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预习的学法指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三年级起开始学习预习课文。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从第七册开始,预习已进入课例,与课文、思考·练习匹配,成三足鼎立格局。叶圣陶先生早已断言: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思考习惯,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依据大纲和教材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预习的学法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明确预习指导的序列层次

语文预习的学法指导

预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由低级到高级、由不习惯到习惯、由粗浅到精细的实践过程。指导中要有层次*,力求循序渐进的螺旋上升。新大纲关于预习的要求其序列层次是:

三年级: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四年级:学习预习课文。能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五年级:能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的习惯。

二、讲究预习指导的一般策略

1.预习进度应遵循从课内到课外,先扶后放的程序。

预习开始阶段,应将学生的预习安排在课内,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预习的时间和质量,有利于小学生在集体的制约、影响和带动下,学会预习。引上预习之路以后,即可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课外预习。逐步减少课内预习,循序增加课外预习。使学生逐步由被动预习过渡到主动的*的预习。

2.预习内容要精心设计,符合四*原则。

预习列入新教材课例之后,教师要结合实际认真分解预习要求,设计具体的预习题目,以利学生更加明确预习的方法和具体目标。预习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四*原则。

①针对*原则。

即针对教材训练目标、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能力,布置预习题目。

②趣味*原则。

预习题要避免千课一面的公式化倾向,要形式活泼多样,注意激发学生学文情感和求知欲望,促动他们愉快地主动地探索问题。

③*作*原则。

预习题的设计既要反映明确的学习要求,也要提示*作程序和预习要领。有了*作*的指令,学生就不会离开读书过程去机械思考问题,预习才能到位。

④可接受*原则。

预习是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自学与探索新知识过程的第一步。预习新课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考虑学生接受能力。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要求过低,学生感到索然寡味,没有效果。

3.?预习评价要注重督促检查、及时反溃

预习的直接目的与作用是为学习新知做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对已知的复习;对新知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新知的难点并孕发质疑点;对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有布置,就要有督促检查。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程度不同的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可在预习中进行,亦可在讲读中有机穿插从而进行。检查的方式很多,诸如试读、试讲、试译、复述、回答问题、看预习笔记等等。无论哪种方式的检查,检查后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讲评。讲评中以鼓励为主。讲评后提出改进意见,以推动下次的预习。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是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只要长期坚持,教师评价引导得当。学生的预习水平便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预习习惯便能逐步养成。

三、教给预习的具体方法

1.常规*预习四步法。

第一步,初读课文,了解概况。先把课文读一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有个初步印象。第二步,划出字词,查阅注解。划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句子,然后查阅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写上注解。实在不能理解的,在听课时作为重点。第三步,标号分段,归纳大意。给自然段标号,再写出每段大意。根据自然段的大意再分出意义段,并试看归纳段意。高年级还可试着归纳每课中心思想。第四步,思考练习,提出问题。阅读课文后,看一看后面的思考与练习,然后试着做一做。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解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特殊*预习六法。

特殊*预习法是指读不同类型文章所采取的独特的方法,是相对常规*预习法而言的。常规学法是基础,特殊学法是发展。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如果能根据课文的某一特点进行预习,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四素六句法。对于初学记叙文的学生,让他们在预习课文中找出记叙文的四个要素,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进一步要求从事情经过的记叙中,抓住主要的句子,分别从表述动作、听觉、视觉、感觉、思念和言语行为等方面加以理解。从而了解记叙脉络和具体感知各种行为记叙句的表述功能。因为记叙文主要是写人做事(或拟人做事),人做事的经过不外乎是通过六种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方式进行。六种行为方式转换到书面表述,就是六种行为记叙句。

(2)实验演示法。教材中有些常识*的课文,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不易弄明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演示。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预习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皮球浮上来了》、《称象》、《捞铁牛》等课文都是讲浮力的道理,都可提示学生回家结合预习做一个小小的实验。

(3)填表法。有些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说明文,分门别类的,条理很清楚。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训练重点,设计表格(表格内容栏可以有引例,也可以没有引例),让学生通过预习填写。表填好了,课文内容也就基本理解了。

(4)情境法。教学童话、寓言、故事以及状物写景之类课文,可以通过游戏、演唱、观察等活动,让学生预先感触有关情和景,激发兴趣,丰富感知,使其对课文内容有更直接的领会。如预习《爬山虎的脚》,提示学生去观察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生长状况。预习《春天来了》、《秋天》、《初冬》等表现季节特征的课文时,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观察秋景,或在课前教唱冬天的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带有情绪*彩的心理意向活动。由于形式新颖、活泼、有趣,内容又与课文印证相关,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又得到了学法的启迪。

(5)图示法。一是提示学生找寻或查看有关图片资料。如预习《长城》、《颐和园》、《南京长江大桥》等课文,可让学生找有关介绍它们的图片资料。通过看图初步感知宏伟建筑的壮丽。预习《动物的远游》,可以让学生查看地图,了解动物远游的历程。二是提示学生以简笔画的方式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作比较直观的图解,以解剖其纵横联系,明确事物的来龙去脉。

(6)审题法。小学语文课文命题方式有以人物语言、以内容、以中心、以人物身份、以人物事迹、以人物名字、以处所或以环境命题等等。有人把文章的题目比作窗口或眼睛。我们预习课文抓住题目来理解,就可以破窗而入看到灵魂了。学会审题是读懂课文的基本功。预习中审清题意,自读时就有了正确的思维定向,就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和重点。抓题预习,可以通过质疑、分析、抓题眼、联系比较等方法入手。如预习《飞夺泸定桥》一课,仔细审题,就知道题眼落在飞夺上。飞是速度快,夺是强取抢夺的意思。分析题眼后,初读课文,就不难发现作者是抓装飞和夺这两个重点,一层一层展开情节的。进一步了解自然段的段意,又知道前四个自然段是围绕飞这个重点记叙的。后三个自然段是围绕夺这个重点具体记叙的。

通过审题法预习,我们就知道文章内容的选择、材料的安排、重点的确定及各段的层次都是围绕文题进行的。

第2篇:小学假期预习方法指导

预习时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有诸多的好处,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终生学习的一种方法。有哪些预习方法适合小学生在假期使用的呢?

小学假期预习方法指导

一、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较强。

二、笔记预习法

对于数学学科中的概念*的课程,可以用笔记预习法进行预习。

在阅读课本后,理解知识点并做习题,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

三、尝试练习预习法

预习时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四、动手*作预习法

对于公式的推导等*作*较强的知识,要求同学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小学预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学的过程,是现代教育观主张的“先学后教”中的“先学”,是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

在自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要先阅览教材,熟悉内容,复述知识点,找出疑难后,再完成习题的作答。

1、学习了所有的文本问题,有了知识的长度和宽度;

2、学会了其中的部分问题,有了知识的深度,同时生成了一部分难点问题,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提升了知识的高度。

预习的作用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新知识,分析新知识。

在学生*面对新知识时,他们会努力搜寻新知识与过去所学的旧知识的联系,努力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

久而久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就取得了很好的培养。

1、*思考能力加强,对教师的思维依赖*降低;

2、听课时目标明确,更能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3、通过比较预习时自己的理解和听课时教师的讲解,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4、把预习时发现的旧知中的障碍及时扫除,使新课学得更顺畅。

第3篇:小学语文基本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希望同学们重视预习,不要流于形式。

基本的预习包括那些内容和步骤呢?

(一)默读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譬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

(二)查问

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三)朗读

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四)摘抄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五)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最好书面写下来。

综上所述,读(看)课文、自学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研究课文的结构特点、摘录好词佳句,提出疑难问题,是预习的主要任务,而“默看——查问——朗读——摘抄——思考”,便是预习课文的常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