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以捕鱼为生的渔人。他沿溪而行,不知不觉走得很远。突然,他遇到了一片桃林,桃花林沿着小溪两岸延伸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落下的花瓣繁密交错,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地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弃船而入。最初,山洞很狭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眼前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样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自得其乐。
这些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这些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和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联系。他们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桃花源记》译文2
《桃花源记》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下面是《桃花源记》译文,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桃花源记》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走。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
夹岸:溪流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
欲:想要。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林:代指桃花林。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
便:于是,就。
得:发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似的。
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初:起初,刚开始。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
复:又,再。
行:行走。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平:平坦。
旷:开阔;宽阔。
屋舍:房屋。
俨(yǎ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
衣着:穿着打扮。
悉:全,都。
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有更好的翻译: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桃花源人从秦到晋一直与世隔绝)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全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āo):通“邀”,邀请。(通假字)
咸:副词,都,全。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先世:祖先。
率:率领。
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邑人:同县的人
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绝:绝处。
复:再,又。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1.《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
2.《桃花源记》译文与注释
3.桃花源记译文
4.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
5.2017年最新桃花源记译文
6.桃花源记原文译文
7.《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8.《桃花源诗》原文及译文
9.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
10.《桃花源记》参考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和译文3
桃花源记是是我们中学生的教材,这是陶渊明虚构出来的一个故事。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桃花源记原文和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话说在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以打渔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间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竟然没有别的树,而且花草鲜嫩美丽,飘落在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对此渔人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眼看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他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桃花源记原文和译文】相关文章:
1.《桃花源记》原文和译文
2.《报任安书》的课文原文和译文
3.《望岳》原文和译文
4.望岳原文和译文
5.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6.《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7.桃花源记的原文和翻译
8.《桃花源记》的译文
《桃花源记》的译文4
导语:《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的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与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与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与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与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一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等到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桃花源记》的译文】相关文章:
1.古文《桃花源记》译文
2.桃花源记译文简单
3.桃花源记英文译文
4.桃花源记译文
5.桃花源记译文全文
6.桃花源记译文
7.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
8.《桃花源记》译文
桃花源记译文详解5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蹋?ǐ)然不动;?m(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清凉。清,清澈。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ān),为岩:成为坻、屿、⒀业雀髦植煌?男巫础16.坻:水中高地。
17.屿:小岛。
18.翰黄降难沂/p>
19.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22.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皆:全,都。
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透过。
24.?倘徊欢?海ㄓ阌埃┚仓勾舸舻匾欢?欢蹋?ǐ)然,呆呆的样子。
25.?m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了。?m(chù)尔,忽然。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26.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27.乐:玩乐。
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2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忽明忽暗。斗:像北斗星一样曲折。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30.其岸势犬牙差互:势:形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错。其:那。
31.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3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寂寥:寂静寥落。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远。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33.以其境过清:认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以,认为。清,凄清。
3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便离开了。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而:表顺承。去:离开。
35.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36.同游者:共同游玩的人。游:游玩。者:……的人。
37.龚古:作者朋友。
38.宗玄:作者的堂弟。
39.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隶:附属,随从。而:表修饰。从:跟随,动词。
4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文言知识
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二、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蹋?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看见。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1)因为。以其境过清;
(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卷石底以出;
(3)把。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m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了。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六、写作特*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七、虚词的用法
而:1.谭西南而望(表修饰,可以不译,连词)
2.乃记之而去(表承接,连词)
乃:乃记之而去(“于是,就”的意思,副词)
以:1.卷石底以出(可不译,或译为“而”连词)
2.以其境过清(因为)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4.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写作背景
柳宗元
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J人,居是州,恒惴栗。”《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桃花源记译文详解】相关文章:
1.古文《桃花源记》译文
2.《桃花源记》的译文
3.桃花源记译文简单
4.桃花源记英文译文
5.桃花源记译文
6.桃花源记译文全文
7.桃花源记译文
8.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
《桃花源记》的参考译文6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桃花源记》的参考译文】相关文章:
1.《桃花源记》参考译文
2.《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
3.桃花源记译文
4.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
5.桃花源记的完整译文
6.桃花源记译文全文
7.桃花源记译文简单
8.古文《桃花源记》译文
《桃花源记》翻译译文7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竞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了。
【《桃花源记》翻译译文】相关文章:
1.桃花源记译文翻译
2.桃花源记译文
3.《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
4.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
5.桃花源记的完整译文
6.桃花源记译文简单
7.桃花源记译文全文
8.桃花源记译文
《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8
《桃花源记》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是讲读课文,居单元之首,本单元通过对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唐诗的鉴赏,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丰富精神世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走。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
夹岸:溪流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
欲:想要。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林:代指桃花林。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
便:于是,就。
得:发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似的。
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初:起初,刚开始。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
复:又,再。
行:行走。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平:平坦。
旷:开阔;宽阔。
屋舍:房屋。
俨(yǎ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
衣着:穿着打扮。
悉:全,都。
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有更好的翻译: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桃花源人从秦到晋一直与世隔绝)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全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āo):通“邀”,邀请。(通假字)
咸:副词,都,全。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先世:祖先。
率:率领。
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邑人:同县的人
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绝:绝处。
复:再,又。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遂:于是。
间隔:隔断,隔绝。
今:现在。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
为:给。
具言:详细地说。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叹惋:感叹,惋惜。
余:其余,剩余。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至:到。
停:停留。
辞:辞别。
去:离开。
语:告诉。
不足:不值得。(古今异义)
为:介词,向、对。
既:已经。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词类活用)
及:到达。
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诣(yì)太守:指拜见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即:立即。
遣:派遣。
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向,先前。志(名词),标记。(所+动词译为名词)
遂:终于。
复:再。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高尚:品德高尚。
士:隐士。
也:表判断。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打算。(词类活用)
未:没有。
果:实现。
未果:没有实现。
寻:不久。
终:死亡。
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
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