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部门学华为的组织和领导者,我认为任重而道远,因为不仅仅是要贯彻和落实完成集团和华东大区安排的学华为的组织*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让部门员工真正的学到华为,所学以致用,所学有成效。遂我们在积极响应和落实上级工作的同时,也积极的丰富学习华为形式,比如在部门员工工作汇报时,增加汇报项目,学华为,读文章中学到了哪些,如何应用到工作当中的,成效如何,针对目前业务工作现状,下步的针尖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具体的改善措施等等。
综述,我们在组织部门员工学华为就是要将理论和实际结合更加紧密,加强和提升部门员工的思想觉悟,消除办公室职业人员中的不好的办公惯*习惯,如等工作,等任务,按部就班,拖延等惰怠思想。培养他们的拿*抗*向前冲的斗志,为自身素质提高,为绩效能够不懈努力。
在上一阶段,我们部门具体组织了网络平台的交流互动,集团会议精神的宣导。每周组织部门员工读35篇华为原著,每周撰写心得体会,每两周组织交流会进行主题讨论和交流,制作kt看板等等,过程中,部门全员参与,整个阶段除请事假员工,无缺勤情况。
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体会到学华为受用,学华为能用。
所谓受用:能够在公司转变和发展阶段,相对系统和全面的学习华为,我感到很幸运。积极的工作才能产生绩效,积极的学以致用才能创造更多的绩效,我想,学习华为最大的受用,就是过程中得到的精神食粮。
所谓能用:就是将所学,所理解应用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学习,我们研究和学习华为在不同阶段,不同问题上的处理过程中方式方法、精神思路的思维模式,同时也了培养的是员工信心和责任心,使我们在工作中思路更加清晰。
清华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清华大学是全国*心目中的最高学府之一,能在这所百年名校参加领导干部培训班,我倍感荣幸,倍加珍惜。行前,我曾跟领导说:“出门旅游我可以放弃,但到清华学习我不愿放弃,因为这很可能是我一生中接触最高学府的唯一机会”。更令人难忘的是,在清华学习期间,我接到通知,经过笔试、面试、体检、*,我将调到省委办公厅工作,由此我对清华的感情自然又深了一层。清华大学的短暂学习,受益非浅、体会颇多,是我一生中难得的财富,也对我在新单位新岗位、开展新工作注入新能量。
清华大学果然与众不同,名不虚传。在这里,没有枯燥、呆板的教学,更多地感受到清华的人文氛围、深厚的道德底蕴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报国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特别是崔国文教授*澎湃的开学典礼讲话,使我深入思考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做人与做官、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专家学者的上课,或谆谆教导,或启发引导,都使我强烈地感受到时代的脚步、知识的乐趣;古*古香的建筑、单纯的校园生活、学生们的笑声,又使我寻找到青春和活力。参加工作十几年的我,重回校园,在这短暂的十几天里,真正懂得“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含义。
我是抱着学习“充电”的态度,来到清华学习的。这些日子以来,我认真听、仔细记、静心思,收获很大。主要体现在“长、宽、高”三个方面:
一、“长”,就是增长了知识,有助克服“本领恐慌”
平时自己忙于工作,时常感到“知识短缺”、“本领恐慌”,力不从心。这次到清华,聆听*最高权威学术专家的讲座,增长了知识,见识了“世界”。一是增长科学管理知识。管理出生产力,管理也出凝聚力。管理是一门大学问,沟通与协调是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学习,使我系统了解了公共管理、依法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少是我以前未知的。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彭向刚教授在《领导者科学与艺术》中,把“东北二人传”的语言艺术引入课堂教学,通俗易懂地阐述了领导者的角*定位、能力要求,对我们基层同志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执政水平很有帮助。二是增长现代经济知识。比如,《*宏观经济分析》一课,专家用了大量数据和事例,说明*经济运行与国外的联系和区别,说明*再也不能延续“资源换增长”传统方式,而要利用宏观调控“倒逼”机制,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不断增强经济整体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如《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现状》一课,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掩盖下的贸易摩擦作了深入浅出地分析,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增长构建*人际知识。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人。作为领导者,工作对象就是“人”。记得美国著名学者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三分靠个人努力,七分靠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句话虽然有所偏颇,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极端重要*。我们必须善于“换位思考”,运用鼓励激励、联络联谊、真心真诚等办法,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统筹内外,以良好的人际关系,着力营造*环境。这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促进各项任务落实十分有用。
二、“宽”,就是拓宽了视野,有利走出“象牙小塔”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眼界决定未来”。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一定要多走多跑,这对开展十分有利,对事业发展也是受益无穷由于工作*质原因,我长期在办公室写材料,很少接触外面世界。这次学习,使我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等同于走出“象牙塔”。一是内容广。这次培训涵盖了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各个方面,涉及到国内、*形势分析,既有宏观层面,又微观分析,结合了专家们平时所见所闻所思,对我们自然很有启发,弥补了很多方面的不足。二是联系紧。这次培训,既有理论教育也有实地参观考察,十分贴近基层工作实际,比如李虹教授《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从心理、生理角度,提出“淡定积极”的观点,阐明“以入世的努力,出世的心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道理,对人生具有启迪。三是感悟深。清华课程形散但神不散,学到知识的奥妙,是我从未有过的。在课堂上,我更多的的是思考、熏陶和感悟,是思维习惯。思维是“道”,其余是“器”,这次学习,我既“练器”,更是“修道”。通过学习,我认为,一个人千万不要纠缠于小事上,不要沉迷于温柔乡,更不要陶醉于现状,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三、“高”,就是提升了素质,有力激发“心灵火花”
这次培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出在职继续教育这个主题,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对象,突出科学艺术这个方法。特别是通过学习《领导者科学与艺术》、《领导干部压力管理》、《领导者语言艺术》、《政务礼仪》等,第一次对“领导者”这个耳熟能详的概念有了系统的理*认识,提升了素质,提高了境界。“一朵浪花融入大海便不会泯灭,一颗玉石打磨愈久便光华愈灿”。我认为,领导者是一个普通人,来源于群众,是群众利益的代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领导者又不是一个普通人,对自身素质、能力水平的要求要更高;领导者的产生,是由自身努力、历史机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但关键是由其自身的精神境界决定的,一个高层次、受人尊重的领导者,必定是一个境界高、修养好的同志。某种程度上说,境界越高,职位也就越高,群众的认可度也越大。当然,境界的提升,要靠学习、靠实践、靠自己的感悟。所以,通过学习,我进一步坚定了做一个用心干事的人一个纯粹的人的信心和决心。这或许是我这次学习培训的最大收获吧。
今年三月中旬,我参加了区委组织部举办的领导力提升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在清华大学紫荆管理培训中心学习,初春的*暖意融融,在清华园温暖的怀抱里,我沉浸在老师们精彩的讲解中,思想上受到了强烈振憾,理念上有了全面的更新,知识又得到了充实提高,清华园的日子令人难忘、让我感受颇多。
(一)收获知识,推动学习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学风浓郁,我深深感受到了水木清华独特的精神魅力。在一周的时间里,我认真参加了全部课程的学习,9位著名专家学者精彩讲授了《服务业、服务贸易、服务外包》、《政务礼仪与交往艺术》、《领导者管理与媒体应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沟通协调与冲突管理》、《金融热点问题评析》、《塑造阳光心态与压力管理》、《现*者素质、能力与艺术》、《领导科学与艺术》等课程,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听了民政部王振耀司长的专题报告《汶川大地震灾害救援与转型中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应该说每一节课都非常精彩,收获很大。自己的缺欠之处显而易见,更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为更好地消化吸收学习内容,我自费购买了《阳光心态灿烂人生》、《冲突管理》等书籍,浏览孙键升老师的博客,订购了英文版手机彩信《*日报》,我真正感受到学海无涯,其乐无穷。
(二)体味刻苦,感受奉献
培训中同学们克服了工作、生活方面的各种困难,过得充实而又快乐,我们每天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在宿舍、教室、食堂之间奔忙,吃完晚餐已是夜*朦朦,同学们还抓紧时间看讲义、记笔记,讨论相关问题,同学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使学习效果如此之好。同时我忘不了老师们殚精竭虑,诲人不倦的辛勤劳动,为使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孙健升、田兆阳等老师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教室外向同学们讲授知识,董关鹏、董明老师讲课时语速较快,就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讲些知识,老师们的敬业奉献精神更激励了我刻苦学习。
(三)扩大视野,拓展思路
虽然这次培训的学习是辛苦的,但是回味其中的过程是快乐的;虽然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带给我的启发是巨大的。这次培训内容有较强的针对*和时效*,并且大都是我知识结构上的薄弱环节,通过学习使我有机会接触到*、经济、金融、行政管理等方面最新的理论成果,在危机管理、应对媒体、领导能力、政务礼仪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知识象新大陆一样开扩了我的视野,启发了我的思维。我参加工作以来几乎一直从事事务*工作,实际*作多,宏观管理少,对工作的谋划和设计重视不足、思考不够,这样肯定不利于工作思路的创新和工作局面的开展。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通过清华培训我要努力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更全的视角去分析情况、解决问题,谋划思路,更好地完成好本职工作,努力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的创新突破,努力做到思想更成熟、工作更积极、言行更稳健。这是我的努力方向,我虽未必做好,但我已经知道如何去努力。
(四)加强交流,收获友谊
参加研修培训的58名学员来自全区不同部门和单位,大家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工作的内容各异,如果没有这次培训,镇街和检法两院的几位同志可能无缘相识,他们中不乏相关领域的行家里手,真可谓群英荟萃,与他们的交流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让我受益匪浅。虽然大家的经历不同,但都赤诚相待,尽力将自己最热情、最精彩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同学之间由陌生到相识、到相知、到亲密无间的同学和良师益友。学习和生活中大家相互帮助,一次次集体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体现出我们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团体。收获知识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友谊。知识虽然难得,友谊更为可贵。清华大学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我会自觉地把学习坚持下去,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已经根植于我的灵魂深处,行胜于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当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我当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20**年5月11日至5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四川省妇联在清华大学组织的“四川省优秀女干部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短短几天的学习,使我领略了心中一直景仰的水木清华的五月风采,了解了清华百年的辉煌历史,真实感受了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内涵。几天的聆听和吸取,感觉时间是满满的,内心也是满满的,课内课外都收获极大。
一、培训安排情况
除去5月11日及5月17日两天的报到和返回,此次培训总课程时间为五天,共10节课,30课时。每天上午、下午各三个小时的课,5月14日还加上晚上的时间,时间安排相当紧凑。培训学员来自四川省、市(州)、县(市、区)各个方面的女干部,人数众多,共426名学员,省直机关有近20名女干部参加了培训。
二、培训学习情况
每天走过清华主楼那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墙,*于最具盛名的一层后厅阶梯教室,眼中似浮现着曾站在这个讲台上的法国总统萨科齐、韩国女总统朴槿惠等政要精英的卓然风姿,顿感肃然起敬,满目虔诚。每天的课都是一场视觉、听觉与思想的盛宴!清华的这次培训,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清华课堂的魅力。它是教学内容与授课老师的完美结合,更展示了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的高水平技艺。整个的课程选择设置科学合理,有前瞻*、针对*,涉及领域广泛。选题既着眼于现实、展望未来又顾及历史;既立足*又放眼世界;授课内容既有宏观层面的战略思想研究成果,如《跟*学领导》、《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热点问题》,又有微观层面的工作技能技巧,如《领导力与执行力》、《压力管理与心理测试》、《领导者语言艺术演说训练》等等。授课老师都为著名专家、教授。如著名的**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涂光晋老师,法学博士、行政管理专业教授彭向刚老师,毛新宇将*的博导江英老师,*第一持证演说家李真顺老师等。所有专家教授的教学课件准备充分、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整个的授课不是纸上谈兵,而更多的是运用多媒体三维动画直观教学法和直观互动的交流探讨,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与导师心灵的对接和碰撞。课堂上时而欢声笑语,时而*澎湃,时而掌声雷动。老师授课时,没有学生走动、没有人窃窃私语。五天的课都没有安排地点午休,但同学们都听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大家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一流的大学、一流的教授、一流的教学。
三、培训学习心得
清华的校训源自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的一次演讲,他引用《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清华学子树立“完整人格”,后被定为校训,成为清华之精神所在。做了几天的清华学子,不由感染了清华人的豪迈与荣耀。短暂的培训,通过专家教授的引点,使我有豁然开朗的惊喜,也有寒腹短识的羞愧。教授们的好学敬业也深深感动着我、激励着我。非常感谢组织能给我此次珍贵的学习机会,我也深深意识到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去才是最大的回报。
(一)定位角*,发挥作用
按照老师的指点,公务人员应认真思考、明确目标,要给自己所处的角*定位、职能定位。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存在的差异和缺点。只有客观全面认知了自己,才能做到*自信,扬长避短。我认真对照了老师列举的女*干部优缺点表现,发觉自己也存在着女干部普遍存在的一些*格缺点:容易情绪化、直线思维、灵活*不足、容易安于现状、开拓意识不足等。今后要在改变思维方式、调整现有知识结构、明确自己的职业动机、培养健康心态上多加锤炼。
(二)自我加压,提升素质
每一位站在清华讲台上的老师都有着一段他们奋斗拼搏的艰苦历史。有的老师是背负着全家的希望,有的老师是承载着父母的骄傲,有的老师则是对艰苦命运的不屈抗争,他们都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才获得了成功。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博士、著名的领导力专家贺林是位非常年轻的老师,在很小的年纪已是博览群书;*电视台《百家讲坛》国学大师赵玉平告诉我们,他每天都要抽出几个小时阅读,这段时间手机关机,不见客;*第一持证演说家李真顺则向我们介绍着他的经验:每周做到五个一(读背一首诗、学会一首歌、读懂一个故事、会讲一个笑话、记住一幅对联)。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触动不已,较之他们,我实感太知识浅薄、太安于现状、骄傲自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将给自己加压,让自己每天都有新收获,切实在*、思想、文化科学、道德、身心、能力六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三)拓宽眼界,强化意识
此次的培训从*理论到*危机管理,从领导者语言艺术到宏观经济形势热点,罗列古今、包纳众多。听*思想研究专家、毛新宇将*的博导、百家讲坛开国大典主讲人江英讲*思想,对毛主席的观点和理论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他的引领下研读毛主席的诗词更感大气磅礴、优美动人;听**大学涂光晋老师讲*危机管理与媒体策略,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应对*危机方面如此稚嫩、不堪一击;跟着演说家李真顺朗读演讲时,也感觉自己底气不够,自信不足。“心灵有高度,人生才会有风景。”作为*公职人员,下一步我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在公共安全和*危机方面更要提高处理危机*的能力,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和策略。
百年清华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传承莘莘学子,我将铭记此次学习经历,秉持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正身清心、孜孜不辍,努力在本职工作中做出新的成绩。
参观华为企业心得体会范文3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管员队伍建设,6月16日上午,信息技术部网管中心组织34位学校网管员参观了深圳市华为3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优美的环境、规范的管理、先进的生产线、科学的培训机制和一系列的高科技产品让参观的老师们大开眼界、赞叹不已,都说学习到了许多知识。
听说周三下午参观深圳华为公司,是emba九期学员韩同学安排的,目前韩同学在华为任副总,所以周二我就赶到深圳,期盼着这次参观。
周三下午2点半,我们准时从深圳大梅沙喜来登酒店驻地出发,驱车去华为。早就听说华为工作压力大,跳楼的员工个*多,我一向在想:什么样的魔鬼公司会这样呢?下午3点大巴车到达华为研发大楼,真的十分壮观和气派。我们赶紧上厕所解决中午的问题,我仿佛觉得自我没有离开喜来登酒店。卫生间整洁漂亮,装修不亚于喜来登,有专职的卫生清洁人员,这样的工作环境还能让员工跳楼?我一阵迷惑。
到达一楼会议室,韩总早就喜笑颜开地等在那里,韩总是很帅气的北方小伙子,毕竟是上班的学兄,第一次见面,大家握手寒暄,就纷纷落座了。ppt中放着醒目的几个字:“热烈欢迎长江十期*班同学莅临指导!”让人不禁感到温暖。接下来韩总介绍华为的总体运营状况。我听得十分入迷,没有记笔记。越来越肃然起敬,几个数据令我们叹为观止:华为年销售200多亿美元,60%以上是海外销售!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呀!这说明华为真正是跨国的*企业。
韩总还介绍说,公司要求本地化率,这就是跨文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华为成功的一件武器。不仅仅如此,华为的流程管理十分出*,从发现客户需求到产品开发到上市销售一整套的流程还是十分科学的。这是华为成功的另一个关键要素。讲到华为的激励,韩总骄傲地说:“我们基本上是大锅饭,群众奖金制度,大家一齐努力,大家都努力,团队中的个人不努力都不好意思。”是的,华为公司员工的压力不是公司强加的,而是这种激励机制让每个员工都务必努力,否则自我都觉得对不起团队成员。勤奋敬业是华为不断前进的动力所在。“十亿体能以下的项目,华为不会关注。”韩总介绍说,这句话体现华为的研发计划和目的。最后,大家提问时间,同学们的问题很多,很热烈。
接下来我们就驱车来到华为信息中心。整个信息中心像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厅,半圆形的办公桌,员工们在那里办公。我们从2楼的参观窗往下看,井井有条。没有人看参观的人。讲解员介绍说:华为已经实现远程售后服务。国外任何华为的产品,只要与终端相连,信息中心会立即连通,并检查问题所在,工作人员在深圳就能够对华为产品进行维修了。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再走马观花地参观华为板田工业园区。占地1。3公里,2000多亩。由4个部分组成。园林设计有欧式的、日式的,东西方建筑的汇合,很漂亮。园区的花园、水系个*好看,真想象不到那里是公司,把公司见到花园里也是体现人文的理念。乘车回到的路上,一个同学说:“*有这样的企业真让人骄傲。”是的,华为是*的骄傲!
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
12月15日,在南昌市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受学校的委派,本人前往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南昌市教育教学管理中层干部培训班”。整个培训可谓是高效能、高水平的一次精神之旅,它打通了我教育管理的命脉,开阔了我的思维,也让我了解当今作为发达城市教育的前沿思想。
一、多角度理主题,全面打开我们思维,引发思考。
经过七天的学习,共听了十余位上海专家的讲座,虽然每位专家短短2个半小时的分享,但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引发我们的思考。这些专家大多来自教学一线的校长,或是来自于有着一线教育教学经验的当地教育部门的领导,还有的是大学高级教授和参加*学业质量测试的专业人士。
1.围绕高考制度改革,谈教育的变化。在这次聆听到的讲座中出现的最多的就是各个高中都在关注20xx年上海的高考制度的改革。从20xx年起高考要不分文理,原来的3+1模式,即语、数、外必考,外加一门自选科目,文科:史、地、政;理科:物理、化学、生物。从明年开始3+3模式,就是从原来的自选科目中任选三门进行等级考试。每门课70分满分,不分文理。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记录,如品德与公民素质、身心健康和艺术素养、学业成绩、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听老师说,上海的高中生必需要参加社会志愿者活动60个学时,这些都作为录取学校对考生的参考。所以,现在的上海高中不完全是只抓分数的学校,有位校长形象的说道:“不抓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抓分数,过不到明天。”
2.基于高考制度改革,各所学校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上,做足文章,煞费苦心。从几次上海特级校长的讲课中,发现他们教育思想活跃,并不拘泥于学生的分数。如嘉定二中的周校长,他自己是一位物理老师,很优秀,但他特别对学生的公民素养感兴趣,自己亲身示范,认真备课,把适合高中学生年龄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中华民族的精神营养,通过对话式教学启发学生,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道德的引领和构建。曹杨二中的易校长道出了为了学生的发展,开设了包容*的课程。特别是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课程,勇于带学生走出学校,体验生活,培养适应生存的能力。
3.关注当今课堂变革,引入西方优势,发展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从多位优秀校长的讲座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今课堂其实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课堂的满堂问,满堂灌已经是不能培养新世纪的适合社会的人才。
4.注重团队管理的探讨,发挥激励作用。华师大博士生导师从一个很令人值得思考的角度,由浅入深,给我们上好了一节团队建设与管理的课。
5.从上海优秀班主任身上,学到了与学生怎样相处以及学生问题的处理。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要与学生心灵交流,既让学生觉得你和他是平等的,又要让他信服你,这就是一个老师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阅历的魅力。
二、专家的课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最终指向培养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一词很多专家都在研究,到底什么是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次我听了专家的解释,有些明白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完成相应学段的教育后,所获得的对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关键*认识、能力及态度的综合表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包括知识、能力与态度等多元层面,是所有学生都必须获得的最关键、最必要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是可教、可学的,并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学生核心素养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其中社会参与有国家认同、中华美德、*视野、社会责任、法制规则、交往合作等。自主发展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问题解决与实践、批判思维与创造等;文化修养:语言素养、数学素养、人文与审美素养、科技与信息素养。
高考制度的改革也是针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改革的。所以当今教育者要紧扣这一思想,从教育三维目标入手,多多把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知识能力在合适的过程与方法下得到实施。
三、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听了多位专家讲座后,我们对各个学校开设的课程很感兴趣。如进北中学的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就很清晰:知天知地知探究从科技角度开设活动课程、会演会奏会怡情从艺术角度开设活动课程、能动能静能健体从体育角度开设课程专长、为人为学为成才为落脚点培养合格人才。课程的开设对所有的学生要公平地选择的权利,要具不普适*。所有高中的课程都要有三个维度即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虽然我们是小学教育工作者,没有升学的压力,但在学校课程设置上要多动脑筋,选择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的课程开设,是否也可以借鉴高中的课程改革来设计三个层次的课。
四、认清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源所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定势思维的影响,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课堂与学生互动很少,特别是任教品德课,学生多半以听我说为主,很少用上其它教学方式。听了多位专家的讲座后,我慢慢觉得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是我是以原来自己接受的教育方式还在教我的学生。如果还是以这样的方式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所以当今的课堂教学要从讲授型课堂向对话型课堂来改变。这就要求老师要让个体学生能在课堂上*学习,互动交流对话。与过去的合作学习再回家*学习来个翻转。教会学生自学能力,先教变先学,再对话,所以老师的备课在备学生方面要着重,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知识的特征是识记*的还是理解*的,还是体验*的知识。再去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这样学生的学才会有所提高。
总之,教育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结合别人的经验来对待实际教学中的不同学生。我们相信,学习是改变的开始,实践是教育的真理,多读书,多思考,一定能对学生有益,对孩子有益。
教育行为心得体会范文5
教育者采取的任何一种教育行为都是有理由的。“为了学生好”就是一种常见的理由。因为常见,所以是个很好的话题,容易引起普遍的共鸣。从这个话题开始,我们对教育行为的理由会产生很多的思考与关切,并且由此对教育行为本身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我看来,下面三个视角尤为重要。
一、伦理的视角
“伦理”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教育者给出的“理由”是否存在伦理问题,与行为的“动机”有关。
任何教育行为都有相应的功机。对于这一点,相信大家不会有太多的异议。教育行为不是无条件反射。打喷嚏、眨眼睛之类的行为没有什么动机,因为它们是无条件反射。但教育行为不是这样。教育行为很复杂,都是有目的的行为。盲目的行为显然不能算是教育。“目的”就是人们行动所能达到的“结果”,所以,教育总是冲着某种结果去的。做什么事情、怎样做,都是由目的支配着的,目的或者结果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动力,因此,它是构成功机的主要因素。教育者通过教育行为想要达到什么佯的目的,这就是动机问题。
行为都有动机,但行为者不一定会把他的动机说出来。说出来的动机就是“理由”。如果你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做,他就会告诉你他那样做的“理由”。所以,“理由”是示人的。“为了学生好”就是说出来的动机,是教育者就自己的某种教育行为给出的“理由”。
“理由”未必是“动机”。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看清,否则就没有办法理解很多复杂而隐晦的现象。“动机”反映出行为者所要实现的真正目的,“理由”只是行为者口头宣称要实现的目的。“动机”与“理由”可能是一致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也可能是不一致的。在不一致的情况下,“理由”就是对“动机”的掩盖——所谓“言不由衷”。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言不由衷就是缺乏真诚;在处理教育者自身与学生关系时,“言不由衷”就是教育者把学生当作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与工具。教育一旦被工具化,它就不再符合道德的基本规范,就会出现明显的伦理问题。
教育者的理由总是冠冕堂皇的。关于教育,老师或者官员们说了无数的话,可直到现在,我们好像从来就没有听到有谁说过明显有问题的话——至少在公开或者正式的场合没有听过。但是,与话语世界的无比正确、冠冕堂皇相比,教育的行为世界却到处可见不堪入目的丑陋现象。在为了学生的名义之下,常常是私欲的横流,私利的横行。老师们苦干蛮干,拼命布置作业,官员们软磨硬施,拼命要求升学率,理由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办*群众满意的教育。但在实际上.极有可能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政绩。掩盖真正动机的理由就像“皇帝的新装”,人人知道,但是没人去说破。于是,人们关于教育的话语,调门总是越来越高。
钱理群先生在一次主题为“倾听第一线老师的声音”的讨论会上说:“如果真的要把应试教育变成素质教育,多少人饭碗就没有了,那是要跟你拼命的。”“现在*教育的问题是利益问题,不是观念问题,也不是方法问题。这是必须首先看清楚的。”钱先生说得很直白.他说出了冠冕堂皇的话语世界之下教育的真实图景,令人唏嘘。
二、层次的视角
假如“理由”与“动机”确实是一致的,比如,教育者采取的教育行为确实是“为了学生好”,确实是为了学生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私利,那么,教育的世界是不是就尽善尽美了?
不是。
在“为了学生好”这个常见理由中,“为了学生”是清楚明白的,没有什么深言大义,难就难在“好”上。“好”或者“善”是可以分成不同层次的。同样是为了学生,教育者可能选择实现高层次的“善”,也可能选择实现低层次的“善”。低层次的善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可是在教育的现实中,低俗化倾向却异常突出。
比如,有一所学校有个传统的做法.每年组织学生外出考察,目的是增加学生的阅历,拓宽学生的视野。但是非常不幸,在一次外出考察的途中,学生的车辆发生了交通事故。这次事故对学校的影响很大,对这个地区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在事故之后,地方教育局专门发出通知,严厉禁止所有学校以任何名义组织学生外出,目的是保障学生的安全。“保障学生的安全”,是教育者给出的行动理由,也是他们所要实现的“好”或者“善”。
比上面这个例子更加普遍的,是教师和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极度关注。只要学生的成绩好了,就什么都好了。相对于成绩,其他任何表现似乎都无关紧要。因为成绩好了,才能升人更好的学校,将来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这里,教育者所要实现的“善”指向了学生的“温饱”或者“生计”。
为了学生的“安全”或者“生计”而采取行动当然没有错,问题是,仅仅为了安全或者生计的行为是不是“教育”?如果教育的目的仅仅是让学生安全地活着,让学生能讨到一个好的生计,那么,教育自身的特殊*在哪里?教育的终极关怀又在哪里?
据说在德语中,“教育”一词的本义是“神*在人脑中的呈现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变得更加超越,具有相对于现实的超越*。所以阿多诺说:“教育的理念中必然预设了一种人*的状态,并且一旦它有一点贬值,卷入了作为社会有用的工作而被兑现的特殊目的的实践,那么它本身就是犯罪了。”韦伯说:“当我们超越我们自己这一代人的墓地而思考时,激动我们的问题并不是未来的人类如何丰衣足食,而是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教育的终极追求决定着教育的层次和品格。如果我们的行为只是基于“温饱”或者“生计”的理由,那么,它只能算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一种缺乏品格的教育。我们确实是为了学生,可是,只是为了学生的生存或者为了生计考虑的教育,它的本义已经受到普遍的侵蚀,它的内涵已经大大缩水。教育目的的低俗化正导致教育本身严重地扭曲变形,这恐怕才是当下教育首先应当关切的事情。
三、理*的视角
有理由的行为不一定就是有理*的行为。判断一种教育行为的合理化程度,不能只看行为者给出的理由,还要看这种理由是不是包含足够的理*因素。家长们在“为了孩子好”的理由之下,粗暴地对待孩子,甚至将孩子死了。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好像已经不再耸人听闻了。学校中的情形也大抵如此。为了“鞭策”孩子们上进,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分类”,让一部分孩子戴“红领巾”,而让另一部分孩子戴“绿领巾”;为了让学生的考分“全市第一”,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把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孩子的分数悬挂在校园的围墙上,以对他们进行足够的刺激;为了提高升学的比例,我们可以歇斯底里地把学校变成“兵营”,把学生变成“高考特种兵”;为了表现我们的所谓“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把成百上千的孩子和他们的母亲变成道具,排列在*场上,当众让孩子为母亲“集体洗脚”……每一种行为都有理由。但每一种行为也都见证着教育的疯狂。
保证教育成为有理*的行为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原因有二。
其一,社会总体理*水平的发育还十分有限。*有悠久的伦理传统,却相对缺乏理*的启蒙。在康德看来,“启蒙”的实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不成熟状态”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运用自己的理智。因此,这种状态实际上是个体理智的自缚。在理*没有得到充分启蒙的社会,个体的理智也会处于“蛰伏”的状态。理智处于蛰伏状态的无数个体,非常有可能制造出种种疯狂的社会事实。想想“日本地震,*抢盐”时的情形吧。在总体理*水平十分有限的社会,要提高教育的理*水平,也将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其二.教育水远面对“人的无限可能*”的难题。一个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里没有确定的*,因为人的发展存在着无限的可能*。如果我们看到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地,那么我们就不难从脚下开始,找到一条到达这个目的地的路径。同样,如果上帝预先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将会怎样”,我们就能知道在教育他们的时候“应当怎样”。不幸的是,上帝什么都不说。于是,教育者只能自己去假定一个孩子“将会怎样”,并且在这个假定之下。做出“应当怎样”的决定和选择。当一个老师用“为了孩子好”作为自己的教育行为的理由的时候,他就是在扮演上帝的角*。我们不是上帝,但不得不时时像上帝一样确定孩子的未来。因为“人的无限町能*”,教育注定是一项战战兢兢的事业;因为学生,教师注定应该永远地心怀敬畏。
基于上述三个视角,我们至少应当看到:教育必须基于真实的理由,教育必须具有超越的品格,教育必须保持基本的理*。
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6
在这暖意融融的春天,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于2016年3月28日至4月1日到我国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参加基层干部依法行政和治理现代化专题培训班的学习。非常感谢组织和领导给予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短短5天的培训,获得了难得的知识和友情,真是感受颇深。
一、走进校园,感受名校氛围
清华大学坐落于*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清华园原本是皇家园林,现泛指清华大学校园。校园内错落有致的屹立着古今中外各种风格的建筑,有距今约300多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厅、古月堂);距今100多年的欧美古典建筑(大礼堂、清华学堂、二校门);有50年代仿莫斯科大学的俄罗斯式的建筑(主楼);有近代建筑的风格各异的系馆和后现代式的高科技园区。清华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她的建筑上,更体现在精神上。校园内还有最引人入胜的“园中之园”“水木清华”;朱自清先生妙笔生花下的“荷塘月*”以及为纪念清华杰出的校友、学者吴晗而修建的“晗亭”等等。建校以来,清华共培养出十几万名毕业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走进校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所百年名校厚重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魅力与底蕴。
二、认真听课,领略名师风采
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大部分来自清华大学、行政学院和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教授、博士导师,他们分别给我们讲授了?“*特*”的逻辑?、?认真开展两学和一做,提高干部首先素养?、?执政智慧与谋略?、?新一代*治国理政新方略?、?全面深化改革与精准扶贫?等9堂课。老师们严谨治学的态度,无不令我钦佩,课前均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课上用缜密的思维和宏亮的声音,从当前形势分析到前景展望、前沿的研究、管理的创新等,个个满腹经纶,学识渊博。特别是姜平教授谈吐风趣幽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引用警句名言和典型事例让学员们掌声笑声连连不断,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实实在在让我领略了名师们的风采,传递了最新的信息和知识。
三、扩大视野,提升自身能力
这次培训安排的9个专题课程有较强的针对*和时效*,大部分课程都是我知识结构上的簿弱环节,通过学习使我有机会接触到*、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面最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成果,在依法行政、深化改革和精准扶贫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对我当前的实际工作有较大的启发。我现从事新农合管理工作,直接关注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平时事务*工作中,实际*作多,宏观管理少,如精准扶贫工作中,如何提高老百姓医疗保障待遇,更公平、公正地受益,思考不够,创新思路不足;在管理沟通中,如何更好地掌握沟通协调技巧,高效推动工作,感受不深,体验不足。通过这次清华培训学习,我要努力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更全的视角去分析问题,谋划思路,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四、真诚相伴,收获纯真友情
感谢清华大学继教项目组成员及各位老师为我们学习的精心准备和热心服务,安排食宿、随时提供饮用水、组织班级活动,制作同学通讯录等等,特别是记录并制作了在校学习生活点点滴滴的ppt,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此次参加培训的81名学员来自全国23个地区的不同部门和单位,他们中不乏相关领域的行家里手,真可谓“群英荟萃”。虽然大家的经历不同,但都赤诚相待,尽力将自己最热情、最精彩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班委会成员尽心尽责为大家服务,有为授课老师和同学们忙上忙下的班长、带领大家晨读的学习委员、组织学员有序上下车的组织委员、纪律委员和生活委员,让我们在短期培训中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团队的凝聚力;我们湘潭学员10人,一路同行,互相关照,互相帮助,从陌生到相识、到相知、到良师益友。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友情。
第一天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范文7
在学校领导和师生的热烈的欢迎声中,我们拉开了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序幕。
第一天,今天是我们正式开展活动的日子,也是我们迎来一批“可爱的学生”的日子。虽然大家素不相识,虽然大家只会共度10天的时间,虽然我们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是我们一见如故,我们亦师亦友。看着一个个“可爱的学生”朝着自己亲切地叫“老师好”,突然觉得心里暖暖的,突然觉得当个老师也是不错的选择。
望着“可爱的学生们”在走廊上追逐打闹,看着他们拿着打扫工具在相互嬉戏,不禁想起了当年的自己。曾经,我们也和我们的亲爱的同学一起在走廊上追逐打闹,但是最后这只能成为回忆;曾经,我们也拿着打扫工具在相互嬉戏,但是最后但我们再次拿起打扫工具时,身边早已没有了你们。看着他们现在相亲相爱的样子,心中徒增悲伤。他们是否会像我们范文写作一样,在许多年后就忘掉彼此。如果他们早知日后的离别,早知日后的淡忘,他们会否还像今天这样的相亲相爱的在一起学习、玩乐?我们不知道。
看着那天真无邪的笑容,不禁感到一点欣慰。在当今的社会,还是保留着这种真诚的笑容,这种没有其他含义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多么难得。曾经的我们也像他们一样笑得如此灿烂。但是渐入社会的我们早已失去了那份曾经的天真无邪,有的也只是尔虞我诈。希望今天的他们不会像曾经的我们一样。一样的错误不需要不同的人重复的犯,曾经的错误不必传承下去。我们会用我们的知识与经历尽可能的去挽留他们这份难得的真诚。
第二天,加油。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8
我正式接触佛教是从听陈大惠老师的中华传统文化*开始的,陈老师的第一讲便是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他让我从新认识到了道德,认识了人生规律,陈老师讲到道是什么?其实很简单,道就是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这个叫道,比如说早上太阳在东边升起,晚上一定落下;苹果一定要秋天结果。这是永远不变的自然规律,这个就叫道。什么是德呢?按照自然规律,按照自然的秩序,去生活、去工作、去待人接物,这就叫德。现在有人说传统文化是糟粕,要打倒它,这是一种误会。还有人说这个太高深了,我跟各位讲,一点不高深。秋天结苹果,您觉得这个苹果高深吗,一点不高深。苹果树结果、老母鸡生蛋,这有什么高深的。自然大道,这个道,最朴实,最生活。您手摸到、眼看到、耳听到的一切都是道,都是传统文化。它一点都不神奇,一点都不奥妙,非常通俗易懂,问题是现在没有人讲。农民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所作所为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他就叫有德。这个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自然规律生活,不要破坏自然规律。
今天我们的人变得很浮躁,变得很功利,我们已经失去了人的纯朴的本质。这是个快节奏的社会,这是个强者的社会,因为什么都需要竞争,社会需要强者。然而很多人活的不快乐,不论是有钱的,没钱的,有名的,无名的,都活的痛苦。
后来我初读了了凡四训,看到了了凡先生的人生改造过程,了凡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之前光是知命认命,听凭命运的安排,那是消极而被动的。后来云谷禅师对了凡说人的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而在后期了凡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地改造命运,则是积极而有益的。他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照此实践,也既是自利利他之道。
了凡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改变了原本被算定的命运,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怨天忧人不满上天的不公平,却不知道有些东西是命中没有的是求也求不来的,有些东西是命中有的迟早会得到的。了凡先生没有去怨天忧人,通过努力得到名利财富,那是迟早的事,如果我们没有德行是不能获得相匹配的东西的,因为那是德不配位。
佛学其实是博大景深的一门学问,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而佛学开导人对世界的认知,让人知道富贵荣华只是过眼云烟,开心是暂时的,痛苦也是暂时的,我们不能时时快乐开心,我们不可能永远悲伤痛苦,一切都将过去。然后佛学教导人在思想上改变,教导人乐观,不论是痛苦还是快乐,不论是富贵还是贫苦都是暂时的,世事无常,我们不可能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佛学告诉我们不因为快乐而兴奋不已,也不要因为痛苦而悲伤,因为这是暂时的,遇到困难时要想这是暂时的,富贵时也要想这也是暂时的。佛教导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过错,不要迷恋一时的快乐,不要遇到挫折就沮丧,我们要知道我们从来到世间开始就注定一切都是会离我们远去的。
我们只有舍得放下才会得到,舍得放下富贵德到智慧,舍得放下仇恨就会得到快乐,舍便是得,不舍便不得。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相关文章:
大学体育心得体会范文9
体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对于锻炼学生的体质和增强意志力起着重要作用,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是我第二个学期上体育课了,二个学期意味着我与体育一起走过了一年的时间,范文之心得体会:大学体育课心得体会。起初参加乒乓球是因为那时候没得选了,曾经看着别人打乒乓球只是一个观察者,全然没想到我也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过完这学期,我们在学校就很少有机会再上体育课了。恩,想起这一年的时光,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在没有感情的情况下进入一个陌生的体育班级,渐渐地培养出一份无法言说的感情。有依赖,更多的是不舍。
我本不是一个很勤奋的孩子,有的时候会有甜甜的笑,有的时候不是很开心,但是在体育课间我永远能保持那份一开始就有的微笑,说不出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只有体育课才有的微笑,一种对生活很积极的态度。有的时候肚子疼,有的时候很没精神,我就不想跑步,经常不跑步站在一边。疲倦地站立或蹲下。但偶尔还是微微笑。
对于乒乓球,我不是很了解,我说过我是一个不勤奋的孩子,虽然这样,但我会用最少的时间让自己了解乒乓球里面的要领,然后站着或坐在石凳上看同学们练,自己也顺便在心里复习,有的时候会盯着灯光篮球场发呆,其实也不算发呆,因为里面有其他老师或同学在打网球或篮球,老师不要生气哦。我是一个热爱体育的男生,虽然自己的体育不怎样。
老师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刚看到他时还觉得他可能会有点凶,不过后来相处了之后才发觉老师也有幽默的一面,他对待自己的工作也很认真。。给人很好的感觉。我向他请过假,有一次穿了牛仔裤,现在想起来当时蛮不应该的,那时候是没裤子穿了才穿那一条的,还说了谎说生病了,虽然那天真的很没精神。但总是心里觉得不安。所以现在还是告诉老师的好。
现在学的怎么说呢?算好吗?这是我第二次学了,轻松一点那是肯定的,但做的质量会不会比上次好,我想应该会吧。写心得体会。有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写好,写自己的感受,有的时候人的感受或感觉是无法言语的,只能很机械的把一句一句话串在一起,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会东一点西一点,让人看了晕乎晕乎的。
体育在我眼里是活力的象征。乒乓球,自己虽然做的不是很好,但也多多少少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要学会坚持,有人会问坚持什么呢?对于里面的一挥一挡我们并不能算透彻。恩,坚持,坚持快乐,对于我而言,谁都看不出,心里面并不快乐,有人对我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单纯,其实自己也很深刻的感觉到这一点,付出的和收获的并不可能相等,你对别人好,别人不一定对你好,有的时候想人为什么都这样了呢。只有体育课的时候,看着一张张单纯的脸,心中就会有一股说不清的喜悦,才感觉到那么一丝温暖与安慰。
不知怎么回事,怎么写体育心得写着写着好像就有那么一点离题了,但这真的是我最真的感受,我是一个很感*的孩子,真的只是一个孩子,不想长大,却还是在慢慢长大,在生活中一点一点的学,不想学他或她口中所谓的做人,为什么人活着就不能活得真实一点呢?体育,是最后的希望吗?结束了,是否意味着我的人生从此应该有一个转折呢?
再见,偶亲爱的体育课,再见我亲爱的老师。
大学的体育课即将结束了。总结这几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与感受就是:在开心中运动,在运动中流汗,在流汗中健身!
每学期最激动人心的就是体育课的第一堂课——选择项目。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让我们学到我们真正感兴趣和喜爱的运动项目,特别选择了这种自由选择体育项目的授课方式。
每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前,选择什么项目就成为了每个寝室卧谈会的主要内容,为的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去挑选自己最喜爱的项目。经过大家精心的备战和激烈的现场争夺,绝大部分同学都选到了自己最为称心如意的体育项目。因此,大部分同学在上体育课时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每节课都能看到大家笑意盈盈,脸上荡漾着青春的笑容。
体育课,感觉就是在开心的玩儿!
心情愉快了,每个人自然也能全身心投入。大家忘记了一切烦恼,每堂课紧随老师的课程进度练习着选定的项目。无论是在寒冬,还是在酷暑,大家都全身心投入,整整一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尽管如此,脸上的笑意还是不减。
体育课不仅仅是让我们学习某几项体育技能,更基础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因此,必要的素质训练是不可少的,比如每堂课穿插的跑步、跳远等训练。既然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好,同学们对这些训练依然是全力以赴,认真练习。
一个半小时过后,汗流光了,身体顿时也感觉轻松不少!
进入的大学的学习生活,没有了中小学每天的必修课——广播*,唯一定时定量的运动就是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了。在缺乏运动的学习生活中,体育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调节身心的机会。几乎所有人都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在四个学期期末的体能测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部分同学都保持着成绩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了体育课上的锻炼,确实在一点点提高着同学们的身体素质,达到了健身的目的!
即将告别体育课了,其实在体育课上学到最多最有用的是锻炼身体的科学的方法。每学期的理论课,以及每堂课上老师为我们一点一滴渗透的,都是这方面的知识。到了大三,这些知识就要发挥它的作用了。没有了体育课,我们也不能不锻炼,否则身体会垮掉。利用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科学的锻炼,不仅可以强壮体质,而且还有利于我们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