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辨字组词:
尾()炊()歇()诲()
娓()吹()息()海()
二、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3、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
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师恩难忘》教案之四,希望对你有帮助!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学习作者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走近人物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师恩难忘》这篇文章,了解到作者刘绍棠在这篇回忆录中,偶遇小学老师田老师的情形,并引发他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走近刘绍棠笔下那位口才、文笔都很好的田老师,走进刘绍棠的内心世界……
2.齐读课题。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直奔重点,对比理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为文中的“我”最难忘田老师的是什么?(故事教学法)
(2)想想你们一年级时老师是怎么教学这一课的?对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教学方法?为什么?
(3)品读重点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引人入胜”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个故事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你也能娓娓动听的来讲述这个故事么?
(二)“春雨点点”悟“教诲”之质
1.田老师的故事启蒙让年幼的“我”有哪些收获?请学生回读故事教学法这一部分,讨论交流。(学生联系故事,明白可以学到知识,体会到快乐,明白做人的道理,爱美护美懂得保护环境等等)
2.品读重点句“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1)从“上千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什么?
(2)为什么这里要用“春雨点点”作比喻?滋润着我的到底是什么?再次引导学生体会教师教学之道背后的深刻内涵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三)“恭恭敬敬”感“教诲”之恩
1.品读重点句: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1)回读全文,搜索田老师对“我”的文学上的启蒙是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2.联系课文体会:
(1)他口才、文笔都很好像田老师那样有丰厚的文化积累。
(2)编写故事中体现出来的想象力、遣词造句、做人到里的渗透等诸多功能像田老师那样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表达水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像“我”那样用心、专心,才能学有所成。
3.体会“恭恭敬敬、行礼”以及文章题目《师恩难忘》《教师引进门》等表达出来的对田老师的敬意。
4.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点题的作用)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的心中此时此刻也一定勾起了对曾经教育培养自己的一位位老师的回忆,那就借大作家来表达我们心*同的这份难忘师恩。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纵观全文,说说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2.我们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田老师爱讲故事的事例,平常,普通,但却典型,具体。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中心。刘绍棠难忘的是“插柳之恩”,是田老师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所以在学习的四年里,有很多课,很多事,也有很多故事可以写,作者唯独选择了“小诗故事教学”这一课。小诗是一种古典文学的熏陶,故事是现代文学的影响,更让“我”感受到了神奇的文学想象力。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事例与中心的一致*。
作业设置:
1.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
2.推荐阅读:
魏巍《我的老师》,鲁迅《藤野先生》。
板书设计:
1.师恩难忘概述口才好文笔好
举例故事教学法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总结教诲之恩感激难忘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3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方法一:谈谈自己喜欢的老师,为什么喜欢?
导入方法二:(1)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愿意听吗?(2)老师讲自己的小学老师——傅伟元的勤奋学习的故事:这个人是我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叫傅伟元,是从上海下放在我们溧阳新昌山南大队新彭村的知青,他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他非常勤奋,爱书如命,嗜书成癖,几乎用自己所有的钱都用来买书,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学识受到了乡里乡亲的敬佩,在我们学生眼中,他很了不起,可惜他没教我们多久,因为他得了癌症。在我们去看他的时候,除了他干瘦的身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他满屋子的书籍让我大为吃惊,因为书籍像海,这数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像。他是我最难忘的小学老师。你知道傅老师为什么是我最难忘的小学老师吗?(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位作家写自己难忘的一位小学老师的,这个作者是刘绍棠。(介绍刘绍棠:当代著名作家。作品有《青枝绿叶》等。)
2.揭题:著名作家刘绍棠对他的小学老师田老师难以忘怀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难忘的是什么呢?(提出读文要求:读准字音,在重点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粗略知道文章大意。)
2.指名分段朗读,交流反馈。
(1)读好自然段,学习生字词。
第一自然段:可以教多音字“正”。
第二自然段:可以教——“他口才、文笔都很好。”这句话可以换成另一种怎样的说法?
第三自然段:一定要给孩子解释那首小诗为什么属于第三自然段,并朗读好。
第四自然段:读准“娓娓动听”。
第五自然段:教学生写“牵”、“歇”两字。
再教“娓娓道来”的意思。第一步:查词典。第二步:你觉得田老师口才好吗?他说话吸引人吗?第三步:你也来试试娓娓到来地讲讲这个故事。先练习后指名学生读。
第六自然段:接着“上面的教学”教“身临其境”与“恍如”两词。可以指导易读错的字:“戛然而止”的“戛”;可以知道易写错的字:惊醒的“醒”。
第七自然段:可以指导易写错的字“滋润”的“滋”。
第八自然段:可以指导易写错的字:“恭恭敬敬”中的“恭”字。
第九自然段:如有必要可以指导“诲”的读音。
3.再次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注意教学生概括一件事情的方法是:讲清楚谁干了什么?)
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三、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段。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这件事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意思。
(一)阅读质疑
1.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提出质疑。
预设:(1)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或为什么说是田老师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2)师恩指什么?
(3)“我”为什么会难忘师恩呢?
(二)探究感悟
引导理解: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1.抓住第7自然段中“我听得人了迷”这句话,体会田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结合“身临其境”“发呆”“惊醒”等词语理解感悟。)
2.从“听了上千个故事,犹如春雨点点”等内容体会对“我”的影响之大。
3.抓住“在文学方面,让我开了窍”这句话,理解体会田老师编故事对“我”的影响。(理解“开窍”词意。)
五、课堂书面练习:练习册13或者做下面的题目。
题目:学以致用。根据意思写出成语,然后把成语用到句子中,再选择其中两个造句。
1.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吸引人。()
2.引人进入佳境。现多指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
3.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4.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A.读了《黄果树瀑布》,我仿佛(),完全陶醉在奇山秀水中了。
B.演奏会上,音乐(),听众一片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C.姥姥在月光下悠闲地摇着蒲扇,()地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D《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我两天时间就把它看完了。
造句:
(1)
(2)
《师恩难忘》第一课时教学反思4
我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喜欢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练习分段。站在学生的角度,我想象那一定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且不说有些课文本身结构就比较模糊,让学生分段有点勉为其难。单从学生学习心理出发,刚接触新课,他们肯定不能明白作者构思的来龙去脉,即使上完整篇课文,又有几个学生能很明白作者的意图呢,本来嘛,学习写作对小学生是一件头疼的事,更何况去揣摩作家的构思!
“学程*”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语文教师要反思第一课时让学生练习分段的传统教学习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什么时候练习分段,甚至某篇课文分不分段都应当认真思考一下。
回到《师恩难忘》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课文上,因为学生的朗读拖拉特别严重,标点符号以及段落的停顿读不好,有些长句子容易读破。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让学生了解一些表达方法。比如:第一环节,尝试听写课文生词、成语和最后一段中心句,然后从朗读中心句入手,了解这句话点明题意的作用,告诉学生自己写文章时也要注意篇末点题。再如:第三环节,整体把握一下,作者写田老师是抓住了一个典型事件写的,这件事从哪儿写到哪儿,是一件什么事。许多学生寻找时都找了3——6自然段,那么第7自然段和上面的事件有什么联系?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发现,第七自然中的“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是对上文事件的概括。从而明确了段之间的联系,并学习运用重点句子概括段意的方法。接下来同法练习概括1、2自然段段意和8、9段段意。
这篇课文我从学习表达的角度帮助学生练习分段、概括段意,自己觉得比较顺手,至于后面的课文怎么设计分段练习,视具体情况处理。
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者参与我们的讨论,让语文教学变得简单、有效,让师生从语文学习中找到快乐!
《师恩难忘》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谈谈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当学生说到田老师“故事编得好”时,我就让学生结合我出示的几个成语(引人入胜、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春雨点点等)来描述一下田老师编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读课文中带有这些成语的句子,目的在于让学生勾勒出田老师讲故事的情景。
两个问题的解决比较满意——为什么“这些故事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学生默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时,一个学生说到田老师的故事还蕴含着做人的道理。这时,我启发他们田老师的故事不仅教给我道理,还给了我知识——让我了解了小诗的意思;田老师的故事还让第一天上学的我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后来,我说:一个故事教给我一个道理,上千个故事就教给我上千个道理;学生接着说一个故事带给我一份知识(一份快乐)……通过说这三句话,“一个”到“上千个”数量的递增,学生很自然地就领悟了“春雨点点”的含义,因此在这时候请他们回忆古诗,他们就能准确地说出田老师的故事真是“润物细无声”哪!
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在理解“春雨点点”之后,我让学生了解刘绍棠成为作家后的一些成就,再回头来看看自己的启蒙老师,想想这其中有什么联系,这个时候学生就自然理解了“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一句的含义。后来请学生联系课文原来的题目《老师领进门》来谈谈,他们就知道是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的大门。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朗读指导太粗糙,学生感情不到位;对一些重点词句的感悟还不深入,使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想想自己的教学,与文中的田老师比一比,真是惭愧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