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德育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地理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地关系观,提升他们对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关心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

地理教学计划优秀

(2) 智育目标:努力提升学生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双基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理解地理基本原理,能够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本质规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特别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象系统分析问题,获取信息或进行图文、图图转换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体现在:

① 人地关系的教育应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来展开。

② 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便于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两项地理技能:一是通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训练学生使用地理数据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调查技能。鉴于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若采用地理调查方法,应结合研究*学习的方式,使调查主题具有一定深度,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三、主要措施:

(1)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课外辅导计划和学习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

(2) 以教材为核心,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精心编写教案。每周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备课时重点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体系、知识点定位,精心挑选试题和习题。集体备课后,组织再备课活动,定期交流教学情况和作业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课堂教学应聚焦教学目标,每位教师都需精心策划,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重点考查学生的三基四能。特别是在高一阶段,应将这些要求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

四、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安排表:

| 时间 | 周次 | 教学活动内容 | 课时量 | 备注 |

||||||

| 20xx.2.253.1 | 1 | 人口数量变化 | 2 | |

| 20xx.3.23.8 | 2 |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合理容量 | 2 | |

| 20xx.3.93.15 | 3 |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 2 | |

| 20xx.3.163.22 | 4 |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 2 | |

| 20xx.3.233.29 | 5 | 城市化 | 2 | |

| 20xx.3.304.5 | 6 | 农业区位选择 | 2 | |

| 20xx.4.64.12 | 7 |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 2 | |

| 20xx.4.134.19 | 8 |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 2 | |

| 20xx.4.204.26 | 9 |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 2 | |

| 20xx.4.275.3 | 10 | 工业区位因素 | 2 | |

| 20xx.5.45.10 | 11 | 工业地域的形成 | 2 | |

| 20xx.5.115.17 | 12 |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 2 | |

| 20xx.5.185.24 | 13 | 交通运输的方式和布局 | 2 | |

| 20xx.5.255.31 | 14 |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 2 | |

| 20xx.6.16.7 | 15 |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2 | |

| 20xx.6.86.14 | 16 | *的可持续发展 | 2 | |

| 20xx.6.156.21 | 17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2 | |

| 20xx.6.226.28 | 18 | 期末复习 | 2 | |

| 20xx.6.297.5 | 19 | 期末复习 | 2 | |

| 20xx.7.67.12 | 20 | 期末考试 | 2 | |

地理教师教学计划参考2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从上期末考试情况来看,8个班的成绩都有显著提升,但学生的数学基础依然不均衡。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欠缺,需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初中地理课程的忽视,高一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方式进行,学生可能面临较大困难。尽管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兴趣,但专题式探究学习对部分学生来说仍有难度,知识点难以掌握。

三、教学措施

为更好地实现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将从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教学。

(1) 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学生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学习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和课后复习整理三个环节。

① 课前通读教材,*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标记问题为课堂“解惑”准备。

② 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确保疑惑迅速解决,提高教学效果。

③ 课后再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记录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

(2) 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鲁教版教材特点和学生知识水平,推进教材活动实践。公布本学期地理活动安排,分组选择、准备、实施活动,特别是指导和展示学生成果,让更多学生参与,关注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增强学习兴趣。

(3) 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每单元结束后,引导学生复习重难点,构建单元知识网络,鼓励书面呈现。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反馈,讲解试题和薄弱知识点。

(4) 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是教学资源而非严格标尺。依据课标,研究教材挖掘有效*,分析活动和阅读的针对*,合理选材。结合实际和学生知识层次,寻找教学资源和生活体验中的资源。本学期通过网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提高教学水平。

地理教师教学计划参考3

一、指导思想: 贯彻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终身兴趣,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设有6个教学班,分为两个层次:1班、2班和12班为实验班,主要由年级优秀学生组成,他们未来发展方向为理科。其余3个班为平行班,学生成绩差异较大,学习兴趣不足,20xx年上学期有部分学生未能及格。面对6月份的高一年级模块考试,预计困难较大。根据教研组计划,力争一次*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帮助学生建立较为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益的地理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动手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新知识获取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四、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期教材以人文地理为主,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材围绕人地关系展开,以协调人地关系和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调环境教育作为教学重点。教材除学科理论外,还增加了活动设计、研究*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内容,并配有实际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措施: 中学地理的独特*在于其直观*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将地图视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具有乡土*质的案例,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在课堂上实施。同时,针对后进生进行会考辅导。安排如下:全期总课时约40课时,第五单元12课时,第六单元5课时,第七单元7课时,第八单元4课时,会考复习1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