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九年义务教育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数一数".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大多数儿童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会写,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必有1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但是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
《课标》提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本节课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起始课。主题图是一幅乡村小学开学时的情景,表面看起来好像跟数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通过观察发现,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通过数才能描述清楚,而且要经过组织才能汇报得井然有序。这正是培养学生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淡处创造精彩的数学素养的开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数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较为简捷明了的数学语言来汇报所看到的物体的数量。
二、教法和学法
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手*作学习。"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三、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自然过渡。
轻松的谈话交流是拉进师生较好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本节课开始,我以谈话的方式进入课程,会显得比较自然有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们将和老师一起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数学知识,可能有同学心里纳闷儿:数学有什么用啊?老师给你举一两个的例子吧,小的比如用钱买东西,大的如控制宇宙飞船上天都要用到数学知识。所以,数学是很有用的知识,学会它你们可以知道很多事情,还能增长本领,会解决很多问题。我们的数学书上有许多有趣的游戏和活动,那可是一个神奇的数学天地呀!同学们,你们愿意学好数学吗?只要你们爱动脑筋,多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讨论,就会发现数学是多么的生动有趣!当你们感到自己的本领一天一天地增长时,该是多么愉快呀!
2、层层推进,学习数数。
(1)口头数数
你会数数吗?(分三个层次进行)从1数到10,试试看。伸出两只小手,同桌之间相互数一数有几根手指。集体交流:先请几个会数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或数得不好的同学试着数几次。
(2)看图数数
①激发观察兴趣看书第2——3页彩图。教师启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这是一个富裕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请同桌相互说一说。接下来全班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我在这里随时提醒学生:还有什么?由此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②数图中的数量。教师在学生随意说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数目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一次教学数出数量是1的人和物;其它数量的人和物。这里仅介绍1的教学。一面国旗、一位老师、一座教学楼等。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指出:像这样,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一座教学楼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同时在国旗图案旁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在教学数其它数时,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有四个同学在小小气象站观测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教育。
③认读1——10各数。10个物体都数完后,让学生再对照教材第4——5页看一看每一个*圈里的物体的个数和旁边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为进一步强化孩子们对数的认读能力,我在这里随机出示数字卡片1——10,请学生抢答。
④猜数游戏背对抢答学生出示1——10的卡片。允许学生提示:"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学生在帮助下所猜出的数不断接近目标数,直到猜中。猜数游戏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得课堂气氛热烈、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使知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巩固。
⑤数身边的物体。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我设计了这个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环节,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物体,并且用数量来加以描述,使学生的知识及时得到内化,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全课小结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完成小结。
四: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这是依据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导优势而设计的,板书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先后出现的,用简笔画画图,图上的字,词是用贴字卡的形式出现,通过可爱的图象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增进学生记忆的加强。
五:说课综述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倡导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做到了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三课时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
(2)在认识"左右"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5、教学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
二、说教法
本节课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让学生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在观察与*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
1、首先,创设一个*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的两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与右,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学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摆一摆"学具等。让学生在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中辨别左右,加深对左边和右边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既感到亲切而又不觉得枯燥,乐与参与学习。
3、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左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除了认识和体验"左右"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且体验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学法
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此,学生的学习应以活动为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积累了一定的感*经验,但不一定准确判断的情况下,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说、找、做、摆、看、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左右"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1、说。是从生活经验入手,说左右手分别能做哪些事,这是对左右的初步认识。
2、找。是找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这是对左右的进一步了解。
3、做。这是听口令做动手的小游戏。除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还能加深学生区别左与右。
4、摆。通过摆学具,使学生把对左右的认识变成得心应手的知识。
5、看。这是让学生观察由于他们的转动,右边事物的不同,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
6、练。达到巩固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淘气和笑笑他们平时可喜欢玩游戏了,你们喜欢吗?喜欢的请举手。你知道你举的是哪一只手吗?(右手)那么另一只手就是(左手)。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左右(板书)
(二)*作活动,认识左右
1、亲身体验,初步感知左右
(1)右手除了用来举手发言,还可以做什么?(拿筷子吃饭、拿笔写字……)左手呢?(吃饭时用左手拿碗……)
(2)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脚……)
2、小小游戏,进一步认识左右
(1)动一动:张开你的左手摇一摇,张开你的右手摇一摇;伸出你的左手向左转一圈,伸出你的右手向右转一圈。
(2)听口令做动作:左手摸摸左耳,右手摸摸右耳,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拍拍右肩,右手拍拍左肩……
3、摆摆学具,辨别左右
(1)动手摆:铅笔在最左边;小*在最右边;文具盒在中间;橡皮在文具盒的左边,铅笔的右边;尺子在小*的左边,文具盒的右边。
(2)说一说: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3)打乱学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三)引导观察,体会"左右"的相对*
(1)同桌同学面对面站着,观察左手和右手,你发现了什么?
(2)转动方向,观察左边和右边的事物,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方向改变了,左边右边也改变了。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解决课本60页"找一找".
出示挂图:
师: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这位小朋友想到小明家玩,可他只记得上楼左拐是小明家,小明住在几号房呢?
(2)解决"练一练"第3题。
a、师:停车场的管理员听说你们学会了新知识,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看看是什么吧。
b、出示挂图:从右边数大客车是第5辆,一共有()辆车。
c、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解决"练一练"第5题。
a、出示挂图:想一想,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b、小组讨论、交流
c、到楼梯去走一走,亲身体验一下
d、小结:我们不仅仅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边走,在马路上行走时也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边走。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回家后,看一看你们家左右两边分别是谁的家。
以上就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左右》说课稿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说教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得出老师比同学矮的结论。
2、再请两个同学与第一个同学比个子,分别得出结论。
3、引出课题。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
二、引导探究。
1、整体感知情境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画面中左边有挂衣橱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妈妈和小明衣服;右边是博古架,摆放着瓷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课件播放)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师: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体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学生观察。)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数一数妈妈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多媒体演示比厚薄的过程)……
小结:同学们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较出妈妈的衣服最多,通过"比一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呢。
3、比长短。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妈妈准备了三件外衣挂在衣橱里,(多媒体突出放大挂衣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学生们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长,小明的衣服最短……对于能用多种标准进行比较的小组进行表扬。
小结:比较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谁跟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3、你还能比什么?
仔细观察情境图,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选择一样主题图中的一件物品,合作进行比较研究。
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评价。
小组可以选择琉璃球比较大小、轻重等;可以选择瓷马比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选择花瓶比较胖瘦、高矮等。
小结:(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三、"闯关"巩固。
第一关比多少、厚薄(多媒体出示第23页第1题)
师问:哪边的书最多,哪本书最厚?
学生*思考完成。
第二关比轻重(第24页第2题)。
用多媒体模拟天平称量水果的过程,
学生*思考后判断轻重。
说说理由。(学生可以结合压翘翘板的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天平杠杆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变教材的静态呈现为动态呈现,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从而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天平称重的有关原理。】
第三关比手的长短(第24页第4题)。
演示活动:教师演妈妈,大同学扮演"我",小同学扮演"弟弟",比手。谁的手最长?
【设计意图:结合自主练习中的的插图在课堂上组织分角*表演演示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符合儿童欣赏、认知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关:实践应用活动:谁哪合适?
1、出示一个气球和一个*力球。
师:请你猜一猜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2、学生们掂一掂、试一试后,说说实际比较的结果。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球重,哪个球轻?熟悉这两种球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力球比气球重,对与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孩子教师要组织他们亲身试一试,体会大得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的辨证思想。这是一道综合*较强的开放题,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关:实践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比的东西,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数》2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下面是有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数》,欢迎大家借鉴!
一、说教材
《认数》是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内容。教材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摆一摆、数一数,使学生直观认识“一”和“十”是计数单位,体会要知道十几,看有一捆小棒和几根小棒组成。然后通过直尺上的数字,使学生不仅正确认数,而且对20以内数的顺序有了了解。最后通过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数数和读数。
二、备课设想
这一节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这节课我是这种设计的。
(一)问题在童话中生成。
每个小孩都喜欢听童话故事,看童话书,根据这一特点,我出示了*彩鲜艳的图画数字,创设童话情境,目的在于引发孩子的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问题在*作中解决
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立*作为主,环节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骤是在活动中感受体验计数单位“十”和“一”。
通过猜数引出10个一,并在捆小棒的过程中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这仅仅是激发孩子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孩子通过做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
第二步骤是游中感受数的组成。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所以我让两名学生进行摆放比赛游戏,让孩子认识到十几的组成,并在反复的摆放中加强巩固十几是由1捆和几组成的。
第三步骤是在观察中了解数的顺序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在教师讲解中获得的,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所在在最后,我让学生在读直尺上数字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的大小顺序,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他学会数学地思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学乐园》3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和趣味*的活动材料和“起立游戏”、“送信游戏”等。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生分析
学生认识了0~10并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已具备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日常教学中,班上的人数较多,活动空间有限,组织起来也较困难。如何创造*地使用教材,以便全班同学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主动、有序、愉快地参与到各个活动中来,是本节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设计理念
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为此,我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
1.课件展示——“数学乐园”全景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2.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3.用奖“数字之星”的方法激励学生多发言、多动脑。
二、活动(一):走迷宫游戏。
1.复习对0~10各数的认识。
(1)说数字:学生说出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的数字0~10,教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2)用数字:引导学生用黑板上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
(3)找数字:启发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娃娃”,体会数字的重要*,并邀请“数字娃娃”一块儿做游戏。
(4)排数字:启发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点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他学生分别在自己桌面上排数字卡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
2.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出示小黑板)教师以一个《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导入:
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怎么办呀?它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迷路了,怎么办才好呀?”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只要你按1、2、3、4……的顺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家的。”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妈妈的话去做,终于回家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可能是怎样走的吗?
3.学生*走迷宫——帮助小白兔找家。
让四个学生分别在四块小黑板上用不同*的粉笔画不同路线,其他学生在课本上画出小白兔回家的路线。
4.比比谁想得多,进行评价奖励。
5.找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找其中的规律,如,“从1走到2有几种方法?”“从左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作为课后的作业,鼓励学生合作完成。
三、活动(二):对口令游戏。
1.(放快节奏鼓点音乐)师生对口令,如师说“我出3”,生答“我出5”,复习数的组成。
2.同桌互对口令,复习数的组成。
四、活动(三):送信游戏。
学生按四人小组的位置坐好,每人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反面写有一个数字的信封,然后请学生把桌面上的得数与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请其中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完成,之后评价,找对的学生表扬自己。
五、活动(四):起立游戏。
1.报数:请两竖行学生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
2.数数排第几:让每位同学通过数数和思考,对自己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3.起立拍手游戏:教师点到从前(后)数第几位学生,该竖行该生就起立拍一下手,之后让学生练习从左数、从右数,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前后左右等空间的方向,并注意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这两个易混的概念。
六、活动(五):投掷游戏。
布置好游戏场地,教师点几位学生按规则向篓里投球,共10个球,看能投进几个。同时请一位学生当评判员,用圆片贴在黑板上表示投进球的数量,之后请其他学生当“小记者”,报道几位学生的投球成绩并进行比较。其间还让学生说说有几个球没投进,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不开心?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呢?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会成为生活中的“小小数学家”。
课后总结
新课程,新教材,构建的是一个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体系,对此,在执教本课后,我有更深的体会。
一、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乐。
“一、二、三……”教室里传来异口同声的数数声。只见一位学生站在讲台前正朝着离他有一段距离的小筐里投球,讲台下面几十双眼睛都齐刷刷地望着他,眼神里透着几许焦急、几许惊喜,大家都随着投球学生的表现或喜或忧,有的恨不得亲自上台去一试身手。乍看去还真想不到这是数学课堂里的一幕情景呢!
游戏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当中,通过数一数投进了几个球,比一比谁投进的球多、谁投进的球少,两人相差多少,算算没投进球的个数等环节,在彼此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中,很自然地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就这样,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汲取了数学养分,亲身经历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再一次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数学乐园4
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和趣味*的活动材料和“起立游戏”、“送信游戏”等。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生分析
学生认识了0~10并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已具备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日常教学中,班上的人数较多,活动空间有限,组织起来也较困难。如何创造*地使用教材,以便全班同学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主动、有序、愉快地参与到各个活动中来,是本节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设计理念
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为此,我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
1.课件展示——“数学乐园”全景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2.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3.用奖“数字之星”的方法激励学生多发言、多动脑。
二、活动(一):走迷宫游戏。
1.复习对0~10各数的认识。
(1)说数字:学生说出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的数字0~10,教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2)用数字:引导学生用黑板上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
(3)找数字:启发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娃娃”,体会数字的重要*,并邀请“数字娃娃”一块儿做游戏。
(4)排数字:启发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点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他学生分别在自己桌面上排数字卡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
2.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出示小黑板)教师以一个《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导入:
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怎么办呀?它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迷路了,怎么办才好呀?”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只要你按1、2、3、4……的顺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家的。”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的话去做,终于回家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可能是怎样走的吗?
3.学生*走迷宫——帮助小白兔找家。
让四个学生分别在四块小黑板上用不同*的粉笔画不同路线,其他学生在课本上画出小白兔回家的路线。
4.比比谁想得多,进行评价奖励。
5.找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找其中的规律,如,“从1走到2有几种方法?”“从左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作为课后的作业,鼓励学生合作完成。
三、活动(二):对口令游戏。
1.(放快节奏鼓点音乐)师生对口令,如师说“我出3”,生答“我出5”,复习数的组成。
2.同桌互对口令,复习数的组成。
四、活动(三):送信游戏。
学生按四人小组的位置坐好,每人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反面写有一个数字的信封,然后请学生把桌面上的得数与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请其中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完成,之后评价,找对的学生表扬自己。
五、活动(四):起立游戏。
1.报数:请两竖行学生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
2.数数排第几:让每位同学通过数数和思考,对自己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3.起立拍手游戏:教师点到从前(后)数第几位学生,该竖行该生就起立拍一下手,之后让学生练习从左数、从右数,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前后左右等空间的方向,并注意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这两个易混的概念。
六、活动(五):投掷游戏。
布置好游戏场地,教师点几位学生按规则向篓里投球,共10个球,看能投进几个。同时请一位学生当评判员,用圆片贴在黑板上表示投进球的数量,之后请其他学生当“小记者”,报道几位学生的投球成绩并进行比较。其间还让学生说说有几个球没投进,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不开心?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呢?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会成为生活中的“小小数学家”。
课后总结
新课程,新教材,构建的是一个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体系,对此,在执教本课后,我有更深的体会。
一、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乐。
“一、二、三……”教室里传来异口同声的数数声。只见一位学生站在讲台前正朝着离他有一段距离的小筐里投球,讲台下面几十双眼睛都齐刷刷地望着他,眼神里透着几许焦急、几许惊喜,大家都随着投球学生的表现或喜或忧,有的恨不得亲自上台去一试身手。乍看去还真想不到这是数学课堂里的一幕情景呢!
游戏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当中,通过数一数投进了几个球,比一比谁投进的球多、谁投进的球少,两人相差多少,算算没投进球的个数等环节,在彼此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中,很自然地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就这样,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汲取了数学养分,亲身经历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再一次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便于人人参与。
在巩固10以内加减法这一环节中,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一个“送信”游戏。那么多封“信”,要找到得数与自己信封上数字相同的“信”放进信封,就必须快速地算出每封“信”的得数,有趣的形式把学生们都吸引了过来,学生们比平时计算枯燥单调的口算题时的热情高涨得多,尤其是几个学生为了同一封“信”发生争执时,个个都像“小老师”一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服对方,整个课堂顿时“热”了起来,真正达到了人人参与,个个乐于参与的目的。
谁说数学课堂就该是“一人讲全班听”的严肃场景?如若将理*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又何愁学生不爱学、不动脑筋呢?让我们“蹲”下来,寓教于乐,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创设出种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乐园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5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和趣味*的活动材料和“起立游戏”、“送信游戏”等。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生分析
学生认识了0~10并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已具备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日常教学中,班上的人数较多,活动空间有限,组织起来也较困难。如何创造*地使用教材,以便全班同学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主动、有序、愉快地参与到各个活动中来,是本节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设计理念
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为此,我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
1.课件展示——“数学乐园”全景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
2.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3.用奖“数字之星”的方法激励学生多发言、多动脑。
二、活动(一):走迷宫游戏。
1.复习对0~10各数的认识。
(1)说数字:学生说出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的数字0~10,教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2)用数字:引导学生用黑板上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
(3)找数字:启发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娃娃”,体会数字的重要*,并邀请“数字娃娃”一块儿做游戏。
(4)排数字:启发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点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他学生分别在自己桌面上排数字卡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
2.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出示小黑板)教师以一个《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导入:
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怎么办呀?它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迷路了,怎么办才好呀?”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只要你按1、2、3、4……的顺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家的。”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的话去做,终于回家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可能是怎样走的吗?
3.学生*走迷宫——帮助小白兔找家。
让四个学生分别在四块小黑板上用不同*的粉笔画不同路线,其他学生在课本上画出小白兔回家的路线。
4.比比谁想得多,进行评价奖励。
5.找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找其中的规律,如,“从1走到2有几种方法?”“从左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作为课后的作业,鼓励学生合作完成。
三、活动(二):对口令游戏。
1.(放快节奏鼓点音乐)师生对口令,如师说“我出3”,生答“我出5”,复习数的组成。
2.同桌互对口令,复习数的组成。
四、活动(三):送信游戏。
学生按四人小组的位置坐好,每人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反面写有一个数字的信封,然后请学生把桌面上的得数与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请其中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完成,之后评价,找对的学生表扬自己。
五、活动(四):起立游戏。
1.报数:请两竖行学生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
2.数数排第几:让每位同学通过数数和思考,对自己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3.起立拍手游戏:教师点到从前(后)数第几位学生,该竖行该生就起立拍一下手,之后让学生练习从左数、从右数,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前后左右等空间的方向,并注意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这两个易混的概念。
六、活动(五):投掷游戏。
布置好游戏场地,教师点几位学生按规则向篓里投球,共10个球,看能投进几个。同时请一位学生当评判员,用圆片贴在黑板上表示投进球的数量,之后请其他学生当“小记者”,报道几位学生的投球成绩并进行比较。其间还让学生说说有几个球没投进,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不开心?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呢?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会成为生活中的“小小数学家”。
课后总结
新课程,新教材,构建的是一个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体系,对此,在执教本课后,我有更深的体会。
一、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乐。
“一、二、三……”教室里传来异口同声的数数声。只见一位学生站在讲台前正朝着离他有一段距离的小筐里投球,讲台下面几十双眼睛都齐刷刷地望着他,眼神里透着几许焦急、几许惊喜,大家都随着投球学生的表现或喜或忧,有的恨不得亲自上台去一试身手。乍看去还真想不到这是数学课堂里的一幕情景呢!
游戏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当中,通过数一数投进了几个球,比一比谁投进的球多、谁投进的球少,两人相差多少,算算没投进球的个数等环节,在彼此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中,很自然地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就这样,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汲取了数学养分,亲身经历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再一次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便于人人参与。
在巩固10以内加减法这一环节中,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一个“送信”游戏。那么多封“信”,要找到得数与自己信封上数字相同的“信”放进信封,就必须快速地算出每封“信”的得数,有趣的形式把学生们都吸引了过来,学生们比平时计算枯燥单调的口算题时的热情高涨得多,尤其是几个学生为了同一封“信”发生争执时,个个都像“小老师”一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服对方,整个课堂顿时“热”了起来,真正达到了人人参与,个个乐于参与的目的。
谁说数学课堂就该是“一人讲全班听”的严肃场景?如若将理*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又何愁学生不爱学、不动脑筋呢?让我们“蹲”下来,寓教于乐,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创设出种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数学《左右》说课稿6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左右》说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三课时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
(2)在认识"左右"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5、教学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
二、说教法
本节课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让学生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在观察与*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
1、首先,创设一个*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的两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与右,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学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摆一摆"学具等。让学生在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中辨别左右,加深对左边和右边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既感到亲切而又不觉得枯燥,乐与参与学习。
3、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左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除了认识和体验"左右"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且体验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学法
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此,学生的学习应以活动为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积累了一定的感*经验,但不一定准确判断的情况下,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说、找、做、摆、看、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左右"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1、说。是从生活经验入手,说左右手分别能做哪些事,这是对左右的初步认识。
2、找。是找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这是对左右的进一步了解。
3、做。这是听口令做动手的小游戏。除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还能加深学生区别左与右。
4、摆。通过摆学具,使学生把对左右的认识变成得心应手的知识。
5、看。这是让学生观察由于他们的转动,右边事物的不同,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
6、练。达到巩固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淘气和笑笑他们平时可喜欢玩游戏了,你们喜欢吗?喜欢的请举手。你知道你举的是哪一只手吗?(右手)那么另一只手就是(左手)。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左右(板书)
(二)*作活动,认识左右
1、亲身体验,初步感知左右
(1)右手除了用来举手发言,还可以做什么?(拿筷子吃饭、拿笔写字……)左手呢?(吃饭时用左手拿碗……)
(2)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脚……)
2、小小游戏,进一步认识左右
(1)动一动:张开你的左手摇一摇,张开你的右手摇一摇;伸出你的左手向左转一圈,伸出你的右手向右转一圈。
(2)听口令做动作:左手摸摸左耳,右手摸摸右耳,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拍拍右肩,右手拍拍左肩……
3、摆摆学具,辨别左右
(1)动手摆:铅笔在最左边;小*在最右边;文具盒在中间;橡皮在文具盒的左边,铅笔的右边;尺子在小*的左边,文具盒的右边。
(2)说一说: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3)打乱学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三)引导观察,体会"左右"的相对*
(1)同桌同学面对面站着,观察左手和右手,你发现了什么?
(2)转动方向,观察左边和右边的事物,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方向改变了,左边右边也改变了。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解决课本60页"找一找".
出示挂图:
师: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这位小朋友想到小明家玩,可他只记得上楼左拐是小明家,小明住在几号房呢?
(2)解决"练一练"第3题。
a、师:停车场的管理员听说你们学会了新知识,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看看是什么吧。
b、出示挂图:从右边数大客车是第5辆,一共有()辆车。
c、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解决"练一练"第5题。
a、出示挂图:想一想,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b、小组讨论、交流
c、到楼梯去走一走,亲身体验一下
d、小结:我们不仅仅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边走,在马路上行走时也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边走。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回家后,看一看你们家左右两边分别是谁的家。
《统 计》一年级数学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统计》。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用数杠进行统计,100以内数的数数和写数的一定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为此,我设定了:
1、认知目标:
(1)能将信息整理分类。
(2)能对每类的对象进行统计并将结果登入表内。
(3)会在格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
2、情感目标:
(1)通过信息的整理、分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3、思维拓展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统计的优点,会对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进行统计。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对统计的认识非常的浅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本来是用学生的生日作范例,进行统计认识的教学。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日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所以,我利用书本第55页的小调查作为新授的切入口。从学生喜爱的水果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从学生自己的需求出发,作为一项游戏来完成信息的整理、分类与统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总体设计:
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
1、详细对学生喜爱的水果进行统计。
第一个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我来重点说一说我设计的教学环节。
在开始时,第一个步骤是通过实物的出示。用摆放在桌子上的水果,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他们很快投入到注意的状态中。通过对个别学生最喜爱的水果的调查,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并请回答的学生尝一尝水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随着学生都要吃水果,自然地引入第二步骤。
第二步骤是通过要分这些水果给学生,首先要知道每人喜爱的水果,再进行分配。从此开始新授内容的探究。又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运用举手表决或排队分组等形式进行,完成了对所需信息的整理和分类以及统计表的填写。这样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把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第三步骤是请学生根据统计表来绘制统计图。通过教师绘制一条到学生小组完成一条到最后每人在书上绘制一条。通过统计图很清楚看出信息的多与少。突出了统计图的优点。
2、学生自己对生日进行统计。
这一环节在前面环节的基础上,估计学生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按照第一环节的步骤,一一分析、逐步深入,就可以完成了。把它作为巩固练习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统计的认识。分页标题#e#
以上就是我对《统计》节课的说课。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计算
4能根据图画提出至少三个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为:
一、创设情境,引新设疑
1(播放录音)
(出示电脑画面,有声音出: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蓝猫,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带你们去快乐的森林玩一玩!,
提问:①你们知道蓝猫要带我们去哪里玩吗?(快乐的森林)
老师板书题目:快乐的森林
②你见过的大森林是什么样子的?(有美丽的树木,可爱的小动物)
老师教育学生要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爱护小动物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1,引导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电脑出示动态蘑菇园,导入:蓝猫首先要带我们去快乐蘑菇园听小蘑菇们唱歌
问题①:通过观察,你看到现在在唱歌的是几个蘑菇呢?
(通过观察,现在有6朵蘑菇在唱歌)
师:你再看看,(长出两朵小蘑菇)
问题②:谁来帮算一算:现在一共有几朵蘑菇在唱歌了呢?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交流算法:6+2=8,一共有8朵蘑菇。把左边的6朵与右边的2朵加起来就是8朵
②引导理解:列式2+6=8对吗?
(求一共有多少蘑菇就是把这里的蘑菇加起来就得出结果了,可以是左边加右边,也可以是右边加左边,所以2+6=86+2=8都对)
小节总结与评价;
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蓝猫特意邀请你们去看看森林里的节目表演小鹿跳舞
2,引导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
(电脑出示的一共有9只小鹿的字样.再3头小鹿跳舞的画面和音乐.再出示问题:有几头小鹿没有跳舞?
①引导观察,组织讨论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弄清问题是:
有9只小鹿,3只小鹿在跳舞,不跳舞的小鹿有几只?
②引导学生列式解决问题:
因为一共有9只小鹿,3只跳舞,求不跳舞的小鹿就是用总共的9只小鹿减去跳舞的3只小鹿列式为:93=6
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再总结方法
(电脑出示蘑菇和小鹿图的比较图)
①提问:为什么求小蘑菇的题用加法解决,而求小鹿的题用减法解决
②引导学生明白小蘑菇的题目是求整体的数,即总数,求总数就用加法.小鹿的题目是求其中的一部分.求部分就用减法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①出示课件一:(一共有8只小鸭子,水里面有3只,求在岸上的有几只?)
让学生观察,把题意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再把算式填写完整
8-3=5
②出示课件二;(左边有7只小猴,右边有2只小猴,求一共有几只小猴?)
2+7=9
③引导汇报,结合学生回答,电脑演示,进行订正
四、完成练习
五、总结收获,渗透联系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高矮》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比高矮》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比大小、比多少基础上进行学习,也为以后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学生经历的是对实际量的比较活动,从中可获得直观、具体数学活动经验。比高矮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学生难在比高矮的方法。对于做一做与练一练的某些习题,不能只靠直观得出*,需要借助想像、思维和推理,有的用直观教具加以演示,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预设为:
1、认知目标: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体会高矮、长短相对*,建立比较的意识,能对事物进行高矮或长短的比较。
2、能力目标: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想像、推理能力与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课堂上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思考、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设计了*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数一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按高、矮的顺序排队,初步体验高矮;参与比高矮,感悟高矮的相对*;经历比高矮,感悟比高矮的方法;拓展时空,感受高矮与生活的联系;巩固应用,体验创新之乐;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步骤、初步体验高矮。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体育老师怎样排同学们队伍引出课题“比高矮”请一小组的学生上台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并评价排列的队伍有没有按老师的要求排,应该怎样调整。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高矮,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步骤参与比高矮,感悟高矮的相对*。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先请两个高矮比较悬殊的小朋友出来比高矮,让矮的回位置,再请一个全班最高的跟他比,这样学生参加比高比矮的活动,不仅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也初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第三步骤经历比高矮,感悟比高矮的方法感悟、明确比高矮、。
在这一环节,我叫两位差不多高上台比高矮,就这样站着比,不容易比较出高矮引导学生说出更好的方法比较高矮,再出现幻灯放出淘气和笑笑比高矮的方法。教师小结,小组内互比身高,再出现比长短,引导学生说比长短应注意什么同组的同学相互交流比高比矮的体会。
2、在这一环节,我用幻灯放出淘气和笑笑比高矮,同学们淘气和笑笑也用这种方法比高矮的,但是淘气同学这样做,你觉得对吗?师:哦,原来背对背比较高矮时,同学们不能把脚跟踮起来,除此还要注意什么呢?
小结:正确方法,背对背比较高矮时,要把背挺直,脚后跟要着地,鞋子的高度也要一样高。
3、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小组内互比身高
(1)师讲清要求再比(2)反馈
4、进行反馈练习
(1)出示课件主题图
学生自行观察主题图
师:图中淘气和笑笑在做什么?结合实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老奶奶和小朋友比高矮你能用()比()高()比()矮句式表述,你还发现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用互相句式表述。
(2)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些玩具,我们可以比一比,谁高谁矮;也用()比()高()比()矮句式表述自己小组听。
(3)师:同学们掌握了比高矮(全班同学交流反馈。)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生在说和动手*作的过程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学会有条理地思考。
第四步骤拓展时空,感受比高矮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高矮。目的是发挥了孩子的想像力,又训练了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步骤巩固应用,体验创新之乐
1、师出示课件课本第18页第一题练一练
2、出示课件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3、出示课件课本第17页第2题做一做
4、组织讨论课本第19页“三只小兔比高矮”。他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学生讨论交流那该怎样比,引导学生想出办法来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再反馈。目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六步骤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这些活动在玩的过程中,咱们学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