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五问自读法
这是由江西xxx老师设计的一种自读方式。
“五问自读法”从语文学习的整体功能着眼,按照人们认识事物“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过程,根据文章的特点,看顺序地进行设问、引导,让学生怎样沿着“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写得怎么样——怎样学写”的思路进行自我探索,合理地组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从根本上把孤立的逐段繁琐的分析变为联系的总体的阅读理解,把短间隔的琐碎的一问一答变为长间隔的系列的读思议辩,把割裂的分块的字词句篇教学变为整体的递进的教书育人,以期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1、“写什么”
主要是让学生把文章“读通”,着重点是整体感知,通过“析题目,抓要素”,从整体着眼,紧扣文题与文章内容的联系,根据文章的体裁特点,抓住诸如时、地、人、事等要素,用简洁的语句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怎样写”
则要求把文章“读懂”,着重点是整体分析,通过“摸顺序,探思路”,从整体着眼,抓住节与节、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弄清全篇文章的脉络,探寻作者成文的整个思路,明确成文的主要线索,综观全篇文章,在掌握分段依据的基础上再去划分段落,并弄清重点部分的小层次,以避免分段时盲目乱猜,分析时孤立理解的现象。
3、“为什么而写”
这一步要求把文章“读深”,着重点是整体领悟,通过“抓关键,想意图”,从整体着眼,找出文章重点段、中心句、关键词,进而深入思考这些词、句、段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作者是为了什么而写的,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作者写作目的,找出贯穿全文的“红线”,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4、“写得怎么样”
这一步要求把文章精妙处“读熟”,着重点是整体鉴赏,通过“细对比,品词句”,从整体着眼,看清文章围绕主题,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及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细心品味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领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进而消化吸收。
5、“怎样学写”
这一步则要求把文章“读活”,着重点是整体运用,通过“想收获,联实际”,从整体着眼,围绕本年级本单元训练重点,从自身实际出发,以课文(或某一段落)为范例,进行基本功综合训练,从读学写,掌握规律,以读促写,逐步提高。就这样,五问五步,都是用“整体着眼”的红线串联起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语文与道分家,读与思脱离,讲与练割裂,教与学对立的旧式教法。
当然,要抓好这一根“红线”,在具体教学中最要紧的还必须从导“思”授“法”入手。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把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在基本功训练中紧紧抓住思维训练这个核心。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给学生指引“思”的途径,导以“思”的方法。“五问自读法”正是体现了这一点,“问”是为了引“思”,“思”又能够导“读”,而“读”更能促“写”。总的来说,五步设问就是指明读懂一篇文章的学习思路(或者说阅读时进行思维的一种具体模式)。随着每一问和*逐步出现,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便逐渐引向深入,最后达到完全掌握。而每一问的解答又都把“思”的正确方法作为钥匙交给学生。第一问的“析题目,抓要素”,第二问的“摸顺序,探思路”,第三问的“抓关键,想意图”,第四问的“细对比,品词句”,第五问的“想收获,联实际”,这“十法”便是“五问自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每一问都可不断拓展深化。例如“析题目”,通过对小学全部教材的研究,归纳出“小学课文命题十律”(即:标示叙写对象,概括主要内容,揭示中心思想,指出文章线索,揭示范围重点,指明发生时地,设置疑问悬念,突出人物话语,显示比喻象征,表明文章体裁),并探索出与之相应的“析题六法”(弄清概念,抓住关键,掌握特点,寻底问根,辨体明旨,探路度篇)。学生逐渐掌握了文章自读法,就是掌握了一种通向高境界的钥匙,手持这把钥匙,将会终生受用无穷,这对很高学生思维素质也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2篇: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语文阅读题是很多学生畏惧的一道大题,因为语文阅读题不仅占分比高,对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要求也较高,难度较大。下面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欢迎阅读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或三个方面来回答:结构、内容和形式(可选)。常见的为: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全文设置了……的情感氛围;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等。
中间:承上启下:与上文的……呼应;引出下文的……;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做铺垫。
结尾:照应开头,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回味无穷;总结全文,突出、深化……的中心。。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然后回想使用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是什么。现在同学们能记住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荣德基小编把表达方式做成图,以字母的倒序排列,以方便同学们记忆。
每种表达方式都有它的作用,比如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有自己的记忆方法最好,荣德基小编还是按照字母倒序来记忆),设问、排比、夸张、反问、反复、对偶、比喻、比拟。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排比、拟人(比拟的一种)、夸张、比喻。
01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02拟人的作用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03夸张的作用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04比喻的作用: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加深体味;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同学们在平时学习时,要多总结课上老师所讲的答题步骤,还要多总结步骤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比如表达的方式和作用,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上来将有哪些……学习语文不是一蹴而就,掌握方法多练习多总结才能有效提高成绩!
第3篇: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一般是有一定模式的。这一点不论散文还是小说都死一样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欢迎阅读。
一、反复阅读,感知选文大意
解答阅读理解题阅读是基础。有些同学不论是在平时的练习中还是在考场上,对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选文总是没有耐心仔细阅读,一目十行之后提笔就答题,其准确率可想而知。记住,浮躁是答题的大忌,你必须静下心来,将你面前的选文通读两至三遍,这时你方能去解答文后的试题。通读之后,该文的文体、大概内容在你的脑海中应有个初步印象。
二、明确基本概念,变简答题为选择题
同我们学习理化学科一样,基本概念的掌握在语文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同学由于对知识点的把握不牢固,常常会弄出张冠李戴的笑话。
当问到这篇说明文选段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时,有的同学回答采用了“总——分”的顺序,这显然是将说明顺序和说明文的结构混为一谈。如果你概念清晰,起码在回答问题时能找到正确的切入点。问到表达方式,你会知道在议论、抒情、记叙、描写、说明中进行选择;提到记叙文的记叙顺序,你会知道*必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之中;谈到议论文的论证方式,那定是立论、驳论二者选一。如此一来,似乎不知如何做答的简答题也简化成了选择题,答题的思路更加清晰。当然,语文学习中的基本概念远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几种,它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去积累。采用知识卡片,将平时学到的基本概念记录下来,不失为积累的一种好方法。
三、将问题带回文段中再次阅读
在解答试题时,我们不妨将问题带回文段中,在反复阅读之后,*有时会清晰可见。同学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用文中的原文加以做答,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原文的语言有时比我们自己组织的语言要简练、明确、生动。因此,学会在文段中寻找有用信息,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当遇到考查“这”、“那”、“它”等代词的指代作用时,我们可以用自己所寻找到的*去替代这些代词,看看文段是否说得通,衔接是否恰当,以此检验*的正确*。同学们还可以用铅笔将文段中提出问题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明确问题的所在,增强答题的针对*。另外,学会在文中抓中心句,抓关键词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多做练习,厚积而薄发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又从何而来做题时的得心应手?因此,要注重平时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如同英语学习中强调语感,你也会在语文学习中发现一些规律。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结尾若是一个议论文段,其作用常是点明文章中心,升华文章主题,在写法上可以称之为“卒章显志”。同样,在记叙文中,若问到文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时,如果文段在文章的中间部位,你可以从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中去思考。当然,*并不是唯一的,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同学们不妨在平时的练习中选取一些有重、难点分析的参考书,最重要的是做完习题之后的反思,尤其是自己做错的题目,一定要好好想想自己到底错在何处,而不是简单的对完*就了事,这样你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再加上你的耐心揣摩,考场上的游刃有余也就不难做到了。
第一步,预读来源:
阅读标题及有关注释,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词语的意义,在初步明确文章各自然段的段意及各段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划分出文章的层次。
第二步,通读
要求集中全部注意力,迅速地判断并准确地理解关键词语,理解语法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的含义;对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词、句,则要根据上下文的相关意义来进行分析和推断,以准确地理解其特定含义;能够准确地判断重点句和重点段,领会文章的主题。
第三步,回读来源
采用跳读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再次阅读,把握全文及各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并对文章中所写的具体现象或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对文中的抽象内容作出阐释,理解文句中隐含的信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在这一阶段,也可适当合上书本,回忆并复述每个部分或某些重要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检查记忆效果,初步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
第四步,赏析
在记忆、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感情以及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等各个方面来作出分析和评价,鉴别其正确与错误,好与坏以及为什么好和为什么坏。在赏析艺术作品时,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也需要进行判断和思考,即在正确理解作品本意的基础上,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以获得具有创造*的认识
另外,阅读理解中选取的文段一般而言也是比较精炼的,同学们不妨将它们当做范文来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也间接地积累了写作的素材,说不定什么时候文段中优美的文句、感人的例子、缜密的论证会为你的作文增辉添彩呢,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