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认读8个生字,书写14个生字,掌握词汇如“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知识点梳理
积累与月亮相关的诗句和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自由轻声阅读课文,标记不认识的字词,可请教学习伙伴或查字典。
课件展示含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鼓励提问,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讨论月球之谜的未解和已解部分。
选择感兴趣的段落在小组中朗读,激发兴趣。
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在阅读过程中指导理解词语。
指导书写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的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
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
合作标出重点词句;
讨论所选谜题是否已解开。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理解词句意思,鼓励积累。
在汇报时,请学生找出相关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课文中提到的月球知识是否还有不解之处?(鼓励质疑)
提出的疑问是否已解开?如果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不了解的鼓励课余查阅资料。
四、书写指导:
比较“菌”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将词语表中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课后反思
在朗读中,教师有针对*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感。通过对月球奇异景*及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悟文本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荷花和荷叶的外貌和颜*,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美的能力,同时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美好情*。
学习生字新词,能根据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含义。
能使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表达。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课文第2、3自然段对荷花的描写。 难点:第4自然段中关于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部分。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基于《荷花》的图画,描述了“我”观赏荷花时的情景及幻想,展现了荷花的美丽。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谁、何时、何地观看荷花,以及观看的原因;理解荷花的不同状态以及作者围绕哪个句子进行描述。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荷叶和荷花的颜*、形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展示荷花的不同姿态。学习第3段时,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我”如何将荷花池视作一幅生动的画作,体会其美妙。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描述荷花的盛开状态。学习第4、5自然段时,要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标志着想象的开始,“我才记起”标志着想象的结束,并探讨作者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说明荷花静态和动态的美。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站在荷花池边的感受,并结合图文对照认识荷花的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板书课题并朗读题目。
分析题目:谁见过荷花?荷花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
二、指导观察《荷花》图
观察荷花的开花情况、形状和颜*。
白荷花在刚开、全开和未开时的不同样子。
观察地面上的白荷花的状态。
图中除了荷花和荷叶,还有什么?它们与荷花有何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小声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拼音学习生字“莲”、“胀”、“翩”、“蹈”、“梦”等。
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挨挨挤挤:形容荷叶、枝叶繁茂。
碧绿:青绿*,指荷叶的颜*。
莲蓬:荷花开后剩下的花托,倒圆锥形,内含莲子。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饱胀:形容花骨朵将要开花的状态。
破裂:指花骨朵开花时出现裂缝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讨论课文内容,分段:
第一段(1,2):描写“我”闻到花香。
第二段(3):描述荷花的美丽和对荷花的喜爱。
第三段(4,5):表现“我”看着荷花池仿佛自己变成了荷花的感受。
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准确读出生字词,并进行评议。
回顾旧知: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放风筝》,属于什么类型的课文?
结合图画,初读课文,读通句子,理解词义。
结合图画,再读课文,梳理脉络,掌握大意。
结合图画,细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领会中心思想。
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初读和再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年级语文教案3
《种草莓》教案
教学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课文《种草莓》的学习,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体会语言中流露出的对草莓的喜爱及种草莓的快乐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对草莓的喜爱和种草莓的过程。
通过课文内容理清记叙顺序。
教学难点:
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整体内容。
帮助学生通过朗读和情感表达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草莓的图片和种植过程的图示。
草莓数颗,用于教学示范和实际感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带出草莓,询问学生他们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并展示草莓。引导学生描述草莓的味道和外观。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能亲自种植草莓会有多么美好。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一起来种草莓。
二、初读课文,梳理顺序
学生默读课文,帮助他们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引导他们梳理出草莓的生长过程的基本顺序。
春天—栽苗—长高—开花—结果—成熟
学生交流,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特别是关于草莓生长过程的描述。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填补概括中的空白,确保他们理解文章的主线。
三、选择朗读,品味语言
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草莓生长过程,大声朗读给同学听。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重点句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感。
比如描述春天细雨滋润、阳光温暖、春风轻抚小苗的段落。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课文中的细节,如草莓从小绿疙瘩到成熟果实的变化过程。通过讨论和填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尾部分,突出描述草莓成熟和品尝的情节,通过朗读表达他们对草莓的感受和体验。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喜欢的其他水果,仿照课文的描述方式,从形状、颜*、味道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在班上进行分享交流。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句子,让学生背诵并加以理解,积累语言表达的能力。
鼓励对植物生长过程感兴趣的学生,尝试种植其他植物,并记录观察日记,与同学分享种植经验和发现。
通过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种植活动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
一、 丰富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现有的导入部分只是简单的词语听写和复习第一段内容,略显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改进:
图片导入: 展示赵州桥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桥的结构特点,并提出问题,例如:“这座桥是什么样子的?你认为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故事导入: 讲述赵州桥相关的民间故事或历史传说,激发学生对赵州桥历史文化背景的兴趣。
游戏导入: 设计一些与桥梁结构、设计相关的游戏,例如“搭建纸桥”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了解桥梁的结构特点。
二、 深入文本,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一)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问题设置更具层次*:
现有的问题设计较为简单,可以尝试设计更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例如:
“初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
“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这种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加强对重点词句的品析: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句话是理解赵州桥设计精妙的关键句,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这种设计”具体指什么?请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
“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种设计是“创举” ?
“既……又……”说明了什么?体现了赵州桥设计的什么特点?
3. 拓展延伸,提升思维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文中提到的特点,赵州桥的设计还有哪些巧妙之处?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赵州桥的知识,并与同学分享。
(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
“从全文看,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这一过渡句中,知道这一段是讲赵州桥的美观;从一段话来看,是概括句;从句子关系分析,是递进关系的句子” 这段分析过于细致,反而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可以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不但……而且……”的句式特点以及龙的不同姿态描写上。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
可以尝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例如: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些龙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在做什么?”
“你最喜欢哪一种龙的姿态?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 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朗读、配乐朗读等活动,在朗读中体会赵州桥的精美和作者对赵州桥的赞叹之情。
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选择与桥梁相关的其他文章或图片,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和分析。
总之,这篇教学设计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框架和思路,但还可以通过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更具层次*的问题设计,以及更加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朗读活动,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
《小萝卜头的故事》教材分析
《小萝卜头的故事》通过描绘小萝卜头捉虫子和放虫子的心理活动,展现了他对生命的珍爱和对自由的渴望。尽管身处逆境,小萝卜头展现出了善良、乐观、向上的精神,这些特质点亮了他短暂而精彩的人生。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理解小萝卜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分析他在捉虫子和放虫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运用“骄傲”和“若有所思”这两个词语,填补课文中的想象空白,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重难点
通过“骄傲”和“若有所思”的想象,填补课文空白,挖掘人物的深层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景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回顾和整理课文内容。
二、品读文章,学习表达
学生们按要求默读文章,老师巡视并指导默读技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习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汇报展示:
“小虫子外形的描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形象。”
“小萝卜头小心翼翼地捧着虫子,显示了他的善良和敏感。”
“小虫子和被禁锢的人们之间的互动,让我们感受到自由的珍贵。”
师生互动:
“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小虫子‘并排在一起’时,它们可能在思考什么?”
学生可能会想到:‘我有什么,你没有?我能做什么,你不能?我可以去哪里,而你却无法?’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扩展他们的想象力。
三、填补空白,实践探究
“为什么小萝卜头会放掉他捉到的小虫子?他是怎么想的?”
“当他正要关闭盒子时,他看到虫子在里面不安地爬动。他停下手,若有所思。”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中情节的深入探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内心动态。
“‘若有所思’是什么意思?你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学生可能会说:“‘若有所思’就是在思考着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这只小虫子可能会怎么样,它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练习写作,展示作品。
师生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读了课文,还深入探讨了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写作是对阅读的巩固,你们做得很好。”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练习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布置作业,知识迁移
“小萝卜头课后放学后,他把刚读过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的楼栏杆,踮起脚,望着远处的群山。”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6
放风筝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认识“忽、闪、郊”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正确理解“好像”、“似乎”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和人物形象。
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男孩爱护公物、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并在生活中学习这种精神。
体会人与自然*相处的快乐,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2.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描写的技巧,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 教学难点
1. 体会“好像”、“似乎”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恰当运用。
2.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
3. 生字卡片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
1. 播放一段放风筝的视频,并配以轻快的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看到别人放风筝,你有什么感受?
3. 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放风筝的文章,看看文中的小男孩放风筝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忽闪、郊外”等词语的读音。
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语调和情感。
3. 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
(设计意图:)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20分钟)
1. 学习第一部分 (13自然段)
(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男孩非常喜欢放风筝?
作者是如何描写男孩的外貌和心情的?
(2)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
“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男孩的眼睛比作水灵灵的葡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男孩的眼睛明亮有神。
“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悠悠的白云。”这句话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男孩的衬衫比作天上的白云,写出了男孩的纯洁美好。
“他一边跑,一边回头看,仿佛在说:‘风筝,你快飞起来呀!’”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风筝生命,生动地写出了男孩放风筝时的兴奋心情。
(3)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读出男孩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好处,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学习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 学习第二部分 (46自然段)
(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二部分,思考:
小男孩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当“我”看到小男孩的风筝线断了,风筝落在了草地上时,“我”担心他会踩坏花苗,所以“我”的目光“追随着他”。
当“我”看到小男孩把花苗踩倒后, “我”感到很生气,在心里责怪他。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好像”、“似乎”等词语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他好像要把它捡起来。”这句话中,“好像”表示猜测,说明“我”当时不确定小男孩要做什么。
“他似乎想了一会儿。”这句话中,“似乎”也表示猜测,说明“我”并不知道小男孩心里在想什么。
(4)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我”心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我”的心理活动,体会“我”的心情变化,感受“我”对花草的爱护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好像”、“似乎”等词语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习第三部分 (78自然段)
(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三部分,思考:
小男孩是怎样做的?
“我”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小男孩没有逃避责任,而是把自己家的花苗补种到被踩坏的地方,说明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这句话写出了“我”看到小男孩知错就改后的欣慰心情,同时也暗示了“我”认为小男孩的行为让天空变得更加美丽了。
(3)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读出“我”的欣慰和赞赏之情。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小男孩的行为和“我”的心理活动,体会小男孩知错就改的好品质,以及“我”对小男孩的赞赏之情。
(四)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护花草树木?
2.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课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在生活中践行爱护环境的行为。
(五) 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5分钟)
1. 抄写生字,并组词造句。
2. 熟读课文,并尝试复述故事。
3. 仔细观察身边的人,选择一个你印象深刻的人,试着写一写。
(设计意图:) 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并通过复述课文和写人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秋天的雨》教案设计7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A案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文朗读录音磁带,《秋日私语》音乐录音带。
3.根据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绘制成各*秋景图,如枫叶图、菊花图等。
第一课时
欣赏秋*,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朗诵并评点。
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拓展练习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
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a、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b、然后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生字:梨、菠萝、粮、紧、杨
[小学三年级语文《秋天的雨》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雨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摘抄描写雨下得大的语句。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学过的一篇课文《雷雨》吗?
回忆一下这篇课文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雨前、雨中、雨时、天空,地下的.景物有什么变化?)
2.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关于雨的课文,请同学看看与以前学过的雷雨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反复读几遍。
2.相互检查课文朗读。
3.指名读全文,想一想与《雷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也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4.看看雨前、雨中、雨后分别在哪些段里,在书上标出。
5.默读,看看和《雷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加上了小作者“我”,把“我”加进了文章中。也就是说课文写的小作者看到、听到、感受到、想到的。
(三)抓住重点、深入讨论
1.指读第一段“我”看到了什么?怎样知道要下雨了?
明确:闷热
2.自读第二段后回答:
(1)“我”又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雨中的景象的?
明确:从上到下,由天空——屋顶——房檐——地下
3.找出课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读一读,看看好在哪里。
4.指读第三段。说说什么叫“及时雨”?想象人们看到这雨流进大田里,流进果园里时的动作、表情,理解“流进了人们的心窝里”的意思。
5.自读第四自然段,讨论应该怎样读出雨后空气清新,树木舒枝展叶的美,并推荐代表进行比赛。
(四)总结
小作者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形象的文字有顺序地写下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注意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了解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又细致地观察雨中景物的,注意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和互相学习讨论读懂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及感受到的用形象的文字有顺序地表达出来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雨教案】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雨的四季教案
2.课文雨优秀教学设计
3.小学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案
4.语文雨霖铃的教学设计
5.秋日私语教案
6.《俗语》的教案范文
7.《俗语》创新教案
8.用词语教案造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秋天的雨》9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张老师想和大家来谈谈秋天的雨,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有位作家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秋天的雨》。(板书)
3、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从而使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时给文章标上自然段。
3、谁愿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同学们想不想听老师朗读课文,师范读。同学们你们评价一下老师读的怎么样?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读的这么好吗?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在晨读课上老师经常大声地读课文,一篇课文老师不知道读过多少遍,而且老师在读书时边读边想课文中的画面,好像看电影一般,你们要不信,请按老师的方法读,聪明的你们绝对比老师强。
5、生自由练读。
6、现在我们在同位之间互读课文,比一比谁最强。
7、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你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后说)
8、教师小结:同学们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写了秋天缤纷的*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希望同学们用心感悟。
三、写字指导
1、现在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已经把课文读流利了,课文中的生字也认识了,那对于它们的字形你们有没有信心记牢,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不过请你们再了解一下。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写它们。
3、小组内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教师强调:同学们本课要求写的生字有12个,如“扇”是多音字,还可以读成shān。“枚”的右边是反文,不是“文”,“柿”的右边是“市”,“菠萝”是上下结构。
5、同学们现在我们比一比谁能把这几个生字写漂亮,生练习,教师巡视。
6、展评优秀作业。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你们想欣赏吗?(学生欣赏美丽的多媒体画面)
2、秋天的雨景吗?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老师适时鼓励、点评。)
过渡:是啊,秋天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神奇,这样的令人陶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秋天的雨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
3、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感悟秋天的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同学们这课你们都预习了吗?那好,老师考考你们,现在老师写一个比较难写的生字,看你们认识吗?教师板书:爽,谁愿意告诉老师这个字念什么?指名读,你是怎么认识的?你真是一个好学的孩子,我们其余同学都应该向你学习;现在老师再写一个生字“扇”,谁来告诉大家?它还有其余的读音吗?对这是一个多音字,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做一个细心的会学习的孩子。
2、生字我们已经了解了,那课文你们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向老师展示一下?为了发挥你最好的朗读水平,老师希望你们再练一练可以吗?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练习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课文中的生字、难读的词、句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老师想倾听你们的美妙的读书声,谁愿意展示自己?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喜欢哪段就来学习哪段?)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谁愿意读读这段?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这段多读几遍。
2、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3、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你能通过你的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4、秋天的大门被打开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先看到的是什么?请默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比赛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教师相机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朗读。
4、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请把它背下来。
(三)品读想象第三自然段。
1、谁能说说你从第三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3、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4、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5、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三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
(四)品悟、想象第四自然段。
1、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2、多人次指名学生朗读后,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3、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生谈。
4、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秋天的雨告诉大家,。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松柏,杨柳树叶,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稳重哪里最合适。
四、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秋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水果成熟的香味,带来了冬天快要来了的信息,给我们带来了丰收,带来了欢乐,让我们尽情地赞美秋雨吧!(配乐朗读读直至背诵。)
五、扩展练习
同学们秋天的雨是这样的神奇,这样的五彩斑斓,你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笔把秋天的美景画出来。请利用课下的时间画画,并写上几句你对秋天的美赞叹的话。
六、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
颜料
神奇香味丰收的和欢乐的歌
声音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秋天的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