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第6册第2——3页上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相关知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本节课就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笑笑买文具”让学生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①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②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③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①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②具体认识小数的特征。
③学生能正确读、写、认小数。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五、设计理念:因为本课中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小数。为了完成从分数到小数的过渡,我力求在课上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测量长度单位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数的最常见的情况。本节课选用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出发,紧密结合“笑笑买文具”这一具体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数的现实作用。
2、体现数学教学的朴素与真实。从“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引出“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写法”等知识内容,很有数学味。
3、注重学生的主体*发挥。教学中小数的认识及小数特征的探索,力求在学生自我观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应在其中起到引导者及合作者的作用。
4、在课堂设计中注重层次*和思考*。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对小数的理解到对小数特征的体会,应具有层次*。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师:开学了!我们又发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你能写下来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写的定价:7.40元。
师: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它读作:七点四零元。
说一说:这个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数呢?
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领学生轻轻松松走进生活,走近小数,初步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地应用。另外还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实际,探究发现。
1、小数的认识。
(1)观察情景图:
板书:买文具
让学生看买文具的情景图,在小组里自由地说出每件文具的价格。
(2)在班内汇报交流,让学生读出小数: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
水彩笔:16.85元
(在这个环节中,注重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因为小数表示价格在生活中比较常见,许多学生已经有体验,并已了解部分相关知识,让学生交流互学,效果会比较好。)
(3)你能说说小数的特征吗?
a.认识小数点
让学生观察小数,跟同桌说说小数有什么特点,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讲解,这个数中的点叫做小数点。
师介绍,我们原来学习的数字如:7,27等数都叫做整数。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数是小数,生汇报后,师做小结:像0.50,1.06……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b.认识小数的两个部分
师:我们可以把小数分为三个部分: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小数点。以小数点为界限,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面是小数部分。
1。06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小数”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真正地去接触认识。对于小数各部分的认识应以教师的介绍和强调作为重点,不必让为学生盲目地去猜想和讨论,以免误导。)
2、小数的读法
让学生再读一读“文具店”各商品的价格,师逐一板书“0.50读作:零点五零元”等等。
(读小数和写小数的学习过程要求每个学生都开口读一读,动手写一写,才能使知识落实到位。)
3、小数可以表示什么
在本课中,用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1)我们刚才知道了数学课本的价钱是7.40元,那么它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
(2)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并说明自己的想法。
(3)班内交流:7.40元表示7元4角0分。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做小结: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是几就是几角,第二位数是几就是几分。
(4)让学生说出每一件商品的标价所表示的意义。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水彩笔:16.85元
学生*思考后在课本上填出*,然后在班内反馈。
4、小数的写法。
(1)师拿出10元2角5分,让学生说出总共是多少钱,然后让学生试着用小数表示出来。
(2)班内反馈:10元2角5分10.25元
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师做小结:把10元写在小数点的左边,2角写在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5分写在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
(3让学生*完成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
学生*完成后在班内反馈。对做全对的学生进行鼓励。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完成书上练一练①②。
2、实践活动。
笑笑买完文具回到家后,她想把这学期的教科书的价格统计出来,我们也一起来帮她统计一下吧。
小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下册说课稿2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第一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从测量长度的实际问题引入,第二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从文具用品的价格引入,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从而使学生更生动更具体也更自然的学习数学。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商品的价格标签。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属于小数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立足发展说策略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生生互动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以教材定教法,以教法定学法”的策略告诉我们,学法和教法是*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钱学森曾经说过: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是刚*的话,那么人文*就是它的柔*。人文精神需要的是渗透,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地无痕”。为了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在教学中我营造的是一种平和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师生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把数学教学定位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3分钟(2)联系实际,探究新知;25分钟(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9分钟(4)引导学生总结。3分钟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发现,我们教科书的价格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完全可以把数学课本的价格作为本课课题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再看一看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小数》
第二板块: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首先情境引入:小明搬新家,要买一张新书桌,接到**的任务,和朋友小红一起到超市里去挑选,测量并记录下书桌面的长和宽。这时,课件出示:测量结果书桌面的长5分米,宽4分米。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分别是几分之几米”的问题上来,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得出结论:5分米就是10分之5米,4分米就是10分之4米。这时,教师明确的告诉学生:10分之5米还可以写成另外的形式——0.5米,教学读数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读,有困难教师再做指导。“那么,10分之4米你能用小数表示吗?”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先说一说,再读一读。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扶有放,收放自如,达到认知的迁移的目的。然后*“想想做做”里的第一个习题。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加深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完成“十分之几米”到“零点几米”的认知过渡,建立起关于小数的数感。
第二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这里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课件出示:小明和小红挑选好书桌后,在超市里买了一些文具,分别是:铅笔3角,学生尺7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先提出问题:这些钱数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吗?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促使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对比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最后达成共识:3角就是0.3元;7角就是0.7元;1元2角就是1.2元;3元5角就是3.5元。
这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的交锋,思维的共享,达到了学习互补的目的。完成从感*到理*的思维飞跃。
第三步骤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我设计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然后给出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区分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简单数学概念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又可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板块: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练习,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一个练习:抢答
抢答1:实物投影出示商店里各种物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说出小数。
抢答2:出示一组分数,说出小数。这里故意出示一个分母不是10的分数,引起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个练习: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
第三个练习:你能帮助他们吗?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得出结果。
第四板块:引导学生总结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纵观本课,每个教学环节的引入,都注意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启发*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的积极探索和交流,提供了有意义的现实背景。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有有意义的接受,又有自己的思考,探索,也有小组内的生生互动,每种学习方式的选择都是恰当的、可行的和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比较、交流和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深切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学生是在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小数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有不少学生已经认识或读写小数,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的起始部分,为今后学习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沟通分数和小数联系的基础,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以下三个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并学会读小数。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共分为四个环节:1、创设情景,感知小数;2、自主合作,探索新知;3、实际应用,巩固训练;4、课后延伸。
1、创设情景,感知小数。
在这一环节中,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去认识小数并学会读小数,一开始我利用第二实验小学教学楼整体图片及相关的一些信息,让学生感兴趣,兴趣有了,再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数据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去认识小数,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小数的共同点,从而得出小数的概念。使学生由具体实例自己总结,去发现、认识并学会读小数。
2、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技能并体验学习数学成功的乐趣。
(1)、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首先引起孩子的兴趣,我说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助手来帮我们探索小数的秘密,这时学生就有了好奇心,什么助手?然后展现给学生一把米尺,这时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在米尺中你有那些学过的知识?(学生说出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就是1大格)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提出问题,如果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米的几分之几,借住学生原有的分数的基础知道1分米=米,这时,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小数0.1表示,你知道2分米,6分米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吗?
学生很容易找出2分米=米=0.6米,6分米=米=0.6米,再借住媒体中的尺子,让学生体会0.2米、0.6米在尺子中的位置表示的意义。
(2)、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有了前面的引导和总结,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完全可以*探索0.01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占1米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米)能用小数表示吗?(0.01米)所以米=0.01米=1厘米,那么2厘米你会用小数和分数表示吗?6厘米呢?
你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18厘米?33厘米呢这时肯定有疑惑,所以和学生共同探究出十分之几的数由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数由两位小数表示。再去研究相对来说就简单了。为了巩固成果让学生同桌之间合作一个说小数,另一个说分数进行训练。
3、实际应用和巩固训练
在选择练习题时考虑到孩子初始小数,又为了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例如阅读,观察能力,还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就选择了3个例题。
(1)、读一读
①巴西的某份报纸,长3.2厘米,宽2.5厘米,大约只有两张邮票那么大。
②丽江的“纳西金钥匙”是巨型古式铜制钥匙,长约2米,宽0.8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钥匙。
③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鼓在美国。这只鼓的直径为3.7米,重272.2千克,是1872年波士顿为庆祝世界和平而造的
(2)、相信你,一定行
分数()分数()分数()
小数()小数()小数()
(3)、填一填名称
用分数表示
用小数表示
课桌高7分米
米
橡皮长3厘米
米
一张粘贴纸5分钱
角
铅笔长18厘米
米
三、课后延伸
通过两个既简单,学生有比较有兴趣的例子,让学生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开放的课堂,灵动的孩子能给课堂带来更多的精彩,他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足够的惊喜,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其实数学就这么简单。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属于小数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3、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而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五、说教、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张老师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生生互动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开始让学生进行数字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让学生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小数同时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小数并作为本课课题的切入点。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
2、自主探究,认识小数
小数的含义属于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教学例题时,教师结合商品的价格并让学生说说商品的价格所表示的意义,使学生在观察、分析中发现规律,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概括出小数的概念,归纳读写小数的方法。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是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教师紧紧结合教材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习以米、分米、厘米为素材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和写法。通过观察、对比、总结出规律。此处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3、探究新知,教学例题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结合身高实例,巩固小数的认识
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教师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5、拓展延伸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5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192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二十中的12题。
二、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结合情境初步理解以米或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整数和自然数。
基本技能:能正确地认读写一位小数,并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基本思想:让学生在经历在生活中体验小数的含义过程中,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渗透抽象和“迁移、识转化“等推理的数学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在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惊醒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进益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以米或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认读写一位小数,并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并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谁能说一下,下面这些数是什么数?
1/2、2、35、100、2/41/3、
生:1/2是分数;2是整数;35是整数;100是整数;2/4是分数;1/3是分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像2、35、100这样的整数,还学过像1/2、2/4、1/3.这样的分数。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数?
生:数字中带小圆点的数
师:数字中带小圆点的数我们叫做“小数”,你在哪里见到过小数呢?
生:在超市,每样物品多少钱有小数;
也是在超市,物品的重量在电子台秤上也有小数
量身高时,我的身高是1.35米。
量体温时,我的体温是38.5度
师:同学们真的很善于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小数,小数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很紧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小数,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结合情景,认识小数的读写。
1、小数的认识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关小数的信息,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1:这些数中间都有小圆点
生2:小数点前面有数,小数点后面也有数。
师:同学观察很仔细。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叫做小数。
师:下面谁在能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
生1:我的视力是1.5
生2:数学书的价钱是7.20元
生3:我看到大瓶饮料是1.5升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小数,说明小数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小数。
2、以3.45为例介绍小数的读法
师:我们认识了小数,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谁能试一下?
生:3.4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读作:三点四五)
师:小数的中间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我们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前面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多媒体再次出示商品标签、体温图片等图片,
师:请同学们来试读其它的小数
生:学生读出小数。(结合具体的情境,学生读出小数,体会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小数,谁能说一下我们应怎么读小数呢?
生: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部分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
(三)教学例1。
师:学校组织同学们测量身高,王东的身高是1米3分米,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王东的身高?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生1:1米我们会用1米来表示,但3分米怎样用米表示我们组就不会了。
生2:应是1.3米,1米用1表示,3分米是0.3米,加起来就是1.3米
师:为什么3分米是0.3米你能给大家讲解吗?
生:把一米分成10份,一份就是1/10米,也是0.1米
师:刚才这名同学说的非常好,其实小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板书)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
师:1/10米我们还可以写成0.1米。请同学们一边观察米尺,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师:你还能仿照上面的例子,说几个小数吗?
生1:8分米是8/10米,还可以写成0.8米
生2:6分米是8/10米,还可以写成0.6米
师:小红身高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为什么?
生:1.3米。因为1米是1米,3分米是3/10米,也是0.3米,1米3分米也就是1.3米。
4、通过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小数的含义
师: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1分米和0.1米的关系是什么?
生:1/10米=0.1米
师:3分米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怎样用式子表示?
生:3/10米=0.3米
师:如果老师去掉每个式子中的单位名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1/10=0.13/10=0.3(板书)
师: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式子。
师:根据上面的规律,谁能很快地告诉老师:4/10=()7/10=()9/10=()
生:4/10=(0.4)7/10=(0.7)9/10=(0.9)
师:通过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生1:等式左边都是十分之几,等式右边都是零点几
生2: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零点几
师:在线段图上,你能很快的找到0.20.9吗?(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关系后,脱离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完成课本92页做一做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朋友聚会,小数进入蓝房子,不是小数的进入粉房子。
师:动物朋友举行聚会,小数进入蓝房子,其它的数进入粉房子,谁能说一说这些动物都应进入那个房子呢?
2、多媒体出示课件练习二十课件
师:请同学们读出下面的小数,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来读这些小数的?
3、我来填小数
(1)用小数表示*影部分的面积
师:谁会来填这些小数呢,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了解历史,拓展知识
我国古代用小棒表示数。为了表示小数,就把小数点后面的数放低一格。如3.12的表示。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还有一部分国家是用逗号表示小数点的。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非常不错,谁来说一下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数”家族的一个成员小数,小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对于小数你还想知道哪些?下课后同学们可就感兴趣的问题查查资料。在以后生活中,请同学们多观察小数并正确使用小数。
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小数的初步认识》6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第一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从测量长度的实际问题引入,第二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从文具用品的价格引入,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从而使学生更生动更具体也更自然的学习数学。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商品的价格标签。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属于小数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立足发展说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生生互动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以教材定教法,以教法定学法”的策略告诉我们,学法和教法是*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钱学森曾经说过: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是刚*的话,那么人文*就是它的柔*。人文精神需要的是渗透,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地无痕”。为了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在教学中我营造的是一种平和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师生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把数学教学定位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3分钟(2)联系实际,探究新知;25分钟(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9分钟(4)引导学生总结。3分钟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发现,我们教科书的价格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完全可以把数学课本的价格作为本课课题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再看一看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小数》
第二板块: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首先情境引入:小明搬新家,要买一张新书桌,接到**的任务,和朋友小红一起到超市里去挑选,测量并记录下书桌面的长和宽。这时,课件出示:测量结果书桌面的长5分米,宽4分米。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分别是几分之几米”的问题上来,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得出结论:5分米就是10分之5米,4分米就是10分之4米。这时,教师明确的告诉学生:10分之5米还可以写成另外的形式——0.5米,教学读数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读,有困难教师再做指导。“那么,10分之4米你能用小数表示吗?”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先说一说,再读一读。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扶有放,收放自如,达到认知的迁移的目的。然后*“想想做做”里的第一个习题。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加深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完成“十分之几米”到“零点几米”的认知过渡,建立起关于小数的数感。
第二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这里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课件出示:小明和小红挑选好书桌后,在超市里买了一些文具,分别是:铅笔3角,学生尺7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先提出问题:这些钱数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吗?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促使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对比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最后达成共识:3角就是0.3元;7角就是0.7元;1元2角就是1.2元;3元5角就是3.5元。
这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的交锋,思维的共享,达到了学习互补的目的。完成从感*到理*的思维飞跃。
第三步骤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我设计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然后给出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区分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简单数学概念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又可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板块: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练习,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一个练习:抢答
抢答1:实物投影出示商店里各种物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说出小数。
抢答2:出示一组分数,说出小数。这里故意出示一个分母不是10的分数,引起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个练习: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
第三个练习:你能帮助他们吗?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得出结果。
第四板块:引导学生总结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纵观本课,每个教学环节的引入,都注意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启发*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的积极探索和交流,提供了有意义的现实背景。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有有意义的接受,又有自己的思考,探索,也有小组内的生生互动,每种学习方式的选择都是恰当的、可行的和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比较、交流和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深切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7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第6册第2——3页上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相关知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本节课就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笑笑买文具”让学生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①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②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③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①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②具体认识小数的特征。
③学生能正确读、写、认小数。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五、设计理念:
因为本课中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小数。为了完成从分数到小数的过渡,我力求在课上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测量长度单位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数的最常见的情况。本节课选用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出发,紧密结合“笑笑买文具”这一具体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数的现实作用。
2、体现数学教学的朴素与真实。从“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引出“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写法”等知识内容,很有数学味。
3、注重学生的主体*发挥。教学中小数的认识及小数特征的探索,力求在学生自我观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应在其中起到引导者及合作者的作用。
4、在课堂设计中注重层次*和思考*。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对小数的理解到对小数特征的体会,应具有层次*。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师:开学了!我们又发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的单价是多少?你能写下来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写的定价:7.40元。
师: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它读作:七点四零元。
说一说:这个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数呢?
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领学生轻轻松松走进生活,走近小数,初步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地应用。另外还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实际,探究发现。
1、小数的认识。
(1)观察情景图:
板书:买文具
让学生看买文具的情景图,在小组里自由地说出每件文具的价格。
(2)在班内汇报交流,让学生读出小数: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
水彩笔:16.85元
(在这个环节中,注重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因为小数表示价格在生活中比较常见,许多学生已经有体验,并已了解部分相关知识,让学生交流互学,效果会比较好。)
(3)你能说说小数的特征吗?
a.认识小数点
让学生观察小数,跟同桌说说小数有什么特点,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讲解,这个数中的点叫做小数点。
师介绍,我们原来学习的数字如:7,27等数都叫做整数。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数是小数,生汇报后,师做小结:像0.50,1.06……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b.认识小数的两个部分
师:我们可以把小数分为三个部分: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小数点。以小数点为界限,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面是小数部分。
1。06
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小数”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真正地去接触认识。对于小数各部分的认识应以教师的介绍和强调作为重点,不必让为学生盲目地去猜想和讨论,以免误导。)
2、小数的读法
让学生再读一读“文具店”各商品的价格,师逐一板书“0.50读作:零点五零元”等等。
(读小数和写小数的学习过程要求每个学生都开口读一读,动手写一写,才能使知识落实到位。)
3、小数可以表示什么
在本课中,用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1)我们刚才知道了数学课本的价钱是7.40元,那么它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
(2)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并说明自己的想法。
(3)班内交流:7.40元表示7元4角0分。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做小结: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是几就是几角,第二位数是几就是几分。
(4)让学生说出每一件商品的标价所表示的意义。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水彩笔:16.85元
学生*思考后在课本上填出*,然后在班内反馈。
4、小数的写法。
(1)师拿出10元2角5分,让学生说出总共是多少钱,然后让学生试着用小数表示出来。
(2)班内反馈:10元2角5分10.25元
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师做小结:把10元写在小数点的左边,2角写在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5分写在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
(3让学生*完成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
学生*完成后在班内反馈。对做全对的学生进行鼓励。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完成书上练一练①②。
2、实践活动。
笑笑买完文具回到家后,她想把这学期的教科书的价格统计出来,我们也一起来帮她统计一下吧。
认识分数说课稿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8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本册“认识分数一、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等实际*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1/2kfn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并结合1/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具体意义,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数学网搜集整理]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了对1/2的理解。
2、认识几分之一
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认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认识1/2的基础上认识1/4。接着出示了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判断这些图还可以用1/4来表示吗?主要是对平均分的理解,进一步强调一定要平均分。
认识几分之一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圆,还有铅丝,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1/4,贴在黑板上,并说说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这时再追问学生:用的东西不一样,折的方法也不同,涂*部分形状更是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发现: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1/4形状也不一样,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4”。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接着是利用课本p99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因为前面已突出认识了1/2和1/4,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直观图形认识几分之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二)在感受几分之一中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书本第99页第三题,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的纸条,(书本上是没有的,加入这一内容第一为比较分数的大小作准备,第二是为估计1/3做铺垫)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100页第5题,通过涂出指定的分数,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体,分层练习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这2个练习:①想想做做第6题,《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广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广告中的动态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最后一幅图又是两人分蛋糕,每人“半个”,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接着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分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认识》说课稿9
“分数的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教学流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1、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局部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小学数学课程规范》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它是同学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三年级的小同学来说,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小同学较难理解。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和《课标》要求,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局部名称。
(2)会用折纸、涂*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作,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动手*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