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其中除夕和正月初一是春节的高潮。在这段时间里,我国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主要包括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迎新、祈求丰收等内容。与春节相关的一个民间传说是关于一种名为“年”的野兽,据说每逢寒冬即将到来时便出现食人,使人们不得安宁。在与这种凶恶的野兽搏斗中,人们发现它害怕火光和响声。因此,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年”出现时燃起大火,点燃爆竹,将其驱赶。此后,人们开始用挂红灯、放爆竹、吃年夜饭等方式来庆祝新年。
除夕夜,顾名思义,“除夕”中的“除”字意味着“去除、更替”,代表了月末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意味着结束旧岁,迎接新的一年。而除夕夜则是农历全年的最后一个晚上。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人们通宵达旦,等待新年的到来。家人团聚一堂,一边包饺子,一边等待,展现出耐心和期待。
过年习俗调查报告2
一、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
二、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表演。今
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三、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四、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票取回。
五、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3
春节年关将至,热闹的气氛感染着每个人,欢乐的时光陪伴着每一刻。小年夜的喜庆,除夕晚的欢乐,春节的气息扑面袭来。在这些传统节日中人们分享着彼此的幸福和喜悦,收获着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
传统节日是我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传统习俗,他们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才彰显了民族的特*,也代表了民族的传统信仰。此外,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都是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
经过寒假的仔细调查以及走访,我逐渐地把我所在地的节日习俗整理在一起。在整个过程里我既体会到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特殊含义。以下就是我整理出来的过年时的节日习俗。
1、小年夜
小年夜是个喜庆的日子,也是欢乐过大年的冲锋号。一家人团圆在一起乐呵呵地围桌吃饭、聊天,分享这一年的收获和喜悦。在我们这里小年夜是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三号。在这一天我们一般都会到祠堂(我们当地的话叫做“厅屋”)祭祖,这个仪式是要整个族人都参加。
2、扫屋
过年的时候,什么都需要有个新面貌,所以连屋子也不例外。“扫屋”也称“扫尘”,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知道是打扫卫生。一般情况下“扫屋”是定在二十四号。由于现在的人都不太讲究以前的规矩,只要在大年夜前做完就可以了。“扫屋”在当地寓意为扫去晦气,迎接新一年的好运。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基本上全家人都要参与进来。
3、做年糕
民以食为天,吃才是最实在的事情。所以过年的时候肯定少不了吃的东西——年糕。我们当地的年糕都是手工制造的,自给自足的。现在还保持着相当传统的制作工艺,都是比较古老的制作方法。我们使用的工具也是近“石器时代”的工具——石磨。首先制作年糕的第一步就是将普通的大米用石磨磨成粉状,这个过程完全是靠力气来完成的。有了“米粉”这个原材料就可以开始制作年糕了。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最后得出图片中的成品。它的寓意为步步高升。这种年糕的味道甜甜的,嚼起来很有韧劲,是不错的过年佳品。
4、贴春联
这是过年重要的习俗,在很多地区都很流行这样的传统。除旧换新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每家都希望新年有新气象,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春联也不例外。春联的贴法在我们当地还是保留着古老的传统。比如哪个贴左边,哪个贴右边都是有讲究的,还有就是很多春联都是那些老一辈的人自主创作的,完全手工制作。这样的春联既有特*,又能准确的表达主人家的新一年的期望与祝福。
5、大年三十
这是最隆重的一天,也是最喜庆的一天。所有人都会在这一天变得生龙活虎,精神抖擞。当地人很早就吃过晚饭,然后家里的人都出转悠,拜早年。小孩通常都是最开心的人,因为他们可以在这一天玩个不停——放鞭*、玩游戏、买东西。我们当地还有一个*俗,就是在除夕夜的整十二点要祭祖。大家都会把自己准备好的年货供奉给祖先,祈求保佑平安幸福。这个仪式完成后就是热闹的时候了,各家各户会尽情地燃放鞭*,烟花。热闹的气氛会随着漂亮的烟花和响亮的鞭*声直到天亮。
6、长寿米粉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开年第一天是欢乐的一天,家家户户洋溢着幸福,分享着快乐。大年初一,所有小孩都要起床很早,然后见到大人就要问候。这种不变的习俗一直被默默的传承下来。这一天的早餐一般都是吃米粉,一家人一起开心的吃着米粉,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因为米粉形状都很长,所以它寓意着健康长寿。因此吃米粉的时候,老人吃的米粉越长越好,这是对他们的祝福。
7、回娘家
人人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的水”,可是我们当地嫁出去的女儿每年的正月初二都要回娘家。每个嫁出去的女儿都会精心准备好要带回去的东西,而且还要带上孩子。其实她们的父母能看到自己的女儿回来就已经很开心了,根本不会在乎他们有没有带东西来。亲情是永远无法割舍的。有哪个父母不惦记自己的孩子,又有哪个子女不想家的?
随着大年初五的带来,人们欢乐的情绪开始沉淀下来,为新的一年奋斗做好准备。这一天被当地人称为“散节”,意味着欢乐的春节要告一段落了。我的调研也随着“散节”的到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元宵节的习俗调查报告4
元宵节是*的传统节日,大家知道这个节日有哪些传统的习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元宵节的习俗调查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调查人:黄铭、赖宣琪、饶琳嘉、孙艺*
调查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潮州城乡春节及元宵节的习俗,丰富我们的寒假生活,锻炼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决定对这一课题进行调查。
调查地点:潮州市牌坊街
调查对象:牌坊街的街坊邻居、路人
调查时间:2XXX年1月31日星期二
调查方式:我们几位同学是以对牌坊街的街坊邻居、路人进行个别询问的方式来进行了解。
调查过程:我们分为两组,每组两人,每组负责牌坊街的一段,对牌坊街的街坊邻居、路人进行个别询问,根据被询问人的身份,来确定询问的问题,例如:在卖春联的店铺里,我们询问店主“人们一般在什么时候贴春联?”“春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调查过程中,人们的态度各所不同,有的人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把自己所知道的都一一讲给我们听;有的人的态度很不好,不回答我们的问题,给我们的调查增加了难度。
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潮州城乡春节及元宵节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主要有:
贴春联,一般是在腊月二十四“神上天”的时候或者在除夕那天,春联的内容根据人们的喜好,有的是关于花草树木,有的是关于“福”、“财”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人们盼望新年新气象,图个好兆头的愿望;
祭拜祖先,贡品主要有:鸡、鸭、鹅、鱼、猪肉、水果、茶叶、酒、白果、粉丝等等;
吃年夜饭,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寓意着团团圆圆,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鱼),吃芹菜、蒜,寓意着有钱藏;
放烟花爆竹,营造一个热闹的氛围;
迎老爷,每个村庄都会按惯例举办游神,各村落的迎老爷活动都会延续到二月。节日当天,各家各户都会摆上香案,在香案上放小一点的香烛,摆上祭品,一般都是猪、鸡、鱼之类的,再摆上用甜糯米做的糕、寿桃之类的面制品。随后还要集中起来摆上一个代表该群体的香案,摆上供品和大量的糕点、水果。点上三根大概两米的贡香,同时还要摆上一个总的祭坛,祭坛上的供品也是非常丰盛的。在举行仪式的大宫殿入口处,还要供奉整头猪、牛、羊,还有用甜糯米糕做的一些寿桃,摆成一座小山的样子层层叠放着;
拜年,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大桔和一些橄榄,寓意着大吉大利。人们会去亲戚朋友家拜年,长辈会分发压岁钱给晚辈;
7.初七吃“七样羹”,“七样羹”是指: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蓝等蔬菜同煮,寄寓“新(芹)春(春)发(蒜)大财(大菜),久(韭)合(厚合)各人(芥蓝)”。
元宵节的习俗主要有:
吃甘蔗,寓意着新年不蛀牙;
吃团圆饭,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迎花灯,小孩子会请长辈或自己制作一个可爱的花灯,等到元宵节晚上,孩子们就会三五成群地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的花灯,有:萝卜灯、桔子灯、纸花灯等等。
调查体会:通过这次调查,我们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胆量,知道了在调查的时候要有礼貌,热情大方,不能犹豫不决,这样才能成功。了解了潮州城乡春节及元宵节的习俗,明白了我们应该将这些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小学生“春节的习俗”调查报告范文5
一、调查目的
了解*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春节期间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形式,询问长辈。
2、跟爷爷奶奶准备、干活,亲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3、查阅资料,了解春节习俗。
四、调查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爷爷早早把我叫起来,我们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彻底清扫一遍。我问爷爷这时打扫有什么讲究呢?
爷爷告诉我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再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爷爷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爷爷,‘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哈哈,这是因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爷爷,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你呀应该多读书了,等会儿我给你一本书,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欣赏*和实用*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点心应有尽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奶奶说,你这孩子,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还要守岁呢!
“守岁什么意思?快给我说说。”
爸爸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我们有说有笑的吃着年夜饭。“妈妈,苹果我们总吃,今晚你怎么还摆一大盘呢?”“这你不懂了吧,这叫作‘平平安安’这桌上的瓜果可都有说法”。
“年夜饭这么有讲究?”我缠着奶奶给我说道说道。
原来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现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看晚会,谈笑畅叙。
4、放爆竹
12点的钟声刚敲响,爸爸就去点响了鞭*,“啪”“啪”……声音真大,我赶紧捂住了耳朵。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后,人们就用火*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制筒,也称爆仗或*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声总是连绵不断。
5、拜年
初一那天,我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妈妈、奶奶也打扮得整整齐齐,我们出去拜年了。我之所以这么积极早起,是因为这一天我会收到好多的压岁钱。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了拜年的许多知识。新年的初一,人们穿戴整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五、调查结论
我们*春节的这些习俗,其实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小学生调查报告春节的习俗调查报告6
小学生“春节的习俗”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xx年春节期间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形式,询问长辈。
2、跟爷爷奶奶准备、干活,亲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3、查阅资料,了解春节习俗。
四、调查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爷爷早早把我叫起来,我们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彻底清扫一遍。我问爷爷这时打扫有什么讲究呢?
爷爷告诉我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再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爷爷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爷爷,‘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哈哈,这是因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爷爷,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你呀应该多读书了,等会儿我给你一本书,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欣赏*和实用*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点心应有尽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奶奶说,你这孩子,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还要守岁呢!
“守岁什么意思?快给我说说。”
爸爸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我们有说有笑的吃着年夜饭。“妈妈,苹果我们总吃,今晚你怎么还摆一大盘呢?”“这你不懂了吧,这叫作‘平平安安’这桌上的瓜果可都有说法”。
“年夜饭这么有讲究?”我缠着奶奶给我说道说道。
原来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现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看晚会,谈笑畅叙。
4、放爆竹
12点的钟声刚敲响,爸爸就去点响了鞭*,“啪”“啪”……声音真大,我赶紧捂住了耳朵。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后,人们就用火*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制筒,也称爆仗或*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声总是连绵不断。
5、拜年
初一那天,我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妈妈、奶奶也打扮得整整齐齐,我们出去拜年了。我之所以这么积极早起,是因为这一天我会收到好多的压岁钱。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了拜年的许多知识。新年的初一,人们穿戴整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五、调查结论
我们*春节的这些习俗,其实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小学生有关春节的习俗的调查报告7
一、调查目的
了解*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春节期间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形式,询问长辈。
2、跟爷爷奶奶准备、干活,亲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3、查阅资料,了解春节习俗。
四、调查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爷爷早早把我叫起来,我们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彻底清扫一遍。我问爷爷这时打扫有什么讲究呢?
爷爷告诉我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再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爷爷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爷爷,‘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哈哈,这是因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爷爷,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你呀应该多读书了,等会儿我给你一本书,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欣赏*和实用*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小学生“春节的习俗”调查报告8
一、调查目的
了解*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20xx年春节期间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形式,询问长辈。
2、跟爷爷奶奶准备、干活,亲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3、查阅资料,了解春节习俗。
四、调查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爷爷早早把我叫起来,我们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彻底清扫一遍。我问爷爷这时打扫有什么讲究呢?
爷爷告诉我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再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爷爷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爷爷,‘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哈哈,这是因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爷爷,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你呀应该多读书了,等会儿我给你一本书,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欣赏*和实用*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点心应有尽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奶奶说,你这孩子,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还要守岁呢!
“守岁什么意思?快给我说说。”
爸爸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我们有说有笑的吃着年夜饭。“妈妈,苹果我们总吃,今晚你怎么还摆一大盘呢?”“这你不懂了吧,这叫作‘平平安安’这桌上的瓜果可都有说法”。
“年夜饭这么有讲究?”我缠着奶奶给我说道说道。
原来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现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看晚会,谈笑畅叙。
4、放爆竹
12点的钟声刚敲响,爸爸就去点响了鞭*,“啪”“啪”……声音真大,我赶紧捂住了耳朵。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后,人们就用火*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制筒,也称爆仗或*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声总是连绵不断。
5、拜年
初一那天,我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妈妈、奶奶也打扮得整整齐齐,我们出去拜年了。我之所以这么积极早起,是因为这一天我会收到好多的压岁钱。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了拜年的许多知识。新年的初一,人们穿戴整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五、调查结论
我们*春节的这些习俗,其实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年货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参考9
到了春节,购买年货可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其实,这买年货和春节的习俗是息息相关的。不信?我们来做个小调查吧!
一、年年有余篇
在过年期间,许许多多的人都买了鱼,就连我们家也买了这个小家伙。为什么要买鱼呢?这是因为:在除夕年饭中,鱼除了象征年年有余的吉祥意义外,还有隐秘的镇邪意义。早在汉代画师所绘门上的扣环,多有鱼?作镇邪物。唐代的屋门、柜门、箱门等,都盛行鱼形拉手,以示镇邪的功能。这影响了后世除夕年饭的“鱼俗”。在我调查的人中,就有80%的人都买了鱼呢!
二、团团圆圆篇
民间有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所以到了过年的时候,总有不少人去超市购买汤圆粉、白糖、红糖……在我调查的人中,就有70%的人买了汤圆粉。
三、甘蔗篇
在大年三十那天上街,总会看见许许多多的人扛着甘蔗,有的还扛着两根,这是为什么呢?俗话说,过年吃甘蔗,一年甜到头。在春节,有在家门口放甘蔗的风俗,昆明人俗称“抵门杠”。人们一般在年三十将两根甘蔗对称地放在大门口,到除夕跨年的那一刻,再把甘蔗颠个筋斗,表示“翻梢”,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两根甘蔗则代表好事成双,象征步步高升,甘蔗越吃到后面越甜则寓意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越过越甜蜜。在我调查的人中,许许多多的人都买了甘蔗,就连我也买了长长的一根呢!
四、……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春节时我们买的年货和春节的习俗都是离不开的,大家都希望新的一年能够红红火火、岁岁平安……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也能如此——学习步步高升,日子过得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