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一则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知识目标:
揣摩人物语言中隐含的思想情感,准确把握朗读的语气。能力目标:
让学生对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情感目标:
领悟故事隐含的寓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对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
教学准备:
歌曲《愚公移山》
教学流程:
一、学生自由朗读,达到基本顺畅的水平。
二、每四人一组,由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纠正。
三、师生比赛:
教师朗读,学生选定一人(或自荐)朗读,其他学生评判,指出应改进的地方。
四、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
五、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读课文时,学生体会两场争论的内容: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争论,另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争论,引导学生体会两场争论的区别。
分角*朗读第二、第三段,先由小组进行,教师点播,然后齐读。注意体会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语气有何区别?
愚公之妻的怀疑是出于关心,提出实际问题,语气较轻;而智叟则是讥笑、责难,阻止愚公去移山。
移山的结果如何?齐读第四段。
六、分析愚公移山的原因、遇到的困难,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愚公为何要移山?(大山阻塞,去山南要绕道而行,或出入不便)
在当时的条件下,移山有何困难?(山体庞大,工具简陋,劳力不足,路途遥远)
既然移山困难重重,愚公为何不放弃?
太行、王屋二山最终是靠神的力量移走的,作者为何这样设计结尾?(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恰恰说明愚公精神感人至深。)
七、愚公移山的意义。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人的子孙后代。他明知山高路远,人老将少,工具简陋,困难重重,仍然去移山,看似愚蠢不可及,但他深悟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站得高,看得远,实则不愚。
如今,我们仍可见到愚公精神。例如1998年的长江、嫩江洪水肆虐,处处告急。面对此情此景,“洪水无情人有情”,正是广大*民手牵手,肩并肩,众志成城,抵御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
智者或许认为搬家或绕道是明智之举,但实则是就事论事,从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自然不可改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智叟在愚公的驳斥下哑口无言,可知他是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的人。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那溃堤面前人往高处走便是了,大可不必“严防死守”。如果遇事畏难退缩,何来“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更不用说如今的“南水北调”了。
今天我们可以不移山也不搬家,而是打隧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这种精神接力。苦干加巧干才是成功的关键。
八、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会遇到一座座“山”,希望你们也像愚公一样,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当然,也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九、布置作业:
你对课文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充分发挥想象,描写愚公等挖土运石的情景。
第2篇:愚公移山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有关古代寓言的粗浅知识。
②掌握具体语言环境中文言词语的含义,了解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③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增强对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的直接感受能力、诵读背诵能力。
3、情感目标:
理解本文的寓意,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内涵。
2、认识愚公生动的形象,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课文认读
1、听课文录音,注意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文句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2、分小组自学实践,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3、学生提出质疑,以学生互相解决疑难为主,老师点拨。
(三)课文研读
1、愚公移山的背景。
2、了解移山的原因、好处、态度、方法、影响、艰巨。(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3、分析愚公与智叟对话的内涵。
设问:a、智叟与愚公对话时的神态是怎样的?
b、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c、愚公为何长息?
d、作者给这两位人物命名是别有用心的,有何深长意味?
4、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抓住诚分析。
5、试着背诵课文,进一步理解愚公形象。
(四)课文赏读
1、欣赏名画: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感受愚公精神。
2、齐诵课文。
3、名曲欣赏:江涛的《愚公移山》,颂扬愚公精神。
4、试背课文。
5、概括小结。
(五)课文创读
组织学生讨论:
1、学习了《愚公移山》一文,你受到什么启示?
2、我们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为什么?
3、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愚公精神存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六)作业布置
1、必做题:背诵全文、整理课堂笔记
2、选做题:习作实践
①文中对愚公、智叟两位人物的命名很有创意,请以傻哥不傻,美人不美为题写一篇400字短文。
②我为愚公唱赞歌。
③心中的愚公。
板书设计
长息(年高志短)
愚公
智叟
眼
笑(残年余力)
鼠
光
目
长
寸
远
对
光
不愚
比
不智
人力的无穷
第3篇:课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范文
学习目标:
1、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
2、明确故事寓意
3、正确理解有关实词、虚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
1、明确故事寓意
2、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神话*彩结尾的作用
2、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和思维训练来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让学生在泛读感知、品读感悟、研读迁移中,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2、通晓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3、理解词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属于文学作品范畴。愚公是作品中一个艺术形象。这是一幅放大的书中插图,请说出图中各种景物、人物的名称。(太行、王屋二山、云层、夸娥氏二子、愚公。教师板书课题: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篇带有神话*彩的寓言故事,本文选自《列子·汤问》。这篇故事的内容是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仔细体会。
二、检查作业
1、注音
箕畚()
始龀()
穷匮()
亡以应()
魁父()
2、解释加点的词
惩山北之塞()
指通豫南()
毁山之一毛()
寒暑易节()
三、师范读课文
1、对照书中的注音,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读流畅。
2、学生齐读课文。分小组或分男生女生读。
3、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习后,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读出语调。
四、学生品读课文
1、理解读。对照书中的释义,默读课文。教师检查阅读效果,根据教师提示的要求,学生读特定的句子(如教师提示:请读出写愚公移山方法的句子,原因的句子、结果的句子)
2、理解说。(每个同学根据老师提出的说的内容和要求,先个人思考,后小组交流,
每一小组推派一人在全班交流)
①说故事内容
②说故事寓意
③用现代文分角*表演。
3、理解写。①感悟道理:愚公不畏困难移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后代人。愚公认识山不加增,人力能战胜自然的道理。
②设计板书:
苦
愚
愚公:利
移山
不愚
公
理
移
山
智叟:知难而退
无所作为
不智
讥讽阻拦
五、课堂检测
1、注音:
万仞()
孀妻()
迂()
曾不能()
一厝()
朔东()
智叟()
2、解释词语
惩_____
险______诸______
箕畚_____
心_____
虽_______
匮_______感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文中文言词的含义
2、体会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学生提出质疑的词语,互动解疑
2、小组汇报交流网上搜集到的信息
3、背诵课文某一段落
二、品读课文。
(教师设问激思,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以下设疑供选择。)
1、愚公的年龄有多大?
2、小男孩有多少岁,父亲可疼他?
3、愚公妻子和智叟话的结构相似,都对愚公的体力提出了质疑,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4、江*大桥中的*是什么含义?地名或企业名中有类似的词吗?请举例。
(江阳工业园区、淮*市)
三、检测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其妻献疑曰()年且九十()
①惧其不已()②
其如土石何()且焉置土石()
以君之力()
③*蛇之神闻之()无陇断焉()
魁父之丘()④
汝心之固()且焉置土石()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四、研读课文
(一)阅读思考,探究迁移。(以下设疑供选择)
1、能不能以智公移山为题?
2、如果没有玉帝的被感动,愚公的志愿最终能实现吗?
3、文中为什么要安排邻人相助的情节?
4、有人说面山而居不如背山而居,根本不需要耗巨资(人资,物资)去移山。
你认为对吗?
5、想一想,在**历史上,在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中,在你的学习生活里,会遇到山吗?面对山,我们应抱怎样的态度?
(二)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
(三)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学生自测自评自结。
(四)小结参考:
1、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自然或社会的现象,就借助于幻想中具有超人智慧的力量的神来解释问题。神话往往代表了古代*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2、愚公的精神,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因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是伟大、艰巨的,必须有坚毅的精神才能完成。所谓绕道搬家,是屈服于自然,是害怕困难、逃避矛盾的心理表现。
五、布置作业
1、书后思考练习
2、背诵全文。、
3.以有志者事竟成为话题,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