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方针 依据教导处整体工作规划与教学活动安排,我们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课程标准为指导原则,采用“中小学学业质量评价绿*指标”作为衡量标准,突出“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核心地位。我们将加强教学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持续探索具有“快乐体验”特*的教学模式,同时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推动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核心任务
严格遵守学校的课程设置,确保课程教学质量,致力于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深入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项目的实施,利用绿*指标评估成果来指导和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
推动校园内“联梦平台”的持续发展,积极收集并利用数字资源,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促进数字化教学环境的构建及学习方式的革新。
增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力度,不仅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还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种级别和类型的竞赛,展现个人才能。
三、详细任务
深入学习由本市教育委员会编制的各科目《教学基本要求》、《评价指南》以及《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等课程实施指南,深入理解教材的设计理念,探讨如何将课程标准细化至单元目标乃至课时目标,增强学习目标的科学*、可解释*和实用*。
加深“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推进,各教研团队需仔细研究各自学科的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不断探索以“快乐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实际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确保每位教师都能严格按照备课计划授课,并定期撰写教学心得与反思报告,规定每学期提交不少于八篇的教学反思文章。同时,设立每学期至少十五次的听课与评课活动,提倡跨学科交流。
积极探索适应本校特点的等级评定制度,围绕探究式校本作业开展专题研究,提倡设计多样的作业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实践活动、*作练习、开放式问题和调研项目等,利用数字学习平台实现学生自我评估、同伴互评、教师评分及家长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有效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围绕解决问题的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科学和技术学科的融合以及跨学科研究,寻找学科间的联系点,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与表现形式。
将课程标准视为教学的基石和核心,实施标准化教学,强化基于标准的四个意识:目标导向意识、评价意识、内容意识和教学设计意识。音乐学科将专注于区级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路径研究”的最终结题工作。
充分融入“互联网+课程”的理念,通过“微课程”和“联梦空间——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平台”等项目的实践研究,结合主题周活动和少先队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满足学生个*化的学习需求,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
PPT创作
教研组工作计划2
规范教研组活动制度,提高活动的针对*和实效*。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与“如何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和“课堂观察”两个主要活动。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上一节课,并参与评课。完成五个一:上一节公开课,提交一篇最佳教案,阅读一本教育书籍,撰写一篇教育教学故事,编写一份试卷或制作一份作品。确保高质量完成教务处任务,及时上传各类资料。推动教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通过师徒结对,激发语文组的活力。开展“我的一个教学故事”和青年教师比武活动。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语文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个人素养。
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份:
制定计划
办好一期文学社社刊
区中学生作文竞赛校内选拔
确定“如何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活动主题
确定“课堂观察”活动主题及观察角度
十月份:
各语文组教师指导作文竞赛学生
展开“如何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活动
开展“课堂观察”活动
组织一次阶段*练习
十一月份:
区开展“如何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活动,校内组织青年教师比武
整理并上交课堂观察材料
准备一次外出听课活动
十二月份:
语文报杯作文竞赛
迎接期末考试
教研组工作计划3
一、研训指导思想
我校数学教研组将在区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的指导下,围绕“轻负担高质量”的主题,以“学本课堂”建设为重点,推动“一师一优课”和“新常规·新设计”的推荐工作。我们将深入常态课堂,认真进行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教研组成员分析
目前,数学低段教研组有24个班级,6位年轻教师组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教师们工作热情高、积极主动,学习氛围浓厚。
三、研训目标和研训重点
通过专家引领、师徒结对、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形式,在组内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重点引导教师优化“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检测”等备课环节,推动学本课堂行动。加强课程开发与建设,积极探索数学拓展课,深化课堂变革实验。
加强骨干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落实《温州市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开展“新常规·新设计·新作业”培训,鼓励教师创新教学设计,完善资源库,实现优秀教学设计资源共享。以“关键学习活动”、“关键任务”为抓手,优化备课、上课等常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开展核心概念与能力的专题研究,引导教师明确学生学习目标,精准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将学科核心能力和质量要求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开展“小数学家”培养活动,举办数学文化活动,倡导“做中学”,开展数学益智游戏,培养学生兴趣,提升整体素养,同时规范学生学习习惯。
四、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备课:要求教师除自备课外,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教研组将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上课:保持教学秩序,围绕目标组织教学。讲授要精练,关注学生状态和差异,提倡“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需做好课前准备,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并多样化学习方式,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布置适量,每节课布置一次,形式多样,设计要控制量和质量。批改要正确、及时,书写规范。
检测:改进检测方法,进行多方位评价。除笔试外,还要运用口试和*作等方式,考查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并通过课堂提问、观摩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听课:本学期教师每人听课不少于15节,边听边思,及时评注。
五、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根据教学计划制定教研计划,落实教学常规和组工作。
教研活动要求全体成员准时参加,不无故缺席,并做好记录。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研方式,将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提高学习的针对*和实效*。
组织教师备课、磨课,提高研讨课质量,深化教研风气。
安排好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技能提升。
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教学活动,做好学习笔记,促进教师反思和专业成长。
按照“借鉴中成长、探索中提高、发展中完善”的方针,教师要多问、多听、多看,记录和反思,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丰富数学活动,举办口算过关、思维对对碰等,创设竞争氛围。
六、行事历安排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