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豹韬·敌强
作者: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冲*相当,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敌人夜来,或攻吾左,或攻吾右,在*震动,吾欲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震寇。利以出战,不可以守。选吾材士强*,车骑为之左右,疾击其前,急攻其后,或击其表,或击其里,其卒必乱,其将必骇。”
武王曰:“敌人远遮我前,急攻我后,断我锐兵,绝我材士,吾内外不得相闻,三*扰乱,皆散而走,士卒无斗志,将吏无守心,为之奈何?”
太公曰:“明哉,王之问也!当明号审令,出我勇锐冒将之士,人*炬火,二人同鼓,必知敌人所在,或击其表里,微号相知,令之灭火,鼓音皆止,中外相应,期约皆当,三*疾战,敌必败云。”武王曰:“善哉!”
文言文翻译: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敌国境内,与敌*突击部队正面接触,敌众我寡,敌强我弱,而敌人又利用夜暗掩护前来攻击,或攻我左翼,或攻我右翼,使我全*震恐。我想进攻能够取胜,防御能够稳固,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这样的敌人叫做震寇。对付这样的敌人,我*利于出战,而不适宜防守。应该挑选材士强*,以战车、骑兵为左右两翼,迅猛地攻击敌人正面,急速地攻击敌人侧后。既攻击敌人阵外,又攻击敌人阵内。这样,敌人士兵必然混乱,敌人将帅必然惊恐骇惧而被打败。”
武王问:“敌人如果在远处阻截我的前方,急速地攻击我的后人,遮断我精锐的部队,阻我应援的材士,使我前后方失去联系,以致全*扰乱,散乱逃走,士卒没有斗志,将官无心固守,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高明啊!君王提出的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明审号令,出动我勇猛精锐的士兵,使每个人手持火炬,两人同击一鼓,必须探知敌人的准确位置,然后发起攻击,或攻击敌人的外部,或冲击敌人的内部。攻击时,部队都佩带暗号,便于互相识别,并扑灭火炬,停止击鼓,之后内外互相策应,各部按预先约定的计划行动。全*迅猛出击,英勇奋战,敌人必然失败灭亡。”
武王说:“好啊!”
文言文《六韬虎韬略地》原文及翻译2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战胜深入,略其地,有大城不可下。其别*守险,与我相拒。我欲攻城围邑,恐其别*卒至而击我,中外相合,击我表里,三*大乱,上下恐骇,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攻城围邑,车骑必远,屯卫警戒,阻其外内,中人绝粮,外不得输,城人恐怖,其将必降。”
武王曰:“中人绝粮,外不得输,*为约誓,相与密谋,夜出穷寇死战,其车骑锐士,或冲我内,或击我外,士卒迷惑,三*败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当分*三*,谨视地形而处。审知敌人别*所在,及其大城别堡,为之置遗缺之道,以利其心,谨备勿失。敌人恐惧,不入山林,即归大邑。走其别*,车骑远要其前,勿令遗脱。中人以为先出者,得其径道,其练卒材士必出,其老弱独在。车骑深入长驱,敌人之*,必莫敢至。慎勿与战,绝其粮道,围而守之,必久其日。
“无燔人积聚,无坏人宫室,冢树社丛勿伐,降者勿杀,得而勿戮,示之以仁义,施之以厚德。令其士民曰;‘罪在一人。’如此,则天下和服。”武王曰:“善哉!”
翻译
译文一
武王问太公说:“我*乘胜深入敌国,占领其土地,但还有大城未能攻下,而敌人城外另有一支部队固守险要地形与我*相峙。我想围攻城池,又恐怕其城外部队淬然向我发起攻击,与城内守敌里应外合,对我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以致我全*大乱,官兵恐惧震骇。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凡是攻城围邑之时,应把战车;骑兵配置在离城较远的地方,担任守卫和警戒,以隔断敌人内外之间的联系。这样,城内敌人旷日持久必然粮食断绝,而外面的粮食又不能输入。如此,城内*民就会发生恐慌,守城的敌将必然投降。”
武王问:“城内敌*断粮,城外粮食又不得输入,这时敌人内外暗中互相联系,秘密谋划向外突围,乘着黑夜出城拼命死战,敌人的车骑精锐有的突击我内部,有的进攻我外面,使我*士卒恐惧惶惑,全*大败混乱,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遇到这种情况,应把我*分为三部,并根据地形情况审慎屯驻。详细查明敌人城外部队所在的位置以及附近大城别堡的状况,然后为被围敌人留出一条道路,以引诱城内敌*外逃。但须严密戒备,不要让敌人跑掉。由于被围敌人惊恐慌乱,因此突围时不是想逃人山林,就是想撤往另一城邑。这时我*应以一部,首先赶走敌人在城外的部队,以另一部车骑精锐在距城较远的地方,阻止敌人突围的先头部队,不要让他们逃脱。在这种形势下,守城敌*就会误以为其先头部队已突围成功,打通了撤退的通道,其精锐士卒就必定会继续出城外逃,只留下一些老弱士卒在城内。然后用我*的第三部战车和骑兵,深入长驱,*敌后。如此,敌人守城部队必不敢继续突围。这时我*要格外谨慎,不要急于同敌人交战,只要断绝其粮道,把它围困起来,日子一久,敌人必然投降。攻克城邑之后,不要焚烧其仓库的粮食,不要毁坏城内民众的房屋,不要砍伐坟地的树木和庙祠的丛林,不要杀戮投降的敌*士卒,不要虐待敌人被俘的人员。借此向敌国民众表示仁慈,施加恩惠,并向敌*民宣布,有罪的只是无道君主一人。这样,天下就会心悦诚服了。”
武王说:“说得太好了!”
译文二
武王问太公道:“乘胜深入敌国,占领其地,还有大城未能攻下,而敌在城外另有一支部队固守险要地形,与我相持。我想围攻城邑,又恐其城外部队突然逼近,会合其城内守*向我夹击,以致三*大乱,上下大骇,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凡攻城围邑时,须把战车、骑兵配置在离城较远的地方,担任守卫和警戒,以隔绝敌人的内外联系。日久,城内粮绝,外面不得输入,城内*民就会发生恐慌,守城的将领就会投降。”
武王问:“城内敌人断粮,城外粮食不得输入,这时敌人互相联系密谋突围,乘夜出城拼命死战,以车骑锐士或冲入我营内,或攻击我营外,使我士卒惶惑,三*败乱,对此怎么办?”
太公说:“遇到这种情况,应把我*分为三支部队,并根据地形屯驻部队。首先查明敌城外部队状况及所据守的地区和附近大城堡的位置,然后为被围敌人留出一条道路,以诱其外逃,但须严密戒备,不使敌人跑掉。由于被围敌人恐惧,不是想逃到深山密林,就是想撤到另一大城,或投靠其城外的‘别*’。以一支部队用战车和骑兵在距城较远的地方,阻击敌人突围的先头部队,不让他们脱逃。在这种形势下,守城敌*就会误认为其先头部队已突围成功,打通了撤退的道路,其精锐士卒必会继续从城内外逃,城内只剩下老弱残兵了。然后用我*部队以车骑直驱直入,敌人必不敢继续突围,我*也不要急于进攻,只要断绝其粮道,把城围困起来,日子一久,敌人就会投降。攻克城邑后,不要焚烧粮食,不要毁坏房屋,不要砍伐坟地的树木和里社的丛林,不要杀戮投降的,不要虐待被俘的,对敌国*要表示仁义,施与恩德。对其士民宣告:‘有罪的只是无道君主一人。’这样,天下就会心悦诚服了。”武王说:“好啊!”
例证
攻城作战是古代常见的作战样式之一。城邑一般均为一国或一地的*、经济、*事中心,势所必争。但在冷兵器时代,由于攻城技术相对落后,高城深池难以强力攻取。因此,在攻城时,必须将强攻与智取有机结合起来,在围城的同时,断敌粮道,歼敌援兵,才能达到攻克敌人城池的目的。宋灭北汉就是运用这一战法取得胜利的。
宋在完成南方的统一后,开始集中力量准备消灭北汉。北汉依恃辽的支持,经常南下骚扰宋境,双方冲突始终未断,早在宋太祖时,对北汉曾发动过三次进攻。第一次是开宝元年(968年)八月,乘北汉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之际,宋*进攻北汉,直逼太原城下,后由于辽派兵南下救援北汉,宋*撤退。第二次是在开宝二年二月,来太祖亲良率兵进攻北汉,围困太原长达四个月,由于汉*顽强坚守,辽兵再次增援,宋*撤围退兵。第三次是在开宝九年八月,兵分五路进攻北汉,在太原城下大败汉*。但由于宋太祖突然去世,宋*撤退。
宋太宗鉴于以往进攻北汉失利的教训,决定攻城阻援,以优势兵力强攻太原,并以有力部队从东北两面阻击辽援*。其具体部署是:以潘美率*进攻太原,命郭进率部阻击辽*,宋太宗亲率一部兵力牵制幽州的辽*大规模西援或南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二月十五日,宋太宗自东京出发。三月中旬,郭进率*进至石岭关。北汉统治者向辽求援,辽派南院宰相耶律沙、
冀王耶律塔尔率兵先行,以南院大王耶律斜珍、枢密副使穆济率*继后,由东面增援;又派将领韩?n、耶律善布率兵从北面增援北汉。三月十六日,耶律沙率兵至白马岭(今山西盂县东北),与郭进阻援部队遭遇,两*隔大涧对峙。辽*渡涧进攻宋*,郭进乘其半渡,率骑兵奋击,耶律塔尔战死,辽*大败。辽北路援*由大同南下,途中听说东路败退,自动撤走。四月中旬,宋*数十万之众包围了北汉都城太原。四月二十六日,宋太宗亲临太原城下,四面巡视督战。北汉主刘继元在困守孤城、外无援兵、内部厌战的情况下,于五月初五日出降,北汉灭亡。
《六韬·虎韬·*略》原文及翻译3
虎韬·*略
作者: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溪、大谷、险阻之水,吾三*未得毕济,而天暴雨,流水大至,后不得属于前,无有舟梁之备,又无又草之资,吾欲必济,使三*不稽留,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帅师将众,虑不先设,器械不备,教不素信,士卒不习,若此,不可以为王者之兵也。凡三*有大事,莫不习用器械。攻城围邑,则有__、临冲;视城中,则有云梯、飞楼;三*行止,则有武冲、大橹,前后拒守;绝道遮街,则有材士强*,卫其两旁;设营垒,则有天罗、武落、行马,蒺藜;昼则登云梯远望,立五*旌旗;夜则设云火万炬,击雷鼓,振鼙铎,吹鸣笳;越沟堑,则有飞桥、转关、辘轳,__;济大水,则有天潢、飞江;逆波上流,则有浮海、绝江。三*用备,主将何忧?”
文言文翻译: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人敌国境内,遇到深溪大谷和难以通过的河流,我*尚未完全渡过,忽然天降暴雨,洪水涌来,水位大涨,后面的*队被水隔断,既没有船只、桥梁、又没有堵水用的草料物资。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全*渡过,使*队不至滞留太久,应当怎么办?”
太公答道:“大凡率领*队作战,如果计划不预先拟定,器械不事先准备,平时训练没有落实,士卒技术不熟练,就不能算是王者的*队。凡是*队有大的*事行动,没有不训练士兵熟练使用各种器械的。如攻城围邑,就用、临车和冲车等各种攻城战车;观察城内敌情,就用登高的云梯和?望敌人动静的飞楼;三*前进和驻扎,就用武冲、大橹等战车在前后掩护;断绝交通,遮隔街道,就用勇敢而有技术的士卒使用强*控制两侧;设置营垒,就在四周布设天罗、武落、行马、蒺藜等障碍器材;白天就登上云梯?望远方,并设置五*旌旗报告敌情;夜晚就点燃烟火,并击响雷鼓、敲动鼙鼓、摇动大铎、吹响鸣笳,作为指挥信号;跨越沟堑,就用飞桥、转关,辘轳、等器械;渡越大河,就用天潢、飞江等船只;逆流而行,就用浮海、绝江等器材。三*所需的器材用具都己齐备,主将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六韬·武韬·三疑》原文及翻译4
武韬·三疑
作者: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强、离亲、散众,为之奈何?”太公曰:“因之,慎谋,用财。夫攻强,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攻强必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凡谋之道,周密为宝。设之以事,玩之以利,争心必起。
“欲离其亲,因其所爱,与其宠人,与之所予,示之所利,因以疏之,无使得志。彼贪利甚喜,遗疑乃止。
“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而后攻其强,毁其大,除民之害。淫之以*,_之以利,养之以味,娱之以乐。既离其亲,必使远民,勿使知谋,扶而纳之,莫觉其意,然后可成。
“惠施于民,必无爱财。民如牛马,数喂食之,从而爱之。
“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贤之有启,以王天下。”
文言文翻译:
武王问太公说:“我想建功立业,但有三点疑虑:恐怕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进攻强敌,恐怕不能离问敌君的亲信,恐怕不能瓦解敌国的*队。您看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首先是因势利导,其次是慎用计谋,再次是使用钱财。进攻强敌,一定要怂恿他,使其恃强骄横;放任他,使其猖狂自大。敌人过于强横。必遭折挫;过于狂妄,必致失误。要进攻强大的敌人,必先助长它的*;要离间敌人的亲信,必先收买敌人的心腹;要瓦解敌人的*队,必先争取敌国的民心。
运用计谋,以周密最为重要。许诺给敌人一些好处,给予敌人一些利益,敌人内部必然发生争夺。要想离间敌国君臣,应根据他们的爱好,给予他所宠爱的佞臣一些好处,送给他们所想得到的东西,许给他们丰厚的利益,使他们疏远君主,让他们不能有所作为。他们因为得到我们给予的好处而非常高兴,就不会对我们的图谋产生疑虑了。
一般进攻强大敌人的方法是,首先蒙蔽敌国君主的耳目,然后再进攻他强大的*队,摧毁他庞大的国家,以解除民众的痛苦。而蒙蔽敌君耳目的方法是:用女*腐蚀他,用厚利引诱他,用美味娇养他,用淫乐迷乱他。
既已离间了他的亲信,还须使他疏远自己的民众。不要让他识破我们的计谋,引诱他进人我的圈套,而他还没有觉察我的意图,然后就可以成就大事了。
恩惠施于民众,不要吝借财物。民众如同牛马,经常喂养他们,他们就会顺从和亲近自己。心灵可以产生智慧,智慧可以产生财富,财富可以养育民众,民众中可以涌现贤才。大批贤才涌现,就可以辅佐君主统治天下。”
《六韬·虎韬·动静》文言文原文及翻译5
作者: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之*相当,两陈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吾欲令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陈不固,后陈欲走,前陈数顾;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敌人必败。”
武王曰:“敌之地势,不可以伏其两傍,车骑又无以越其前后,敌知我虑,先施其备,我士卒心伤,将帅恐惧,战则不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微哉,王之问也!如此者,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必于死地,与敌相避。远我旌旗,疏我行陈,必奔其前,与敌相当。战合而走,南击金无止,三里而还,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前后,三*疾战,敌人必走。”武王曰:“善哉!”
翻译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敌国境内,敌我势均力敌,双方对而相峙,众寡强弱相等,谁也不敢率先发起进攻。在这种情况下,我要使敌*将帅心怀恐惧,部队士气低落,行阵不能稳固,后阵士兵企图逃跑,前阵动摇不定。然后。擂鼓呐喊,乘势进小,迫使敌人溃败逃走,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要做到这样,就须派遣部队绕到敌后十里的地方,在道路两旁埋伏起来,另派遣战车和骑兵远出百里,迂回到敌*的深远后方,并命令部队多备旌旗,增设金鼓,在双方战斗发起后,擂鼓呐喊,各*同时向敌人发起进攻。这样,敌*将帅必然恐惧,士兵必然惊骇,以致大小部队互不救援,官兵互不照顾。如此,敌*就必然失败。”
武王问道:“假如敌方所处地势不便我*在其两旁设伏,我战车和骑兵又不能迂回到敌人深远后方,同时敌人又发觉了我*行动企图,预先有了充分的准备,我*士兵悲观沮丧,我*将帅心怀恐惧,与敌交战无法取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微妙啊!君王所问的问题。象这种情况,应当在交战前五天,就先向远方派出斥候侦察,窥探敌人动静,审察敌人前来进攻的征兆,预先设下埋伏等待敌人进犯。必须在对敌最不利的地形上同敌*交战。疏散我*旌旗,拉开我行列的距离,并以与敌人相当的兵力向敌进击,刚一交战即行撤退,鸣金停止而故意不止,继续后退三里再回头反击,这时伏兵乘机而起,或攻击敌人两侧,或抄袭敌*前后,全*奋力作战,敌人必败而逃走。”
武王说:“说得好啊!”
六韬·文韬·守国的原文及翻译6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守国奈何?”
太公曰:“斋,将语君天之经,四时所生,仁圣之道,民机之情。”
王即斋七日,北面再拜而问之。
太公曰:“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故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物盈;冬道藏,万物寻。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圣人配之,以为天地经纪。故天下治,仁圣藏;天下乱,仁圣昌;至道其然也。圣人之在天地间也,其宝固大矣;因其常而视之,*安。夫民动而为机,机动而得失争矣。故发之以其*,会之以其阳,为之先唱,天下和之,极反其常。莫进而争,莫退而让。守国如此,与天地同光。”
文言文翻译:
文王问太公道:“怎样才能保卫国家呢?”
太公说:“请您先行斋戒,然后我再告诉您关于天地之间运行的规律,四季万物生长的原由,圣贤的治国道理,民心转变的根源。”
文王于是斋戒七天,以弟子礼再度拜问太公。
太公说:“天有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众,民众由圣贤治理。春天的规律是滋生,万物都欣欣向荣;夏天的规律是成长,万物都繁荣茂盛;秋天的规律是收获,万物都饱满成熟;冬天的规律是贮藏,万物都潜藏不动。万物成熟就应收藏,攸藏之后则又重新滋生。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既无终点,也无起点。圣人参照效法这一自然规律,作为治理天下的普遍原则。所以天下大治时,仁人圣君就隐而不露;天下*之时,仁人圣君就奋起拨乱反正,建功立业。这是必然的规律。圣人处于天地之间,他的地位作用的确重大。他遵循常理治理天下,使民众安定。民心不定,是*发生的契机。一同出现这种契机,天下权力之争夺得失也必然随之而起。这时圣人就秘密地发展自己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就公开进行*。首先倡导除暴安民,天下必然群起响应。当变乱平息一切已恢复正常时,既不要进而争功,也无需退而让位。这样守国,就可以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了。”
关于六韬·犬韬·战车原文及翻译7
原文
犬韬·战车
作者: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战车奈何?”
太公曰:“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同名而异用也。凡车之死地有十,其胜地有八。”
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
太公曰:“往而无以还,车之死地也。越绝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前易后险者,车之困地也。陷之险阻而难出者,车之绝地也。圯下渐泽,黑土粘埴者,车之劳地也。左险右易,上陵仰阪者,车之逆地也。殷草横亩,犯历深泽者,车之拂地也。车少地易,与步不敌者,车之败地也。后有沟渎,左有深水,右有峻阪者,车之环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解者,车之陷地也。此十者,车之死地也。故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以能避也。”
武王曰;“八胜之地奈何?”
太公曰:“敌之前后,行陈未定,即陷之。旌旗扰乱,人马数动,即陷之。士卒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即陷之。陈不坚固,士卒前后相顾,即陷之。前往而疑,后恐而怯,即陷之。三*卒惊,皆薄而起,即陷之。战于易地,莫不能解,即陷之。远行而暮舍,三*恐惧,即陷之。此八者,车之胜地也。将明于十害、八胜,敌虽围周,千乘万骑,前驱旁驰,万战必胜。”武王曰;“善哉!”
文言文翻译:
武王问太公说:“战车的作战方法是怎样的?”
太公答道:“步兵作战贵在熟悉情况变化,战车作战贵在熟悉地形状况,骑兵作战贵在熟悉别道捷径。车、步、骑都是作战部队,只是用法有所不同。战车作战有十种死地,也有八种有利的情况。”
武王问:“十死之地是哪些?”
太公答道:“可以前进而不能退回的,就是战车的死地;逾越险阻、长途追逐敌人的,就是战车的竭地;前面平坦易行,后面险阻难通的,就是战车的困地;陷于险阻而难以出来的,就是战车的绝地;毁塌积水的黏泥地带,就是战车的劳地;左面险阻有面平坦,还要向上爬坡的,就是战车的逆地;盛草遍地,还要渡过深水的,就是战车的拂地;战车数量少,地形平坦,战车与步兵又配合不当的,就是战车的败地;后面有沟渠,左面有深水,右面有高坡,就是战车的坏地;昼夜大雨,连日不停,道路毁坏,前不能进,后不能退的,就是战车的陷地。这十种地形都是战车的死地。所以愚将由于不了解这十种死地的危害而失败被擒,智将由于能避开这十种死地而取得胜利。”
武王问:“八种有利的情况是哪些?”
太公答道:“敌人的前后行阵尚未布定,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人旌旗紊乱,人马不断调动,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人士卒有的向前,有的退后,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人阵势不稳,士兵在前后相互观望,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人前进则犹疑不定。后退时恐惧害怕,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人全*突然惊乱,挤成一团,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人在平坦地形上与我交战,至日暮时还未结束战斗,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敌人长途行*,至大黑才宿营,三*恐惧不安,就用战车乘机攻破它。这八种情况都对战车作战有利。将帅知道了上述战车作战的十种死地和八种有利情况,即使敌人把我四面包围,用千乘万骑向我正面进攻,两侧突击,我也能每战心胜。”
武王说:“好啊!”
《六韬龙韬*符》原文翻译及例证8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三*卒有缓急,或利或害,吾将以近通远,从中应外,以给三*之用,为之奈何?”
太公曰:“主与将有*符凡八等:凡大胜克敌之符,长一尺;破*杀将之符,长九寸;降城得邑之符,长八寸;却敌报远之符,长七寸;警众坚守之符,长六寸;请粮益兵之符,长五寸。败*亡将之符,长四寸;失利亡士之符,长三寸。诸奉使行符,稽留者,若符事泄,闻者告者,皆诛之。八符者,主将秘闻,所以*通言语不泄,中外相知之术。敌虽圣智,莫之能识。”武王曰:“善哉”
翻译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队深入到敌国境内,全*突然遭遇紧急情况,或者对我有利,或者对我有害,我想从近处通知远方,从国内策应国外,以适应三*的需要,应当怎么办?”
太公答道:“君主授予主将秘密的兵符,一共分为八种:有我*大获全胜、全歼敌*的*符,长度为一尺;有击破敌*,擒获敌将的*符,长度为九寸;有迫使敌*投降,占领敌人城邑的*符,长度为八寸;有击退敌人,通报战况的*符,长度为七寸;有激励*民坚强守御的*符,长度为六寸;有请求补给粮草、增加兵力的*符,长度为五寸;有报告*队失败,将领阵亡的*符,长度为四寸;有报告战斗失利,士卒伤亡的*符,长度为三寸。凡是奉命传递*符的,如果延误时限、泄露机密,听到的和随便传告机密的,都一律处死。这八种*符,由君主和将帅秘密掌握,是一种用来暗中传递消息,而不泄露朝廷和战场机密的通讯手段。这样,即使敌人有十分高深的智慧,也无法识破它的奥秘。”
武王说:“高明啊!”
例证
*符是我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队所用的凭证,也是古代兵权的象征。一符从中剖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互相扣合,表示验证可信。兵符的使用盛行于战国及秦、汉时期。因其常用铜铸成伏虎形,故称之为“虎符”。战国时期,凡率兵出征的统帅,或带兵驻扎地方和屯守边疆的将领,都由国君任命。在任命时,把虎符的左半交给将领,右半留于君主。平时将领只负责带兵,用兵时必须有国君的右半个虎符与将*所掌握的左半个虎符扣合完整才能生效。如果没有右半个虎符相合,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调发*队。历史上广为流传的“窃符救赵”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个例证。
长平乏战中,赵国大败,秦上将*白起欲乘胜直捣赵都邯郸,赵孝成王许割六城与秦议和。但后来采纳虞卿的建议,决定违约不割让六城给秦国。同时,结好齐、楚、魏,拉拢燕、韩两国,建立抗秦的合纵联盟,并厉兵秣马,重整*备,发展生产,使赵国的*事和经济力量得到恢复。秦昭王得知赵国不如约割让六城,不顾白起关于赵己国内实、外交成而不宜出兵的劝阻,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九月,命王陵为将,从上党(今山西长治东南)进攻邯郸。
面对强秦的进攻,赵国上下同仇敌忾,誓死抵抗,秦*久攻不克,于次年改派王代王陵为将,继续围困邯郸。为了鼓励士气,赵国丞相平原君带头散发家财作为*费,编妻妾入行伍,鼓励*民共赴国难,并选精兵三千不断出击,疲惫秦*。同时接连遣使赴魏、楚求援。楚王发兵相救,魏国也派晋鄙率兵十万救赵。秦王闻讯,即派使者威胁魏王:秦*攻下赵国只在旦夕之间,诸侯中谁胆敢出兵相救,将成为秦*的下一个攻击日标。魏王害怕秦*报复,命晋鄙屯*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逗留不进,以观望事态发展。平原君见魏*不至,不断催促魏公子信陵君无忌设法救赵。信陵君是平原君的好友,也是他的姐夫。无忌百般劝说魏王进兵无效,便用门下食客侯生之计,求助于魏王爱妾如姬,从魏王寝室窃得虎符,赶赴邺地,杀死晋鄙,夺取兵权,接管了*队。然后挑选了八万精兵,向邯郸进*。
次年十二月,秦王也增兵遣将,加紧围攻邯郸。此时,魏、楚两国援*赶到。秦*久顿坚城,师老兵疲,受赵、魏、楚*内外夹击,大败,秦将郑安平率二万人降赵,被围困一年多的邯郸城得以解围,赵、魏两国乘胜夺回了部分失地,秦*被迫退回河西。
《六韬虎韬疾战》原文及翻译9
《六韬·虎韬·疾战》
作者: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围我,断我前后,绝我粮道,为之奈何?”
太公曰:“此天下之困兵也。暴用之则胜,徐用之则败。如此者,为四武冲陈,以武车骁骑,惊乱其*,而疾击之,可以横行。”
武王曰:“若已出围地,欲因以为胜,为之奈何?”太公曰:“左*疾左,右*疾右,无与敌人争道。中*迭前迭后,敌人员众,其将可走。”
翻译
武王问太公道:“如果敌人从四面包围了我*,切断我*与外界的联系,断绝我*的粮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太公答道:“这是天下处境最困难的*队。在这种情况下,急速突围就能胜利,行动迟疑就会失败。突围的方法是,把部队布成四面都有警戒的“四武冲阵”战斗队形,使用强大的战车和骁勇的骑兵,打击震骇敌*,使其陷入混乱,然后迅速突击,这样就可以横行无阻地突围出去了。”
武王问:“如果我*已成功地突出重围,还想乘势击败敌*,又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应该以我左*迅速向敌左翼发起攻击,以我右*迅速向敌右翼发起攻击,不要和敌人争夺道路以免分散兵力,同时以我中*向敌轮番突击,或击其前,或抄其后。这样,敌*虽多,也能将其打败。”
例证
实施突围作战,必须有组织有准备,不能仓卒行事。突围时应将突围方向选择在敌人包围圈的薄弱处,选择敌人戒备松懈的有利时机,出敌不意,突然开始。先集中火力。对突破地段实施短促而猛烈的袭击,迅速打开突破口,然后指挥主力迅速而有序地突出包围圈,并以强有力的后卫部队阻止敌人追击。突围作战还要鼓励士气,不怕牺牲,勇住直前。这是进行突围作战的一般原则。项羽垓下失败就是违背了这些原则所致。
从汉高帝二年(前205年)五月开始,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荣阳汜水镇)展开了一场持久的争夺战,成皋几次易手。到汉高帝四年(前203年)十月,刘邦乘项羽东击之机,*成皋,将成皋攻占,并乘胜推进到广武(今荥阳东北)一线。项羽听说成皋失守,大惊失*,急忙由睢阳带主力返回,同汉*争夺成皋,与汉*对峙于广武。汉*依据险要地形,坚守不战。与此同时,韩信在黄河北岸连续获胜,并降服燕国,攻占齐国,对楚形成了迂回包围的战略态势,楚*进退两难,侧背又受到汉*的极大威胁,粮草补给也发生了问题,形势对项羽越来越不利。项羽于是便同刘邦讲和。刘邦此时也情疲力尽,无力一举消灭项羽,遂同意平分天下,双方以鸿沟(今荣阳附近)为界,以西归汉,以东属楚。
同刘邦讲和后,项羽即撤兵东归。刘邦则采纳张良、陈平的建议,打消了西归的念头,率兵越过鸿沟,追歼楚*,同时下令韩信、彭越等部前来会合。汉五年(前202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彭越等各路大*会合在一起,在垓下(今安徽固镇县)追上项羽,并把他团团包围。为了打击楚*的士气,编了一曲楚歌,命令士兵在楚营四面唱和,勾起了楚*士兵的怀乡情绪,使其士气更加低落。项羽听到四而楚歌,以为汉*己全部占领楚地,心乱如麻,十分绝望,焦愁得难以入睡,便在帐中喝酒解闷。他呆望着心爱的美人虞姬,又抚摸着那匹随他征战多年的乌骓马,慷慨悲歌。左右之人见状都涕泪交横,呜咽不止,虞姬随声唱和:“汉王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吟罢拔下项羽佩剑,自刎身亡。项羽埋葬虞姬之后,率领八百名亲兵,乘着夜*,偷出楚营,向南逃去。汉兵发觉后,紧迫不舍。项羽一路苦战,逃到乌江边,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形势下拔剑自刎。
项羽垓下被国,处境险恶,但事仍有可为,只要他能振奋士气,选择汉*包围圈的薄弱部位,并力一战,突出重围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可惜项羽在被围后,丧失斗志,灰心绝望,在关键时刻置大*于不顾,只率领亲兵私自逃跑,从而导致了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