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块卵石》一课,是我从教以来,设计时间最长、争议问题最多、和老师交流最广、反思时间最长的一节课。
新授课之前,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有很多矛盾。我之前教过自然科,自然科中有一课的教学内容和本课大致相同,课题叫《卵石的形成》。教学思路是:通过卵石的形成过程,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外部的运动——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是按照“问题—事实—思考—假设—结论—应用”的思路编写的,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系列。科学课《做一块卵石》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做卵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一块棱角分明的大石块变小、变圆的过程,从而推想大自然中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本课探究活动中,主要让学生根据实践经验对不易观察到的卵石形成现象进行推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看到《做一块卵石》一课的教材时,我的第一反映是学生没有知道卵石是怎样形成的,怎么就可以做卵石呢?产生这种想法,可能和我多年的自然教学有关,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和逻辑观念制约着我,可是细细的品味教材,我又逐渐改变了我的想法。自然课中探究卵石的形成是借助一些客观事实,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假设,然后通过实验的辅助,从而得出卵石形成的结论;而科学课中探究卵石的形成是通过学生做卵石,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一块棱角分明的大石块在变小、变圆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外部力量,然后借助一些事实依据和做卵石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来推理卵石的形成。
我觉得两个科目的推理过程不同,我不能按旧有的思维来认识科学课,我应该勇于尝试,于是我改变了最初想改变教材设计思路的想法,全盘接受了青岛版科学教材的设计思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出奇的好,说“出奇”是因为很出乎我的预料,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讲的,可是学生很喜欢这种思维方式,无论是在做卵石的过程中,还是借助客观事实进行推理的过程中,都充分的体现了自主学习的优势,多方面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可是,有些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不是你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课堂的实际效果也不能说明一切,仔细思考可能会有很多的疑问在里面。我的教学设计发表以后,就有很多不同版本的老师提出质疑,最关键的就在做卵石的时机上,几乎都是相同的问题,“不知道卵石的形成原因,怎么可以做卵石?”彼此争论了很久,仍然处在不断的矛盾当中。
《做一块卵石》教学反思范文2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一些鹅卵石的图片。学生在欣赏完卵石的图片,我问:怎样做一个呢?这个时候学生手中有有砖块,饮料瓶和水。这个时候,学生思考怎样进行做一个鹅卵石。这个过程,虽然学生思考的过程还是比较的顺利。我想因为学生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够非常好进行思考和回答。
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实验进行制作鹅卵石。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我下面的一些问题:
1)瓶子的放的砖块不能够太少。这样砖块的太少,碰撞的机会进比较的少的。
2)瓶子中的水不能够太多。瓶子里的水太多的话,水能够充分的流动。这个问题是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应该提前进行预备。
在学习过程中,问一个问题:自然界的鹅卵石是怎样的形成的?学生进行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想。在这个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的,能够比较好的进行解释。虽然还是有许多完善的地方。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有许多的地方需要在进行反思和注意。在以后的学习我加以改进和总结。
幼儿园艺术活动《鹅卵石小路》教学反思3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下面这篇幼儿园艺术活动《鹅卵石小路》教学反思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大家有好处。
自王老师调研这次艺术活动后,我受启发良多。首先反思下这次的活动。
一、思目标。
活动共有两条目标:1.认识公园里的鹅卵石小路,愿意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2.能用圆点表示鹅卵石小路。从目标上来看,此次活动的重点并没有体现出来。而我在活动中预设的重点是能用相近*表现鹅卵石,能间隔不重复地绘画鹅卵石。虽然重点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了,但是目标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目标的预设上,我应该更加细致些,也需结合我班幼儿的绘画能力进行预设,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思重难点。
根据原有范画中的绘画表现方式,我将重点预设成了能用相近*表现鹅卵石,能间隔不重复地绘画鹅卵石。而经过王老师的指导后,本活动的重点应预设成能运用宽窄不一的曲线表现小路,能用深浅不一的颜*表现鹅卵石,能间隔不重复地绘画鹅卵石。这样就能细致地把活动中的重点体现出来了。
三、思准备。
在活动中,我准备了三张鹅卵石小路的图片,以及两张绘画形式不一样的范画,当然还有活动中的绘画材料。对于绘画材料中的水粉颜料,我每组准备两种颜*相近的颜料以及多只黑*油画棒,并将这三个盒子捆绑在一起,以防颜料因为插多只毛笔而翻到。
对于准备的小路图片,我只在活动导入过程中出示了,引导时我也只是简单地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了解鹅卵石的样子,而这图片在总的环节中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若想准备的图片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我可以根据图片提问:1.谁来说说图片里有什么?2.图片里有个美丽的公园,公园里有美丽的景*……,那想不想来铺一条鹅卵石小路?这两个问题就很有针对*,能将活动的主要过程和延伸环节都容纳进去。
因此,活动准备中的细致也能体现活动的重点。
四、思过程。
(一)引导
其实这部分的内容在思准备中也提到过了。为引导中的提问能有较好的引入效果,需针对已准备好的图片进行这样的提问:1.谁来说说图片里有什么?2.图片里有个美丽的公园,公园里有美丽的景*……,那想不想来铺一条鹅卵石小路?这样,引导部分能有较好的效果。
(二)讲解
1.路
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小路的弯曲绘画较随意,主要由于我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特意去提醒讲解。我只是注意提到了小路需按进门的方向(左边)从绘画纸的边边开始绘画,直到另一边。而小路的弯曲效果没有提到。其实在讲解时,我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讲解这部分的。我可以直接在示范绘画时说一说:“这里弯一弯,越来越……,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画什么呢?”或者是“都直直的好不好看?转了弯的小路也很好看。路还很长……”(其中也可以渗透“透视”的认识)相信在这样的示范讲解后,幼儿对小路的认识会更广更多。
2.鹅卵石
同样的,在观察幼儿绘画过程中,发现幼儿只用毛笔在绘画纸上落笔一点,再一点,再一点…鹅卵石出来了,并没有按照我在示范讲解中画圆的方式画鹅卵石。而我其实可以在示范时,就先从小路的最左边开始铺,铺一小段。其中可以引导幼儿:“鹅卵石是什么形状的呀?如果有了尖角,那小动物会怎么样?”引出鹅卵石该是光滑的,圆圆的……后继续引导:“这一块铺好了,谁愿意来继续铺?”这样的引导相信幼儿的绘画积极*肯定会我原来活动中的高昂。
(三)讲评
我在讲评时套用了最普通的疑问式。而在有重点的美术活动中,我应该针对重点进行讲评,可以这么提问:“你喜欢哪条小路?这条小路铺得怎么样?”引导幼儿针对活动中主要的绘画点进行自主评讲。
(四)延伸
延伸环节也是这次艺术活动中一个必要的环节,因为这个活动有后半个添画活动。因此我在最后还需带到一句:“在小路旁边还有什么呢?”使这个活动更加的完整了。
(五)语言
艺术活动要求教师的遣词应该优美一些,这样能引导幼儿更加喜爱艺术活动。生硬的语言是带动不了幼儿的积极*的。在这方面,我还需更多的积累。
以上便是我针对这次的活动,结合王老师的建议进行的反思。接下来便是我针对以后类似活动的开展进行地思考。
后在美术活动的设计中,我努力针对活动的重点,运用细致的提问,细致的准备,细致的讲解……进行设计。在活动重点的把握上,我还需多问多思考。认真根据思考后的重点进行每个环节上的把握。本学期我着重引导幼儿进行水粉画的练习。在水粉画方面,颜*的类型、颜*的调试、颜*运用的方式等等都可能是一个重点。因此开展一次好的美术活动,总结一句:细致体现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