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数学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分数与除法数学课件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分数与除法数学课件

分数与除法数学课件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有效的教学设计需要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有效地把握学生认知基础、有效地定位教学目标、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本课教学主要是学习分数除以整数,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有了分数乘法的学习基础,学生们能够很快适应这一课的学习方式,本课的逻辑起点是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因此我从现实中的分数乘法问题和找一个数的倒数引入,帮助孩子们复习前知,当学生体会到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后,再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除法计算的必要*,为后续的学习架好了阶梯。

在准确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后,如何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本课如果仅仅关注学生是否会算了,那是不够的,在设计中,我们还应关注表象后的更深层元素,如:学生们对算理理解了吗?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到增进?他们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态度?等等。因此,在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我的着眼点是不仅使学生会算,更是通过对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们深刻认识这样算的道理,突出“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涂一涂、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态度,获取一种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直接反映。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经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充分借助图形语言,将抽象变直观,帮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以及“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方法的合理*。接着变换探索的角度,呈现一组算式,在运算、比较的过程中再次使学生验证*作活动中发现的规律。给学生表达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的空间,如: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法是怎样的?你的想法是怎样的?学生在自主表达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原始体验,再通过教师的适度点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2篇:分数与除法教学课件

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一个事件与所有事件的比例。那么大家知道分数与除法有哪些联系?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3.8+1.29=0.6×0.5=

12一3.6=7.4?3.6=

2.14+0.6=1.5÷0.3=

2.口答

(1)表求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

(二)教学实施

1.学习教材第65页的例1。

(l)投影出示例题。

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2)请学生读题。

(3)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4)指名学生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

我解答这道题列式是1÷3,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就是把1个蛋糕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1块的就是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

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3和都表示*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

2.学习例2。

(1)板书例题。

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4

老师: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3块月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得到4个,3块月饼共得到,12个,平均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合在一起是块月饼。

方法二:可以把3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块月饼,所以两人分得块。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3)理解。

老师:个饼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表示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学生乙:表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4)练习。

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

3.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l)观察讨论。

请学生观察1÷3=(米)3÷4=(块)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

老师讲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2)思考。

在被除数÷除数=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3)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老师: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

老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b≠0)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

老师:现在想想用这节课我们所学知识,能否解答刚上课时5÷9的商是多少?你会做了吗?

后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材第66页的例3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3。

(1)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三)思维训练

1.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5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第3篇:分数除法小学数学课件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8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分数除法教案(第1课时)。

2、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得的积一般应该化成最简分数。

3、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探索*与挑战*的活动,去理解算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探索*与挑战*的活动,去理解算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我们这一学期数学课学习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有关分数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和以前联系不大,只要从现在开始,加油,都能把这部分知识学好!

(设计意图:从现在开始,学生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分数世界。老师也要满怀信心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不同层次的孩子以机会,真正在课堂上关注他们,让他们学得幸福,感受到成功,感受到付出之后的快乐,相信自己能越来越好)

师:同学们,我们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下面老师出一组同分母分数相加的口算题。不读算式,直接抢答*。

师出示口算卡片+,生答:。接着,师出示3个、4个、5个相加的算式,学生依次作答。

师:出示一串长长的算式,++++…+得多少?

(因为太多了,学生答不出来。)

师:这么多的加起来,你有什么感受?

生:太麻烦了,等等

师:那么,有没有不太麻烦的办法呢?

生:用乘法

师:如果把这样一道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你特别需要知道什么?

生;有多少个在相加。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一起5个5个地数,一直数到30)

师:这么长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呀?

生:×30(师板书算式)

师:像这样的乘法算式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和30分别是什么数?(学生有可能答出是因数,这时要引导出是分数,30是整数)

师: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生:齐答分数乘整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出新知识,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以纸制的口算卡片依次出示几个连加的口算题。接着再出示由30个连加的一个很长的计算卡片。长长的计算卡片使学生强烈感受到这样加下去很麻烦,想到用乘法来表示,由此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分数乘整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理解意义

师:要计算一道题,首先要了解它的意义,教案《分数除法教案(第1课时)》。×30表示什么?

生:×30表示30个相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完整)

师:自己试着说几个分数乘整数的例子

学生汇报出许多个算式,师随机板书算式。然后从中选择一些让学生说一说意义。

(设计意图:设计了很多个,已经让学生亲身感受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再让学生自己举例,加深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教师板书算式,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2、尝试计算,归纳方法

师:×4的得数是多少?

生:

师:怎么算出来的?(允许有不同的方法,学生说方法,教师展示)

如:用加法计算;画线段图;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师:计算×8  学生算

师:试着说一说你刚才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师:为什么不选择画图?(生答:不可能每做一题就画图)

为什么不选择加法?(生答:加数个数多时,很麻烦)

师:那么,用哪种方法最好?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加深理解。

师:自己选黑板上的两道题算一算

师:我们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什么方法?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如果出现分歧,小组之间相互质疑)

板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和主动*。先计算×4,比较简单,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方法。再计算×8,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验证,优化了算法,从而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教学“分数乘法的约分”

师:×30,得数是多少?注意把过程写完整。

学生先计算,再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不是)

师:应该怎么办?(约分)你是怎么约分的?

展示:

方法一:60和9进行约分

方法二;30和9进行约分方法三:30和9在原式上约分

方法四:2和30在原式上约分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第四种是错误的;再引导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板书:先约分再计算

(设计意图:约分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注重学生生成的情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观察、比较哪种约分的方法简便,引导学生用最常见、最简便的方法。有两处地方若学生没有生成原先的预设,也有必要补充进去:一处是在原式上约分(方法三),因为学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一开始就应该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另一处是整数与分子约分的情况(方法四)通过举这么一个反例,让学生引起注意,整数要与分母约分,而不能与分子约分。)

1、 自学课本中的例1、例2

师:清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例1、例2,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小组成员。

(设计意图:虽然提倡创造*的使用教材,但也不能脱离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学生再自学例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中的第1题

2、“做一做”中的第2、3题

应用问题

拓展题 ×( )填上一个整数,要求:能约分再进行计算的。

×24填上一个分数,要求:能约分再进行计算的。

(设计意图:巩固应用环节让学生从基本应用、综合应用、思维拓展三个层次进行了练习,基本应用的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综合应用题目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思维拓展题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8=

计算法则: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30=

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