袖:杜甫《佳人》有"天寒脆袖薄,日幕倚修竹"句,写一为避乱世而幽居深谷的佳人。此处借用其意,以"翠袖佳人"比喻那些隐居不仕的南宋遗民逸士,即前面所提的"故人"
【翻译】
万里长空飘着孤云一片,清寂地浮游着渐飘渐远,故人呵到何处将你寻见?在寒窗里入梦酣然,旧时曾经走过的道路还能记忆。连昌宫的杨柳大概已所剩无几,最叫我难过的是,听着淅淅沥沥的夜雨。梦回惊醒,无端地到忧伤凄寂,面对着烛影摇曳,拥被孤眠谁与我倾心话语?
丰姿清雅的张绪为何迟迟不归去?断桥边鸥鹭相盟的伴侣,半已零落却仍然眷恋依依。我疲倦地颠簸于天涯羁旅,此时的心事实在痛苦悲凄。只怕重返临安故地,又重洒愁苦的泪滴,试问杭州故居的旧时人家,而今是否依旧在那里?恐怕她翠袖单薄,正当天寒日暮之际,还在梅花树旁斜倚。
【赏析】
南宋已亡,身怀家国之恨的张炎在甬东一带流寓。在孤游万竹山,幽清廖寂的环境并未使其淡忘。亡国之恨,反而愁思黯然。这首词的悲凉激楚,当为其心声之反映。
起调令人凄怆渺茫:“万里孤云”。“孤云”,是词人的化身。孤云在诗词里喻人蕴含了特定的感伤。“清游渐远,故人何处。”漂泊的日子是那么凄凉,使人找不到方向。“故人何处?”这一声呼唤,将亡国之痛,身世之悲,一齐倾诉出来。日间无法排解,夜里还形于梦寐。“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梦中时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用连昌来指代南宋故宫,透出铜驼荆棘的意思。此时梦想中,宫中的柳树仿佛已衰残无几,非复当年意态。而最难堪的是,还听着萧萧的夜雨。萧萧夜雨袭来,令人不堪忍受。不期然从梦中醒来,却是在异乡夜里。灯光摇曳中,谁能和自己共话?心绪的悲凉令人凄然。
“张绪”,指词人以南齐张绪自况。以此比拟自己青年时的风度。但是此时的张绪也不像亡国前那样“风流可爱”,却是已衰落的蒲柳。“归何暮!迟暮之年还不能回乡呢?”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勾起作者无端心事。西湖断桥边的鸥鹭已零落过半,却是旧侣凋残,前盟难践。
随之一转“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却是“西州泪”取不忍重经旧地之意。张炎的亡国破家之痛,远过羊昙生死知遇之悲。“杜曲”,指高门大族聚居的地方;“人家”,指张炎自己的家。据记载,张炎家世显耀,祖父时家境显赫。但元兵入临安后,祖父被杀家产被没。张炎心中留下了永远的创痛。家国之痛是忘不了的。煞尾又化用杜甫诗句,写道:“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这是张炎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在抒发亡国之悲时,运用了较为深刻和曲折的笔法。用典贴切、想象丰富、含蓄深厚,风格转为“清空”。以深邃的意境,而亡国之恨的痛烈心境楮墨内外。
第3篇:《秦楼月》古诗翻译赏析
秦楼月
向子?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秦楼月字词解释:
故园:向子于政和年间曾卜居宛丘(今河南淮阳县),此处即指宛丘居所。
乾龙节:钦宗四月十三日生,此日为乾龙节。
秦楼月作品背景: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北去,中原尽失。这样的时局下朝野志士无不拔剑斫地,切齿扼腕,于是词坛上产生了一批令人读后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见其慷慨磊落之气的作品,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
秦楼月中心内容:
本词表现了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
秦楼月向子?赏析:
全诗结构分上下两阕,词意可分三层。
起首“芳菲歇”三字,写春光消逝景象,似实而虚。因为词人并非吟咏节序,抒发一般的伤春伤别情怀,所以下面不再展开对景*的描绘。当此春末夏初时节,萦绕词人心间的是什么呢?是“故园目断伤心切”。这句中“故园”可作家乡解,但向子?家江西临江,并未沦落于金人之手,这里显然是指失去的国土。词人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不可见,对于一个胸怀爱国之情的南渡词人来说,怎能不悲伤痛苦呢?这一句,是词人内心感情的直捷表露。
词是吟咏*惰的,但最好是诉诸具体的事物。至此,词人笔锋一转,由直而曲,欲吐又休,不言情而转写景:“无边烟水,无穷山*。”词人眼中所见,唯有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这一景象,既是“故园目断”含义的丰富和扩展,又使“伤心切”这一心理活动形象化;同时,无边无际的自然山水,又恰到好处地隐隐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情感的悠远的惆怅。所以,读至此,读者简直分不清词人是写景呢,还是抒情。景与情合,情以景生,情景交融,“悲喜亦于物显”(王夫之语),正是“无边烟水,无穷山*”的妙处。
下阕“可堪”二字,是不能堪的意思。此乃词人着意用力之笔,正是这两字把上阕“故园目断伤心切”的感情向前深化了。词人为何春末夏初时节思念故国呢?因为是“更近乾龙节”。据记载中可以想见当年此日,朝廷中群臣为皇帝祝寿,钦宗赐宴,好一派隆重的寿宴的盛况!而此时又是四月,乾龙节又将近,然而此时却是神州板荡,山河易主。词人抚今追昔,怎能忍受得了如此巨变呢?于是万千感触,化为使人不忍卒读的词句:“眼中泪尽空啼血。”这一句,哀怨悲凉,撼人心魄。
紧接着,词人由人的“空啼血”联想到自然界的子规,感情又进一层。按《秦楼月》词调的要求,“空啼血”是承上句而来,并非是语句的简单重复,而用以引起以下句意。词人因情设景,以“子规声外,晓风残月”这样凄厉萧索的意境结束全词。此词中它表现的已不是离别的愁苦,而是因国破家亡而生的故国之思了。“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是因情而设景,也就是王国维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彩”的“有我之境”。它以丰富的内蕴,传达出词人心中的无限哀怨,撞击着读者的心扉。
词牌名:
词牌名。此词仿自李白。因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秦楼月》?又名《忆秦娥》。双调?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仄韵?一叠句?二十一字。后段五句?三仄韵?一叠句?二十五字。
作者简介:
向子?即向子湮(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清江县(今江西樟树市)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率*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