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在课前积累了大量古文,你能不能给我们诵读一些。

生:诵读收集的古文。

关于伯牙绝弦的语文课堂实录

师:她诵读的是古文,有没有谁愿意诵读一首古诗的,比方“床前明月光……”一起来。

师:还有你喜欢哪首古诗,给我们诵读一首。

生:春夜喜

师:打断一下,是诗人杜甫在成都写的,大家一起来读,算送我的礼物。

师:诵读这首古诗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朦朦的细雨。

师:多美的景*呀,春天来了。你还看到什么?

生:被春雨淋过的细叶。

师:小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你还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花,这就是成都的芙蓉啊,成都因为大街小巷都栽种这种花,称为蓉城。

师:你们接触过一些古文,你对古文有什么感受?

生:深奥。

生:难懂。

生:有趣的。

师:看来每个人学的时候感受不同,古文虽然有点难,但觉得挺有意思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古文,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你们的家乡汉阳江滩。自由大声读课文,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学生读书。

师:小朋友们读完了,谁愿意来读读,你读,其他的同学仔细听,然后心里面可以跟着默读。

一学生读。

师:这个善哉的哉是平舌音,读准了,最后一句有个字没读准,是哪个?

生:僻琴绝弦绝的弦。

师:(在生字上注音。)这个字有两个音,一个是旋律的旋,一个是琴弦的弦。

师:自身练习一下。这次读一定能读准字音,一边读说不定还能感受到它的节奏,一起读试试。

学生齐读。

师:小朋友们在读这句(指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读得特别好,注意了在兮后停顿,再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乎若江河!”可最后一句,我跟你们读的不一样。

师:(范读)。你们跟着我读。

生读。

师:有进步,再来一遍,古文多读几遍便就不难了。小朋友们初步读出了节奏,假如理解了内容,就会读出感情来。

师:看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伯牙为什么僻琴绝弦?

生:伯牙为谁僻琴绝弦?

师:谁来回答?

生:为子期。

师:这个僻琴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把琴弦割断。

师:此时的“绝”什么意思?

生:决断。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最后一句看出,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僻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从这个“终身不复鼓”看出再也不*琴了。

师:你是从联系课文来说的。看后面的注释,也可以知道,这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

师:这个男孩真厉害,紧扣题眼来质疑,那为什么要僻琴绝弦呢?自身读读课文,看能不能说说文章的大概意思。

学生读课文。

师:(巡视)假如你觉得有困难,可以举手示意。谁来说说。

一学生说文章的大意。

师:刚才这个小朋友在讲这个故事,说到伯牙想到高山,就能*到,课文用哪个字表示?

生:志。

师:课文后面还有一个字也是这样的意思“念”。两个不同的字表达同样的意思,*的文字真丰富呀。

师:有个小朋友还说觉得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是哪个字?

生:谓。

师:猜一猜这个字更准确的意思是什么?

生:心里话。

师:是啊,最准确的说法是在说,伯牙说什么呢,再读。

生读。

师:你们再明白了在谓的后面停顿。现在能不能初步解答自身的问题,为什么僻琴绝弦?

生:为他的朋友钟子期。

师: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拿出笔来勾一勾。

学生默读勾画。

师:自身试着读一读。

学生出声读。

师: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生:我从“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感受到。

师:你从这些语句感受到了,为什么呀?

生:伯牙*的是高山,子期就猜出是高山。伯牙*的是流水,子期就猜出的是流水。

师:子期听懂了伯牙音乐中的什么?

生:高山流水。

师:这样的高山流水是通过旋律流出来的呀。当读到“峨峨兮若泰山”钟子期面前仿佛出现什么画面?

生:巍峨的高山。

师: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生:峨峨。

师:从峨峨这个词感受到子期眼前浮现出巍峨的高山,能不能带着感受读一读。

学生读。

师:你眼前还会浮现怎样的高山?

生:高耸入云的高山。

师:你带着感情读一读。

生读。

师:你还看到了怎样的高山?

生:我看到了千奇百怪的高山。

师:你带着你的感受来读。

学生读。

师:你看到了泰山是那么的美,那么奇特,看来不同的感受就能读出不同的味道。

生:我看到的是雄伟的高山。

学生读。

师:我看到了一个像男子汉一样的泰山呀,通过体会这“峨峨”就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高山,这“峨峨”这么简单的字就让我们浮现出这么多美好的画面,这古文真有魅力呀。自身再体会读。

学生读。

师:你们刚才说这个子期听到了不一样的高山,子期仅仅听到了高山吗?伯牙鼓琴,子期还听出了什么?

学生考虑。

师:没关系,想想此时,伯牙心中想到了什么?

生:听出了伯牙心里想的事情。

师:听出了伯牙像高尚一样的情怀,所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生齐读。

师:你们刚才说是善是擅长的意思,在这里我怎么听出了不同的意思?音乐好呀,音乐妙呀,子期情不自禁赞叹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学生读。

师:这子期真的听懂了伯牙的琴声。当子期明白时,他的心情怎样?

生:这个时候伯牙的心情非常激动。

生:是兴奋的。

师:很高兴的,有了他的知音。想象着,他们都很高兴,兴奋激动,再现这样的情景,读。

师:你刚才说从伯牙志在流水也能感受到他们是知音吗?让我们想象他们沉溺在音乐中的场景,自身练读。

生读。

师:当你听到她在读“善哉,洋洋乎若江河!”的时候,你听出伯牙此时的心情更加地──

生:兴奋。

师:更加地──

生:激动。

师:我们合作读,我读前面一句,你们呢,读后面一句,要把他们更加激动更加兴奋的心情读出来。

师生配合读。

师:差了那么一点,这个时候,当伯牙发现子期又一次听懂了自身的音乐,内心多么激动啊,再读。

师生再次接读。

第2篇:伯牙绝弦

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

他*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了起来。他*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伯牙*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起了古曲《高山流水》。*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给谁听呢?”

第3篇:伯牙绝弦课文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人教版六年级上半学期语文书版本: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人教版七年级上半学期语文书版本: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峨峨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善:擅长,善于。

鼓:*奏。

听:倾听。

绝:断绝。

志在高山:心中想到高山。

曰:说。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以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xián的音。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山北或水南为*。反之,山南水北为阳。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第二年中秋再见面,可是到了第二年的八月十五,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本文通过讲述了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可以体会到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告诉我们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