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这个字眼,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伦理道德的基石,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更是每个人应尽的本分。或许,作为学生的你们会说,孝敬父母是将来的事,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但我想说,孝道无时不在,它并非遥不可及,也并非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试问,作为学生的我们,除了伸手向父母要钱,一个月又能拨出几次电话,问候他们,关心他们的近况呢?不要吝啬那几块钱的电话费,也不要觉得父母不在意这些,要知道,当你特地打电话回家,一句简单的问候,就能温暖他们的心房。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而我们却常常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吝啬于表达对他们的爱。

《弟子规》读书笔记500字(通用9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世间最令人痛彻的遗憾。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子欲养”时却发现“亲不待”,那时,即使悔恨交加也无济于事。

假期里,我认真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感悟。起初,我以为孝顺父母就是听他们的话,但《弟子规》让我明白,孝道并非如此简单,它需要我们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弟子规》中反复强调“仁”和“孝”的重要*,对此我深有感触。“仁”,代表着仁慈、亲仁,不仅要对亲人仁慈,也要对朋友、老师,甚至是对陌生人都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然而,在当今社会,真正做到“仁”的人又有多少呢?诚然,人无完人,我们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至少要努力做到问心无愧,多接近有德行的人,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

在“孝”方面,我深感惭愧。回首过去,虽然我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父母的事,但却很少主动关心他们,对他们的付出也觉得理所当然。他们总是无条件地满足我的需求,而我却对他们的关心感到厌烦,甚至还会因为一些琐事而责怪他们,现在想来真是不应该。

我的兄弟姐妹比较多,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丝毫不顾及父母的感受。每当看到父母因为我们的争吵而伤心难过,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愧疚。作为子女,我们应该牢记《弟子规》中的教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的养育之恩重于泰山,我们唯有尽心尽力地孝敬他们,才能报答他们的恩情。

《弟子规》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孝敬父母,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它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反省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个正直善良、懂得感恩的人。

孝道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改变对父母的态度,多一些关心,多一些问候,用自己的行动去温暖他们的心房。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子欲养”时却发现“亲不待”,那时,即使悔恨交加也无济于事。

让我们一起努力,从点滴做起,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诚实守信的人,让孝道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600字2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其中一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命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段话教导我们要及时回应父母的召唤,要马上行动执行父母的吩咐,并且要尊重父母的教诲和责备。我深感内疚,因为我平时总是对父母的呼唤置之不理,对他们的要求推三阻四。当父母教导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时,我往往只当耳边风,从不真正听进去。而一旦受到责备,我又总是为自己辩解,不愿承认错误,这让父母倍感失望和痛心。读完《弟子规》,我决心要痛改前非,认真听从父母的教诲,努力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在学校,我们组织学习了《弟子规》,这本书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详细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以及求学过程中应遵循的礼仪与规范。这部书以其严谨的教诲和深刻的内涵,成为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培养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其中,“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让我颇有感悟,它强调了做人要讲究信用,不可言而无信,更不能撒谎欺骗。这让我深思过去的一些行为,尤其是小时候违背母亲约定的情景。如今,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诚实守信的重要*,决心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遵守诚信原则,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寒假期间,学校要求我们背诵《弟子规》,这让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认真审视。书中提到:“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但我却经常让书籍随意散放,导致书桌一团混乱,难以找到需要的书。另外,书中也提到:“出必告,反必面。”可我却常常忘记告知家人我的行踪。这些缺点让我感到羞愧,我决心改正这些不良习惯,努力做一个完美的孩子。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明确了改进的方向。我将会时刻提醒自己,遵循着这些行为准则,努力成为一个品行端正、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书笔记200字3

篇一、《弟子规》读书笔记200字

《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十二个字: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这四句,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当你在路上遇到长辈时,要马上向长辈打招呼、敬礼。当你要向长辈问问题,但长辈正在跟别人讲话或思考等时候,我们就要在旁边等待。这四句话也让我改变了许多。

以前,我要问老师一个问题,当时,老师正在和其他老师讲话,我总会叫道:“老师老师!”直到老师听到为止。但现在我不会这样了,比如:当我要去找王老师问问题的时候,老师正在和家长讲话,我就在旁边慢慢的等待着老师。

《弟子规》好似是一块魔镜,找出了我自生的缺点。

篇二、《弟子规》读书笔记200字

读《弟子规》一书,让我有爱心。文中写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大众要有关怀爱护的心,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我以前爱吃的不给别人吃,玩具不给别人玩。

读了弟子规,我明白了人们应该互相关爱。

这次玉树大地震,让我想起要关心灾区的小朋友。学校组织大家捐款,我把平时攒起来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让玉树小朋友们有学上,有饭吃。

《弟子规》这本书真好,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

篇三、《弟子规》读书笔记200字

假期里,我又读了一遍《弟子规》,它教育我们: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亲有过,谏使更,怡吾*,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段话的意思是:亲人有过错,我们就要去劝说,表情要和颜悦*,声音要温和。如果,亲人仍然不听劝,也不要生气,依然继续。亲人仍然不听时,就哭着求他。即使挨打,也不后悔。这段话让我知道了亲人有错时要如何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次读《弟子规》我都有新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篇四、《弟子规》读书笔记200字

我学《弟子规》《弟子规》中有两句话:“父母呼,应勿缓”。意思是,爸爸妈妈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及时回答。可是,每当爸爸妈妈回到家叫我“优优,优优”时,我往往只顾自己做作业、玩玩具,并没有立即回答。爸爸妈妈说,他们很无奈。

学了《弟子规》后,我努力做到及时回答。有时,还帮他们拿拖鞋呢!有一次妈妈喊我,我还冲上去拥抱、亲吻了妈妈呢!还有一点小小的原因,妈妈手里还拿着我最爱吃的草莓。、

现在,爸爸妈妈渐渐忘记了“无奈”是什么感觉了。

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

篇五、《弟子规》读书笔记200字

这学期孙老师布置我们每天读《弟子规》这本书,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比如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告诉我父母教育我的时候应该听父母的话。想到平时我犯错误的时候,常常和妈妈顶嘴,惹妈妈生气,真是不应该。

比如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这句话告诉我不应该拿别人的东西。有时妈妈的零钱放在桌子上,没经过妈妈的同意我就把钱用了,以后不能这样做了。

书里还有很多道理,我觉得自己做的应该像书里说的一样,争取越来越棒。


弟子规读书笔记4

许多人会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大人就不用学了吧?那么实际上这种观念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弟子规”这三个字,“规”就是规矩,“弟子”是什么呢?“弟子”是学生的意思。谁的学生呢?圣贤人的学生。所以《弟子规》我们晓得它是根据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的一句话来作为整篇的纲目,《论语》里的这句话是这样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冢兹剩?杏杏嗔Γ?蛞匝?摹?rdquo;这一句话是出自于《论语》第一篇《学而》篇里面第六条。所以整个《弟子规》就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纲目来进行开解。所以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弟子规》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学生的、必须要做到的。孔老夫子的学生,你看颜回、子贡、子路、冉求都是大贤大德之人,都不是小孩子啊,他们都是成年人。所以孔老夫子这个教诲不仅是说要孩子,要去做、要去学,更重要的大人也要去做、也要去学的。我们想要做圣贤人的好弟子,就必须要在这个《弟子规》上面扎根。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弟子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要学习的,都应该学习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孔老夫子的教诲,而孔老夫子自己说得很清楚,他也是述而不作,他所叙述的是古圣先贤之道,都是过去老祖宗代代相传的教诲,孔老夫子自己没有发明创造,是转述前贤的教诲,所以这种规矩、这种生活的规范教育就是让我们能够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圣贤的根基。

 

《弟子规》又一次让我更深的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很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书笔记5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

   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的社会。

更多精彩推荐:

·愚公移山读书笔记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书笔记

·地球读书笔记

·读书读书笔记  

·边城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


学生《弟子规》读书笔记6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规》的书,熟读的过程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原来自己觉得只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就行,但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做人要有这么多的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弟子规》中,多次提到“仁”和“孝”二字,我对它们有独特的见解。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老师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多接近有德行的人,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并把握好分寸,至于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那就是他们的事了。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起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倒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都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我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我就责怪他们,讨厌他们,那是多么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姐妹比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该会多难过呀。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起苦养自己*的父母。

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

更多精彩读书笔记推荐:

《小抄写员》读书笔记

《十里长街送总理》读书笔记

《外号像颗怪味豆》读书笔记


《弟子规》读书笔记500字7

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社会才是可以期待。

更多精彩读书笔记推荐:

《神秘岛》读书笔记

《岳飞传》读书笔记

《沧浪之水》读书笔记

林海音《窃读记》读书笔记

《大自然的秘密》读书笔记


弟子规读书笔记8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弟子规》被称为我国的国学,是我国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启蒙课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认真地听个明白;父母的责备、批评,应该虚心、顺从地接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同龄孩子学习不肯用功,非常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及时完成,甚至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学习成绩就不能提高。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尖*刻薄的话,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要说。粗俗无赖的不良习气,要坚决戒除掉。经常有许多小朋友喜欢说脏话,既不文明也不礼貌,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是老说脏话,长大了就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小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家庭条件如何,从小就要养成谦虚谨慎、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格,团结一致,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弟子规》这本书上的好句很多,意义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我们迎来了升入中学的第一个长假——寒假

为了不浪费寒假的时间,我想在寒假里学习不一样的知识,便在姥爷的推荐下找来了《弟子规》来阅读。阅读才知道,这本书果然是“名不虚传”,不禁可以陶冶情*,更是教了我们后人做人的道理,我想,要真能读透这本书,肯定是受益匪浅啊!

《弟子规》中一再强调“孝是信根,信是命根”,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却蕴含了决定人一生的大道理。就比如《入则孝》这一篇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所说,父母就好比树根,我们好比树枝。长出什么样的树枝,不是有树枝决定,而是由树根决定。我们是树,父母是根,根树相连,树由根生。父母叫我们,不能慢悠悠的。不孝顺,不仅伤父母的心,到最后,最受伤害的还是自己,我们想:没有父母爱的孩子,肯定不能茁壮成长。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遇事能先想到父母,从一件小事中使父母开心,久而久之,这一件件小事情积累起来,这便是孝了吧!

《弟子规》教给了我做人的基本原则和礼仪,使我懂得了怎样爱别人、尊敬别人,使我成为了一个懂礼貌的人!


关于《弟子规》的读书笔记9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