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xx区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近年来xx区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稳中有升,xx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0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94元,均高于广xx区、xx市的平均水平;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城市社区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94.5%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0%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全区城乡低保惠及3346户7609人,年支付低保资金约793.6万元;农村五保对象234人,供养水平超过自治区标准,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连续三年实现刑事案件发案大幅下降(xx年刑事发案比xx年下降29.9%,xx年比xx年下降19.8%,xx年比xx年下降12.7%)。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区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城镇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实用3篇)

(一)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

1.小街小巷建设滞后。xx区目前有112条小街小巷尚未硬底化,有371条小街小巷尚未安装路灯(随着建成区的扩展,以上数字还会增加),"行路难"、"安全隐患多"是群众反映得最多的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已硬化的道路也因多年失修,存在不同程度的坏烂。

2.排洪排污设施不完善。遇强降雨一些低洼地段容易受淹。尤其是东起四川路、西至地角内港,全长约4公里的独树根垌排污沟,由于沉积了大量的淤泥,排洪能力已大大下降,每逢大暴雨,排污沟途经的北海村便会受淹,积水甚至深达1.5米。一些居民区的下水道也由于年久失修,经常堵塞导致污水四溢。

3."城中村"改造推进缓慢。xx区现有"城中村"17个,村庄占地面积约2129.8亩。村内建筑杂乱无章、参差不齐、布局混乱,道路狭窄、拥挤难行,基础设施不配套,"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与周边整洁的市容市貌形成强烈反差。xx区从xx年开始实施"城中村"改造,但因为相关政策未*等多种原因,推进缓慢。

4.城市维护费补助不足。市对xx区的财政管理体制中核定城市维护费支出基数为300万元,xx区是中心城区,城市维护任务较重(城市保洁面积为950,925平方米和农村155条自然村),特别是"城乡清洁工程"实施以来,单是全区的保洁就要超过300万元的费用,还有垃圾的清运、整治、绿化工程、亮点工程、小街小巷的建设等,至少需要500万元。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

1.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近十多年来,全区共被征用土地38629.1亩,被征地农民36574人;被征地后人均拥有耕地面积0.55亩,其中62%的被征地农民被征地后人均耕种面积达不到0.3亩。由于"以土地为保障"、"靠土地养老"的传统模式被打破,大量被征地农民就业无着落、生活无保障等问题日益严重,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偏低,劳动就业竞争力低下,就业意识不强使得他们自谋职业困难。初步统计,我区被征地农民的失业率约为7%,富余劳动力即不充分就业率为3.5%,两者合计10.5%,比率较高。

2.最低生活保障跟不上物价上涨。目前我区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80元/人·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83元/人·年。面对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却未相应提高,相形之下,贫困居民和村民的生活水平实际已经降低。

3.城市居(村)委干部补助标准低。目前我区居委干部(不分城市及镇)年均*为8640元(720元/月人),除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实际居委会干部领到手是500600元/月人;村委干部*为5300元/年人。而且我区居委没有城市和镇级之分,全部为城市居委。目前物价飞涨,居(村)委会干部补助标准过低,与他们工作的付出形成极大反差。

(三)教育方面

1.学校布局不够合理。我区小学大多集中于北部湾路以北的xx区(市区学校共有15所,其中北部湾路以北就占了10所),这些学校占地面积小,学生多、部分学校班额过大

;而东、南部的新建区学校少,整个城区学校布局已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

2.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市郊、海岛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相比市区学校偏低,长期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现都体弱多病,工作力不从心,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而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区没有招聘、录用人员的自*,导致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开始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状况。

3.中学教研力量薄弱。我区仅管理2所初级中学,中学教研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少,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4.农村初中控辍保学任务艰巨。由于村民对国家义务教育法的理解不到位,没有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上对部分贫困生助困渠道单一,助困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等原因,地角、涠洲两所农村中学控辍保学任务仍十分艰巨。

(四)医疗卫生方面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及发展不平衡。xx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由市直医院、专科医院、街道(乡镇)卫生院、厂矿医院和民营机构举办,各单位的人员素质、经费投入和建设规模不同,导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中心和站达不到建设标准要求,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自有的业务用房,只能采用临时租用的办法解决。随着xx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大,社区卫生服务已不满足*群众日益增长卫生需求。

2.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不够明确。由于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城区的管理权限、范围,各级分级管理的政策法规没有得到很好体现,监督、疾控等相关机构没有给予建立,城区卫生方面的责、权、利得不到落实,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难度比较大,影响了城区卫生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

3.新农合*配套经费不到位。按*的要求,参合农民每年只需交10元,各级*补助80元/人/年,但目前各级*的配套补助方案还没*,经费未能按时到位,群众看病报销难。

(五)社会安全方面

1.刑事案件发案偏高。尽管三年来我区持续保持刑案数下降超过10%的比例,但案件数仍偏高,特别是"两抢一盗"侵财案件所占的比重大,一些恶*的抢劫案件、持*杀人案和入室盗窃杀人案等,影响恶劣,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不稳定因素时时存在。各种项目开发建设中因征地拆迁问题引发的纠纷,涉及面广,易引发集体*和事件。尚未改制的16家国有(集体)企业或者债务较重且关系复杂,或者属于"三无"空壳企业,改制推进难度大,下岗职工意见很大。此外,还有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涉法涉诉案件、水库移民问题、企业*干部的待遇问题及一些"三大纠纷"等。

3.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市区内存在相当数量的油、气等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作为中心城区,有宾馆、酒店、大型超市、学校、车站、广场等众多人员聚集场所,一旦发生事故,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重大事故。北海内港堆积的大量淤泥和生活垃圾未得到清理,加上废弃船只,造成严重的航道堵塞和消防安全隐患。此外,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二、改善民生的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教育作为民生之基、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促进社会全面*稳定。

(一)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物价指数相衔接的社会最低保障制度,减少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冲击。落实好城市低保,对低保对象实施差别救助,提高低保制度的公平*。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实施,探索建立机关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应保尽保"原则,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对城镇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务农农民等5类人群,力争纳入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争取扩展到城镇居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努力解决关停并转企业及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面,重点推动事业单位、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参保,把符合规定的单位和职工全部纳入覆盖范围。呼吁市里尽快*建设项目被征地农民补偿方案,对被征地农民在工作、生活、医疗、养老等方面作合理安排。

(二)努力增加城乡就业。全面建立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区、街道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实施技能促就业计划,培养农业、海洋产业、旅游业等特*产业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创业人才,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创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切实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争取将享受政策的对象范围扩展到了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中的"4050"(女40岁男50岁以上)人员,以及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长期失业人员,安置在公益*岗位就业。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工作,鼓励扶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争取将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及城镇复员转业*人。

(三)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扩大教育经费来源,争取市*提高教育附加费返还比例,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根据城镇化发展需要和旧城改造进程,推进xx区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尽快在xx区增设小学,消除xx区就学盲点。建设信息技术教育网络,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推进学校特*发展,打造品牌,实现"一校一特"、"一校一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师进出机制,增加城区学校教师编制人员,以适应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后给公立学校带来的就学压力。

(四)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强城市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服务机构分工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服务网络和以市级医院为龙头、镇(办)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尽快落实"合管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扩大新农合资金投入范围,抓紧完善新农合财政收入补助出资机制;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提高对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以开展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示范区创建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我区人口计生服务水平。

(五)深化平安创建活动。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理顺"属地管理"和"属人管理"的责任关系,建立健全经常化、制度化的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机制。加强*工作,拓宽社情*畅通渠道。积极探索治安防范工作市场化、社会化、群众化的新途径,努力构建情报信息、社区防控、治安巡逻、企事业单位内部防控等四大网络体系。深化严打和专项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种犯罪的高压态势。五是重视基层治保,调解组织和网络建设,发挥治安岗亭、社区警务室、调解室在维护社区稳定和治安防范中的积极作用。加大投入,完善社会治安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的能力,积极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等科学高效的治安防范网络。

(六)打造宜居城区崭新面貌。积极争取上级*和部门支持,纵深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建立健全环卫保洁长效机制。进一步抓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彩化工程,营造整洁有序、环境优美的城市环境。加快旧城改造,将辖区"城中村"改造成为与城市风貌相协调的文明小区;将城市社区建设的成熟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稳妥地推进"村改居"社区的转型与改革。大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以xx市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世界花园城市创建活动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契机,配合加快城市主干道和小街小巷建设,配合推进"断头路"、"半截子"道路修复工程,完善道路网络,改善路面状况,逐步建设一批街心花园


农民民生问题调研报告2

关于农民民生问题的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作出了<决定>,市委第十一届三次全委会提出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xx"的总体要求。诚然,[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农业成了弱项产业,农民成了弱势群体,农村成了经济[洼地"。就我市而言,农村人口占65%以上,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就没有全市的*。从11月以来组成调查组,围绕当前农民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期望党委、*做什么等内容展开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560份,收回1450份,召开农村各类人员座谈会12次,召开部门座谈会1次,走访5个部门。整个调查历时两个月,在调查和座谈人员中,有乡镇党政负责人、市级机关部门负责人、乡镇中层干部、村(居)干部,有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有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纯农户等等,调查较好地接触到农村各层次、各类别的人员,调查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他们基本反映了我市当前农民思想的真实现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现状和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面貌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民对农村各项政策的满意度不断上升。在整体向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认识不统一、结构不合理、改革不到位等新情况、新问题,农民反映的现状和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农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幸福感较强,但收入差距加大,农民的致富愿望非常迫切

近年来,市委、市*认真贯彻*对农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政策,实施农业税费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粮食直补足额发放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明显上升,全市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720元,比上年增长11。6%。多数农民认为,收入增长是来源于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仓禀实而知礼节",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幸福感也不断增强,调查中,有81%

1

的农民认为自己是幸福的。透析农民收入增长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从城乡差距上看,目前城乡收入比为2:1,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长期落后于城市居民;从镇村区域差距上看,人均纯收入排名前6位的乡镇平均数比后6位平均数高2108元,最高的xx镇比最低的xx镇高2893元。全市367个村居中尚有253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数,占总村数的68。9%,全市55个人均纯收入超6000元的村几乎全在沿江乡镇。从个人贫富差距上看,富裕的农民家庭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困难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元,而且差距有扩大趋势,极少数人产生[仇富"心理。另一方面是农民增收后劲显得不足。从农民收入的渠道来看,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各类*收入,2006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2264。5元,占纯收入的39。6%,**收入3003。25元,占纯收入的52。5%。而近期农民收入的增幅较为缓慢,主要是受部分[靠田吃饭"的[纯农户"影响。据了解,全市尚有5%左右[纯农户",这部分农民的收入受自然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加之农产品价格低廉,化肥、农*、种子及其他农业生产资料提价,使农民收入[明升暗降",有的甚至[不升反降",一亩田一年的纯收入仅在800元左右。因此,对照2009年全面达小康的目标,距离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的标准还比较远。调查中,在[你认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栏目中,45%的农民选择[干部如何帮助群众致富,增加收入",这说明,广大农民致富的愿望是迫切的,但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缺乏对市场行情和产品信息的了解,防范市场风险能力弱,找不到致富门路,正所谓:[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因而,农民盼望*能采取有力措施,为他们提供致富的渠道和平台,增加收入。

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普遍推行,初步建立农民医保体系,但农民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反响强烈

2006年,我市农村合作医疗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全市参合农民96。66万人,参合率为99。47%,至11月底,全市补偿3。8万人次,补偿金额1705万元。应该说,农村合作医疗是党和*为农民办的一件实事、好事,基本做到了[广覆盖,低水平",也得到了大部分农民的认同,但仍有不少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抱有看法:一是定点医院收费高,农民利益受损。定点医院检查多、*品贵、费用高已成不争的事实。加之部分医疗机构,特别是一些医院医务人员不按<*物目录>用*,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让农民多花费、少收益。

2

二是报销医*费比例低,农民真正得到的实惠少。据了解,2006年前三季度,全市发生医疗总费用6144。61万元,补偿总费用为1162。97万元,可报销的医疗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仅为53。1%,报销额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只有19%,且只有住院治疗发生的医*费才能得到报销补偿。事实上,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头痛、感冒等小病又不需住院治疗。往往是[小病不用看,等着好;大病没钱看,等着死。"调查中,某农民反映其阑尾炎手术用去1580元,仅报销280元。此外,报销手续繁琐,报销程序欠透明也严重挫伤了群众参保的积极*。三是外出打工人员要享受医疗保险极不方便。要到本地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才能报销医疗费用。医疗支出已成为农民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病看不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问卷中农民选择[建立农村医疗保险,解决看大病难"诉求的排在第1位。

三、[5+1"实事工程进展良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农民对环境建设的需求、愿望仍非常迫切

从2003年起,我市扎实推进农村[5+1"实事工程,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村公路、桥梁、改水、改厕、河道疏浚、环境整治等工程日益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农民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对此反响良好。应该说,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建设开局良好,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现状仍十分薄弱,远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面上建设的不平衡,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呼吁仍很急切。调查中,在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64%的农民选择[修好路桥,解决出行难",排在第一位。座谈时,农民反映少数村主干道、通组路道仍未到位,出行难、行车难,危险桥梁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边界的村与村之间道路难通。全市尚有10个乡镇喝不上长江水,一些乡镇自来水的水源来自内河或地下浅表水,水质达不到国家饮用水质标准,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目前全市饮用这种自来水的农民约70万人,如:xx镇xx、xx村的应征入伍青年,许多人肝功能出现异常。一些村内河道常年得不到疏浚整治,影响灌溉和防洪排涝,有的河道甚至丧失了使用功能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瓶颈。此外,农民还希望能尽快解决好电灌站、水渠等农田水利基本设施的建设和维修,解决好农村垃圾处理等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条件。

四、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教育改革稳步推进,但教育均衡问题依然突出,城

3

乡差距越来越大

作为[教育之乡",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三新一亮"工程、[校校通"工程、[六有"工程、[四项配套工程"等,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硬件建设,加快了合格学校建设步伐。为了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实施[两免一补"、开展扶贫支教、送教下乡等活动,农村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仅2006年秋学期,全市共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1753万元,免费发放科教书14201套,补助2622名贫困寄宿生生活费46万元;启动初中[四配套"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15万元;面积12348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160万元;撤并完小10所、教学点16个、普通高中1所。农村教育现状随着教育政策的推进得到了根本改善,教育资源配臵也日趋合理,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远落后于城区的实际问题;边缘乡镇招收教师难,即使偶尔招到了,不长时间也会[远走高飞",优秀教师更是不安心、流向城区的现象日趋严重;有些农民为了子女上学,不惜到城里租房子,[借读"现象相当普遍,更多的农民则是无法承受高额的费用,只得在农村就读;子女非义务阶段学习费用让普通农民难以承受,培养一个高中生、大学生的费用是其实际家庭收入的数倍,百姓感到不堪重负;此外,职业教育如何直接服务[三农",走出校园,走向田园,发挥知识生产力的转化作用,也是农民值得期待的。

五、镇村文化建设举步维艰,活动方式多样化,腐朽落后文化不断侵蚀市场,健康向上的有益文化异常缺乏

2005年11月,我市创建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市,为文明城市又增添了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影视*、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等一批标志*文化建筑为城市平添许多亮*。在城市文化不断繁荣的同时,农村文化建设也有所发展,但是,就农村而言,文化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事实上,农村文化的硬件与软件与[全国文化先进市"的标准差距还较大,主要表现在:1、阵地欠缺,基础设施落后,利用效率低。不少地方党政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往往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投入不足。据调查,全市24个乡镇中尚有4个无站房乡镇、9个不达标乡镇。个别乡镇为了[达标"建站房,由于资金未及时到位,欠了一大笔债。有的乡镇文化阵地被移作他用,有的处于闲臵状态。乡镇文化阵地的功能与效益未得到最大发掘,我市

4

24个乡镇文化活动阵地,真正能长年开展阵地活动的不到一半,且由于设施陈旧,活动项目缺乏新意,实际上没有多少群众到文化站参加活动。从问卷调查看,经常去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农民占13%,偶尔去的占27%,一次没有去过的占23%,还有37%的人根本不知道文化站在哪里。2、文艺骨干缺乏,文化队伍解散,群众文化活动少。调查中发现,目前文化站大都是站长一人,没有专门的文化经费,过去的文化队伍已经解散多年,一些文艺骨干已经不再从事文化工作,少数文艺工作者凑成农村[表演队",有些演变成[哭丧队",成为播种庸俗文化的宣传队。在农村群众文化处于低潮的现阶段,本地的[哭丧队"与外来的[草台班子"成为农村群众文化*的主要队伍,一些低级、不健康的内容不断渗透、侵蚀群众的心灵,非常令人担忧。调查中,在问及[你平时主要*活动"时,64%的农民选择打麻将(牌)或看电视。这说明,农村缺乏系统的、配套的、健康的、**强的文化载体。此外,乡镇文化工作者文化水平偏低、知识结构简单、长期未能接受业务培训,工作能力减弱、缺乏创新思维也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发展。3、民间文化、乡土文化、特*文化日渐萎缩。土生土长的文艺队伍极度匮乏,农村原有文艺队伍逐步消失,许多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和表演绝活已经或正在消失,如一些传统的木偶、花鼓、小戏等正面临绝境。总的来看,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有差距,农村文化供给与农民需求有差距。

六、农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村(居)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完善,但村干部的素质与农民的期望值仍有不少差距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落实,在农村推行了村两委会[直选",农民的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村干部的法律意识、依法办事的能力也有了明显改观。近年来,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推进[双带一争"、[双创一建"工程等措施,目前,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掌握了12项农业实用技术,160多名村干部参加省委党校专科班的学历教育,并取得了大专学历,多数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达到[双强型"标准,基本建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另外,坚持[教育为基础、制度为保证、监督为关键"的思路,逐步形成了制度化促廉、规范化保廉、系统化考廉格局,构建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农村基层干部行为规范体系。大力推行[便民服务承诺制",全面实施[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努力树立村干部的良好形象。干群关系比以前改善了,从问卷看,87%的农民认为村委会选举体现了多数村*志,82%的农民认为村干部

5

素质好,办事公道,93%认为惠农政策已落实到位,79%认为村集体*理财真正落到实处。这些数据表明村干部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办好社会事业、搞好村居环境和维持农村稳定等方面出了较多的力,吃了不少苦,做了大量工作,绝大多数农民对村基层组织是信任的,但村干部的素质与老百姓的期望比仍有差距。部分村干部自身素质低,工作方式粗暴,工作方法简单,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有问题需要反映和解决时,多数农民愿意找村干部,但仍有将近40%的人选择通过法律或者其他人员调解的途径,这反映了不少村干部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下降了;有些村干部文化水平、政策法规水平、为民办事水平较低,影响了党和*在农民群众中的整体形象和班子威信,在对地方党委、*评价的调查中,认为[一般"或[不满意"的占36%。部分村干部反映村一级无资金来源,仅有的[一事一议"可筹款有限,上级拨付的转移支付用于支付干部*、办公经费、五保户供养后所剩无几,难以为民办事。一些村干部反映,村一级应付市级各部门检查评比事项多、搞形式主义的多。另外,待遇低、保险得不到落实,担心[黑头发给了*,白头发没人养",村干部不如企业普通职工,在一些经济薄弱村,愿意当村干部的人很少。以上现象表明,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不容忽视。

原因探寻

形成农民思想现状的原因很多,思想是对现实的反映,很多现象是源于现实体制改革不倒位、机制未能搞活、客观条件限制、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如农民医疗保险的问题,其实质原因就有医院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承包人必须承担现有人员的*、福利甚至其他负债等沉重负担,在现实困难和市场利益的驱使下,必然要将经营风险转嫁到病人身上,这就导致用*不合理、报销不积极等情况的存在。其他领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不再赘述。我们调查侧重从农民思想状况剖析,存在以下五个原因:

一、一心想发家致富与怕担风险的意识并存。农民想富、盼富的愿望很强烈,但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影响了农民思想的真正解放,阻碍了他们实现富裕、走向文明的脚步。主要表现为:素质还不够高,胆子还不够大,思路还不够宽,办法还不够多,缺乏闯市场、上项目、求发展的气魄和能力。他们对土地有严重的

6

依赖意识,习惯了传统的[粮、猪"种养经济结构模式,对大多数农民来说,离开土地,去从事其他行业有一定难度。在与农民谈及发展种养业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风险太大,种地虽然利小但无风险。这种怕担风险的意识还表现由于无一技之长,在对新项目、新技术应用缺乏信心,人们常说[艺高人胆大",没有技术,或者技术不过硬,干起来就会瞻前顾后,束缚手脚。近年来,农业上新技术、新品种不断出现,我市也曾在一些乡镇引进好的农业项目,但由于部分农民怕担风险,要*做[打包票"的事,结果迟迟难以落实。大部分群众是持观望态度,看到别人真正受益了才肯去接受,干什么事都瞻前顾后,没有敢闯敢拼的精神,相当部分农民存在[中庸"思想。例如,26%的农民认为[幸福"就是[吃穿用不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种幸福感折射出当前社会的深层问题,农民在低收入的条件下,选择满足和[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的逍遥态度。上述这些原因导致他们看不到农村的发展前景,很难很快选到正确的致富道路;导致他们做事的畏首畏尾和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不畅;导致他们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盲目投资或投资项目的短期行为。

二、法制意识增强与依法办事意识淡薄并存。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民对国家政策和法律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能够予以拒绝,但由于农民学习、了解法律、政策的渠道较窄,局限于电视、报纸等媒体,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只能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一叶障目,有时依靠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大加发挥,因而,就出现了部分农民不遵守订单合同、拒缴税费、*抗法等不良现象。在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有的怨天尤人,自认倒霉;有的一味蛮干,不惜铤而走险;再有就是采取[私了",而不是通过法律的渠道来解决。一些人为解决矛盾抱着[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扭曲心态,行为方式日趋升级,像农村中经常遇到的种子问题、债务纠纷、征地拆迁、路桥建设等矛盾,少数农民处理问题不理智,解决问题[漫天要价",达不到目的,就采取集体*、越级*,甚至阻扰上级*日常办公等极端方式,引起社会种种议论和不同反响。农民缺少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现象令人堪忧,长期下去将直接制约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依靠党和*帮助与个人利益至上并存。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思想影响,以及对改革风险的低水平承受能力,农民内心深处仍或多或少存在着对*的依赖思想,不少干部群众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特别希望*在项目、

7

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能够大包大揽起来,使他们既能致富、又不需要投资或承担风险。尤其是失地农民,他们首先想到找*,想得到政策优惠、资金补助,这种思想的负面作用已经凸现。在许多农民群众心目中,个人利益明显重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例如,在调查中,只有不足5%的人选择了[愿意积极为集体和他人服务",说明在市场经济的趋利特*影响下,绝大多数人唯个人利益是图。少数人不能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享受服务与服从管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勤劳致富与不劳而获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些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与己无关,不接受统一安排指导,某村要求草垛统一堆放,一农户不予支持,村干部做了近半个月的工作仍无功而返。不投工不出钱,村级公益事业难以办理,公共设施多年失修难以恢复。面临拆迁时,不少农民或违章扩建,或突击装修,或抢栽银杏,以期得到本不应得的更多补偿。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有些农民甚至直接阻碍和影响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

四、思想多元多样与封建迷信低俗生活格调并存。由于农村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导致了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元化,而物质利益标准成为这种多元化的主导,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重利轻义等思想滋生蔓延。在道德价值判断标准下降特别是物质利益至上的冲击下,爱国主义、团结互助、勤劳勇敢、勤俭节约、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民族传统美德逐渐弱化。部分农民自私自利,金钱至上,有24%的人认为[赚取更多的钱就是幸福",这其中年轻人的认同比例高达85%。部分青年农民的艰苦奋斗精神、勤劳致富的思想和体现真善美的做人准则比上一辈有所弱化。由于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存在手段落后、方式陈旧、内容枯燥,因而缺乏吸引力,其他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乘虚而入,导致了农民思想的混乱,例如,在[你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影响"选项中,只有38%的人选择[有深刻影响",42%的人选择[有影响,但逐步减弱",15%的人选择[少数人相信"或[我信仰基督教(佛教)",选择[没听说过"的占5%,调查表明,不少农民出现了信仰危机。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全市现有8714名基督教信徒,其中农民7236人,占信徒总数的83。05%,绝大多数人信教是为祈求消病免灾、消除寂寞无聊、追求灵魂归宿等;信仰佛教的人数十倍于基督教信徒,难以统计。传统的[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加上有[七不准"等规定,计生工作难做,超生、选择*生育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现在,小学生中

8

男女生比例失调严重。赌博和封建迷信思想也有所抬头,不少农民逢年过节都要上香磕头拜佛,二次土葬修建坟头、建土地庙、塑神像等在有的地方又死灰复燃。农闲时节,有的群众常聚在一起赌博,个别农民沉迷其中。婚丧嫁娶大*大办,攀比浪费,成了老百姓难以启齿的沉重负担。这些不正之风不但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而且还破坏了那种原本淳朴厚道的民风。

五、重视经济物质发展与轻视精神文明建设并存。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步伐的加快,农村发生了且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一手硬一手软的不协调现象依然存在,那就是重视经济工作,轻视党建工作;重视生产经营,轻视文化生活;重视村镇建设,轻视思想道德建设。诚然,经济是基础,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但是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不良影响已经显现,农民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在经济发展遇到的矛盾纠纷中已经反映出来;农民的思想空虚,生活乏味,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也逐步被[蚕食";党的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职能没有很好履行,农民对党组织的向心力、信任度成下降趋势。譬如,在农村实现[村容整洁"就比较难,源于群众的环保意识较弱:一方面为了发展经济,而造成一些小化工、印染、电镀等污染项目落户在绿*的田野上,另一方面,农民的卫生环保意识未养成,垃圾直接倾倒在河、塘、道路两侧以及家前屋后的农田中,尤其白*垃圾无法降解。此外,一些部门也缺乏环保意识,农*使用频率偏高,去年,我市水稻平均施用农*达13次以上,农*残留超标。化肥、养殖业、秸秆焚烧的污染也日益突出,农村改厕工作进展不快等等,这些都造成农村环境日趋恶化。不少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认识不够,认为抓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直接经济效益,是软任务,无关大局,存在着应付抓、被动抓的现象,个别村干部甚至毫不避讳地讲,对此项工作不感兴趣。精神文明工作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对策建议

农民的思想现状是对当前农村情况的总体反映,解决农民思想问题,必须从解决农村实际问题入手。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以城带乡,重点倾斜。*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9

县(市)级以下党委和*与农村、农民、农业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图大业中,地方党委和*的主要精力要逐步向农村倾斜。从我市发展的实际看,以城带乡,重点倾斜农村已经势在必行,要完成[确保到2010年,力争到2009年,以市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的目标,主要压力在农村,发展前景也在农村。所以,要加大农村工作力度,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大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调查中,老百姓感叹地说:[城里少盖一栋楼,可以改造好几个乡镇的危桥。"对农村的投入不仅在基础设施等[硬件"上,还要逐步加大对教育培训等[软件"上的投入;不仅要在资金上,还要在政策、人力上实行重点倾斜。

二是规划先行,尊重科学。新农村建设囊括了农村的全部工作,不能简单从事、随意决策,必须坚持科学规划、整体规划。规划要因地制宜、凸现特*,切忌一*切,用一张图纸、一个式样、一种格调来搞村镇建设。科学规划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农民群众的意愿,科学编制试点建设综合规划及专项规划。根据新农村建设责任在县(市)、关键在乡镇、基础在村组的原则,规划应该由市一级负责,按照产业相对集聚、居住相对集中、土地相对集约、农村基础设施各类要素相对*的要求,以现代乡村理念进行统一部署。2006年,市委、市*专门就34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部署,按照每个村20万元的额度加大投入,市规划部门专门进行村庄规划。应当说,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村庄建设规划,对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要作出规划。

三是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新农村建设应先行示范村,再逐步推进。示范点的选择突出以行政村为建设单位、有产业支撑、有项目支持、有利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开发、农民收入相对高、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干部群众基础好的[七项原则"。新农村建设要首先选择那些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投入少、见效快、能够调动农民积极*的项目作为切入点。要尽量与近几年实施的小康村、文明村等建设相衔接,做到新农村建设与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相结合,与文明村创建活动相结合,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相结合,与提高农民素质相结合,与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相结合的[五个结合",在着力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示范村的同时,抓好面上新农村建设工作。

四是尊重主体,做好服务。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按照*引导、乡村组织、农民参与的要求,正确处理*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坚持依靠群

10

众、发动群众、支持群众,尊重农*愿,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激发农民自主、自强、勤勉、互助、奉献精神;坚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商议、不强迫命令,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凡是群众迫切要求的先建、早建;凡是农民不认可的项目,不强行推进;凡是农民一时不接受但具有可行*的项目,先行试点示范。不尊重农*愿,新农村建设试点不会有好的效果,不调动农民积极*,新农村建设不会有生命力。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的同时,各级*要切实承担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责任,两者不可偏废。

当前和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在坚持以上几项原则的基础上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以教育培训为先导,着力提升农民[四项素质"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现在,农民工干的多数是[苦脏累"的活,干的是安全系数低、风险大、技术含量低的工作,随着农民用工市场的逐步规范,不少岗位将实施专业技能认证,实行[持证上岗"。农民的思想、文化等都有待于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从目前农村农民教育机构看,在乡镇有镇党校、*教育中心校、人口学校、计生学校、劳动培训学校、党员干部电教中心等,乡镇往往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评比而增加了许多机构,比较分散,不利于优势资源的有效发挥。建议加强资源整合,可以将上述机构统一合并为[教育培训中心",可以在现有镇党校的班底上,由乡镇分管负责人或宣传委员牵头,负责劳动、农业、农技、计生、教育等部门的业务骨干参加,组成培训中心师资力量,要依托乡镇教育资源整合、机构调整的契机,充分利用闲臵校舍、闲臵房屋设备。为了加强面上的协调组织,统一全市的教育培训规划、方案、措施落实,建议在市委宣传部内增设[教育培训管理办公室",为一级局建制,相应地将市级机关有关人员抽调充实进来,这样,既可以发挥宣传部门理论宣传的优势,又可以将理论教育与适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教育培训要重点提高农民以下四项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制约人的全面发展和发展环境改善的决定*因素。要在灌输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等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大力倡导以社会主义道德为核心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落实到道德实践中,引导广大农

11

民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邻里团结、家庭和睦、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道德风尚。要以文明创建为载体,通过开展创建文明镇、文明村、[十星文明户"活动,通过[月度新事"、[新人新事"评选活动,着力从农民群体中培育、挖掘、遴选出一批各具特*、富有代表*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推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鼓舞、激励农民。

2、文化法律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落到实处,确保适龄学生入学比例,防止新生代农民文盲的产生。另一方面,要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着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反对封建迷信。开展送电影、送戏、送书下乡活动,开展法律服务到农家活动,大力倡导开设[流动法庭",在解决农村法律纠纷的同时,把土地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法等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宣传教育重点,使广大农民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创业技能素质。要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农民的需求,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努力使农民[精一会二懂三"。多渠道解决农民培训经费,进一步推广[培训券"制度。培训对象以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转移意向的中青年农民为主。同时创新培训机制,推行订单定向培训,培训机构出[菜单"、用工单位出[订单"、*部门来[买单",做到培训一人,发证一人,就业一人,*补助一人。促进农民就业能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技能状况由单一技能型向技能复合型转变,从业方式由打工谋生型向创业致富型转变。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市职业学校要加大对乡镇[教育培训中心"的支持力度,形成稳定的双向互动协作机制,市农业、劳动、经贸等部门也要相应地加强对职业培训指导。要大力培植农民创业典型,可将创业典型的事迹制作成光盘,免费发放到各乡镇播放,也可组织[创业新闻人物事迹报告团",在全市各乡镇巡回演讲,市新闻媒体要对农民创业典型进行深度报道,让农民可学、易学,大力倡导致富光荣、创业光荣,激发人们的创业潜能。

4、健康素质。积极倡导现代健康生活方式,将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和卫生技术人员下乡举办讲座有效结合起来,引导和帮助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特别要抓好改水、改厕工作和切实纠正垃圾乱扔的不良习惯,着力解决好农村垃圾

12

处理的现实问题,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快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并发挥其作用,认真办好民间文艺调演、农*动会等文化体育活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丰富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广大农民在健康丰富的文体活动中陶冶情*、愉悦身心、塑型炼质。

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逐步解决农民关注的深层次问题

农民反映的许多现实问题是农村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简单地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唯有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来激发各方面的活力。今后,要着力围绕农民关注的教育、医疗、土地等方面改革创新做文章。

1、教育。一是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在合理撤并中小学校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好农村学校[硬件"建设问题。二是要解决好教师、教学资源结构调整。一方面,针对现在教师就业处于[供过于求"的现状,加大对农村学校师资支持的力度,实行聘用制,规定任职年限,提高农村优秀教师的生活补贴,稳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借助[校校通"工程,将优质教学资源,如一些优秀教案、优秀课件、好的活动形式等,通过互联网实现城乡共享,这样,农村学生也可以接受与城市学生同样的教育资源。三是要建立困难户的教育援助机制。特别要对困难户子女在非业务教育阶段缴纳的费用进行相应减免或补助,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民政、乡村组织等共同参与建立援助领导小组,专门解决困难户子女上学问题,努力减少[因贫失学"问题。第四,要解决公办、民办学校的招生问题。应统一规定,民办学校可以自主选择招收农村学生,所有公办学校一律停止任何形式的借读、插班,停止办[校中班"、实验班,这样在稳定农村学校生源的同时,可以促进我市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减轻财政的负担。

2、医疗。在2006年底,市*已经专门召开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合作医疗问题作出了新的规定和修改。对农民反映强烈的报销比例、报销程序、门诊费报销等问题作出调整,应该说,农民反映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但是,从长远看,*价虚高、检查费用多、医保用*少等问题仍有待医疗制度改革来逐步完善。现行的承包经营体制决定了不少乡镇卫生院在自主经营、自主发展、自我积累、自负盈亏上还存在不少困难,一方面,人员多、负担重、遗留问题复杂;另一方面,群众对*品降价的呼声强烈,*的监管也越来越严

13

格。乡镇医院要走出发展的瓶颈还必须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一些外县市的成功实践值得借鉴:由于乡镇医院要立足于为百姓服务的宗旨,因而,可以将乡镇医院分别挂靠到市属*医院、中医院、三院、四院,人财物由被挂靠单位负责,逐步整合,过渡为市属医院驻乡镇分院,乡镇现有医生的社会保障由市财政承担。这种模式可以获得多赢的效果:一是可以实现市属医院加大对乡镇医院在技术、人才方面的支持力度;二是可以减轻医院的负担,相应地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三是可以尽量让农民就近看病,增加乡镇医院收入。此外,对外出的参保农民,允许其在外地符合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医院先行就医,然后凭相关*、*回当地报销,报销应以相同的标准,以提高需要经常外出农民的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把低保、五保、残疾家庭等弱势群体作为救助的重点,并对其门诊费用实行适当优惠,切实帮助解决弱势群体看病难的问题。

3、土地。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30年不变的大政策下,只有让土地规范有序地流转起来,才能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臵,最大限度地激活土地这一生产力根本要素,有效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一是必须把土地流转纳入各级党委、*的工作日程,建立市、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搭建快速运转的土地流转平台。二是引导鼓励农户发展规模经营,并在水利、电力、科技、农业开发、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改善他们的生产条件。三是按照<土地承包法>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土地流转细则。针对农村不同情况,灵活采用转包、出租、转让等形式,实行分类指导。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严格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按程序规范*作,流转双方要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明确流转期限、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条款,为双方解决土地流转矛盾和纠纷提供正式的法律依据。加强土地流转工作试点,现在低的500600元/亩,高的1000元以上/亩;要统一制定全市土地流转地区参考价格,每年公布一次,制定议事规则,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的原则,以村规民约来避免个别人的[蓄意作对"。

三、以健全机制为保障,努力实现农村发展的良*循环

1、投入的长效机制。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资金筹措,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在多元投入渠道中,公共财政转移支付的投入要占主导,就2006年而言,全市34个试点村,每个村投入20万元(实际投入在1617万元之间,另外34

14

万元为规划费用),加上农村五件实事的投入等,财政投入在逐年增加,但要建立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要实现农村财政投入资金增幅超过当年财政收入增幅。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学习韩国新村运动中的[奖勤罚懒"做法,对于完成项目好的村,要继续追加投入,对完成项目差的村,要暂停投入,这样就可以形成鲜明的导向。在*投入的同时,要发动农民采用一事一议的方法进行投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能人捐资投入,*以奖代补的投入,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不会成为空谈。

2、利益补偿机制。征地补偿是失地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获得的最直接的利益联结点,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就是寻找*、征用地主体、失地农民三者间的最佳利益联结。一是增加征地程序透明度,在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二是严格监管征地补偿费的发放和使用,保证农民该得的补偿及时足额到位。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制度,建立基本医疗、养老保障制度,建立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建立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加大以职业技术岗位技能为重点的就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能力。

3、舆情反馈机制。当前,社会正处于黄金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众多利益关系亟待调整,许多新的矛盾亟须化解,人们的不满、焦虑、怨恨等情绪随时可能产生,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缓解和消除,就有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产生的根源。舆情工作建议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委农工办、市发改委、市*局、劳保局等部门参加,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掌握社会舆情,深入研究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见微知著,将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上报市委、市*,从而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和主动*,牢牢掌握主动权。要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和预警、反馈机制,科学设立舆情信息报送点,定期分析舆情状况,加强对社会舆情的调研分析,为构建*xx做好基础*工作。

4、考核监督机制。在干部实绩考核上,要克服片面强调以经济增长作为政绩的主要标志,把经济指标的完成作为任用干部的主要依据。要重点看经济增长的质态,看经济是否与环境、资源利用相协调,看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看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是否进步,看为群众办实事的情况。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来科学设计考核指标。在监督上,不是没有,而是较多但管用的不多,要统筹各项考核监督,对村干部的监督,要

15

将群众监督和专业监督相结合,群众监督委员会要定期检查,发挥作用,不能形同虚设。专业监督主要是发挥审计、财务的检查作用,实行年检制。要切实解决选举上来的干部不胜任如何退出的问题,将监督与制约融合,使监督发挥真正效用。

5、依法管理机制。要依照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扎实抓好依法管理、*管理农村的工作,建立好依法管理的机制,认真推行村民自治,真正实施*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还权于民的举措,同时做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农村管理的主人。对于农村个别地方存在的邪恶势力、帮派势力以及强装强卸等无理取闹行为,*部门要理直气壮地依法予以惩处,不能让歪风盛行,正不压邪。

四、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打造一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

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和资金投入是基础,人才则是关键。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适用的农村人才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人物。当前和今后,要注重培养以下四种人才。

1、市场经营人才。现在,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风浪难度很大,应该有一批熟悉市场、善于经营的人,诸如农民企业家、农村经纪人、建筑商、小包工头、农村小作坊业主、各类专业户、走村串户的小商贩、个体工商户等,他们在市场中闯荡,见识广、胆子大、信息灵、熟悉市场变化规律,能起到推动农村经济市场化建设的[驱动器"作用,对这样一支活跃在农村经济发展前沿的力量必须加以重视。一是重视给他们充电,由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负责,分层分级抓好短期培训,并做到制度化、经常化、长期化。二是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围绕农副产品加工、林果产品加工、农副产品营销等项目,鼓励和支持农村经营人才创办经济实体,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通过本土开发培养,积极培养造就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先进典型。三是发挥他们的导向和辐射作用,鼓励他们带领和帮助更多的农民长见识、添本领、忙致富、奔小康,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市场,学会经营,增加经营*收入,提升现代农业的品位。

2、技术管理人才。农业技术人才能起到[孵化器"作用,现在农业技术及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现实中,高考学生填报[农"字专业的本来就很少,农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又低,从事的又是最基层的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

16

着手:一是要在[引"字上下功夫。要主动与农学院等大专院校对接,按照xx的农业特*,每年有计划地引进一批适用学生,让他们去基层锻炼23年,逐步培养出一批实用人才。二是要在[联"字上下功夫,要与农业科研院所衔接,由市*或*部门常年聘任科技人才作为生产顾问,组成一支流动技术管理队伍。三是要在[选"字上下功夫,要从现有农业服务人员中选出人才到相关部门深造,让他们在实践基础上融入理论智慧,提高服务的本领,在发展规模农业时还要注重选择管理人才,建立和培育一批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民生产管理队伍。

3、引进投资人才。扎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吸引更多的市外企业到各乡镇落户,并以这些企业的创业历程和经验作为示范,让广大农民看得见,受感染,从而激发创业的冲动,加入到创业大*中来。一是理清农业引资项目。建议由市委农工办牵头,农业局、发改委、外经贸局等部门配合,集中研究我市农业在资源、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条件,研究各乡镇农业发展规划、特*农产品的现状,充分利用现有载体,挖掘现有资源,精心编制项目,然后通过整体包装等多种形式,着力向外推介。二是大搞农业招商。要像抓工业招商那样,抓好农业的招商引资,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招商队伍。积极参加各类农业合作洽谈会和农产品推介会,在农业招商引资上狠下功夫。三是对于乡镇招商的工业项目,要认真落实[飞地"政策,尽量向[一区四园"集中,加大对引资乡镇的补偿力度,提高他们的积极*。非[一区四园"所在地乡镇,要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农业招商方面,通过考核形成一种工作激励导向。

4、村(居)干部人才。农村党员干部是农民心目中的标杆,他们的作为如何、带头作用发挥得如何,对农民的思想和行动起着重要的调节和带动作用,能起到[调节器"作用。要努力提高村干部素质,引导村干部及时转变工作能力和工作方式,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上来,可以推行村民议事会制度,凡大事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见,实行*决策。要提高村干部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示范引导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注重从[经济能人"中选取[精英",不断充实村两委班子的新生力量,特别要吸收有知识、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农村青年,挑选有头脑、懂经济、有一定协调组织能力的党员或致富能手充实到班子中。要对基层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又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减少不必要的会议、考核、检查,对于一些达标、合格验收可以

17

由[口子上"归口牵头管理,统一协调,避免多头检查。逐步解决村过去退下来人员的待遇和现职[镇管干部"的*、养老问题,使他们无后顾之忧,能真正一门心思抓发展、抓服务,也让村干部这一职业不再后继无人。

五、以支撑体系为抓手,构建服务农业、支持农村的网络

1、农业服务体系。要着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要做好四个方面的服务:一是加强科技服务。据了解,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在镇机关中[算是较好的部门",个别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养40多人,其原因就是靠农*、种子、化肥的经营收入来维持,这样就会[被逼坑农"。因而,建议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实现经营与服务分开,对于从事农业技术服务的人员,市财政要加大扶持力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实行包保责任制,加大管理与考核力度,把科技送到田头,送到农民手中,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促进他们成为*组织农业生产的帮手。对于从事经营的人员要逐步[断奶",向市场要效益,自找门路。二是加强信息服务。建议由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全市农产品信息平台,要与国内知名网站、全国大型农产品专业网站以及*"xx网、市*网站链接,各乡镇可以在网站(页)上拥有自己的页面,定期发布农产品信息。这样,让外界的信息与本市的资源进行[网上对接",同时,将本市的优势产业、产品通过网络向外推介。三是加强金融服务。不少农民反映,贷款要凭[银行存单",这样贷款的难度很大。市农业部门可以对全市一些好的农业项目梳理,选取其中好的项目实行[银农对接"。对[有技术、有潜力、缺资金"的项目要适当倾斜,给予资金扶持。可以尝试建立农民担保公司,与行业协会联合推进贷款难问题的解决。四是加强环境服务。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对种子、农*、化肥等开展打假护农活动,逐步改变[执法的搞经营"这种状况,为农民创造公正、安全的市场环境。

2、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只有把农村文化搞红火,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目标得以实现,要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送"的问题。继续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在送书下乡方面,当前我市农村图书的受众人群主要是乡镇干部、种养专业户、老年人和中小学生,因此,在开展送书下乡活动时,要多选取种养科技、医疗保健、教辅教材等方面的书籍。在送戏下乡方面,要组织文艺演

18

出团体编排适合农民需求的节目深入农村演出。在送电影下乡方面,要选择有一定的质量的电影,在放电影时可播放一些科教类影片。二是解决[扶"的问题。要充分挖掘民间艺术资源,把有特长的民间艺术人才发动起来,全市力争组建56个有影响的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可将[哭丧队"中的一些骨干人员吸纳到演出队伍中来,省、市政策规定的对农村文艺演出的补助要落实到位,市文化部门要抓好指导和监管。对木偶、花鼓、小戏这些曾经影响颇深的传统特*文化要加以保护、发扬,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三是解决[用"的问题。一方面充分利用*投资40亿用于乡文化站建设以及近年来*的省市优惠政策,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近年内要消灭无站房乡镇、提高乡镇文化站达标率,对一些中心镇、主要镇要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投入力度,实行差别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而有效地使用好现有农村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各类体育文化、休闲*教育设施,如:图书室、*室、篮球篮球场等活动场所,但有的是只建不用或重建轻用。要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变换活动形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延长开放时间,让广大*群众都能进得来,留得住,玩得起,使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文化乐园。

3、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体系。一是全力主攻高效农业项目。在稳定发展水稻优质化、小麦专用化、油菜双低化的基础上,着重围绕全市优势比较明显的精品葡萄、食用菌、大棚草莓、冬枣、吊瓜等高效农业项目,千方百计放大示范效应,做强做大优质瘦肉型猪、优质地方家禽和草食畜禽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水产业。二是培大育强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业的龙头企业。加快培植一批成长型、特*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搞好农副产品的系列开发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这方面,银杏的深加工已经起步,但目前银杏加工企业只能生产速冻白果仁、银杏晶、银杏茶等系列产品,在产业化、规模化上还远远不够,资源供大于求。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协作,不断研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银杏系列产品,提高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需引起重视得是,我市在大力发展意杨生产的同时,要积极发展林木深度加工企业,否则,可能重复银杏的尴尬境地。总之,要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力求形成23个在全国叫得响得品牌高效农业生产基地。三是搞活农产品流通机制。加大对现有农产品品牌培植扶持力度,做大做强[苏三零"面粉,[黄桥牌"系列奶制品等一批富有区域特*的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让本地优质农产品进超市,通过大型超市的渠道实行区域甚至

19

全国流通。大力发展网上交易和代理、连锁、配送、批发等新的营销方式,加快我市农产品与新型流通业态对接,另外积极组织参加各类高层次的农业招商、会展活动,为宣传、推介我市农产品品牌搭建平台,逐步让我市农产品走出xx,走向全国。四是要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坚持*引导,行政推动,民办、民营、民建的原则,市委农工办、农业局等部门要结合全市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开展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活动,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领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以能人大户为核心的农户联合型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市场行为,完善运作机制,增强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加快组建步伐,增强行业自律能力,提高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

4、计生服务体系。人口与计生工作越来越引起*的高度重视,这方面,要做到:一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和利益导向机制。要继续按照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少生快富"和[奖优免补"为基础,加快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对一些优惠政策未落实的,如计划生育户的补助比例,市财政要加大,减轻乡镇,尤其是困难乡镇的财力负担。对个别富人、名人违法生育要依法严惩,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二是开展由计生、*、卫生等部门参加的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别鉴定行为,查处有选择*生育行为的案件,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刹住私用b超进行胎儿*别鉴定的歪风。可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在新闻媒体、村(政)务公开栏公布,并印发宣传广告,鼓励群众举报和投诉。三是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户籍地、现居住地要严格执行两地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的原则,流动人口户籍地要做好<流动人口婚育*>*、换证工作,以及与现居住地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工作。现居住地必须对外来育龄妇女与本户籍人口一样,实行三同:[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企业法定代表人必须对外来人口严格管理,查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医疗部门在给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做孕产检查或分娩时,要先查验<婚育*>或<服务证>,无证的及时向人口计生部门通报。通过两地密切协作,严格杜绝外来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现象的发生。

20


农村民生问题调研报告3

一、调查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上龛乡作为房县比较偏远的乡镇之一,虽然在县域经济范围内不能实行以工补农的愿望,但是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涉农增收致富的项目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使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上龛乡仓坪村是上龛乡的中心村组带,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经济发展相对来说走在全乡前列,可以说,在十一五期间,仓坪村在村组配套设施建设、党建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济发展等一些涉及民生的工作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变化,在这种变化背后,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幸福感等都是我十分关心的话题,作为土生土长的村民,对我村农村社会民生问题作出分析和提出几点建议,既有助于增长本人为村民服务的工作能力,更增加本人的学识和修养。所以我认为,这样对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把村民的福祉作为工作的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的范围、对象及方法

带着这些问题,我就以上龛乡仓坪村五个村民小组,共计1405人,679常住人口最近三年的民生问题做出一份调查报告,报告采取实地走访群众、村干部交谈、查阅年报等方式,就农村民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三、调查结论

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如今,走入上龛乡仓坪村映入眼帘的是道路硬化、房屋亮化、庭院绿化、村美化让人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大为改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对农业、农村的投资项目不断增加,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20172011乡*对仓坪村村级公路、人畜饮水、危房改造、能源建设、医疗卫生设施、中小学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达到109.7万元,引导农村改水、改厕、改善住房条件,开展村庄整治,优化居住环境,基本上1

解决了农村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正改变着我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汽车、农用车、摩托车、拖拉机等机械交通工具,已在我村广泛使用。在现在看来,基本上没有肩挑背驮的现象。

三是农民生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新农村建设

步伐的加快,农村居住条件逐步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据年报统计,近三年,乡*先后投资8万元重建了村委会,投资16.4万元对农村居民进行了危房改造,农民自己投资84万元,兴建民宅5389平方米。同时,随着家电下乡一系列惠农消费政策的实施,农民的购买力也不断提高,电饭锅、洗衣机、电*箱、空调、手机、照相机、电脑等时尚生活用品纷纷进入村民家庭。

四是农村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近年来,全乡相继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被征地移民基本20年后扶保障制度、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城乡低保救助、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救灾救济、住房救助、司法援助、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困有所济”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涉及存在民生的主要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已从温饱型家庭向小康型家庭迈进。但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生活没有提高,突出表现在农民存在五大忧虑。一是养老之忧。统计年报表明,我村60岁以上老人已达9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5.3%。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打工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青年村民涌向城市,我村的“空巢”老人不断增加,家庭养老的问题客观存在,留守老人守望着一片薄地和几间民房做一天就做一天,在孤独中劳作和生活,唯一的精神寄托是对儿女的期盼和思念,直到动不了的那一天,在期盼中离开人世。由于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作为山区人口又居住分散的我村,有的村人死了,连安葬死者的帮工也请不到。在走访中,看到很多房屋上了锁,锁环呈斑2

《农村民生问题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