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工作
充分利用教研时间学习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交流新课改推行以来的经验与教训。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大纲以及师德规范,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理念。
完善教研组制度,落实常规工作。
开学初备课组确定教学进度和制定教学计划。
本学期开课老师为校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
听课制度:教龄不足3年的教师每周听2节课,每月听8节课;教研组长、班主任每两周听3节课,每月听6节课;其他教师每周听1节课,每月听4节课。
作业和教案检查分期中和期末两次。
考试安排分期中和期末两次。
抓好基础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积极研究高考试题,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探讨高考方向,收集高考信息,争取高考成绩再上新台阶。认真做好中考和会考复习研讨工作。引导教师从研究考试入手,做好信息交流与研究工作,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45月份:1) 组织历史课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力求形式活泼新颖、多样丰富,启发学生思维。2) 开展教师业务考试。
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在期中考试前后,教务处对教研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学期末开展评选活动。
完善教研组多媒体教学资料和教具建设,要求全组教师尽快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做好学校科研课题工作,鼓励成员多学习、多研究,撰写文章,并争取取得成果。
完成教研组期末工作。学期末要求每位老师撰写一篇经验论文。
第2篇: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设定明确目标,重视基础知识和逻辑线索。
整合考试内容,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关注时事热点,联系实际情况。
二、复习过程
系统复习,巩固基础 对于开卷考试而言,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是能够灵活应用的关键。因此,强调打好基础知识非常重要。通过以下集中方法:首先,根据提纲重点查找书本中的知识点;其次,按时间顺序整理知识脉络;最后,制作每单元的知识结构表,以达到巩固基础、发现不足的目的。
专题归类,拓宽联系 根据历史发展阶段整理出多个专题,如世界历史中的资产阶级*史、美国史、资产阶级改革史、文化史等。同时,根据当前时事热点整理出新的专题,例如改革史专题、思想解放史专题、经济危机专题等。在单元和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发现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规律,通过详细学习教材内容来巩固基础知识点。
综合模拟,填补漏洞 通过综合模拟训练,确保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但需注意训练题的质量和数量,避免过度依赖题海战术。重点突出主要知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考试涉及的知识点并不多,因此需根据考试要求和能力目标突出重要知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重视教材,考前复习 在复习的各个阶段都要注重试卷讲评工作,设计精细的试卷讲评课能够事半功倍,大幅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初三历史复习的关键在于合理安排,紧密围绕考纲和教材展开,打牢基础、理清知识脉络、整合专题、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巧。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是成功的关键。
第3篇:最新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多方推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 强化职业道德和规章制度的学习与落实
2. 健全培训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校本培训机制,特别注重岗位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以及对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深入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注重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4. 实施优秀教师培养计划
5. 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学校通过持续的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工作,拓展教育教学的创新空间。
规范教研与备课,提高效率
1. 健全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
教研组和备课组制定详细的学期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各类教研活动,包括示范课、公开课、说课和评课等,营造积极的教研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和创造*的培养,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化和提高效率。
2. 加强集体备课,提升教学质量
各备课组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特别是高三年级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实际*作能力的培养。其他年级备课组则围绕课堂教学展开研究,共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3. 推动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
备课组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强化考试分析和教学反馈
每次大型考试后,备课组要进行成绩统计和分析,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教研与教学结合,推动课题研究和改革
1. 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2. 推动教学改革
通过课题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校园教育的全面发展。
探索校本课程,促进研究*学习
1. 拓展校本课程建设
学校根据教学需求,开发兴趣课程、拓展课程和提高课程,特别注重研究*学习课程的设计和指导,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