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猴年春节:日期与传说
2016猴年春节时间 : 阳历2016年2月8日(星期一) 农历时间:正月初一
春节神话传说
(1) 熬年守岁的传说
“守岁”,指旧年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年到来,也叫“除夕守岁”,俗称“熬年”。关于这一习俗的来源,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远古时期,有一种名为“年”的凶猛怪兽,栖息在深山密林中。它面目狰狞,凶残无比,以各种动物甚至人类为食,让人们闻之*变。人们逐渐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会到人群聚居地觅食,而且只在夜间出没,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 为了躲避“年”的侵害,人们将这一夜视为一道难关,称作“年关”,并想出种种方法来应对: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灭炉火,将家禽牲畜妥善安置,并紧闭门窗,躲在屋里享用“年夜饭”。这顿晚餐因寄托着人们对平安的期盼,所以格外丰盛,人们全家团聚,祭拜祖先,祈求平安度过这一夜。饭后,无人敢睡,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壮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时期,梁朝时期已有多位文人创作了关于守岁的诗文,如“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燃蜡烛或油灯,照亮漫漫长夜,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2) 万年历法与春节的来历
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混乱,立志要制定准确的历法。有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荫下休息,观察到树影的移动,由此得到启发,设计出利用日影计时的“晷仪”。 后来,他又从山崖上的滴泉得到灵感,制作出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计算,万年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会循环一次,天时的长短也会重复一遍。当时的国君祖乙也为无法预测天气变化而苦恼。万年得知后,便带着日晷和漏壶去拜见祖乙,向他解释了日月运行的规律。 祖乙听后十分高兴,将万年留在宫中,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并设立日晷台和漏壶亭,希望万年能够测定日月规律,制定出准确的历法,造福百姓。 一年,祖乙去视察万年制定历法的进度,登上日月坛时,看到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祖乙明白万年已经成功制定出历法,便登上日月阁看望他。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圆之时,旧岁结束,新春伊始,请国君为新年定个节日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为了纪念万年制定历法的功绩,人们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并封万年为“日月寿星”。后来,人们在过年时悬挂寿星图,也是为了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传奇人物。
春节序歌的资料2
春节序曲
春节组曲》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第一乐章"春节序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乐曲欢快热烈。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其主题先由双簧管演奏,再由大提琴重复,最后由小号独奏把音乐推到高潮结束。
"春节序曲",是按照"秧歌"的`结构写成的管弦乐曲。"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手里拿着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起舞。表演形式分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过街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按音乐节奏表演的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大场是热烈火红的大型集体舞,常常走出各种复杂的队形来。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小型舞蹈或歌舞小戏。"秧歌"的开始和结束是大场,中间穿插着小场。《春节序曲》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接着回到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
【春节序歌的资料】相关文章:
1.关于春节的资料?
2.关于春节资料
3.要春节资料
4.关于春节小报的资料
5.关于春节的资料
6.关于春节的资料,
7.谁有春节资料?
8.关于春节对联的资料
关于春节的资料3
山东省的春节
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以示“赶五穷“。曲阜则在初五办“文曲星会“,初五晚上,学生要到老师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师出题做一篇文章,完成后由老师它焚掉,叫做“文曲星会“。
陕西省的春节
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元日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元旦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四川省的春节
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腊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
安徽省的春节
安徽省自年三十中午十二点就开始拜年,一直拜到初一中午十二点为止。并互相较量谁家放的鞭*纸最厚,就表示谁家过年最隆重。年青人则玩“打老窝”的游戏。拜年后,在地上挖洞,放进铜钱,各人用自己的铜板用力掷击,打出洞外的钱就归他所有。寿春于初四迎财神,商家必备鱼头、茨菇和芋艿等供品,谐音“余头”、“时至”、“运来”,以为发财的吉兆。
广东省的春节
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潮州春节节食有菜?、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福建省的春节
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彩。漳州初四称为“接rdquo;,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上在厅上迎神下降。
浙江省的春节
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于一次“关门*”。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江苏省的春节
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苏州习俗: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准安人传说,吃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汤团吃。武进县妇女元旦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湖北省的春节
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湖南省的春节新化元旦必定准备极丰盛的早餐,俗信新年的第一餐愈丰盛表示这一年愈丰收。长沙习俗,有客前来拜年,要放鞭*迎接。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
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跑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未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儿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小孩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就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宅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的响声,这就是“爆竹”的由来。
在*人的观念中,过年是和放鞭*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每年刚进腊月,街巷中就开始有零零落落的鞭*声响起,预示着一年中最欢乐的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也预示着寒冬将逝。过年前日子越来越近,四处的鞭*声也越来越稠密,但是不到除夕,鞭*是不能恣意地成串燃放的,只能单个地拆着放。孩子们因此觉得等待过年的日子来得特别慢。到了除夕,孩子们则早已迫不及待地将长长的鞭*串取出,捆绑在高高的竹竿上,随即是一阵阵急骤的噼啪声划破幽幽夜空。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
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对当时除夕爆竹作了如下记载“除夕之次,子夜相交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不停。”《红楼梦》中也有描绘:“院子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烟火据说是各处进贡之物
说话之间,外面一**的放了又放。又有许多‘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星小*仗。”从这也可以看到旧时新春燃放烟花的盛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但是随着近年来因为烟花爆竹所致的火灾和伤人事故的频繁发生,再加上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的污染,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因此很多人都感叹,如今的春节似乎已经没有了以前的热闹气氛。
所有烟花爆竹不宜在室内燃放,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并且不能在繁华街道、剧院等公共场所和山林、有电的设施下以及靠近易燃易炸物品的地方进行燃放。
桃符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rdquo;,形容初日的光亮。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
桃符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
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贴春联的习俗
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秦叔宝和尉迟恭在*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7]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有关春节习俗的资料4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
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
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
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
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
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
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
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
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关于春节对联的资料5
春节是*最富有特*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下面是小编准备的春节是*最富有特*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关于春节对联,一起来看看吧!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
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上联:红梅含苞傲冬雪
下联: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
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
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
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
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
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上联:金龙贺喜出东海
下联:下联:玉兔辞岁回月宫
横披:龙踞福地
上联:喜谢玉兔留宝在
下联:笑迎金龙常春来
横披:恭贺新禧
上联:玉龙吐宝千重瑞
下联:金莺报喜四时宁
横披:龙年吉祥
上联:春回大地
下联:福满人间
上联:人勤物阜
下联:国秦民安
上联:春光遍草木
下联:佳气满山川
上联:艳阳照大地
下联:春*满人间
上联:寒尽桃花嫩
下联:春归柳叶新
上联:春情寄柳*
下联:日影泛槐烟
上联:有天皆丽日
下联:无地不春风
上联:黄莺鸣翠柳
下联:紫燕剪春风
上联:爆竹传笑语
下联:腊梅吐幽香
上联:锦秀山河美
下联:光辉大地春
上联:风移兰气入
下联:春逐鸟声来
上联:地暖花长发
下联:村幽鸟任歌
上联:东风迎新岁
下联:瑞雪兆丰年
上联:笛弄梅花曲
下联:莺啼杨柳风
上联:莺迁金谷晓
下联:花发锦城春
上联:处处春光好
下联:家家气象新
上联:雪映丰收果
下联:梅传喜庆年
上联:桃红映人面
下联:水绿织克光
上联:爆竹一声除旧
下联:桃符万户更新
上联:春暖风和日丽
下联:第丰物阜民欢
上联:春草满庭吐秀
下联:百花遍地飘香
上联:冬去山明水秀
下联:春来鸟语花香
上联:昨夜春风才入户
下联:今朝杨柳半垂堤
上联:高天冬去苏万物
下联:大地春回放面花
上联:花承朝露千枝发
下联:莺感春风百啭鸣
上联:腊梅吐芳迎红日
下联:绿柳展枝舞春风
上联:穷而有志思壮举
下联:学不自满求创新
有关春节小报资料大全6
春节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你了解有关春节小报资料大全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春节小报资料大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春节小报资料大全图一
有关春节小报资料大全图二
有关春节小报资料大全图三
有关春节小报资料大全图四
有关春节小报资料大全图五
有关春节小报资料大全图六
有关春节小报资料大全图七
有关春节小报资料大全图八
有关春节小报资料大全图九
有关春节小报资料大全图十
猜你喜欢:
1.关于春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2.三年级春节手抄报内容
3.欢庆春节手抄报内容
4.关于春节的手抄报内容
5.家乡的春节手抄报内容图片
6.一年级新年小报大全
7.春节手抄报内容
8.关于春节的手抄报内容
春节资料介绍7
新年到了,大家去寺院时,无论什么身份,无论修行了多久,一定要“轻”,功夫深浅于此即可略见分晓。以下是春节资料介绍,欢迎阅读。
新年烧香祈福小知识
一、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
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养佛、菩萨一定要烧香吗?
不一定。
供养佛、菩萨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
三、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的无私奉献。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的戒、定真香。
四、烧香求财可以得到吗?
不可以。
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
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我们:人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
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
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
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又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当然不会。
五、有人一定要烧大香怎么办?
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一般会限制烧大香,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多,烧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无边罪业。
一定要烧大香的信众,可将大香交给寺院管理人员,统一安排焚烧,焚烧时,寺院里的法师也会为你们祈祷。
六、烧香礼佛应当许什么样的愿?
烧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
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
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
七、礼拜佛菩萨,上几支香为宜?
上三支香为宜。
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
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
八、寺院里供的佛菩萨很多,给每个佛、菩萨都要烧三支香吗?
不一定。
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它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
当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超过三支香为宜。
九、把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确吗?
不正确。
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
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
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
现在有人将一把香点燃以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烧伤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烧坏拜垫和器物,更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实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么方法供养佛菩萨功德最大?
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春节的资料短文8
导语:我的家人都爱放花*,快到春节了,爸爸就找妈妈商量着买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资料短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照宁波的老规矩,过年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
腊月初八一到,人们就意识到了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新的一年也即将从这里翻开美好而崭新的一页,这一天大家就各自忙活开了,香喷喷的腊八粥里,布满了各形各*的米果子,孩子当然是不能放过的,我们常常争先恐后地品尝着这来之不易的腊八粥,那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米果,就像在开一个小型的农业展销会,布满情趣的民俗让喝粥的人们那寒冷的身心得到温暖。腊月中旬,许多商场都有“迎新春”促销活动。那时候的衣服可便宜了,平时两百多元一件的棉衣,此时一百多就可以买到了。因此,人们总会在这时不约而同地来到商场,在“人山人海”中挑选称心的新衣服。
最有戏剧*的要算是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了的。许多人家都供奉着一位叫灶王爷的老神仙。他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一年来的好坏事。
过了二十三,人们就更忙了。大家必须准备过年用的东西。
除夕到了,家家赶做年菜,到处飘着酒肉的香味。门上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和倒“福”字,屋里也贴好了各种各样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声日夜不绝。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须赶回家来吃团圆饭。吃完团圆饭后,长辈们还要给孩子们发压岁钱。这一夜,很多孩子都会把压岁钱压在枕头底下。
正月初一我们都赶着拜访亲戚。晚上,就都又要忙活开了,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要上前搀和一下,帮助长辈做春卷,裹汤圆,薄皮甜馅,蕴含着我们对新年美好未来的期盼与憧憬。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就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家家都在吃“宁波汤圆”。吃过晚饭后,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到公园看灯展。这里的灯种类很多——走马灯、宫灯、纸灯,还有纱灯……
过了正月十五,年味儿也如*烟一般,淡忘了。大人们还是要照常去忙碌地工作,我们又要开始紧张地学习了。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的。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了: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的,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的。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的。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的,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关于环保过春节的资料9
春节来临、普天祥和,每个人都在兴奋和忙碌中等待这个幸福快乐的节日。但大家不要忘记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以下给大家分享关于"环保过春节"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连续*霾天气已为我们叩响了警钟,现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厉行节俭、绿*消费已是刻不容缓,是直接关乎到我们生命质量和安全的头等大事。
一、厉行节俭绿*消费:
首先是各项筹备过节活动应讲究绿*低碳。比如购置生活物品和礼品时要讲究节俭实用,适度消费,去超市商场购物时少用塑料袋,节日消费少用一次*产品;拒绝过度包装,杜绝各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礼品盒。
其次节日期间各种庆祝活动应坚持节俭和低耗,避免过度耗费电力能源及水资源,粮食等;不以放大型烟花为荣;守岁、聚餐时坚持不浪费、不过度狂欢、不贪食野味、做光盘一族,适量点餐,剩餐打包,拒绝剩宴,节俭才是大伙最值得尊重的新时尚。这些不仅是一种行为文明,更是一种绿*生态智慧。
二、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
近年来,燃放烟花爆竹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碳粒等颗粒物,是春节空气质量差的罪魁祸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每逢除夕鞭*炸响,*烟弥漫,空气刺鼻,全国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垃圾竟达数万吨,还常有房屋起火、人员受伤的事件发生。
为了我们自己和他人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不焚烧垃圾、鞭*纸屑、塑料、树叶等。以减少空气污染,降低pm2.5,让我们呼吸到清新干净的空气,以提高生命生活质量。希望大家选择电子爆竹、喜庆音乐、鲜花等新颖安全的庆祝方式;选购安全低污染的环保爆竹;自觉少买一串鞭*、少放一枚礼*。积极营造文明安全洁净宜居的生活环境。
三、少驾或不驾车辆、乘坐公交、骑自行车或步行:
现在车辆很多,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更是用车高峰,但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尾气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加剧温室效应,污染空气,使人患呼吸道疾病甚至癌症。
倡议大家少驾或不驾车辆,乘坐公交,在暖好的天气里一起骑自行车或步行更能增加亲情锻炼身体。让绿*出行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添加一份绿*,获得一份健康。
四、倡导不使用少使用或重复使用塑料袋:
塑料袋的广泛使用制造了严重的白*污染,春节期间大家更会使用从而制造大量的塑料垃圾,许多人对塑料垃圾焚烧处理,在塑料焚烧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世界公认的强烈的致癌物质二恶英,它的毒*十分大,是*霜的900倍,有世纪之毒之称,万分之一甚至亿分之一克的二恶英就会给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二恶英除了具有致癌毒*以外,还具有生殖毒*和遗传毒*,甚至还能严重破坏臭氧层,直接危害子孙后代的健康和生活。
研究表明二恶英不仅容易导致孕妇流产或产下畸形儿,而且会损害肝脏与免疫系统。若女*在二、三十年中积聚了大量二恶英于其体内,并通过哺乳把这些污染传给其小孩,足见危害之重。倡导大家不使用少使用或重复使用塑料袋,使用环保布袋,从而尽量少产生塑料垃圾,并且一定做到坚决不焚烧塑料垃圾,应该填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